022A  魏司坚(霍志恒)《耶稣对天国的教训》书摘

引言

作者魏司坚是教会历史上第一个得到“圣经神学”教席的人。本书是根据福音书之记载,从耶稣的全部教训中探讨“国度”的意义,进而引领信徒进入信仰的最高目标:服役于上帝。

作者关于旧约中对“天国”的观念;现今与未来的国度有何不同;国度的本质是什么;国度与教会的关系如何;人当如何才能进入上帝的国等给予深入的见解。

本书由橄榄基金会出版。公元1985年六月第二版。本书共有11章,共有74页。

I.绪言

根据福音书耶稣的全部教训中,“上帝的国”占有一个显着的地位。(参看太4:17可1:15路4:43)。同时这个主题也是门徒生命中追求的最高目标。耶稣称他们为“文士受教作天国的门徒”(太13:25)。可见,上帝的国在耶稣的思想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在约翰福音,耶稣以神的儿子的身份出现,而符类福音则是以耶稣的工作为中心重点。在约翰福音里,耶稣用“生命”的概念代替了国度,生命与国度显然是相等的概念。

我们虽然承认“上帝的国”是耶稣最主要的教训,但不是唯一的主题,也不能将耶稣所谈论的其它论题当作这个主题的附题或部门。从耶稣用“上帝的国”“天国”的名词可看出在他的心目中,最主要的思想乃是上帝在这个国度中的地位。

在耶稣的思想并教训中,国度的概念好比一种结晶点,在他四周自然地围聚着其它的真理素质,集成一个融和的组系。在耶稣的教训中,教会的概念乃是对国度教义发展之直接而得的结果。而且世界的结局及最后的荣华境地显然也被他看作只是天国辉煌的实现。他对公义之概念的教训也是密切地贯连于天国之性质的真理。对于上帝之慈爱与恩惠的教训,也是如此。

II.国度与旧约

耶稣在他的言谈中清楚显示,他的工作是建基于上帝在旧约中的启示。他自始至终认为“上帝的国”是一个已经建立的观念,是他的听众所熟知的。他称这国度已经近了,由此陈明它是属于预言界的一部分,这预言随同时代而进展,以达到上帝所定的目标。他的工作乃是要实现在预言的理想形态中早已宣布,且为以前的世代所盼候的。耶稣自称为弥赛亚时,他一举的将旧约的整个历史运动集中并完成在他身上,那高超的自我意识与那对上帝在古时之启示最谦卑的顺从在此奇妙地汇合。耶稣自己知道,他是历史的目标,同时也是历史的仆役。 旧约显示当时已经有一个上帝的国度存在了,上帝除了统治普世以外,神还掌有一个特别的国度以色列,在出19:4-6节典型地指出上帝与以色列的关系,因此,上帝不仅是以色列的上帝,也是以色列的国王。上帝借着直接的启示将律法授予他们,并经由他对以色列在历史上的引导来实现他的治理。神权政体在以色列国的历史上表现出来。

耶稣在马太福音8:12中称犹太人为本国的子民,可能是指在应许上,并非是说他们是在基督降临之前已经实际取得这国度了。

在耶稣的心目中,国度的含义包容族新的力量及空前的福祉。

旧约本身曾提到上帝的国,一方面提到已经存在的国度,同时也论到未来的国度。在耶稣的教导中,他将国度的概念提高到中心的地位。犹太教认为上帝治理即是指律法的主权,而耶稣对国度的概念包含一个极大的范围。上帝借着救赎的行动将行使他的主权,远超以往所见所知的。在耶稣的教训中,上帝的国度重新成为一个恩典与律法并行的国度,恢复旧约经卷中所保持的平衡。耶稣所论国度的范围广于犹太人理想中仅限于律法权力的国度。上帝的统治包含救恩与律法。

