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A

信徒之家(摘录一)  Christian Living in the Home

亚当斯着 Jay E. Adams

  1. 以基督为主之家

在今日时势困厄,罪恶满盈的世代,一个以基督为主的家庭,到底能否实现?你若是基督徒,必然会关注这个问题。你关注的原因,可能正因为你自问自己的家,与以基督为主之家的标准,仍差之千里。若是这样,也并不单是你和你家的景况,与你同病的大不乏人,他们若扪心自省,也会发现面临同样的难处。我们不要自欺了,大部份信徒的家庭离圣经的准绳,距离得太可怜了,这是有目共睹的。

因此,我们该先发一个问题,真正信徒之家应该是怎样的呢?是不是一个宁静和谐的家园,其中充满无止息的安逸与欢乐?绝不!最首要记住的事实︰真正信徒之家原是罪人的居所。

若以为信徒之家是完美或接近完美的居所,这观念绝非圣经的观念。家庭中,父母失败,且时常败得很惨。他们彼此亏负,也亏负他们的儿女,更无疑地亏负神。儿女也有失败,他们成绩表赤字连篇,在街市上大吵大闹,牧师在家作客时,故意无礼。夫妻吵架,互相挑剔,有时误会深重。当然,不是没有成就,我只是要指出一点,就是一般情况离理想太远,这是真正信徒之家的写实。

也许你在狐疑,这样的一幅写照,与隔壁完全不信主的人家,到底有何分别?你会思疑︰「何以他用这样的笔法描写信徒的家?」答案很简单︰这正是圣经一贯所告诉我们的,得救而仍未臻完全的人,会有怎样的表现。全本圣经根本上就是说基督拯救人脱离罪。救恩是完整的,包括称义、成圣、得荣耀。凭着神的恩典,藉人的信,神一下子就使人称义了。也就是说,基督为人死,代担负罪的形罚,使祂的义转归到人的身上。人一相信,神就宣称他们为义人。一旦称义,主还要不断地拯救他们脱离罪的权势,这是一生之久成圣的过程。「成圣」就是信徒越来越像主耶稣。一生之久的过程是没有停顿的,到离世之日才算达到最终目标。信徒一死,就得荣耀,他们首次被改变成十全十美。但在世之日,信徒不免犯罪。

「可是,」你会追问︰「这个写照与隔壁未得救的人家,有何不同?」这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本书的讯息正是答复这问题。

真正信徒的家是罪人的居所,可是其中的成员都承认自己有罪,也明了罪的问题,知道如何对付它,因此就在恩典之下得以长进。让我们再详细考察其中三个显著的分别,这些分别使两种家庭回然不同。

  1. 信徒承认自己的罪。他们知道圣经说,信徒在今生没法做到十全十美﹙约壹一 8-10﹚。他们接受这个事实,同时学习怎样预料和面对罪。他们是最不应该用诸般理由、借口和推搪来掩饰自己的罪﹙虽然有时他们罪人的本性会叫他们这样做﹚。他们不必遮掩,因为信耶稣的人都晓得,信徒也犯罪。因此,信徒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家里,有一种坦率真诚、和缓舒畅的维系。我绝不是说对罪可以松懈,万不可以。我只是说,信徒不必费神去作徒劳无功的收藏,他不必动脑筋去设法叫邻舍以为他是人中之表表者。他可以坦然承然事实的真相:他在遵行神的旨意上失败了。既以坦然承然真相,就能悔改;能够悔改,就有神的饶恕,并且得着从神和人而来的帮助。结果,信徒在离罪的过程上就有加速的进步。他会用尽时间精神去对付它,并且代之以合乎圣经的生活形式。信徒不必浪费时间去否定和推卸罪恶,而是专注去对付罪恶。

父母养育儿女,明知他们在家外或在学校,都不免会犯错,也就不致于惶然震惊,必然省却许多不必要的忧虑。因此无需过份辖制儿童,或由于面子而暴怒。一旦父母接受圣经对人罪性的事实,不只是一项理论,而是在小娟、小明身上同样应用得上的,那他们就可以安心依照圣经原则对付它。再强调一下,这并不是说父母可以放任或忽视儿女犯罪的行径,因它既无可避免而置之不理。不!绝对不然。他们应该看罪就是罪,进而依圣经方法对付它。这就带进第二个差异:

  1. 信徒知道怎样解决罪。由于信徒有圣经作为信仰与行为的准则,他不但知道家中问题何以产生,且知道如何应付。因此,信徒之家与隔邻的分别,就在他能用圣经的观念与榜样,有效地应付每一件罪,并且从其中复原过来。这就是一个极大的分别。家中若有人犯罪,圣经不但指出如何对付,且更进一步指出如何避免将来再犯。本书将详细探讨一般信徒家庭的通病,在此就不再阐述了。
  2. 信徒从离罪中长进。有属灵生命,自然就有属灵的生长。信徒不会昨天是这样子,今天又是这样子,明天依旧是老样子的。我们的信仰中基本的定论是:信徒的长进在乎离罪成义。借着读经、祷告、见证和信徒间的相通,神的灵在其中作工,结出果子来,这果子就是义。本书也会提出一些圣经的防御方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试炼与困难,是未信主的家庭由于没有这样的准则而必须面对的。

信徒的家是罪人面对罪恶世界各种问题的居所,但他们是与神连同祂的能力一起去面对,神的一切能力都集中在主耶稣身上﹙西二 3﹚。家中虽住罪人,却有无罪的救主同住,不同之关键就是在此!

  1. 有盼望,有援手

你的家庭是有盼望的、有援手可攀的。今日我们听见的尽是失败:牧师、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及许许多多人的家庭破裂、父母失职,政府对付犯罪问题的措施不奏效,甚至基督教会也不起作用。因此,信徒对于自身家庭的问题到底有没有解决的盼望,也会起了问号,这实不足为怪。

像社会上许多人一样,信徒也会自问:「到底有何彻底辨法可施?」他们这样想:「世界问题是否厌重到一个绝望的境地?」可惜许多信徒都有接纳世人想法的倾向。你若甚么也不再存盼望,这可能正是你的问题之一。

举一个例子来说:当今世人宣传的一项产品,连许多保守的信徒都接受的,就是把一切问题和失败,归咎在病态上。可悲的是,世人所说的病态,神往往指为罪恶。例如:圣经不说这是个病态的世界,而世人就最喜欢这样来称它。他们时常这样说:「这是个病态的世界;这是个病态的国家,这个人有病态!」这似乎就是当代对世界问题的诊断与推诿。

这个医学上的字眼﹙就是视疾病为许多问题的根源﹚,已不是单用来当作比喻来说的了,毛病就在此。若当比喻来说,把罪恶视为疾病,原是绝对可以的﹙注一﹚。美国不少人说到「病」,并不是作为比喻,而是照字面事实来看的。他们所得的观念,就是我们基本的问题,都是由于一种奇怪的疾病而来的。人们对精神病看得非常严重,只是他们的意思完全不是指脑筋的损坏﹙那是精神病唯一字面的意思﹚,他们拿精神病去指读书读不上的青少年,指令父母手足无措的儿童,指破裂中的婚姻。这样的字眼,已把比喻变成事实。其实,在论一个问题的症结时,若没有实际器官上的毛病,就如脑部损伤、中毒或分泌腺失调等证据,就硬用疾病来定论,是个很严重的错误。可是现代社会把五花八门的问题,都冠之以疾病的名堂。

人若不照神的话去解决问题,是会真真病倒的,这就变得更加复杂了。例如:忧虑可以形成溃疡症;恐惧会引起疯瘫;怨恨会招致结肠炎。但要留意,这样的病是后果,而不是问题的原因,所有的原因都是罪。

把罪称为病,相当狡诈。把不顺从神的律而产生的问题,称为疾病或情感上的毛病,就是把神的话打了折扣。人的用意可能是善的﹙通常如此﹚,但是凡想从行恶中求善果,结果是毁灭性的。以为用一个温和些的字眼,实际上却玩了一个残酷的诡计。把罪称为病,究竟并非宽容大量。这样做,结果把人的盼望挪掉!

