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再恩救赎奇恩 第九章 与基督联合

前文研究及此,都是关乎救赎的实施。聪明的读者或会发问:为何直到如今仍未论及「与基督联合」。明显地,「与基督联合」对救赎的实施是重要的一面;若忽略讨论它,就不但会导致对救赎的实施的解释缺而不全,且我们对基督徒生活的看法也会起重大偏差。没有一件事比与基督联合和相交更重大或基本了。

然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说明为何不把「与基督联合」的主题与别的、前文所论及的主题合并。原因是「与基督联合」在其本身是一个非常广大而概括的主题。这不单是救赎的实施的一个步骤;从圣经的教训及其广义的解释来看,这是救赎的实施的每一步骤的基础。「与基督联合」确是整个救恩教义的中心真理,不单在救恩的实施上如此,在基督一次作成的救赎大工上更是如此。诚然,整个救赎的过程始自「与基督联合」的一个阶段,而救赎是要实现「与基督联合」的其他阶段,有关这一点,若记得新约圣经惯用的一句短语:「在基督里」(in Christ),就会显而易见了。「与基督联合」的意义正是「在基督里」的意义。明显地,按圣经而言,「在基督里」一词的应用是远超出救赎的实施的范围。「与基督联合」的某局面是专应用于救赎的实施,这是真的。此点需特稍后分解。但我们若不首先解明「与基督联合」的广义,就不能不恰当地解释它。如果不比较「与基督联合」的广义解释,就不可能认识这在救赎的实施里的意义。

若综览有关「与基督联合」的圣经教训,就可明了「与基督联合」的宽度。在查考之时,我们会看到这是何等深地往后定基和向前探展的。

在父神永恒的拣选(eternal election)里,救恩本身的根源是「在基督里」。保罗说:「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他在基督里,曾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就如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弗1:3、4)父神在永恒中已作拣选;他是在基督里作拣选。人不能明白拣选的详情细节,但有一事实是够明显的,就是在基督以外,父神在永恒中再没有作拣选。言之意谓:若不是与基督联合,那将要得救者在神预定之爱的终极计划中是不会有分的——他们是在基督里被拣选的。若从圣经追索救恩的根源,那就是「与基督联合」。这不是一件附添之物,乃是从起初就有的。

再者,当基督舍命作救人的赎价时,神的子民是在基督里,他们因基督的血被救赎,因这缘故,救恩是为他们设的。他们是在基督的死、复活和高升上与他联合(罗6:2-11;弗2:4-6;西3;3、4)。保罗说:「我们藉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弗1:7)所以,我们断不能分开基督一次为万人作成的救赎大工和「基督与子民的联合」,这联合是在创立世界以前自父神的拣选已成就的。换言之,我们断不可分开救赎和神隐秘的安排,这安排是出自神的慈爱、智慧和恩典:当基督在受咒诅的木头上死和从死里复活时,使基督与其子民联合,又使子民与基督联合。以上是用另一种方式说明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并且「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弗 5:25)。

神的子民是在基督里被造成新人。「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弗 2:10)在这里,保罗强调一个重大的真理,就是人得救,不是靠行为,乃是靠恩典。救恩的起源是神的恩典。有一事实证明了这解释,就是人得救是藉着基督里的新创造。有一事我们不应引以为怪,人实际地拥有救恩的起点应是「与基督联合」。上文已申述其原因:按着父神永恒的拣选,救恩的超始是在基督里;并且,在基督里,救恩藉着耶稣买赎的血一次得以完成。当神的子民实际地成为救赎的领受者时,我们不能以为这如此「与基督联合便中止了——他们是仍在基督里被造成为新人。

不但新生命的开始是在基督里,新生命的持续也需要与基督保持同样的关系。基督徒的生活和行为是在基督蒙引导(罗6:4;林前1:4、5,比较:林前6:15-17)。信徒过的新生命是有分于耶稣复活的生命;他们在他里面富足,口才知识都全备。

信徒也是在基督里死的。他们是在基督里、或说藉着(through)基督而睡了;并且是在基督里死了(帖前4:14、16)。就是死也不能分开这「与基督联合」,还有比这事实更浅白地说明「与基督联合」是没有断绝的吗?当然,死是真实的,死就是灵魂和身体的分开,但是死了的人分解的成分在基督里仍是联合的。「在耶和华眼中看圣民之死,极为宝贵」。(诗 116:15)

最后,神的子民将来要在基督里复活和得荣耀。当号筒末次吹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时,他们将在基督里复活(林前 15:22)。他们要与基督一同得荣耀(罗 8:17)。