III.国度与君权,神国与天国

在旧约圣经中,耶和华的国度往往是指抽象的意义。上帝的国始终是指他的统治,他的治理,而不是指他的领域。

对耶稣而言,上帝的统治是一个荣耀的思想,使他的心灵充满着喜乐。

近代学者正确指出,耶稣所谓的国度是指“统治”“君权”,而应当避免将它联想为领土。但是耶稣扩大了国度的含义范围,它包括上帝即将来到的统治所带来的特权和福祉,从治理的意义进而成为领域,生活的范围,实况,甚至土地或人民。福音书中显示我们绝不可能将耶稣论到上帝的国的每一个实例解释为抽象性的。

以上帝而言,他的主权是始终存在的,因此不能说它将要来到。上帝的国度包括他的统治权,并他行使救恩的大能。

在马太常用“天国”这名词,我们相信,当耶稣提到天国时,他的原意并不异于上帝的国,而不过强调这国度之上帝的崇高性格而已。

IV.现在与未来的国度

耶稣在世上的工作并受死是国度实现的一部分,门徒已经进入这国,教会全部的历史乃是国度逐渐的发展史。

耶稣在比喻中所讲到的奥秘,是指天国的来到乃是逐渐的,不易察觉的,并属灵式的,有别于犹太人所盼候的方式。

弥赛亚的活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卑微地在世上,另一种是在荣耀的宝座上,相当于天国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在目前而无形的,另一种是在世界的末日而有形的。耶稣对弥赛亚的意识乃是两面性的,正如他对天国的概念。

耶稣的教训是论到国度的两方面,而不是论到两个不同的国度。

V.近时对现在与未来的国度之谬解

前章指出,耶稣对国度的教训清楚地包含内在与末世两方面的概念,并且指出它们彼此间的关系。本章将这两方面的概念作一个别的研究,以避免谬解。

耶稣对国度的教训只是借用犹太教对国度之盼望的名称而已,而他对国度之教训的内容,是远超于犹太教的概念,因为他的教训是基于上帝为至高的大原则。犹太人对国度的盼望含有强烈的政治性和国家性,并且深深地受到物欲主义的影响。而耶稣对国度的教训是完全没有政治色彩的(可12:13-17约18:36)。耶稣的教训却是关于一个无形和属灵的国度。

耶稣的国度信息与犹太人的企望第二个不同点是关于物欲方面的教训。当基督论到世上的享受时,他意指在天国中有着类似而超级的情况。

今世的生命是相当于内在性方面的国度,然而今世的生命的来源和性质却完全是超然性的――借着重生而得到的。

当我们讨论教会与国度的关系时,将会更清楚的看到,国度的概念并不会因他在内在和无形方面的活动而失去原有的超然性格。

我们必须避免将内在的属灵国度限制于伦理方面。这是错误的。

VI.国度的本质(一)﹕

国度为神性在拯救权力范围中之主权

根据福音书记载,国度不单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活动,也包括由天上而来的恩赐及能力。国度的本质不是在于人的联系,而是在于那位建立并扶持这国度的上帝。

国度的枢纽即是上帝,耶稣故能称国度为世人应当追求的最高目标。追求天国与追求世界相背,因为追求天国即是追求上帝(太6:33)。凡是夸耀人而忽视神的世界观并宗教观念,都无法解释国度的正确观念的。

上帝在国度中的主权由各种方式上显明,在建立国度的行动上,在国度的伦理秩序上,在国度中所享受的属灵恩赐,权利并喜乐上,都显明上帝的主权。第一种方式构成国度为上帝权力的范围,第二种方式构成上帝公义的范围,第三种方式构成上帝所赐予的福祉的范围。

圣经在伦到上帝的君权一事上,最早也是最多被提到的乃是上帝的权力。

耶稣所行的神迹乃是表明上帝的权能的活动。根据主的教训,这国度权能的源流乃是圣灵。

VII.国度的本质(二)﹕

国度在公义之范围中

耶稣对于国度与公义之关系的教训,可分为三方面:1.上帝的旨意在人的道德生活上之实现即是他主权的彰显,而宣称罪人为义即他王位特权的行使,2.人所需要的公义乃是上帝在他国度中所赋予的一种恩赐,3.国度乃是给凡在今生行义之人的奖赏。