精神病是不可治的,称它为病,就把盼望灭绝,因为人知道精神病之不可治。这病没有人可以藉打一剂防疫针就可以防避的。但若依它的实况称之为罪,就带来信徒的盼望。你若真能指出,那信徒的问题的症结,是在未能依从神的旨意,那么你就带给他活生生的盼望。但假如他是被外界一种神秘的病所侵袭,没有办法控制,也没有药物可以治疗的话,这意念只会带来幽暗、绝望和灰心。没有人知道自己有精神病而庆幸的,但若对信徒说:「你的问题是因为你犯了罪。」你给他盼望,因他知道耶稣降世为罪而死;他知道在十架上代他而死的主,有解决的良方;他知道圣经里某一处必有答案。因此,你称罪,实在是最仁慈的,正如医生会坦白地告诉病人他要动手术一样。称罪为病,只有绝望,亦不给人希望。

这种用医学字眼的说法,更摧毁人的责任感。病人会说:「我病嘛!我的行为不由自主。」这种态度自然使他在罪里更俯冲直下。他甚至会说服自己脱离罪的信念。他以前也很知道他何以出毛病的,如今人人都对他说︰「不,你没有责任。」;或「你也并不想这样的…」;或「你的毛病是父母和社会形成的…」;或「你的问题起源于你过去某一段痛苦的经历…」;或「你不必为这病自疚,你是没有办法的啊!」…。于是他开始怀疑当初的判断,结果他的良心在这种攻势下变硬了,对神的话也不再柔顺敏感。渐渐地,他越来越认不出甚么是罪,直到有一天圣灵可能要用悲剧,或绝境,来唤醒他晓得罪是他一切问题的根源。若当初把罪就称为罪,就不必经历这痛苦了。何以他却要受这些?他所要做的是悔改,他所需要的改变,除了圣灵之外,没有别的可以成就。若一开始就把罪拆穿,正其名为罪,就可免去许多的痛苦与忧患。

说明了这些基本上的看法,现在转看家庭问题了。盼望是有的,许多家庭问题都并非源于身体的疾病,或任何可合理地称为疾病的因素。身体的疾病会影响行为,这是当然的,但我们把这较少见的困难暂且不提。让我们集中在信徒家中许许多多因生活犯罪而有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没有藉圣灵好好研读和应用神的话语。盼望是长存的,你和你家真真有盼望的,你的问题自有解决的办法。你家、你自己和你的儿女,都是有盼望的,因为神是那盼望的根基。你的念头和言谈不必消极,你可以成功,真真成功,实实在在的成功,且是欢天喜地的成功!你有一位救主,祂把圣经和圣灵赐给你,圣经有问题的答案,借着圣灵你有实行圣经的力量。因此,第一要记得的是盼望。

真有盼望的!由于今日信徒之间弥漫着绝望的景况,不能不强调这一点。有时信徒去找辅导工作者,作为最后的一着,抱着只管一试之心。他们见过不少专家,听听这个,试试那个,全无效用。每次存着满怀希望,都如泡影幻灭。等找到基督徒的辅导者时,他们的态度已经僵化,认为盼望遥不可及。他们不敢再存企望,唯恐又像过去的粉碎,每一个基督徒辅导者都明白这事实,他经常在失却盼望的人中间工作。你也许有这个现象,不敢再存盼望了。你却必须抛却疑窦,看见盼望在前招手,不管过往失败屡屡。如果你是一度满心热望未臻实现,如今要再引颈以待。但这一次,你必须把盼望建立在圣经不变的应许和计划上。只要你依着神的程序,家庭问题的解决就在望了。是的,连你的难题也可以解决,就如你的孩子开始服毒了,连这件事也要解决。盼望在前!

你会说:「你很乐观,但你若知道我的烦恼,你的想法就会不同了。况且,我何以信你呢?不少人曾向我推销盼望,你怎知你所进行的不是超额滥售,全不合圣经原则的?」我明白并同情你的保留态度,但我必须表示反对,因为这态度是不合圣经的。让我指出一段关键重大的经文:「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林前十 13﹚。这经文充满了盼望,保罗在这里给信徒各种各样的盼望。

神应许哥林多人甚么呢?首先祂说:「我要你们晓得,我不会叫你们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你说多好?主耶稣曾凡事受过试探,只是没有犯罪,祂曾面对而且胜过你同样的问题。其他信徒跟从祂的脚踪,照祂的话去行,依靠圣灵的力量,亦曾面临同样的困难而得胜。这就是说,你靠着神的供应,也能成功应付有余。保罗这样写给那里的信徒,就是要给他们盼望。那你岂不也应当存盼望么?

我想当我说没有前所未见的困难之时,有些人就会苦笑。他们想,时代不同,哥林多与东南亚的文化和地理环境也大异。也许他们会指出他们本身困难的严重性:「从来没有人有我这样的一个丈夫。」;「没有人像我父母那样难相处。」。他们会这样反驳:「唉!要是你要对付我的孩子,你就不会说这样的话了。」当你读过这些话的时候,你也许会在心里这样嘀咕着。我明白你的感受,但我还是说你错了。神是对的,你是错的,神总是对的,人纵然失信,神仍是可信的。神说有盼望,只要你把所有表面的差异揭去─那些当然会各别不同的-,就会发现没有一个困难是独特无偶的。把所有问题归根究底,每一个问题的症结原来都是人所共有的。事实上,日光之下并无独一无二的难题。你我或任何人所面临的难处,没有一件不是亚当子孙一向所共受的。也没有一个难处,不是信徒们不断面临且不断得胜的。怎知?因为神这样说的。这段经文正是强调这一点。

哥林多城的生活与以色列本土西乃沙漠的生活,完全不同﹙表面上﹚。在地理上、历史上和文化背景上,都是回然对立的。哥林多是一个繁荣的海港城市,位于一个地峡上,成为双重的海港。那里有举世闻名的哥林多运动会,所有希腊势力范围下的地区的人都来参加。该地峡是连接大陆与希腊南端像手指般的半岛,叫作Poloponnesus的。不但南北交通必经哥林多城,东西往来也要穿过它,因为经海路绕过希腊南岸,是一段相当险恶的旅程。要安全省事,就从市这一边岸的港口卸下了货物和乘客,用陆路运送到地峡另一边的港口,再运上另一艘船上。

哥林多城充满各样的罪恶与试诱,五花八门的思想从世界各地输入。由于它是个双重海港,就成了海员的天堂,随之而来的是恶欲昭彰。哥林多是举世闻名道德荡然的都市,甚至要侮辱一个人时,就直称他为哥林多人。

这样看来,这种社会环境与在沙漠旷野游行,每日拾取吗哪为生的民族,岂不是天渊之别?游牧的以色列与绮糜的哥林多,其间的比照是再鲜明不过的了。但是注意保罗的手法,他故意把这两个分明不同的背景摆在一起,说它们基本上是一样的。几百年前发生在以色列人中的事,是哥林多人最好的借镜,因为两种人都面对同样的试探。这些事发生在沙漠的流浪者身上,也发生在你们哥林多人身上,虽然你们活在后来的世代里﹙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

