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trine of the Word of God– session 20 圣言论20讲

我们来到第15章的最后的部分。

主讲:林慈信博士_校对:刘加立弟兄&Cherry姐妹

上一讲傅兰姆很有趣的提出Richard Pratt的一个的观点,就是历史的偶发性和圣经的预言。就是说因为先知主要是约的控方律师,或者执行律师prosecuting attorney,所以,他代表上帝来讲这些的话。这些话有人顺服或者不顺服,这个所谓偶发性。就是说还没有发生的事,就是人还没有顺服或者不顺服。所以这个预言那,他要讲出的事情,就暗示着人的回应如何?上帝是有可能,不按照祂的警告或者是劝告,而实行那个赏或者罚的。

上一讲最后我们说到,先知主要的职责是宣告真理,其次才是预告未来。只有很少部分的圣经预言包含有关未来特定的预言的,而且他们大部分都清楚受到历史的偶发性原则所制约。但是有时候,圣经有一些特定的预言,其中一个例子,就是撒母耳记上10:1~7节,是有关先知撒母耳膏扫罗王的事。圣经说:撒母耳拿瓶膏油倒在扫罗的头上,与他亲嘴,说:“这不是耶和华膏你作他产业的君吗? 你今日与我离别之后,在便雅悯境内的泄撒,靠近拉结的坟墓,要遇见两个人。他们必对你说:‘你去找的那几头驴已经找着了。现在你父亲不为驴挂心,反为你担忧,说:我为儿子怎么才好呢?’ 你从那里往前行,到了他泊的橡树那里,必遇见三个往伯特利去拜 神的人:一个带着三只山羊羔,一个带着三个饼,一个带着一皮袋酒。 他们必问你安,给你两个饼,你就从他们手中接过来。 此后你到 神的山,在那里有非利士人的防兵。你到了城的时候,必遇见一班先知从邱坛下来,前面有鼓瑟的、击鼓的、吹笛的、弹琴的,他们都受感说话。 耶和华的灵必大大感动你,你就与他们一同受感说话;你要变为新人。 这兆头临到你,你就可以趁时而做,因为 神与你同在。

撒母耳很精确的告诉扫罗,当他离开撒母耳之后,他必遇见三个人,他们带着三只山羊羔,三个饼和一皮带酒。撒母耳记提到其他精确的细节,第九节告诉我们,当日这一切兆头都应验了。很明显的撒母耳要给扫罗一组的兆头,借以证实第一节膏抹立王的事。这些兆头向扫罗确认,撒母耳是主耶和华的真先知,而主也真的膏抹他为王了。撒母耳有能力如此精确的瞄写将来的事件,证明了他具有先知的职分,正如申命记第18:22节所指出的。我们之前谈论的历史的偶发性并不影响这个特别的预测。因此这段经文就成为一个绝不含糊的例证,表明先知有能力预告将来。另一个例证是关于以利亚第一句被记载下来的宣告(王上17:1节):“我指着所侍奉永生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起誓,这几年我若不祷告,必不降露,不下雨。”这个预测也在字面含义上成就了。先知们常常能够对未来说出按字面应验的预言,为的是建立他们源于上帝的信誉。

但是先知通常的事奉工作却与此不同。虽然在个别的时候,他们可以恰当的显示自己有能力做出细节无条件的预告,但通常都不是如此。身为真理的宣告者,先知是圣约的控方律师。历史的偶发性可被视为预言的一部分,因此当先知说“上帝将要审判你们”的时候,听众理解这话隐含的意思就是“除非你们悔改”。当我们解释预言的时候,必须把这种条件性考虑进去。因此,若一位先知所做的一个预告,由于历史偶发性的缘故,而没有在字面意义上发生,信靠的听众,仍可以做出合理的判断,这个预言仍然是“成就了,或者有效验了”(按照申命记18:22节的用语),这个结果同样的确认了先知的真实性的。

因此鉴别真的先知,实际上会比申命记28:22节来的更加快的困难。而最终的验证乃在于这个先知是否真正的代表上帝,实施圣约的赏与罚covenant sanctions,唯有这样他才是奉真神的名说话,(申命记18:20节的第一个验证)。唯有这样的他的话语在圣约的背景之下,才是成就而有效验的(申命记18:22节)。

但是一个想用这个准则来验证先知的人,就必须对上帝圣约的先知的听众所处的情况,先有细致的理解,才能做出判断的。因此一定程度的属灵成熟和洞察力是验证者必须具备的条件。正如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14:29节所表达的,“至于做先知讲道的,只好两个人或者三个人,其余的就当慎思明辩。”慎思明辨或鉴别预言的真假,绝对不是一项简单的事。

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

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PayPal)

不过这个难处症结释出上帝对祂自己的见证的重要性。在本书14章,我们看到,在上帝的声音里,祂不单讲话,还明确指出祂自己就是讲话的人。在先知的预言中也是如此,上帝的灵对真先知加以确认,并且把他们与假先知区别开来。虽然有真先知的标志(申命记18章,约翰一书4:1~6),但应用起来并非易事。但是就算面对上帝的声音那样,当我们面对众先知和众使徒的时候,上帝始终将祂的信息带入祂子民的心中。今天难道会有基督徒认真的怀疑以赛亚是真先知或者质疑保罗是真的使徒吗?透过祂的圣灵上帝全权的开启了祂子民的眼睛,明白真预言的兆头。诸如真的预告、神迹、正统的内容(约翰一书4:2-3节)。这迫使我们的心思看到这些话语的确实性,远远超过只是一种的可能性;而是一个唯有上帝的声音自我确认的确实性。但我们从上帝的恩典领受这种超然的证实的时候,我们承认先知和使徒的话确实就是上帝的话。就是说,先知和使徒的话nothing less than上帝的话,一点都不会低过,确实就是上帝的话。同样带着上帝超自然的能力、权柄和上帝的同在。就这些的主权属性而言,先知和使徒的话语与上帝自己的声音没有差别。因此这些话语都是上帝给我们位格性的话语,都是上帝亲自向我们所说的话。(15章结束。)