公义乃是在上帝的旨意及性格之至高标准衡量下认为正直的行为及地位,这种行为及地位反射上帝的旨意及性格,好似启示上帝道德性的荣耀。追求公义即是指寻求上帝的喜悦,因为他是一切德性的最高目的。公义是关于人和上帝直接并个别的事,它必须限于上帝所启示的律法,人的传统习俗能约束人的良心。

主耶稣称上帝为伦理生活的最高审判者。上帝的审判并非是一件次要的事,而是耶稣对公义的概念的一种要素。在耶稣的心目中,上帝的君位特权包括他对人的行为之责问权及审判权。在耶稣的教训中,上帝的慈爱和正义是完全平衡的。太6:32节表明上帝的君权和他的法定公义的密切关系。

由于耶稣的概念是以上帝为中心,他认为公义是具有最高的重要性,追求公义是与追求国度同样重要,并是门徒应最关切的事。

公义的概念虽然在形式上相仿于上帝借着律法而统治的犹太教观念,但在耶稣的心目中它却是一件未来的事。

主耶稣称说,人在上帝面前得称为义乃是国度将要赋予的一部分福祉。耶稣的教训如同一支芽孢,其中包含着两种概念,一种是归算为义的概念,另一种则是信徒圣洁生活之义的概念。耶稣强调,追求公义之事上应以上帝满意为最高的观念。

根据犹太人的看法,奖赏是有其法律上的必要性,他们认为奖赏必须要给与凡遵行律法的人,因此,行为和奖赏之间存有一种严密的比率,奖赏的多寡完全依照善行的多少而。耶稣却清楚指出,上帝与人之间不可能有这种商业性的关系,因为上帝的主权,甚至在人类未犯罪之前,也不容许这种关系的存在。甚至虽无任何奖赏的约定,上帝也仍应受人全心的崇敬和顺服。

因此,耶稣虽然在他的教训中时常提到奖赏的观念,他却严格地将这观念隶属于上帝的主权和上帝的恩典两个原则之下,也就是上帝的君权和父位的原则下。

VIII.国度的本质(三)﹕

国度为得福之境遇

前面已谈到,耶稣对于天国的教训,不是以人的福利,而是以上帝荣耀为最高的概念。

国度在赐福方面,往往被形容为父亲对儿女的赏赐(路12:32太20:23)。具体而言,国度包含的福祉,部分是消极的,部分是积极的。消极方面,国度的福祉包含自罪恶中的拯救,即罪得赦免,赦罪并非仅是为国度作准备,而是国度的一种品质,。积极方面,相对于罪得赦免乃是称义的恩典,使凡得此恩典的人享受至高的属灵喜乐及满足。

在国度中获得的积极方面的福祉,主要包括两种概念,即嗣子和生命。在旧约中,生命并非是指生长和活动,而是指在上帝的悦纳下享受繁荣和喜乐。主耶稣在符类福音中的教训大致与此相符。因此,我们看到信徒今生的生命之主要喜乐乃是与上帝的交谊,因为他已经承受了国度的福祉。

IX.国度与教会

国度的概念出现于耶稣传道的全部时期,然而教会的概念却只有被提过两次,记载于太16:18及18:17。

把国度和教会区分为两个不同的界域乃是与耶稣的教训冲突的,当耶稣由受死和复活而进入弥赛亚职位的新阶段时,国度即以教会的形态而显露。就会员的范围而言,耶稣清楚指出,无形教会相等于国度,无人能只属其中之一。主耶稣清楚宣布,唯有重生的人才能见到天国或进入天国(约3:3、5)。故此,国度与无形教会都是由重生的人所组成的,唯有重生的人才能在内心中体验到国度与教会的能力,学习公义,并享受其中的福祉。有人认为,国度是论到上帝为信徒的主,而教会则是论到信徒脱离世俗并彼此合而为一。但必须记得,国度及教会的界线都是重生,并且无形教会的本质及对上帝和对基督的关系就是真实的天国,因为无形教会的会员乃是受到那代表上帝的基督所统治的。

