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导论  第十四课  启示中使用语言

主讲:林慈信牧师_校对:加立弟兄_文字:ZXR姐妹

同学们,我们现在进入到第14课,第14课呢是上帝启示的时候,他使用了语言,上帝启示的时候,他使用了语言,语言。

我们已经讲过,上帝是说话的上帝,人说话的能力呢,是上帝借给人或者赐给人的。我们先来讲福音派传统的信念,然后我们回到当代后现代的挑战。

福音派传统的信念是每一段经文只有一个意义,就是说上帝启示这段的经文,有他原来的意思。那并不表示说我们人,不论是改革宗的什么派的,不一定我们完全掌握到,但是上帝的意思,是要我们明白这段经文的原来的一个的意义。

《威敏斯特信仰告白》第一章第九段是这样说的:只有一个解释圣经的规则是不会产生错误,就是以经解经,所以当我们对任何一处圣经的真实和完整意义有疑问的时候,而每一处圣经只有一个意思,没有多种意思。

圣经不是化是而非,化非而是的,不是的。当我们对圣经的真实的有疑问的时候,我们就当查考经文,圣经其他比较清楚的经文,来明白他的真意。所以这个是我们的目标,我们不敢说任何一派的神学,完全掌握到圣经全部的意义,可是,圣经是有他原来的意思,神要启示,神要我们知道的意思的,是一个。这个是17世纪《威敏斯特信仰告白》的宣告。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当代福音派,1978年《芝加哥圣经无误宣言》是怎么讲的。这个宣言肯定不止四条宣告和否认,后面还有很多,不过我们就来看几条。

第一条:我们确认圣经是神权威的话语,我们否认圣经的权柄是来自教会、传统,或者任何属人的来源。圣经说什么,我们信它,不是因为某某人怎么说说,不是因为教皇怎么说,不是因为一个宗派怎么说,是因为圣经本身怎么说。

第二条:我们确认圣经是用来管理、管制人类良心的最高成文的标准,教会的权威是属在圣经的权威之下的,我们否认任何教会的信条、会议、宣言,拥有高过圣经,或者等同于圣经的权威。

那你说这个包不包括《威敏斯特信仰告白》呢?当然包括。《威敏斯特信仰告白》也好,《芝加哥圣经无误宣言》也好,都是有限的人,在某一个时代回应这个绝对的圣经,不过对我们教会是有用,但是,不是说教会的生存必须。我再说,对教会的成熟有用,但是,不能用来管理人的良心,只有神、神的话才能够管制我们的良心。

第三条:我们确认,整本的圣经都是神恩赐的启示,我们否认,圣经仅仅是对启示的见证。这个呢就是我刚才说过的,在不同的课里面说过,新正统跟新福音派的看法:

圣经只不过是见证神的话,见证神的启示。而这个是一个错误的看法:圣经仅仅是对神的话的记录,对启示的记录,而不是神的话本身。那这个是新正统、新福音派的看法。

我们不是这样信的,我们否认,圣经仅仅是启示的见证,因为圣经本身就是启示;我们否认,圣经只有在神与人交汇的时候,才会变成神的话,变成启示。那这个是新正统的典型的说法:圣经的有效性,是要看我们人类的反应。这个就更加像后现代的各种的解经学术的看法了。不是的,圣经本身就是神的启示。

第四条:我们确认,那按照自己形象造人的神是用人的语言,作为他启示的工具的,神用了希伯来文、希腊文,一点点的亚兰文。我们不承认,因为人受限于被造的本质,以致人类的语言不能够作为传达神启示的工具,更否认人类的文化跟语言因受了罪恶的败坏,以至阻碍了神默示的作为。

你说人的语言只不过是一个载体而已吗,一个工具、一个容器而已。是的,是一个容器、一个载体,但是上帝在永恒计划里选择了要这用这个载体,用这三个:希伯来文、希腊文、亚兰文。所以,人的语言呢是不足够来阻挡、来障碍神默示,障碍神有效的、清楚的、有权威的传达他的启示的。我的意思是说圣经里面的语言。

好了,那现在我们来回到刚才的第一点,我没有讲的,就是后现代的挑战,有人问什么叫后现代?我们这里要处理的主要是后现代的哲学,在解释圣经这方面的挑战。这方面最重要的一派叫做解构,解放的解,解释的解,构造的构,解构主义,Deconstructivism,而解构主义最重要的、最有名的思想家就是特里达,特别的特Jacques Derrida,一个法国的,一个哲学家。