因此,「与基督联合」的源头是父神在创世以前的拣选,「与基督联合」的果效是神众儿子的得荣耀。神子民的远景(perspective)不是狭窄的,乃是宽大而长远的;不是只局限于窨和时间之内,乃是在永恒中扩展。这远景的轨道有二个焦点,一是父神在永恒计划中拣选的爱,二是子民在基督的荣耀彰显时与他一同得荣耀。前者没有起点,后者没有终点。我们在基督再来时与他同得荣耀只是一个结束的起点,这包括不止息的永世。「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帖前 4:17)这一个远景是有过去和未来的。但二者均不受现世的历史的限制。现世的历史是我们认识的,并且,因为现世的历史是在这个远景之内,这可以有意义和盼望。是什么支配过去、现在和将来,使之在信心的生活和荣耀的盼望中是一贯的?为何信徒可以如此快乐地思想神命定的计划?何以信徒能在今世的困惑和患难中保持忍耐?为何他对未来能有确实的自信,又有因盼望神的荣耀而欢乐?原因就是他对过去、现在、将来的思想不能脱离「与基督联合」。他如今是在基督的死和复活的大能力上与基督联合;这事向他证实了他在创世以前在基督里蒙拣选的真实性——神在基督里赐给他天上所有属灵的福气,正如他是在创世以前,在基督里蒙拣选一样(比较:弗1:3、4)。他又有一个永远产业的印证,因为他是在基督里,被应许的圣灵所印证;这圣灵是他得基业的凭据,直等到被买赎的民得蒙救赎(比较:弗1:13、14)。在「与基督联合」以外,我们只能在惊慌和没有基督的恐惧中去看过去、现在或将来。因着「与基督联合」,整个时间与永恒的局面都改变了,并且,神的子民可有说不出来的喜乐和充满荣耀。

「与基督联合」是一个含义极之广阔的主题:这包括救恩广大的范围,始自救恩至终的源头,即神永恒的拣选,终于救恩最后的完成,即蒙拣选者的得荣耀。这不单是救赎实施的一个阶段,却是救赎的每一方面的基础,即包括其成就和实施的基础。「与基督联合」使一切集归于一,又确保但凡蒙基督救赎的人,他都有效地实施每一步骤的救赎和分授同样的恩典。

「与基督联合」是救赎的实施的重要部分。惟有救赎之工有效地实施后,我们才能实际地有分于基督。保罗写信给以弗所的信徒,提醒他们一事,就是他们是在创世以前在基督里蒙拣选的;然而,他也提醒另一事,就是他们从前有一段时期是「与基督无关,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弗2;12);他们「本是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弗 2:3)。他们虽在永世前在基督里已蒙拣选,但仍无分于基督,直至他们有效地被召;能与神的儿子一同得分之时(林前1;9)。因此,人是藉着父神有效的呼召才有分于基督,进而享受救赎的恩福。惟有那时,人才亲尝有分于基督。

神的呼召带来「与基督联合」,究竟这联合是什么性质的?为他答复这问题,有几件事需要说明:

(一)「与基督联合」是属灵的

「属灵的」(spiritual)一词是意思被歪曲之多,新约圣经的辞果少有如此。这词通常指某些模糊的情感作用稍强的状态。在新约里,「属灵的」是指从圣灵来的。属灵的人就是有圣灵内住和受圣灵支配的人;属灵的心理状态就是从圣灵而生和受圣灵管制的心理状态。因此,若说「与基督联合」是属灵的,其首要的意义是这联合的连系是圣灵本身。「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林前12:13,比较:林前6:17、19;罗8:9-11;约壹3:24,4:13)在救恩恩典的运作上,基督和圣灵是互相依赖而不可分的。我们需要革新惯常的看法,才能领略这一点。圣灵就是基督的灵;灵(the Spirit)就是主的灵(the Spirit of the Lord),基督就是灵的主(the Lord of the Spirit)(比较:罗8:9;林后3:18;彼前1:11)。若基督的灵住在我们里面,那末基督也住在我们里面;基督藉着灵住在我们里面。「与基督联合」是一件莫大的奥秘!圣灵就是这联合的连系,这事并不减低这奥秘,反而为奥秘带出丰富的亮光。这防范两方面的错误;一是对奥秘存感觉上的看法,二是单纯的情感作用的解释。

上述解释带进第二个要点:即「与基督联合」所以是属灵的,是因为现今考查的正是一个属灵的关系。这联合不是神的位格的联合——三个位格合于一神;不是构成基督位格的联合——两种性质存在于一位格;也不是构成人的联合——身体和灵魂组合成一个人。这不是单单感觉(feeling)、爱慕(affection)、悟性(understanding)、头脑(mind)、内心(heart)意志(will)和目的(purpose)的联合。在此有一个联合,是人不能个别下定义的。但这却是一个性质非常属灵的联合,与圣灵的性情和工作成为一致。这使基督住在其子民当中,又子民住在基督里面。这是一件真实地超出人的分析能力的事。