因此,你活在廿世纪的亚洲,也自然可以把以色列人和哥林多的事引为鉴诫。不单是以色列人和哥林多人「贪恋恶事」,今世的中国人也是一样。过去的事是鉴诫,写下来是为要警诫我们。圣经是适合每一个时代的,在我们的时代,正好针对我们的需要。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里,没有一个人曾面临真真前所未有的问题。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是依神形像造的,神依旧一样,罪依旧一样,人类在每一时期也依旧是一样。问题也许以不同方式出现,程度也许不同,出现时间也许不同,或与其他问题混合组成不同的形式,但是基本上的问题没有变,人一直以来所面对的,将来也仍要面对。这一点就该叫你得安慰与盼望了,神给以色列人和哥林多人的解决办法,也同样能解决现代的问题。

今日我们很喜欢说「代沟」,其实不是代沟,而是「代跨」,这是问题的所在。从前由一代至下一代,有很长的时间,事情逐渐转变,大的转变要经过好几代才形成。如今转变来得急剧,通讯传播神速,航天员才踏出宇宙飞船步行月球上,我们在地上人人都知道了。透过电视,我们简直如亲临一般。要知道世界大事,不必花几天的时间,只需几秒钟便可。从前人们花一代的日子去谈论一个问题,如今你的理论尚未付印,往往已经过时了。结果,几代的人碰在一起,同样的问题如今排山倒海地涌过来,只是问题的本身并非独特的。我们觉得它不同,是由于我们要一时间应付这许多问题,显得措手不及。这就是今日信徒所面临独特的挑战。

事物变迁快得我们往往不知道该抓住甚么,放弃甚么;但追根究底,我们的先祖与我们的子孙所要应付的并无分别。神以祂的全知全备,给我们有新的途径去应付速量齐增的困难。旧问题的新面貌,可以利用快速的交通与通讯工具,计算机等等来应付自如。在这一切之中,基本的事仍旧是基本的。人基本的问题,神基本的答案,恒久不变。

现在让我们看看这些问题与解答,我们必先从家庭成员彼此间的沟通,着着实实地研究一下,正如保罗在以弗所书中所论的。

〔注一〕:这话是符合圣经的。阅赛一 1-6。可惜这圣经的比喻,在今日的时代要这样小心应用,以免被误解。

III.       必先有沟通

保罗在以弗所书后半部,讨论到信徒彼此间各种的关系。从五章廿二节起,先对妻子,然后对做丈夫的,阐述他们的身份与相互的关系。下一章则先对儿女,然后对父母们﹙六 4﹚。接着就是工作上的关系,劝勉奴仆﹙5节﹚和主人﹙6节﹚。因此,第五、六两章中,保罗分明讨论信徒及所有人必须维系的人际关系〔注一〕。

以弗所书前半部﹙一至三章﹚,说到神救赎的奇妙计划。保罗用没有其他经文可比拟的雄壮笔法,报明神怎样从创世以前,策划藉耶稣降临、钉身流血成就救恩。他把神在罪人身上倾倒的大爱,和在基督里得赎的教会的荣耀,写得清清楚楚。但到了第四章,他从教义神性的论题,转入从这种观点所产生的实际生活教训。

第四章一开始,论到信徒每日的行事为人。根据上述所展示,神在永世中定下的救赎大计,保罗劝他们要:「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第十七章又再提:「你们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行事。」第五章又说:「凭爱心行事」﹙一节﹚,「行事为人就当像光明的子女」﹙八节﹚,「要谨慎行事」﹙第五节﹚。

第四第五章中所说的「行事」,不可以分开来看,要连贯整个主题来看信徒之间的基本关系。这「行事」不是单独的行事,而是信徒与信徒的同行。保罗论到信徒关系,是夫妻的同行、父母与子女同行、子女与父母同行、主仆同行。我们在这义路上并不是各走各路的,基督和众肢体都同在这路上。保罗心目中是以信徒与主及其他信徒的同行为主题。

保罗在第四章引出信徒行事这题目时,把这一点解说得很清楚。他强调合一与爱的相通。他说:「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圣,一主、一信、一浸、一神,就是众人的父。」这里着重的是合一-在基督耶稣的名下齐步同行。在基督里蒙救赎的教会这身体上,信徒是一个肢体,这身体其实并未合一,祂就设立不同的职事在其中工作,以至达成在信仰上的合一﹙弗四 11-12﹚。

在第四章里,保罗提醒读者他们往日的行事为人,描述那灰暗的光景。然后,他有力地指出,假如人真的属于基督,就必然在生命上有所改变。他在基督里已经脱去旧人,穿上新人。基督怎样行事,信徒也当每日如此行。你是甚么人﹙在基督里﹚,就要做甚么人﹙在每日生活上﹚。保罗论信徒关系,就是以这个为根据。信徒的关系必须合一,同时不断长进,不但个人方面,更是集体的,以至整个身体长成基督的身量。这样,作为祂的身体,就自然彰显祂的荣耀,使祂得着尊贵和称赞。

不过,这里是注重实际的应用﹙其实一点也不忽略教义﹚,集中讨论怎样付诸实行。信徒怎样才能在与人的关系上长进呢?保罗接着下去就正是针对这个问题。

首先,保罗强调若要建立并持守稳固的关系,必须具有信徒彻底相通的技巧。没有良好的沟通,夫妻的关系根本无法稳固。父母子女间健全的关系,也有赖于彼此的相通。雇主与雇员首先要学会相通,否则无法和洽共处。因此保罗劝人要在日常生活行事上恢复神的形像之后,接着就讨论相通的问题了。

保罗从第廿五节起分析相通的问题,他说:「所以你们要弃绝谎言,各人与邻舍说实话,因为我们是互相为肢体。」信徒若非以诚实坦率为本,绝不能同行。既同属一个身体上的肢体,必须持之以诚才能和洽通畅地产生功效。这就是保罗的论据,他在第四章中就是尽量发挥信徒相交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小心研读一下以弗所书这一段的经文﹙四 25-32﹚。

基督为主的家庭中,彼此的沟通是首要的,因为这样才能使夫妻父子关系坚立、增长,并持久不变。若没有了保罗在此所论的坦诚相通,就谈不上是真正以基督为主的家庭了。

多年前,一位宣教士和他的妻子从外地工场回来。她变得极度沮丧,回家后经过一年的心理治疗,医生先后与她和她丈夫分别谈话,但也没有结果。后来有人介绍我们的辅导中心,便一同来找我们﹙我们坚持要二人同来﹚。一面谈的时候,她转向她丈夫说:「我的毛病出在我嫁你却并不爱你。我根本从未爱上你,只是没有告诉过任何人。」那宣教士与妻子现已回到工场去了,并且相爱起来。她爱他,他也更爱她。她当时有难处,但没有人能帮助她解决,因为她从未告诉过别人。她自己无法应付?别人-包括她丈夫,也无能为力。一旦吐露真相,问题就解决了。以前她的生命是一幕可悲的假装剧,工作受阻,她受罪,丈夫也受连累。全体受牵连,就因为没有真诚的相通。年复一年地受苦,她自怜自悯对自己说:「只恨嫁错人!若嫁了别人,就不在他的篱下,会多么不同呢!」可是这种自怜心理,只逐渐向下直沉。结果她抑郁的程度令她丈夫也不得不中止工作,回到美国去。这个结必须等到她诚实表白了才能解开。她一肯,立刻就得着援助,她的婚姻就在圣经的爱上重新建立起来。