顺便提一提,今年是2008年,中文的书籍方面呢最近翻译了、出版了一本书,校园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是范浩沙,浩大的浩,范浩沙《神学诠释学》,英文的书名是《Is there a Meaning in this Text》,作者是范浩沙,《神学诠释学》。英文的书名呢是《Is there a meaning in this text》这本书的意思就是说,它的书名意思是:究竟在这个文本里面有没有一个意义的呢?在这个文本里面有没有一个意义的呢?作者的名字,英文的原名呢是Kevin J.Vanhoozer,很重要的一本的书,范浩沙,《神学诠释学》,假如你买得到这本书读上那100页的话,肯定会头疼,假如你头疼的话,我就恭喜你,因为你读懂了,这本书本来就是要你头疼的。

让我来解释一下,这个范浩沙,他是美国芝加哥三一神学院的系统神学教授,他辞掉了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教席,回到了美国福音派的三一来教书,是一个大好的一个消息,不过他对特里达Jacques Derrida,刚才我说解构主义,解构主义的大师。解构呢,是deconstructivism,解构主义,大师是特里达,英文是Jacques Derrida。范浩沙他对特里达呢,我个人的意见是太客气、太礼貌、太感谢了。

现在我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做解构主义?解构主义的意思有三点:第一点,文本死了;第二点,作者死了;第三点,读者死了。

假如你听了第一次有头疼,不明白的话,不要紧的,假如听六次明白就差不多了。不过假如我们是下一代的,当代中国的青少年的话,可能你一听就懂的,因为这个就是我们今天所呼吸的文化的氛围。

文本死了,什么叫做“文本死了”?The text is dead。“文本死了”的意思就是说,一个文本,“文本”的意思就是说:任何能够被解释的东西,任何能够被解释的东西。“文本死了”的意思呢就是说,一个文本,它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意义的,所以这本书的英文名是Is there a Meaning ,a meaning,是不是有一个固定的意义呢?没有的。你怎么解释,那是你的意见;我怎么解释,是我的意见。只有解释,没有意义,意义已经不存在了,固定的意义已经不存在了。

好了,那你说,比方说保罗书信,你去找作者来就好了,啊,不是的,作者也死掉了,什么叫“作者死了”呢?就是说,保罗写完他的书信之后,他只不过成为众多解释者的一位,他已经不能够再表达它原来的意思了,所以呢,去找作者的原意是不可能的。

那你说,我们查考圣经,不就是在找作者原来的意思吗?是的,所以福音派的圣经学者,除非他的信仰立场站定的很稳,不然的话,受到后现代的影响的话,他们是很难做人的。所以,今天福音派的圣经教授们呢面对很大很大的挑战。

“作者死了”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今天是找不到作者原意的,在世俗的学术界里面有一位是特别抗议、抗衡这种说法的,一位学者叫E.J.Hirsch,所以在香港跟华人世界里面,众多位神学教授里面,有一位吴慧仪女士就提出,其实,后现代的学术界里面,也有一些人抗议、不承认作者死掉了。

什么叫做“读者死了”呢?读者死了、我死了的意思就是说:我在读保罗的罗马书,不是我某某人在读,而是我所属于的这个社会里的语言、架构,在读这个文本。请记得文本不仅仅是一本书,是任何可以被解释的东西。那我为什么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会觉得:哦这本书的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我看到这个东西,叫这个叫做杯子呢?我也死掉了,读者死了,只有这个社会的语言架构,那为什么这个东西叫做杯子呢?没有什么原因的,这个只不过是社会的习惯,你不喜欢叫这个杯子不要紧,你叫它盆子也可以,你叫它锅子也可以,你叫它做水饺也可以。为什么叫杯子呢?我用英文讲一次,为什么叫Cup, C-U-P呢?因为当我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这个东西就在我的脑袋里面起了一个声音的形象a sound of image“cup”,英文是cup,中文是“杯”。当你看到这个东西,因为社会的习惯,就让我脑袋里面起了“杯”这个声音,那这个是随意的。你假如,社会说这个不叫“杯子”,叫“锅子”,那我就看到这个小东西,就“锅”就出来了。

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

好,那“杯子”是什么意思呢?“桌上有一个杯子”,这句话什么意思?“杯子”是什么意思?哦,不知道,后现代的解构说是:不知道,我只知道桌上有一个杯子的“杯”这个字,不是“桌”这个字,“子”这个字,“有”这个字,“一”这个字,“上”这个字,“杯”这个字的意思,跟字典里面所有其他的字的意思都不一样,但是“杯”这个字的意思又跟字典里面其他每一个字都有关系。那你说来说去就是懵懵懂懂,就是要你朦朦胧胧的,因为语言,只不过是社会的一个的建构,做出来的。

说下去,语言呢,所造出来的哲学,假如你相信有绝对真理,不论你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什么教、什么哲学,你总之你相信有绝对真理的话,你就犯了一个大的错误,你就成为一个逻各斯中心主义者,Logocentrism,就是你是相信宇宙有绝对真理的,那个是大的谎言啦。那,我在解释这个解构主义哈。

其实,所有的哲学都是虚构的,所以这个后现代的解构主义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毒害,特别要让我们对“语言没有意思”这件事情、“有没有意义”这件事情起一个很大的疑问。假如语言没有意思,只不过是社会的习惯,那圣经里面有没有原来的意思呢?圣经学者又怎么继续的写解经书呢?