(二)「与基督联合」是奥秘不可思议的

引用「奥秘的」(Mystical)去形容「与基督联合」,我们宜先查考圣经有关「奥秘」(mystery)一词的意义。我们易于把这字解作一些全然难于理解和无法明了之物,但这却不是圣经的意思。使徒保罗在罗马书16:25、26节为这词的解释定下要点。他说:「并照永古隐藏不言的奥秘……这奥秘如今显明出来,而且按着永生神的命,藉众先知的书指示万国的民,使他们信服真道」。经文提出四件有关这奥秘的事:

(1)这是自永古隐藏不言的——这是某些在神的思想和计划中被隐藏起来的东西。

(2)这并没有继续被隐藏——这被显明出来,而且按着神的命令和意旨被指示与人。

(3)神透过圣经传开这启示,而且这也被置存圣经内——这被启示与万国,不再是隐秘的事。

(4)这启示的目的是要使万国信服真道。

所以,一个奥秘就是一些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之物,但神藉着他的圣灵向我们显明了。人透过启示和信心,就可认识并支取它。

显然地,「与基督联合」是这样的一个奥秘!保罗论及「与基督联合」并将这与夫妻的联合比较,然后他说:「这是极在的奥秘,但我是指着基督和教会说的」。(弗 5:32)保罗又说:「这奥秘在外邦人中有何等丰盛的荣耀,就是基督在你们心里成了有荣耀的盼望」;他这样形容说:「这道理就是历世历代所隐藏的奥秘,但如今向他的圣徒显明了」。(西1:26、27)「与基督联合」是奥秘的,这本身是一个奥秘。如此事实强调这联合的可贵性,和其中的关系的亲密性。

圣经用作说明「与基督联合」的比喻为数甚多,且是十分显著的。以至高的存在而论,「与基督联合」可相比于三一神中三个位格彼此的联合。这解释令人难以置信,但却是圣经确实的记载(约14:23;17:21-23)。以至低的存在而论,「与基督联合」可相比于一间房子的众石头和房角石的关系(弗2:19-22;彼前2:4、5)。间于此二个极限之内,还有许多不同的存在和关系都有不同种类的比喻。「与基督联合」可相比于亚当和他所有后裔的联合(罗5:12-19;林前15:19-49)、丈夫和妻子的联合(弗5:22-33;比较:约3:29)、头和人体各部的联合(弗4;15、16)及葡萄树和枝子的关系(约15章)。因此,我们有不同局面的类比(analogy),始自无生命境界,一直上升至神性各个位格的永远生命。

这教导我们一个重大的原则。显然地,我们决不可降低「与基督联合」的性质和方式,使之形同房角石和房子众石头的联合,或形同葡萄树和枝子的联合,或形同头和身体其他各部分的联合,甚或形同夫妻的联合。在不同的例子中,联合的方式、性质和类别都有差。虽有类同,但却不是相等。正如人不可以降低基督与子民的联合至上述其他存在的联合;同样地,人也必不可把这提托至神性中各位格的联合。在此,类同再次不解作相等。「与基督联合」并不解作人与三一神的生命联合起来。如此曲解正是这重大的真理易引起的误会。但是,那构成这曲解的思想过程却忽略了一些最简单的原则。即类同并不解作相等,这些原则当常牢记。作一个比较(comparison)并不等于作一个方程式(equation)。就一切被造物的联合(union)或合一(unity)的类别(kinds)而言,信徒与基督的联合是最高超的。存在的最大奥秘就是三位一体的奥秘——三个位格在一位神内。敬虔最大的奥秘就是道成肉身的奥秘,即神的儿子成为人,在肉身显现(提前 3:16)。然而,在被造物众关系中,最大的奥秘却是神的子民与基督联合。这联合的奥秘被另一个类比的联合证实,即在神性的合一里,圣父与圣子联合。

按着惯例,「奥秘的」(mystical)一词是表达运用信心的神秘主义(mysticism)。有一件事需认识,就是信心的生活包含着一种理智的神秘主义。信徒被召与基督相交,而相交则等于交通(communion);信心的生活是与被高举和永活的救赎主的一种活的联合和交通。信心不是只关系那曾降世并一次为万人成就救赎大工这救赎主,信心不只关系这位救赎主已死了,更关系他已复活了,且长远活着,作我们的大祭司和代求者。因着信心关系基督是活着的救主和主宰,信徒与他相交达于顶点。人的相交没有可与基督的相交比较——他与子民相交、子民与他在互有知觉的爱中相交。使徒彼得如此记载:「你们虽然没有见过他,却是爱他,如今虽不得看见,却因信他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荥光的大喜乐」。(彼有1:8)信心的生活就是爱的生活,而爱的生活就是相交的生活,或说是与那位长远活着、替子民祈求、并能体恤子民软弱者的神秘的相交。因为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因此他对子民的试探、患难和软弱有着无穷尽的怜悯。我们乃是与这样的一位相交。真信心的生活不可能是一种冷淡地认同的生活。这必须有爱和相交的热情温暖,因为与神相交是真信仰的冠冕(crown)和顶峰(apex)。「我们乃是与父并他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约壹 1:3)