唐和珍在桌前对坐,她尖刻地指控:「我包保我这丈夫在欺骗我,他加班的薪水私藏着,我知道他吞了钱,我要知道他拿来干甚么勾当。」她发现这事后思疑了四五个月之久,结果一天一天变得苦毒。辅导者对做丈夫的说:「唐,你把钱到底拿到那里去呢?你真的拿了么?」他慢吞吞地伸手入口袋,拿出皮包,从密格搜出一迭钞票,丢在桌上:「都在这里,我储起来留作结婚纪念时特别给她享用的。」

这对夫妻间的相通出了毛病,她为了一件无中生有的误会,几乎完全破裂。她直到那一天为止,都没有把这钱的事表白。而她所以疑心,也一定因为以往有同样猜疑隐瞒的事发生。两口子互不相通,以至无法彼此信任,否则,问题断不至此绝境。

腓力独自来见辅导者,他不肯与秘书说话,也不肯填写她给他的初步调查表。他坐在那儿过了半席时间,一言不发。最后辅导者说:「外面有不少人希望用这段时间,希望得着帮助。我还是该把这段时间编排给他们,你若不是认认真真对神,就不要浪费时间了。你可否立刻把事情说明出来?」他终于开口了:「我受过心理治疗,甚么都尝过了,我苦闷、失望、沮丧之极。他们把各样的毛病名堂加在我头上,其实我只有一个毛病,我自己知道。我把这事深藏二十二年,从未对人开口说过。我结婚并非出于情愿,是我母亲坚持要的。这是我和玛嘉烈结婚的唯一原因,婚后每一天都在心中暗自追悔。」每次他在浴室看见牙膏没盖好,或是在中间挤而不是好好把牙膏从下而卷上去,他就大怒。不是大发脾气,就是一肚子闷气。他不是想:「牙膏在中间挤出来了…」或「牙膏没有盖好…」,他乃对自己说:「那女人又来了!」他对她和这婚姻关系的恼恨,借无数的小事而爆发。他从没有告诉她,也没有告诉过任何人。辅导者向他解释,家庭中不能真诚相待,绝无和谐幸福可言。他花了相当时间告诉他怎样向妻子表白,指出其中可能发生的危机,和避免的方法。于是吩咐他回家见妻子。辅导者说:「除非你告诉了她,否则不必再回来。」结果他与她一同回来。他们诚恳地对付这问题,经过了三个礼拜,辅导者让他们的牧师继续照顾他们。他们离开时简直像新婚一般。真情一旦暴露﹙经过初时的震惊﹚,他们愿意照神的心意去行,整个情势就改观了。他们的毛病是活在一个谎话里,他们的婚姻建在虚谎上,只有说明真相能够解决问题。

也许你像腓力,把事情闷在肚子里,你自己一定知道的。你一定知道有未解决的事,阻隔了你与家人的相通。你与父母、你与妻子或你与丈夫、你与儿女之间出了毛病,彼此间被铁斧深深地劈开,且因经年累月而积了锈,没有人理会它,你也不觉得有甚么办法可施。可是,夫妇的关系若有虚谎存在,彼此阻塞,这婚姻怎会美满?根本不可能。但如果你在神面前存认真的态度,你的婚姻是可以美满的,虽然现在好像一片灰暗。先从这节经文着手:「要弃绝谎言,各人与邻舍说实话,因为我们是互相为肢体。」

怎样着手?先向神承认事实,然后向对方承认。然后看下一节:「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这是引诗篇第四篇,那是一篇晚间的诗,提醒人在一日之终把日间一切苦毒怒气清除净尽,不应把怨恨、纠纷、隐藏的事留到第二天。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必须每天解决,这才不至于累积成疾。怒气本身并不是罪,每一种情感反应都是从神而来,若依照圣经而用时,是没有错的。但是保罗说:「不可含怒到日落。」

怒气的处理,有两个错误的方向:爆发或封闭。箴言不断强调:怒气爆发便成为罪﹙﹙箴廿五:28;廿九:11,22﹚,发脾气是罪。许多信徒家庭因怒气爆发而吃尽苦果。有些心理学界人士主张以发泄为治疗办法,在许多小组治疗的方式中,鼓励参加者把怒气与憎恨发泄出来。他们应该把心中一切应有尽有倾倒出来:「就在此时此地,为所欲为,只管放尽自己。里面有甚么,只管大叫大嚷,向对面那个人高声尖叫,一五一十清算他,把他解体。那枕头可以代表你母亲,只管打它,直到它棉毛飞散。」这种措施之中,只顾及一个人的感觉,一点也没有想及被狂怒倾身的对方。根本不必理会对方,只顾不惜代价地叫本身舒一口气便是。

这样的方法与态度根本不合圣经。罗十五 1-2:「不求自己的喜悦,我们各人务要叫邻舍喜悦。」﹙又弗四 31-32﹚。箴言说得很清楚,人若任凭怒气爆发,就如没有城墙的城一般。这是极端之一,发泄绝非信徒所应为。

另一个极端是以弗所书四章所提的,保罗指责那些把怨恨埋在心里的人﹙不管是二十二年、两年或两天﹚。信徒中有这毛病的比比皆是,难怪以弗所书中论夫妻关系,以这一件为基本关键。正如大吵大闹一样,积怨在心也是罪。

不少人不但含怒到日落,连月亮也西沉不知多少次。素和伟来请求辅导,她防卫式地抱着手坐着,他则紧张地移动着身体。他们未发一言,你己经可以知道是甚么一回事了。她从桌子那一边首先发言:「我来这里是因为医生叫我来的,他说我身体上并没有毛病,我所以患溃疡症,完全没有身体机能上的成因。」她丈夫一直畏缩地坐着。素伸手从皮包拿出一份文件,厚达一吋,八吋乘十一吋的纸,密麻麻写满两面。她大力掷在辅导者的桌子上,说:「这里面就是我患溃疡的原因。」他说:「真的吗?」顺手拿过来看。即或他有心去看,一个月也未看得完。但他略为审阅一下,便立刻晓得那是甚么,原来是十三年来她丈夫对她不住的事的实录,一一开列而且经过编纂。这时你该对她说甚么?

辅导者望着素说:「我许久没见过一个像你如此怀怨积恨的人。」她有点诧异,伟坐直了一点。辅导者继续说:「这一份不单是你丈夫对你的所作所为﹙顺道一提,后来发现她的记录准确异常﹚,这也是你如何处理这些事的记录。这记录是记你自己的罪,对他、对神、对你自己的身体。这是一个无可否认的记录,你自己用白纸黑字写下的。其中的苦毒怨怼,与林前十三章刚刚相反,那里说爱从来不计算﹙不作记录﹚。」到那时才有了面对难题的据点。伟固然必须纠正对妻子的错失,但她也必须改变她的反应与态度。

我们发现大部份婚姻的纠纷,都是需要双方负上在神面前检讨的责任。丈夫指责妻子,妻子指责丈夫,双方当然都不免有许多该受指责之处。可是,彼此指责并不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各人必先指责自己。圣经说各人必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才能看清楚去掉别人眼中的刺﹙太七 3-5﹚。这是许多人的毛病,他们这样攻击对方:

夫                           妻

问题

双方处于敌对态度,根本没有谅解可言。怎样才产生谅解?两人要同一方向设法解决问题:

问题

但怎样使箭头的方向改成后者呢?怎样使攻击由人转向事?怎样使吵架的夫妻用神的方法去解决事情,而不是往毁灭的路直奔,两败俱伤?这是问题的症结。答案是:透过正确的沟通谅解,这是唯一的答案。双方必须把箭头向同一个方向,先由一方把箭头指向自己:

夫                           妻

问题

另一个箭头本来已是指向你,现在只要你自己也列在同一阵在线,先对付你自己的梁木。这样,你会发觉一个鲜见的现象,两个箭头竟指向同一方向了。当你一开口说:「我对不起你。」,你会十二万分惊奇,那与你凡事死对头的人,竟然立即与你同意起来。于是你解释清楚并且请求饶恕,这是相和的第一步。你必先清除自己的垃圾,才好打开对方的垃圾桶。谅解是这样起步的。

你与家人不能相通吗?这个礼拜里刚发生一场争闹?或许正是今天?对你的家姑?媳妇?说起来,相处的难题一般不是丈夫与丈母娘之间的,虽然卡通漫画中描画他们两者最多。任何辅导者都会告诉你,多半问题发生在两个女人之中,这关系可以发展到极糟极坏的境地,以至没有人敢拿来当笑话。

也许你的问题是父母子女的关系。与你关系搞得很差的是丈夫?妻子?朋友?教会会友?还是邻舍?请听,你必须打开沟通的门。如果你无话可说,这一样总可以说:你对他的亏欠。如果你找不出任何对不起他之处﹙我当然不是叫你凭空假造﹚,让我提供一件,正是我们在此讨论的一件,你若一直推延不肯去建立和好的关系,你已经对不起他了。

主的教会被蚕蚀,没有一样比信徒间不和更利害。多少人藏着根深蒂固的嫌隙,使他们与别人隔绝。他们不相合,所以不能同行。他们本该在世上齐步同行,掳掠人心归向基督的,反成了乌合之众,混乱之中自相残杀。这些未解决的问题,信徒之间从未结好的绳索,各自散开,是教会枯萎无力的主因。这种可悲的局面是无可原谅的,因为圣经绝不容许「散口绳」,神也不要「散口绳」。祂已给我们彻底对付这难处的办法。

马太五 23-24,耶稣说你若在坛前献礼物,想起有对不起弟兄的事,就要把礼物放下,先去与他和好﹙和好在敬拜之先﹚,然后再回来献礼物。把事情立即解决,非常重要,不可耽搁,「不可含怒到日落」﹙弗四 26﹚。

夫妻们常埋怨性生活有问题,其实问题通常并不关性生活。辅导者发现单单性的问题很少,真正的难处是一日之问题累积到上床的时候,未在上床之前好好解决了。问题就在此,彼此之间有阻隔。夫妻们真真正正要「不可含怒到日落」才好。

马太十八 15-17,耶稣又说到事态的另一方面。有人得罪了你,你也必须去见他,要得着你的弟兄,重建你们的关系,能以同行,能以相交。可见耶稣不容许信徒中间有不和睦的事继续下去的。马太五章说假如有弟兄认为你得罪了他,你必须去见他。马太十八章说假如他对不起你,你也必须去。没有任何一种情形是你安坐不动,等他来见你的。耶稣不许这样,祂不留这余地给你,你总归有去的义务。最理想的﹙正如耶稣所假设的﹚,就是两信徒不和拂袖而去之后,大家心平气和,都回头彼此求和。应该是这样才对。

信徒每天每周都当清除人际间的问题,以免堆积起来。在信徒家中就更加需要了,因为家中人与人之间关系最密切,是罪人彼此日夕顶撞磨擦的地方。我们像失了方向的汽车,相撞相碰,车头灯撞得稀烂,车尾也碰得开花。所以,在家中实行信徒和睦共处之道,彼此饶恕,是极为重要的,事情必须澄清,绝不可忽视-即或只是皮毛之伤。

说到将来的事,耶稣说:「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太六 34﹚,你不能担上明天的事,因为人肩头仅可负荷一日的工夫。明日如此,昨日的事也该同样看待。你拖着一大堆未解决的问题过日,休想能与家人相处得和洽。你走路也直不起腰,你事奉也事奉不好。背着这样的担子,为主作甚么工也会果效大减。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主说天天背起十字架,就是说每一天把自我钉死。圣经很着重我们每天每天地与神同行,也很着重我们每日每日地解决与弟兄之间的问题。

千万别让事情轻易过去。人与你不睦,或你与人不睦,都要在一日未完之前好好在神面前弄清楚。不论写信,打电话,或直接上门去,立刻去做。在家里则趁黑夜未深,大家坐下来对付它。

一旦关系重新建立了,彼此认罪﹙当然也向神认罪﹚了,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你只清除了往日的残渣。现在面临的是每日每天的事了,你千万别再让它堆积。这就是说,你们之间的关系必须有新的样式。保罗继续说:「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倾倒出来的意思﹚,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弗四:29﹚。这是从此以后彼此相通的样式,新的关系要以此为准则。

保罗的意思是甚么?他并不是单指粗俗淫猥的言语,当然也包括在内,却有更阔的意思,这言语是指「任何破坏对方的话」。青年人的俗语中有「斩他」的说法,正与这意思相近,这等话叫人听了难受。信徒绝不可以用神所赐相通的话语恩赐,去斩开别人。保罗严厉地宣称,绝不可以用言语精打细算地把对方剖割。

不单是青年人,夫妻也会这样误用言语。有时他们对这种损人的言语,已习以为常。最近一对夫妇在辅导进行的时间内,竟互相对骂泄气,每开口都少不了一句尖刻的字眼。辅导者只好说:「你们来到这里,口舌显然是原因之一。你们在家这样做,我不管,但在这里我可不准,若再继续下去,只好提早结束。」辅导者绝不可容许这样明明违反神的旨意。圣经说同一个泉源,不能同时出甜水和苦水。信徒不可一面用口称主的名,同时又用神所赐话语的恩赐去说人坏话。

以弗所书这一段中,保罗指出言语的正确用法。我们不是花心思精力用言语去宰割别人,乃是用言语建立别人。我们的话应该指向问题,而不是指向人,这样去解决他的问题,就同时建立了他。信徒不是用言语去攻击人,而是竭尽所能,包括言语,照神的方法去应付当前的问题。

再细想保罗的话:「污秽的言语」,一句也不准。反之,信徒的言语应该用建设性的字眼,而且是「随事」,就是按照所发生的问题而发。这就是说,所说的话要针对问题,不是针对人。

有一对夫妻带着这个沟通的问题来寻求辅导。珍和基的说话粗鄙异常,若不改变态度,他们的问题无法可解。任何人与人之间的冲突,都有至少两方面:一个是两人不同意的那件事,一个是两人彼此相待的态度。基最初打电话来约定见面时间:「我有一个问题,十分棘手。」他解释他与妻子之间发生的事,的确是很大的难题,不易解决。他说:「我与牧师谈过了,他也同意我,珍与我们的医生﹙是信徒﹚谈过,他却同意她。所以他们两人都帮不了甚么,牧师提议我找你;但我知道你也必然偏护某一方,所以来见你也不见得有甚么用。」辅导者回答他:「你已先断定了我,确是无需来见我。但如果你愿意来把问题告诉我,那我就要告诉你,我不想站在任何一边,我只站在神的一边。」基有点出奇:「又有点不同。」于是二人来到,坐下。起初几分钟,他说甚么,她就驳斥;她说甚么,他也斥驳。辅导者立即制止他们说:「你们的问题是因为那一件事,可是那件事却并不是你们之间主要的问题。你们若不先解决了你们彼此相待的态度,永远也解决不了那件事,以后甚么也解决不了。你们自称基督徒,但你们如今的态度完全非基督徒所为。你的牧师和医生可能解决了你们的事,我却不打算这样。你们必须自己作一个决定,更要学习怎样彼此相待。我告诉你,我们通常会见的时期不会超过十二周,多半八周就结束的了。我也盼望你们在这一段时间内解决它,先从你们的态度着手。」基说:「新鲜。」充份表现他的性格。