21世纪教会要面对最大的问题就是,要重新的建立,上帝用语言,希伯来文、希腊文等等,上帝用语言来做他默示、启示的这个工具或者说媒介,是够用的,adequate。讲到最后,我们要坚持的是,上帝是语言,这个范围的主。

我们今天只不过把这个问题勾画出来,因为这个可能是需要我们未来20年,中国跟海外的基督徒继续努力,在这方面要做出回应,要做护教。因为,西方讲这些什么作者死了、文本死了,这些的理论,很快就传到北京跟中国各大大学、校园。

再顺便说一说,这种的解构主义,往往是在文学、艺术、电影批判、建筑学、社会学等等,这些的范畴里面传播的,所以,你假如是读文科、文学,或者电影这些的,或者建筑学,这些的学科的话,很快在大学一年级你就会碰到这些的理论。

当时,我十多年前,12年、13年前,在惠顿大学,就是葛培理牧师的母校,我要找一位学生给我归纳一下这一些的文章,他给我写好一个书袋之后,我问他你懂吗?他说:当然懂了,我们英文老师就是教这些东西的。所以,不论在基督教的大学、神学院,这种的解构主义,就是对“语言有没有意义”,这种的怀疑,是今天后现代最有影响力、最普遍的一种的学派,我们需要重新的建立上帝使用语言的足够性,他的权柄。

所以,在我们的讲义里面最后有一段就是,我们引用了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第一卷第13章第一段里面最后几句话,加尔文是这样说的:上帝跟我们谈话,隐隐约约,含含糊糊的,好像乳母惯于对婴儿谈话一般的,所以“拟人论”的说法并不能完全解释上帝的本性,只不过对他的认识适合于我们的肤浅见识而已,因此,《圣经》不得不将他的崇高性格大大降低,好适合我们的有限的才智。

他的意思就是说,上帝假如按照他的智慧的那个水平,来跟我们讲话,我们就听不懂的,所以,上帝跟我们人的讲话的时候,他是迁就我们,用了人的语言,用的人的文化,就好像保姆跟婴孩,“嗒嗒嗒嗒”这样子喃喃自语的,这个叫做“迁就说”,或者“低就说”,就说明圣经是用人的语言。但是这个是上帝的低就,不等于说上帝本身就不懂怎么样很清楚的来表达他自己,上帝为了迁就我们,所用了人的语言。但是,使用人的语言的过程,并没有让上帝的启示含糊,或者是错误,或者是误导,圣经是毫无误导,毫无错误的。

这方面,我再说,需要21世纪的教会做出莫大的努力,在这方面做护教、做争辩、做坚持。

刚才我们说过,我们来到神的话语的面前,是要一种顺服他的态度,就好像圣诗有一首是这样说的,它说:开我的眼,使我看见神的真理为我彰显,求主,赐我那奇妙密钥,使我自由,解我困锁,我今默然,专心等候,唯愿我主旨意成就,恳求圣灵开我的眼,光照引领。

我现在我愿意去钢琴那边,来一同分享这首的诗歌,这首诗歌很多我们都会了,所以这个就说明,整个守约顺服的心态,就是应用神的话应有的一种的态度,开我的眼。

好,让我们一起祷告,求天父使我们终生的,顺服你的话,不忘记你主话语的权柄,叫我们在软弱的人中间,用温柔、谦卑的心来分享。但是,不偏离我们对你话语真理的顺服,就让我们真理、爱心并重。也看顾我们的学习,我们的服侍,在这个节期的时间,求主保护我们在路上的、在家中的、在节目的、在孤独的人的心中,主你做他们的大牧者,帮助我们,继续恩待我们,谢谢你是不变的神,我们的神,奉主耶稣得胜的名求,阿们!

提示:逐字稿文字只限于个人和教会私下学习交流,目的是造就教会和教会负责带领、讲道的同工们;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和图片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当文字和录音不符时,以录音为准。愿上帝赐福文字编辑和校对的肢体来雅正!若是有修改的地方、奉献支持或是其他任何问题请使用以下邮件方式联系我们。网络圣约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Pay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