「与基督联合」是整个救恩教义的中心真理。一切神在永恒的拣选中为子民所预定的计划、一切藉基督一次为万人成就救赎所确保获得的恩泽,他们成为救赎的礼物 真实参与这一切、一切使子民因着神的恩典而至终享有的福乐,这些都属于与基督联合和相交的范畴。正如先前曾论及的,立嗣进入神的家、成为全能父神的子女是神赐子民的恩典和权益的事要指出:神在基督里在创世以前的拣选,是立众子作后嗣的拣选。当保罗解释父神从创世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一族子民,并使他们成为圣洁,他也加上以下的话,即神因爱子民而预定他们藉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弗1:4、5)。明显地,蒙拣选成为圣洁和立嗣的预定是平衡的——这些是用两个方式说明同一个重大真理。这两个方式显露属于父神之拣选的不同方面(facets)。因此,「与基督联合」和立嗣是这奇恩典互相补充的两方面。「与基督联合」在「立嗣」达到至高点,而「立嗣」是沿着「与基督联合」的轨道运作。神的子民是「神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罗 8:17)。所有的事、或生、或死、或现今的事、或将来的事,全是他们的;因为他们是属基督的,基督又是属神的(林前3:22、23)。所所积蓄的一切智慧知识,都在基督里面藏着。子民就是与他联合。他们在他里面得以完全,他是各样执政常权者的元首。

在他里头,有着测不透的丰盛——恩典和真理、智慧和能力、恩惠和慈爱、公义和信实。神的子民可从他那里支取力量,面对今生的需要,工作为来世的盼望。所以,没有别的真理比「与基督联合」的真理更能分授主里的自信和力量,安慰和喜乐。这真理也助长成圣,原因不只是所有成圣的恩典都来自基督——那位被钉十字架和被高举的救赎主,更是因为与基督相交的知觉和因相交而有的丰恩厚益都会激发我们以谦虚、恭敬和爱心的态度与基督同行;他曾死而复活,故此堪称为我们的主。「凡遵守主道的,爱神的心在他里面实在是完全的,从此我们知道我们是在主里面。人若说他住在主里面,就该自己照主所行的去行」。(约壹2:5、6)「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约 15:4)

有关「与基督联合」的主题,还有另一方面的解释不能忽略。若忽略这一点,则对这联合的含义在理解和辩认上有严重的缺漏。这些含义的起源是:基督与三全一体的其他位格的关系,又因着我们的「与基督联合」,我们三位一体的其他二位格的关系。耶稣自己说:「我与父原为一」。(约 10:30)因这缘故,我们当期待「与基督联合」会带给我们与父同样的关系。我们的主所告诉我们的亦恰正如此:「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约 14:23)这思想令人乐不可言,但却是毫无错误的——父神并基督要到信徒那里,与信徒同住。或许耶稣的另一句话更为明显:「我不但为这些人祈求,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你所赐给我的荣耀,我已赐给他们,使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合而为一。我在他里面,你在我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的合而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来,也知道你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约17:20-23)不单只圣父与信徒联合,住在信徒里面,耶稣说圣灵也同样内住信徒里面。「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他们一位保惠师,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就是真理的圣灵,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为不见他,也不认识他;你们却认识他,因他常与你们同在,也要在你们里面」。(约14:16、17)因此,「与基督联合」是关系与圣父、圣子、圣灵的联合。这一个出自耶稣自己的见证,是使徒约翰和保罗曾反覆述说的。约翰说:「我们乃是与父并他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约壹 1:3)保罗也说:「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罗 8:9)我若以为神的子民只是与基督发生如此亲密的关系,那末这观念就是太狭窄,因而也属曲解的观念。

诚然,我们在此所讨论的正是最高程度的神秘主义。神秘主义不是模糊不可理解的感觉或狂喜,乃是与那又真又活的神相交的神秘主义。与那独一、又真又活的神相交是因为、也单独因为我们是与神性中三个分明的位格相交。在整个神与人重大的救赎关系里,三个位格的每一个都与我们有规定而个别性的相交。信徒认识圣父,并且在圣父本身特有的性情和功能与他相交;信徒也认识圣子,也按着圣子本身特有的性情和功能与他相交,圣子的功能包括圣子、救主、救赎主和被高举之主的功能;他们更认识圣灵与圣灵相交,都是按着圣灵本身特有的性情的功能,即作圣灵、保惠师、安慰师和使人成圣者的功能。「与基督联合」不是模糊混乱地进入狂喜出神之境,这乃是坚固地建基于启示的信心,这启示是神为人置放于圣经内的。又是信心透过圣灵的内证使人主动地接受启示。然而,信心也激发情感的最深泉源,达至神圣之爱与乐的至境。信徒与三一神进入相交的至圣所,他们这样做是因为神叫他们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弗 2:6)。他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西 3:3)。他们心中天良的亏欠已经洗去,身体用清水洗净了,就存着充足的信心,来到神面前,因为基督并不是进了人手所做的圣所,乃是进了天堂,如今为他们显在神面前(来 9:24)。