当时基和珍已经分居,基离她而去。辅导者说:「首先,你们必定要住在一起。两个人分开了,而又设法叫他们和好,是不可能的。林前七章说一定要与人和好。现在,有几件事是你们这个礼拜内要做的……」他们同意了,就照着去做。他们向神及对方认罪求饶恕,然后切实地打开彼此的阻隔。成为导火线的那件事却暂且不理,等其他的问题弄清楚,他们的态度扭正了,他们的婚姻重新再成型了,然后再把那件事拿出来。基和珍这时一起对付那事件,由于几个礼拜以来,他们已学会了怎样照神的心意,用甚么说话去应付各样的问题,到了面对这核心的事件时,他们就懂得如何对付。于是在第十一次会见时,他们说:「我们已把事情解决了。」他们果真解决了。以前他们无法做到,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信徒之间应如何彼此相通。他们用说话宰割对方,用尽心神去撕裂对方。悔改之后,他们开始用话语去对付事,而不是攻击人,就开始领受到依圣经原则去究查事态的乐趣,由此全面性改观了,有了坦率的相交,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展望。

信徒的生活应学习脱去苦毒、愤恨、争闹、毁谤、恶意,要竭力保持对人忠厚良善。在这样的心田里,人生的种种问题都必能应付自如,要维持这态度,就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耶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何等的救主,祂不是为可爱的人死,竟是为那不虔不敬的敌对者而死。祂为犯律法的人受苦,保罗说,虽然我们顶不可爱,祂仍爱我们。保罗又强调说,我们要好像主爱我们一样彼此相爱。

爱的发生并不是源于感觉,爱开始的时候,是从施予表现出来的,这才是爱的核心。只要施出去,爱的感觉自然发生。要爱,就得把自己拿出来,时间、物质…无论甚么,为要表示爱心;因为「施出」是圣经里爱的基本观念。请听:「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约三 16﹚;「祂是爱我,为我舍己。」﹙加二 20﹚。「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罗十二 20﹚。爱总是从给予开始的,这种施出的心意,能带给家庭新气象。这气象能助长彼此的沟通,而且与日俱增。细细思想一下,也许你也有该做的一份儿,也许你要向神认罪,然后向人认罪,重新建立在基督里彼此相通的关系。

〔注一〕保罗在西三 18-四 1同样的经文中,有相同的结构﹙着重点各有不同﹚。两处经文次序一样,就是人生的次序:夫妻、儿女,然后是主仆。因此,人的配偶、儿女、工作就该依此次序不变。若轻重先后倒置,只会带来悲剧。

  1. 圣经里的家庭

今日社会根基在摇撼中,不论价值观念、生活行为任何一方面,都受着猛烈的撞击,这是不容不信的事实。基本的原则、固有的道德规范备受攻击。年青人对于旧的东西,不管它好坏,一概弃置。当然有些旧东西是应该去掉的,因为许多都并不合圣经之道,这是必要弄清楚的。可是,不少青年人越走越极端,要连根拔起,把社会的根基也打算推翻。例如,有提议两、三年为期的试婚;又有人认为婚姻可以像买保险一样有年期,到期再续。这样的观念不再是开玩笑,乃是当真的时候,信徒就应该把圣经中对婚姻的基本观点,重新肯定地摆明出来。

婚姻的制度不是儿戏的事,对婚姻和家庭的探讨,实在是针对社会中最基本的单元的探讨。当初神设立家庭制度时,正规的教会尚未成立,正规的国家制度亦未存在。家庭是最基层的,因此,它是首先设立的,在圣经中它是首先出现的,因此,我们必须尽力卫护它。如今它的存在价值已四面八方受侵袭,我们若不防守,后果将严重不堪。所以,作为信徒,要再一次了解并坚定我们圣经的家庭原则,是绝不可少的策略。

最先要重新强调的,是神自己设立婚姻。婚姻不是可有可无的。若无中生有说,一群乌合之众夜里围火坐在山洞口,忽地妙想天开,一致同意结婚这主意一定不错,这群真是无稽了。婚姻并不是人构想出来的体制,在社会上通行一个时期的东西。若是这样,人大可以在将来试行其他的办法。有些人认为婚姻可有可无,应该有更佳的办法可行。他们说:「婚姻在某一时期是无可厚非的,但至今日已过时了,我们需要把它扩大。现在有了避孕丸、合法堕胎,婚姻大部份的功用已不复存在了。」错了,婚姻并非如此。人生许多事物会如此,一时的好主意,不久就被更好的替代了。婚姻却不同,它是社会的基础,是神设立的永久制度,不单为历史的一个时期。

第一宗婚礼是在伊甸园举行的,神自己主持婚礼。注意神描述这婚事的字眼,很有意思,那字是「约」。箴言中叫人提防那油咀滑舌的淫妇,「离弃幼年的配偶,忘了神的盟约。」﹙箴二 17﹚。她离弃幼年的配偶,神就指责她违背了向神的盟约。因此,婚姻直接是神所立的盟约。圣经里的盟约,是统治者与百姓所订立的协议,是严肃的,是在上者加在其属下的人的,尊者得福,违者招咒诅。所以人一旦置身入盟约里,他就投身在极严重的位置里,不容轻忽,也不易摆脱。

玛拉基也把婚配视为盟约。当时神不接纳人们的献祭,人们问为甚么,他回答:「你们还说,这是为甚么呢,因耶和华在你和你幼年所娶的妻中间作见证,他虽是你的配偶,又是你盟约的妻,你却以诡诈待她。」﹙玛二 14﹚。神说妻子是伴侣,也是经盟约而立的。这盟约是在神面前立的,神设立婚姻,不是随便取舍的。我们不可以把婚姻胡作乱为,随意删改。这就是首要的因素,是肯定的、最基本的。

其次,婚姻既从神而来,那么婚姻是美好的。它是在人堕落之前,就有了婚姻。有时听人们对婚姻的说法,那种轻佻嘻笑的态度,几乎叫人觉得始创婚姻的是魔鬼。有些人的确很难接受婚姻是美善的事,由于男女间性的关系,有些人简直认为是罪恶卑污的,不坏透也绝好不到那里。其实婚姻是神设立的,性也是美善的。它原是要带来祝福,叫人快乐的。一次圣经讲座里,一女人说:「你不觉得婚姻的性行为叫人作呕么?」答案是绝不!性关系是圣洁的,正直的,一点也不污秽的,除非是被罪牵引而误用。婚姻既从神而来,就必然是好的。希伯来书作者说,婚姻的床不可以玷污﹙来十三 4﹚。保罗在以弗所书中把婚姻的关系,比作基督与教会的神圣关系﹙弗五 22-23﹚。这是婚姻应有的位置,且是可行的。启示录中,耶稣用新郎与新妇的关系,代表祂与祂子民的关系﹙启十九 7-9;廿一 2﹚。因此可见,神视婚姻神圣公义的。

或问,婚姻即或不算污秽,但也是次等货吧?独身岂不更妙?有人对保罗在林前七章廿六节的话大大误解,他的确指出独身的优胜处与结婚的妨碍。可是,保罗在此比较独身与结婚两者的利弊,并非一概而论,乃是针对当时特别情势而发的。保罗预见一场可怖的血战要临到教会,所以他说:「我希望你们明白,我对婚姻的说法是按现今的局势而言的。」请听他的话:「因现今的艰难,据我看来,人不如守素安常才好。」他不是说独身比结婚更好,而是在那时逼迫重重的情况下,他认为独身胜于婚嫁而已,那时的压逼已近在眉睫了。