基督是教会之主及教会的一切权柄出自基督,乃是教会行政的一个重要原则,而那些企图区别上帝的国与有形教会的学者往往没有郑重的考虑到这项原则。

面酵的比喻清楚指出,人生在各种形式上有其个别行动范围及组织体的,如科学,艺术,家庭,国家,商业及工业等,当任何一类的活动在外形上显明是以荣耀上帝为念时,上帝的国也就在此显明了。

悔改及信仰为进入国度的条件

国度的两大要点乃是上帝的公义和救恩,而悔改和信仰则是从人的经验方面而论的两大要点。天国既是一个公义的国度,无人能不经悔改而进入。

耶稣对悔改的教训,如同他对公义的教训,时非常深奥和广泛的。悔改并非是限于人心的某一部分,而是牵涉到人的整体:智能、意志、并情感,也不仅是限制于道德生活方面,而是包括他在整个宗教和道德生活上对上帝的关系。悔改的概念甚至包括信仰在内(太11:20、21)。特别应当注意的一点是,耶稣对悔改的教训是以上帝为中心的。

浪子的罪的中心乃是在于他要离开父家。真实的悔改不但为罪忧伤,懊悔,同时也为灵命的枯干而忧伤。这两点都在浪子的故事中引证出来。

悔改之后的新生命也是以上帝的主权作为生活方针的主旨。一个悔改的人不再服侍世界和自己,转而服侍上帝。主耶稣强调,真心的悔改必须是完全而专心地向上帝投诚。

神迹乃是表示上帝的救恩工作的一般原则,救恩都是成就人所认为不可能之事,唯有上帝能使救恩成就。

信靠上帝供给衣食住行需要和信靠上帝赐予救恩一般,是天国门徒的标记(太6:30)。

信仰的本意既是信靠,它的对象必是一个有位格的,信仰不是相信一种抽象的论说,而是对某人的人格和意向的信托。我们信仰的对象即三位一体的上帝。

真门徒会在耶稣遭遇最大逆境时,仍旧保持信心。

主耶稣描述信仰为:行使真理,在主内工作,属于真理,爱上帝,听从天父,向主学习,爱天父的呼召,为父赐予子的人,以至在耶稣尚未向他们显现前,已经是属于他的绵羊了(约3:21;5:42;6:44;17:11;18:37)。

结语

主耶稣对上帝的国度和教会之教训所含的重要原则:

国度的概念包含耶稣的工作与上帝在旧约时代的工作在历史上的合一性。这两项组成一个超然启示和救赎的体系。

国度的教义证明,基督教并非仅是涉及个人的思想或经验,而是关及一个客观而超然事实及行动的巨伟系统的。

国度观念最清楚指出一个重要原则,即无论是论到客观的现实,或是论到人主观的意识,万事都是隶属于上帝荣耀之下。

耶稣所传的国度信息乃是宣扬救恩的宗教,而且这救恩的获得在基本上不是由于人的努力,而是由于上帝的能力和恩典。国度的教训特别显明主耶稣的教训中的福音素质,而这原则所提到的主观部分乃是他对信仰方面的教训。

耶稣对国度的教训支持灵德高于形体的原则,国度是内在性的,也是形体性的先降临于人的内心,然后显明于世界上。国度的基本性质是道德性的,故此,人必须悔改才能进入。

教会所显示的国度指出,它与耶稣的身份及工作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

最后,上帝的国度暗示,整个人生的各方面活动和范围都必须隶属于宗教的目标下。国度使我们想到,真宗教的统治乃是绝对性的,普及型的,及无限性的。它指出唯有宗教才是联合人生在各方面活动的最高因素,它团结一切的活动,引领一切进入宗教的最高目标:服役于上帝。

网络圣约ccnci.org

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Pay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