磐石之上

10  作上帝儿女

相对来说,有关被上帝收纳作(Adopt)他儿女这方面的教义,写书的人不多。一百多年前,有一位在当时相当著名的苏格兰神学家康吏胥(Robert S. Candlish)曾经写过一部关乎这方面题目的作品。他那本书在当时苏格兰的神学派系中,引起了极大的争论。他那部著作的主题是「上帝为父的身份」(或作:「上帝的父职」The Fatherhood of God)。接下来,他还发表了一系列讲章,分别以「信徒为子的身份」(或作:「信徒的后嗣位份」)和「信徒彼此间为弟兄的身份」(The Sonship and Brotherhood of Believers)为题。但自此之后,就再没有什么人着墨在这类题目上了。其原因,很可能是圣经有关上帝之父职这方面的教导,已经被普救论所取代了;也就是说,人既然在本质上是上帝的儿女,那么又何需被上帝收纳作为他的后嗣呢?

的确,每当一个伟大的教义被误用时,这教义就难免倾于为人所贬抑。因此,福音派讲台上的信息,一直缺乏强调上帝的父职、以及与其相对的、作上帝儿女这方面的教导。人们生怕给人误会他们是在宣扬普救论。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别的原因,例如,许多人在研究救赎的教义时,常常把「被上帝收纳」或「成为上帝后嗣」这个观念,不是跟「称义」就是跟「重生」视为同一件事来看待。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要先分清楚,收纳不是称义,收纳也不是重生。

非称义也

有些神学家把收纳说成是称义中的「积极因素」。无疑,新约圣经的确从来没有把称义和收纳分割开来,但也没有把两者混为一谈过。试用人的常识来想想:一个人在被宣告无罪之后,你很难想像他竟然会冒起一个被收养的念头吧!称义和收纳两者间简直是风马牛毫不相干的事。难道当一个法官在宣判被告人无罪释放时,就表示他必须得把这人带回家,让他享受一切作自己儿子的特权吗?恐怕很少会有被告人有这种的痴心妄想吧!然而,圣经用了这些不同的词汇,目的是要让我们对上帝丰富、多重的恩典有更宽阔的了解(彼前4:10)。当救恩的光芒透过圣经文字的三棱镜时,圣经丰富的词汇就把这道光析射成一片绚灿的光谱,每一道色彩都有它独特的荣美。收纳教义中所强调的我们和上帝之间的关系,是在称义教义中找不到的。

非重生也

收纳也不是重生。新约的众使徒在他们的书信中把这两样分得很清楚。使徒约翰所写的是最明显的例子,他说对于那些「不是从血统生的,不是从肉身的意思或从人意生的,而是从上帝生的」人,上帝就「赐给他们权利,成为上帝的儿女。」(约1:12-13)。在这里所提到的后嗣位份包括两件事:首先是我们被重生,因而获得足以成为上帝儿女的本质;其次是上帝赐予我们一种权利,叫我们获得真可以作他儿女的位份,好与我们新获得的这个本质相对应。约翰壹书3:1对这一点讲得更清楚些:「你们看,父赐给我们的是怎样的爱,就是让我们可以称为上帝的儿女,我们也真是他的儿女了!」约翰这话的意思是,我们被称为上帝的儿女因为我们被上帝收纳了,但这不只是一个虚有的头衔,而是我们实实在在可以经历得到的福份。这个名份与我们重生以后的心是相匹配的。上帝作了一件不是人能做的事--他在收纳我们为儿女之余,更把父自己的本性赐给了我们(彼后1:4)。跟称义同一个道理,被神收纳是没有程度高低之分的,反之,收纳所表达的,乃是上帝赐给我们的新位份。要完全体会这个位份的荣誉,只有等到我们在荣耀里完全披戴基督的形象时才行(罗8:19,23;约壹3:2)。对收纳的教义认识清楚了,就应该表示我们对上帝的美善和上帝的慈爱等观念有了无比丰富的加增。

上帝收纳我们为后嗣的含意

虽然说,收纳(或后嗣)都是保罗专用的词汇,新约圣经其他地方也提及过作上帝儿女这个概念。保罗在加拉太书四章5节,以弗所书一章5节,以及罗马书八章15、23节和九章4节,均明确用到这些词汇,但是每当他讲到上帝为父时,这些思想都一并涌现出来。成为上帝后嗣,就是指重生之大能将上帝生命的种籽种在我们心中(约壹3:9);成为上帝后嗣,就是对我们已是他儿女的一种宣告。