「弟兄们,我对你们说,时候减少了。从此以后,那有妻子的,要像没有妻子的;哀哭的,要像不哀哭;快乐的,要像不快乐;置买的,要像无有所得;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林前七 29-31﹚

保罗这里论独身,是当作一种紧急措施。在逼害中,一个人总比有家庭的易于抵受。因此,人家告诉你圣经中高举独身过于结婚,不可轻信。保罗在林前七章写的是例外的事,并不是正规的常例。

正常状况下,是要结婚,不是独身,伊甸园中是男人与妻子,不是单身一个。独身是例外的,需要持别的恩赐。况且,神明明宣告说:「那人独居不好。」﹙创二 18﹚,祂强调男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创二 24﹚这是正规。神设立婚姻,有祂的目的,在圣经中清楚陈明,这里不能一一尽述。其中多方面的目的,这里只能把最基本的几点提出来思想:

创世记第二章的记载很有趣:「耶和华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18节﹚。于是神从亚当一条肋骨,造了一个女人给他。神做女人「帮助」他,为甚么?因为人独居不好。若结婚是次等的事,神绝不会如此说。所以人最正常最自然的状况就是需要结婚。有人一生在婚姻门外,独身生活;有人蒙神赐他独身的恩赐,就是保罗在林前七章所说的。但神创造女人给亚当,因为祂说独身不好。因此人还是结婚为妙,只要一窥王老五的住宅,便可心悦诚服了﹙这只是一方面而已﹚,其实在任何一方面,都无甚好处。男人需要女人,是理所当然的。

那末,女人是甚么?她到底为何被造?何以不单造男?她的本份是甚么?她基本的职任是「助手Helper」﹙18节﹚,是配偶,就是适合他需要的助力。她在任何一方面都切合他的需要,补他的不足,她成全了男人。

神造女人,因为男人需要她的帮助,这是圣经的基要教训。她被造,是为了在男人身旁给予恰当的扶持,在各方面帮助他,这是另一项基要道理。现代婚姻观念中,完全失了以女人为助手的基本看法。现代人的思想中,这观点已不复存,女人再也不看自己为助手。许多女人反而觉得人家应该做她助手,或觉得自己独立自主,与她丈夫站在同等地位上。她会将自己处身于许多的角色里,但其中多半没有视为助手的角色。可是这正是神指派她的岗位。

我们再看下去就会发现,女人若知道自己为助手的身份,才真正得着解放。女权运动若不明白这一点,正是无知地作茧自缚。要明白并依循神给她的职守,又知道在丈夫面前的地位,她自然得真自由,除此之外,女人没有真正得解放的路。请将这观念紧记脑海里:女人是为她丈夫而被造的。

既然是助手,就必然补他之不足,配合他的需要,适合他、成全他。男人与妻子是二人成为一体﹙创二:24﹚。他们二人组成一个完美的单位,在肉体上、智力上、情感上,都配合成一完整的个体,是前所未有的。他们融合为一。把一个橙从轴心随意切开,两面互相配合,一合起来,贴切之极。这一面与那一面相对称,合起来成为一整体。这正是这段经文的意思,神造一个助力,正正适合所造的男人的需要,二人合在一起,就彼此成全,成为一体。

男人需要女人来成全,所以独居不好。虽然这里没有说,女人也需要男人来成全。当神给人独身恩赐时,一定特别给他在不完全的状态下生活的恩典,他们要从神那里获得成全。可是这并不是神一般的做法。

不论任何一方面,男人与女人的观点,有千花百门的差异。男性与女性不同的观点,能同时铺陈,实在丰富得多了。同样一个问题,男女的看法与手法都不同。试以儿童的教养问题为例:女人以她的立场出发,代表了一头母熊对小熊的那种强烈的爱护,有人侵害小儿,她会张牙舞爪;父亲则着意要把孩子推出世界去拼一拼,碰碰钉,捱些苦,势所难免。小孩子能受这两方面的经历是好的,当然必须平衡轻重与适合的时机。

这方面虽然不能再详述,但还有一点要加插的。主的教会对独居的父母们的照顾,少得可怜。一个母亲要独自养育儿女,没有男性的影响力在家里,对小孩子是一个缺憾,尤其是男孩子。做母亲的或因特别的原因不能再婚,那在教会中长大的孩子,没有父亲的照顾,教会就应当从中供给父爱,使那孩子对婚姻中的父亲一方,也有点经验。他需要会众里的弟兄们,或由一些家庭经常邀请他到家里去,经验家庭是甚么一回事,夫妻关系是怎样的。教会里的弟兄们可以带他出去玩,钓鱼、打猎、露营等等。你心目中有没有一个这样的孩子正需要你?

在此要再问,妻子怎样帮助丈夫?她做他的伙伴,就是帮助他了。她成全他,因他独居不好,这就是帮助了他。找到妻子,就是寻到宝。有人可以谈心商量,是好事。箴言二章十七节和玛拉基二章十四节说的配偶,就是伴侣,是婚姻的基本目的。人人都需要密友,婚姻正供其所需。有人可以讨论意见,解决问题,谈论商议,实在是好事。妻子在这方面帮助丈夫,人人都需要可以亲密地打开心门的人。

妻子在生理上亦与丈夫相辅相成。圣经中视性为圣洁的、正当的、合适的、美好的。林前七章一至二节,保罗劝人若没有神所赐独身的恩赐,就应该结婚。性并没有什么不对,而婚姻就是性的使用范围。圣经中亦没有以性为不圣洁,只是滥用性能,才是不圣洁。在婚约以外,绝不可以有性行为,但在婚姻圈子内,却可以享用,这是神所定的例,神极力鼓励性的关系。保罗在上述经文中说,二人的身体不是自己作主,就是禁止双方自己放纵情欲﹙手淫﹚,或自私地拒绝对方性的要求。性不是个人主义,乃是配搭。任何以个人主义为出发的表现,都违反了性的要求。惟独明白圣经「施比受更为有福」的原则,才懂得享受性。其实,性行为中之最乐,亦不单是个人的畅快,而是能使对方快乐满足。夫妻应该使对方满足,他不能故意避开她,用来报复妻子。她也不能以性为要挟的条件。性行为中,包含了完全甘心把自己用爱献给对方,会满足他的需要。圣经对性亦没有矫枉过正,只是有些信徒自作聪明,以为自己比神知得更多!圣经对婚姻中性的责任,说得很明白。

婚姻中还有别的因素,生养儿女,是另一个目的。儿女如箭袋充满的人是有福的﹙诗一二七﹚。神赐儿女给人,是他们的产业。创世记一章廿八节:「神就赐福给他们…」神怎样赐福给他们?这里是神赐福的话:「要生养众多。」这是神祝福亚当夏娃的话。祂是说:「我祝福你们生儿养女,遍满全地,治理全地。」

婚姻并不止于这些。这许多基本的观念原是十分重要的,却往往被忽略了。由于被忽略,就产生无限的悲苦。例如,创世记二章廿四节末句「二人成为一体」,往往被割出来研究。应连接上面去读它:「为这缘故,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离开与连合的过程,实在是婚姻中绝不容忽视的要点。神说,人必须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