收纳的背景

被上帝收纳这个概念究竟从何而来?根据旧约的家庭生活方式,没有任何律法条文提到有关收纳、领养的事。那时的家族结构,在性质上根本没有收养的必要。即使以色列被称为是上帝的儿子(参何11:1),但这称谓是指出于上帝的创造,不是指上帝的收纳。即使旧约中有提到作君王的是上帝的儿子,但这也不是从家的这个观念而说的。

新约圣经中收纳这个观念,大致应该是从罗马律法典中套用过来的。保罗身为一个罗马公民(徒22:27-29;23:27),对罗马的法律应当是相当熟悉的。罗马当时的社会和我们现在的不同,他们那时订立收养法的目的,不是为了保障被收养孩子的权益,而是完全以收养人的利益作出发点。(当然你也可以说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领养父母也获得了许多的利益。这话不错,但这不是领养法最主要的精神,领养法主要是为了保护被领养的孩童。)那时就有些案例,讲到有人收养了比自己更年长的人,目的是为了产业的继承!收养比自己年幼的人,也被视作是为自己防老的好方法。有趣的是,保罗有提到收纳这个观念的书信,全都是写给在罗马法律管辖下之区域的信徒(加拉太、以弗所和罗马本身区)。在此,我们不妨用罗马的这个法律背景,来作为我们个人的提醒,就是说,即使基督徒生命的最高权利,也不可只用作我们自己的享受、只用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有的恩典最终都应当用来荣耀上帝。在上帝立我们为他后嗣一事上,他乃是为他自己的缘故,在我们身上重新恢复了他儿子的形象,即那在人堕落时被破损失落了的形象。

上帝收纳之举动

我们被收纳为后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里头包含了两个基本步骤,当事人旧有管辖权的失效和当事人新得管辖权的竖立。即使新约圣经中有些地方没有用到收纳这类字眼,但这些概念则不难找到。由罪所建立起来的国度必须被拆毁,罪的权势就是律法(林前15:56),罪利用律法作为杠杆支点来操纵人的生命(参罗5:20;7:7-13);罪也对人宣称其合法管辖权利,因为人因自己的悖逆已经自动放弃了自由权。如果上帝的收纳要长期有效,黑暗的势力和权能就必须要被粉碎。这一点上帝已经在基督里做到了(参罗6:1-4)。但单凭这一点还不够。上帝为我们开创了一个与他自己的新关系,他立我们为他家中的嗣子,赐给我们只有真正儿女才能享有的权利和殊荣。而事实上,康吏胥在他那本《上帝的父职》一书中,甚至说到,我们所享有为后嗣的权益,和基督所享有的那个并没有什么分别,唯一的分别只在于基督比我们先尝到这种福份而矣。你不难想像为什么这句话会引起那么大的争辩。其实,无论在当时也好,在现今也好,最大的困难就是,人们很难证明康吏胥这句话那里不合乎圣经。或许康吏胥的言论超出了圣经所记载的范围,但你很难说他的言论是违背圣经的。他希望把我们的视线提升到一个地步,让我们好好看清上帝认我们作儿女这尊荣是何等的奇妙。他这一出发点还是值得称赞的:

看哪!何等奇异厚赐,
父神亲手予施。
本为罪恶之子,
竟成父神后嗣!

收纳的重要性

我们前面谈到称义的时候,看见在旧约和新约里,得救的方法都是一样的--本乎恩、藉著信。对圣经作任何其他的诠释,都会叫我们在对上帝的性情和对圣经的理解等事上出岔子。但是,如果我们只认定新旧约的一致性,这也会造成对圣经认识的失衡。旧约和新约,在对启示的清晰度、启示的完整性、经历上帝的深度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分别。两者的分别不在于救赎的事实,也不在于救赎的方式(彼前3:20;罗4:18-25),而是在于经历救恩的深浅多寡。旧约和新约之间不单有延续性--旧约的预言在新约的基督身上应验--而且从旧约到新约有著难以计算的恩典倍增。希伯来书的作者说,旧约的信徒若不跟我们连在一起就不能达至完全(来11:40)。

有关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新约圣经中讲到时代的划分这方面来看。保罗列出了一大串上帝定人罪的判词后,在罗马书3:21,他告诉我们一个新事件的来临:「现在…..上帝的义在律法之外已经显明出来。」(罗3:21)。在基督里,上帝所应许赐给亚伯拉罕的祝福临到了外族人(加3:14),并且一个更美的约、更美的应许开始了(来8:6起)。

不过,旧新两约之间最大的分别,乃在于人与上帝相交的性质不同了。在旧约,即使最伟大的圣徒也未敢与上帝建立一种亲密关系,亲密到一个地步,好像父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那样。许多学者都指出,耶稣的教导中最特别的一点就在这里。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关系,突出了这新纪元的特色,带我们达到了属灵经历的顶峰。试想想,我们居然能称这位宇宙万物的创造主为「阿爸,父!」这是何等大的特权!这简直不是数学计算能推算得出、理性思维想像得到的事。这就是为什么说,除了希伯来书2:13引用以赛亚书8:18对耶稣的描绘以外,你很难找到有同样感人的画面。那段经文描写到主列席在敬拜的会众中,带领著众人敬拜,他向父举起双手,扬声歌颂,与众圣徒一同欢乐,他说:「看哪!我在这里,这就是上帝赐给我的儿女!」

这种与上帝的契合,乃圣灵的工作所结出的果子,也是基督救赎之工的成果。当耶稣提到「活水的江河」时,约翰注脚道:「他这话是指着信他的人要接受圣灵说的;那时圣灵还没有降临,因为耶稣还没有得着荣耀。」(约7:38-39)。虽然所有的圣经译本把约翰这段话的意思都表达清楚了,但这些翻译却没有把约翰这段话的力度很适切地翻出来。约翰这段话更准确一点应该这样翻:「那时还没有圣灵」(Up to that time the Spirit was not)。当然,约翰绝不是想说圣灵不存在(参1:32-34),他要强调的是主在世的那些日子和圣灵降下来的日子,两者之间根本上的区别。约翰在后几章书里就把这个重点作了较全面的突出。当耶稣要离开门徒时,他说他不会「撇弃」他们(约14:18)。希腊文原文用的字是orphanos,而新国际版圣经就干脆翻成orphans(孤儿)。门徒一直所接收到的信息就是,当上帝的圣灵来了,他会带著基督所有的恩典来。不但如此,他会叫人打心底里觉悟到,他们有一位父在天上深深爱著他们。耶稣在登山宝训中所提到一切有关父的事,如今他们透过圣灵的工作,都能亲身体验了(参太6:5-14,25-32)。正如耶稣很独特地提出上帝为父的这个观念,当耶稣的灵进入门徒的心时,他们同样会以一种崭新的方式体会呼叫「阿爸,父」是什么滋味(罗8:15)。

其实,我们若想正确了解作上帝后嗣的特权,就必须先对圣灵身为「使人成为上帝后嗣的灵」这方面的事工有所认识。

立嗣的灵

保罗在两处地方讲到,圣灵的工作与我们成为上帝后嗣一事,两者之间的特殊关系。在加拉太书4:1-7里,保罗讲到上帝作的一件新事,把我们带进所立的新约里,在罗马书8:12-27,他讲到我们如何亲身经历这位立嗣的灵:

蒙上帝的灵引导的,都是上帝的儿子。你们接受的,不是奴仆的灵,使你们仍旧惧怕;你们接受的,是使人成为嗣子的灵,使我们呼叫「阿爸,父」。圣灵亲自和我们的灵一同证明我们是上帝的儿女。

罗马教会的信徒早已经知道那「仍旧使人惧怕之奴仆的灵」是什么。保罗在这里也许是指从前他们深深觉悟到自己有罪,认识到自己被罪所困,而且为此极度畏惧的光景。但是这福音已经带给他们释放,并且他们已经接受了这立嗣的灵。他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种特权里,这特权是用宝血买回来的,可以叫我们认基督为长兄,认上帝为父亲。

圣灵同在的记号:立嗣的灵与人同在时有四种记号:

(i)        被上帝的灵所带领(罗8:14)。就好像父亲引导自己的儿女一样,(意思就是说,儿女在日常生活当中发现,父亲的心意往往是决定他们自己如何处理事情的主要因素),上帝的灵也同样地引领上帝的儿女:「蒙上帝的灵引导的,都是上帝的儿子。」(罗8:14)。但保罗这里所讲的引导,是有一个清楚特定的内容的。这引导是与圣灵密切有关的,并且在13节说,这引导是为了「治死身体的恶行」。圣灵所作出的引导是对罪毫不含糊的拒绝。若有人一方面宣称有立嗣之灵在心中作工,而另一方面却仍在罪中作乐,他是在自欺欺人。收纳人归父家的灵也同是那位保罗之前提过的,圣洁的灵(罗1:4)。圣灵的同在给我们带来一种对待罪恶的新态度。凡用这种新态度看待罪恶的人,就表示有圣灵与他同在了。

(ii)      会呼叫「阿爸,父」(罗8:15)。正是在这一点上,许多人产生了种种误解。有人说,这认我们为儿女、又让我们有为上帝儿女确据的灵与我们同在的证据,就是当我们在上帝面前有一种很平静的感觉的时候。无疑上帝的灵是会赐给我们这样的福气的,但是罗马书8:15所形容的绝不是这样的一种泰然的经验。保罗是说信徒会呼叫「阿爸,父」的!原文用的动词是krazein, 而在新约中,这个字表示大声地呼喊,通常是指在极度痛苦中所发出的大叫(参可15:39,我们的主在十字架上的叫喊;启12:2,妇人在生产时候的叫喊)。这里给我们的图画,不是一个信徒很平静地依偎主怀,好像天真的儿童安睡在那里一般,而是像一个跌倒在地上的孩子,痛地大叫:「爸爸!爸爸!」那样的情形。这种呼叫,就是拥有立嗣之灵同在的记号,这表示在信徒有需要的时候,我们会仰望我们在天上的父。