这话是甚么意思?就是把一些暂时的斩断,为要成全一个永久的关系。婚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单元,这是本书最大的重点。而家庭中最基本的关系不是父母子女的关系,而是夫妻的关系。是神自己定规的,这节经文说人要离开父母。这关系要有效地加以调整﹙不是一刀两断﹚,使儿女在家长大的原有关系不再延续。一旦结了婚,他与父母就不能再维持以往的关系了,必须有所改变。他如今成为家庭单位中为首作主的地位,父母的关系就不能一如往日了。

人虽然离开父母,却要与妻子连合:「神所配合的,人不能分开。」与父母子女的关系相反,夫妻关系是永久的。根据圣经,婚姻是不可以分割的。父母子女关系虽然亲密,可是从来也没有用「成为一体」、「连合」、「完全配合」,或「人不可分开」等字眼来描写的。夫妻关系则必须合一,而且延续不断地在灵魂体各方面结合,以此终其一生,只有死才能叫这关系中断,婚姻是永久性的。

现今的社会看不出这个分别来,我们高举父母子女关系,以致子女受亏损,夫妻也受亏损。记得,神把夫妻安置在伊甸园里,不是一对父子。今日的父母往往为儿女而活,各方的呼声叫他们要用尽时间、精力、金钱、心思在儿女身上。这样做法,只会严重地损害了孩子,何等可悲。把父母子女关系摆在前提,会产生许多害处。家庭生活也因而免不了受损,因为这做法是直接违反神的话,这个关系的颠倒有无数的弊端。

父母把儿女摆在首位的,到了最小的孩子离家之日,多半就会在我们辅导中心出现了。由于经年来为儿女而操劳,他们的言谈、兴趣、时间编排、整个生活的骨架都环绕着儿女们。一旦儿女们走光了,才顿然发现只剩下他们二人。他们要相对过余下一生,恐慌不已。他们已如陌路人,除了儿女之外,并无其他相通之处。他们一直以来并没有建立起婚姻关系,不过藉儿女连结在一起罢了。他们的婚姻只有一个方向,只有一个重点,就是儿女们。所谈论的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在儿女。

父母把生活全环绕在儿女身上,是最损害儿女的途径。有一个牌子上写着:「要做儿子的好父亲,最好的方法是做你妻子的好丈夫。」说得很对,孩子们并不需要一味溺爱的父母,把所有爱护关怀倾注无遗。父母把自己大部份时间与兴趣完全堆在孩子们头上,是不对的,甚至对孩子们也无益,孩子们最要经历的,是父母懂得相爱共处。这是父母给子女们最佳的礼物。若非如此,孩子将来怎会懂得建立稳健的婚姻?他们固然需要父母懂得做父母,但更需要他们懂得做夫妻。父母能彼此关注,这是每一个孩子所最需要的。

孩子们在家里受父母全力照顾的,一但离家会怎样呢?如果母亲一直只为心肝儿子而生活,她势必不甘于他离去。离别本来已不易受,在她则更难担了。她不肯放手,就会扯住他左手,而他的妻子则扯住他右手。结果儿子四分五裂,面面俱伤。两女人互相争夺,或彼此成为冤家,或抱怨做儿子丈夫的。何以漫画常以丈夫与丈母娘为题?原因之一可能是唯有这个关系,漫画家敢于拿来开玩笑吧。现实告诉我们,男人与丈母娘之间,甚少产生问题。问题往往发生在两女人中间,彼此怨怼,往往是由于违反了神「离开」与「连合」的正规。

青年人若容自己在母亲与妻子之间五马分尸,而不遵从神的话,人人都受苦。他若懂得离开与连合之理,不管母亲怎样说,往往母亲会受益,妻子和自己亦能相安。做母亲的必须懂得到了时候,孩子就要离巢而出。先教他们学飞,时候到了,就要引他们高飞。所以,父母一定要明白最基本的关系是夫妻,而不是父母子女。

也许亦该对年青人说几句话,若要造福自己与父母,不要对父母要求太多的注意力与关注。你不必占有他们全部的时间,他们时间有限,需要花时间在一起,你们有时可以这样说:「爸妈,你们出外自由自在玩吧,我乐于看弟妹们。」要尽量使父母有时间在一起,独自相对。这样,不但父母受益,至终你也承其惠。

到了你要离家了,他们应该满有准备盼望你出去,那是理当如此的,是很自然的。他们深信你足以独当一面,开始新生活,而他们也有他们的生活,正急切地有待展开。父母应时常彼此提醒:「等最小的一个也出外了,那该多好。我们可以多花时间在一起,终于真真正正厮守了。」父母们应该存这样的思想才对。认识了婚姻才是永久的生命关系、最基本的关系,就自然会存这样的想法。其他关系都是暂时的,神把儿女借给父母一个时期,让他们学习面对将来,然后就要出去了,他们是父母的喜乐,但并不是婚姻中喜乐的根源和基础。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关键。怎样才能强调又强调呢?夫妻们,请你自问:若忽然把儿女们取掉,你们当今的生活会变成怎样?细想一下,你们夫妻共处的生活到底如何?你们之间建立了甚么?有共同兴趣吗?有没有可以一起做的事,有共同追求的目标?晚上相对而坐谈些甚么?就在此时此地,你们之间关系究竟如何?这是问题的关键。如果你发觉难于交谈同工,就必须趁早面对它。你想也想不到的,很快儿女就会离开了。转眼便念大学-蓦地里出现那女孩子,一下子他走了;那边又来了一个小伙子,霎时间她也去了。在你摸不着头脑之际,事情就这样接二连三,那时你们就二口子相对了。你可以对它谈虎色变,也可以引颈以望,好好计划迎接它。

不要再读下去,先停下来想一想。也许你觉得要与丈夫谈一下这个,也许是你的妻子。你们年青人也许会想回家,体贴地对父母说:「爸、妈,我很快便要走了,我对前途满怀热望。现在我有甚么可以贡献出来,使你们的婚姻更加美满?你想我做甚么?」一周之中,你有那些方法可以使他们有时间独自在一起?你可以为他们预备饭餐?或你自己先吃,稍晚了,才在烛光下服侍他们进餐?想些新方法。且慢,你满面胡疑的表情?你不相信老父母仍懂罗曼蒂克?假如真的没有话,也许就正是为你们儿女竭尽心血而枯干了。为何你不尽点力?献点殷勤,令他们惊喜一下,让他们知道你关怀他们。

做父母的,也该想一想。爸爸,你向妻子献殷勤,最近一次是何时何日?再上一次呢?相隔多久?有没有经常的表示?有一对夫妻为要出外单独在一起,竟出到要在周末在馆子吃早餐的绝招。无论如何,父母必须找时间共处。要成全这事,责任侧重于为首的丈夫身上,因为下面的分析中看见,基督把这职责归给你,要你维持家庭中正常的关系。因此,你要查察家庭中正常的关系是否合乎圣经,这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发现有毛病,何不今晚请妻出外晚餐,大家好好谈一谈﹖

家庭里时间与活动兴趣的分配

在下列的表格里约略估计一下,你对配偶和儿女们所拨出的时间,和共处时的活动种类开列出来。时间与活动的份量多少,只是衡量的一个因素而已,看你有没有编配得恰当。此外,更要查察一下你使用时间和活动的质量到底如何。

 

与儿女

共同兴趣

    用另一张纸,把你的时间表按照圣经的原则,再编配一次。做完之后,把这事与妻子或丈夫谈一谈,把你的意见告诉她﹙他﹚。

 

与妻子/丈夫

共同兴趣

   
 

时间

与儿女

在一起

   
与妻子或丈夫

在一起

周日:

 

周末:

 

 

网络圣约ccnci.org

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Pay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