(iii)     有圣灵的印证(罗8:16)是所有经文中最难理解得无误的经文之一。约翰卫斯理的父亲对卫斯理说,此乃基督教信仰的真正凭证。他父亲这话实在有一定的道理。这种印证常被解释成一种很神秘的内在声音,这声音带给信徒安慰和确据。还有一些人认为这是指圣经的见证,圣灵只透过圣经向人说话。看来对保罗这话最佳的理解应该是,这圣灵的同证与其他和圣灵有关的经验一样,(例如那治死罪恶的经验和危难中仰望父上帝的经验),在这种实际体验中,保罗说圣灵很主动地在我们心中证实,让我们感受到自己已经是上帝的儿女了。

(vi)   有立嗣之灵内住的人,会在今生发出叹息(罗8:23)。不止是被造之物会叹息(22节),圣灵自己会叹息(26节),我们自己也会叹息。这里讲的叹息不是指13节中信徒在与罪搏斗时的叹息。罗马书八章所提到的叹息是具展望性的。受造之物往后看,为它们将来要得的自由而叹息;圣灵往后看,为他所祷告将来要成就的而叹息;而信徒叹息则是为了他们将来所能完全经历到的救恩。我们大可与瓦兹(Issac Watts)一同唱这首诗歌:

蒙恩的人已发现,
永生荣耀今世见,
属天种子斯土栽,
信望浇灌果实坚。

我们在今生就能透过圣灵享受到这样大的救恩。但这圣灵「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直到上帝的产业得赎。」(弗1:14; 参罗8:23)。由于我们今生不能体验到救恩的全部,所以我们叹息,渴望那日的来临,到时我们可以饮于整条活水的江河,而这江河就是我们现在已经开始稍微经历到的那条。

只有现在对这种的经历心中有数,才能觉悟到自己已经是上帝的儿女了,并且欣然享受这立嗣之灵的工作。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会同时发现做上帝儿女不但有权利可享,也有责任要负。

权利与责任

  • 新位份。我们现在渴望与历世历代、各方各族的人一同进入上帝的家。在人的社会中,找不到有这样的契合。我们共同拥有一个新的名份--如今我们是上帝的儿女,而不再是魔鬼之子(约壹3:10),或者悖逆之子(弗5:6),又或者可怒之子(弗2:3)了;我们获得从上帝家里延伸过来的一切特权和享受--与上帝亲近、认识上帝(英文“familiar,(认识)”和“belonging to the family(属于同一个家庭)”有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坦然无惧、自由自在地来到他面前,并且确知父上帝的慈手会叫万事互相效力,叫他自己的儿女得益处。

    而我们相应的责任,就是要像他,并且要向他所有的儿女流露出他的爱,因此要以爱、以怜恤、以开放和温柔的态度对待其他上帝家里的弟兄姊妹。当我们认识到大家彼此是弟兄姊妹,与我们一样同是上帝爱的对象时,我们就要从心里对他们发出一股深切的爱。这一点实在是我们常常容易忽略的。

  • 对上帝之眷顾的新观念。耶稣说:「在你们祈求以先,你们的父已经知道你们的需要了。」(太6:8)。这样基本的真理,我们却很少认真地去默想。彼得花了多长的时间才能够以个人的亲身经验印证这句话!因此他最终能够用这句话来鼓励历世历代的信徒:「你们要把一切的忧虑卸给上帝,因为他顾念你们。」(彼前5:7)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放下忧虑,把它们带到我们的父跟前,确知他会顾念我们,凡事交托给他就行了。

  • 对人生终极的新观念。我们最终的一切特权都有待将来完全体验,因为虽然我们已经经历与基督同为后嗣所享的基业,更多的好处还在后面!因此保罗把作上帝儿女和上帝的一系列救赎行动连在一起来讲,上帝的救赎计划只有在荣耀里才会完成(弗1:5,11,14)。这方面的责任,在这一节经文里讲得很清楚:「凡对他存著这盼望的,就洁净自己,像他一样的洁净。」(约壹3:3)。当我们觉悟到自己是被上帝收纳作他儿女的,就应当约束自己以表彰他的性情,因为有一天我们会永远住在他家里。既然如此,我们必须乐意分享我们的长兄基督的生命样式,因为:
  • 既然是儿女,便是后嗣;是上帝的后嗣,也和基督一同作后嗣。我们既然和他一同受苦,就必和他一同得荣耀。(罗8:17)

    我们若能坚忍,就必与他一同作王。(提后2:12)

 

网络圣约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Pay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