 第16章:上帝成文话语的永久性Permanence of God’s Written Word

讨论这些话语写成文字,他们是否减弱了原本的位格性呢?Emil Brunner布伦纳和其他人就坚持这种的说法。这个观点是有一些道理的。例如使徒约翰对“蒙拣选的太太”说:他不愿意用纸墨沟通某些事情,却更盼望“到你们那里与你们当面谈论,使你们的喜乐满足”(约翰二书12节)。我们将在后面所讨论的位格媒介中会看到,在某些的方面的位格与位格,面对面的沟通,会超越书写的文字的。但同时在另一些方面,成文的文字又会比各别面谈更好。比方说书写的文字更为永久,因而更加的适用于正式公开的场合。

而我们也将会看到,上帝根据圣经,祂自己已经指定书写的启示,在祂与人的沟通中,发挥核心性的作用的。事实上这种的启示,基于圣灵的光照、借着教会的教导的侍奉。这种的启示是我们现今世代获得上帝位格性的话语主要的途径。因此成文的启示将会成为本书下文的主要焦点,我也会附带出一些枝节(题外话)的问题。

所以一开始我们首先要将当代神学界的偏见(或者成见)放下,他们反对上成文启示的概念。在他们的主流文献里似乎有这样的共识,上帝的启示来自上帝的声音,先知和使徒的话语,但是成文的圣经只不过是这些启示的人类的记录。但是事实上圣经包含着一个圣经论。它教导我们:上帝的位格性话语经常透过成文的话语临到我们–诚然,成文的话语是最主要的途径。他们与上帝的声音本身具有同样的权柄。而上帝自己也已经设立这些成文的话语作为它教会的宪章constitution。

在我们直接查看这个教导之前,我们应该思考一个重要的前提,这前提构成成文启示的圣经教义的基础。这个前提就是,上帝的启示不仅仅只是给某个个人的短暂的经历而已。上帝的启示是要保存下来,传递给他人和后来时代的人的。即使在成文正典形成之前,我们已经看到这个对永久性的强调。例如,先祖对圣约的记念。创世记8:20,我们读到挪亚筑坛,以回应上帝中洪水中拯救了他,上帝就从新立约。(19:12~17)彩虹就是这个约的记号,一个对上帝应许的永久性的见证。亚伯兰后来在示剑筑坛(12:7节),记念上帝应许的他的后代将要承受那地(参考创世记第13:18节)。当雅各经历了上帝启示性的异象之后,他把石头立做柱子,浇油在上面(28:18节以),以此纪念上帝对他所说的话(35:14节)。显然这些柱石的分量没法与成文的启示等同!但是他们表明先祖和上帝的心意要为上帝圣约的话语保留永久性的见证。

上帝的圣约不仅仅是涉及到个人,还是与家庭立约的。上帝不是以它的声音与圣约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个别的更新圣约,而是指定那些圣约的话语的领受者要保存这些话语。并且将他们传给子孙后代。虽然口述传统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保存的话语通常方式是透过文字的书写。

到了新约时代,情况也是一样。正如我们在本书第15章所阐明的,耶稣授权给他的门徒,使他们想起他向他们所说过的一切的话(约翰14:26)。耶稣关心的不仅仅是祂当时的门徒,还关注到那些透过门徒的话而相信祂的人(约翰福音17:20节)。启示是要作为传统“传递”下去的,首先由圣父交付(paradidomi)圣子(马太11:27节),然后是启示给那些圣子愿意赐予的人。耶稣复活的启示是由保罗领受之后(哥林多前书15:3节),又传给(paradidomi)教会的。因此,保罗劝勉帖撒罗尼迦的教会,“所以弟兄们你们要站立得稳,凡所领受的教训[paradosis](这个教训这两个字应该翻成传统),凡领受的传统,不拘我们口传的,是信上写的都要坚守”(帖后二章15节)。还有:(帖后三章第6节)弟兄们,我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吩咐你们,凡有弟兄不按规矩而行,不遵守从我们所领受的paradosis传统,就当远离他。

后来保罗劝勉提摩太,“要保守所托付你的Deposit [paratheke](提前6:20节,参考提后1:12~14节,提后2:2节,彼得后书二2:21节)。这些经文表明基督的福音是一个具体的内容,是一个传统,  以paradidomi和paratheke 等词汇来表达。由圣父传给圣子,然后传给众使徒,再传到众教会。这个传统成为门徒的准则,是教义和行为的标准,这个传统需要被辩护和保存,要代代的相传。正如犹大书所说的:(第三节)亲爱的弟兄啊,我想尽心写信给你们论我们同得救恩的时候,就不得不写信劝你们,要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的争辩。

20世纪重要的神学象卡尔.巴特Karl Barth 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他认为启示是无法保留的,只有在危机时刻才会存在,留给我们的只是回忆和期待。他认为如果启示成为永久性,它就变成一个可以被人占有、主宰和操纵等等的事物。直觉的说我们大概会同意,有些基督徒,不仅仅是神学家都会堕入一个陷阱,把上帝的话语当做可以被他们主宰的物件。虽然并不容易识别这个是何时发生,或者指出他的罪证。除非能阅读人的心,否则也难证实这种有罪的态度的。(这里我不晓得傅兰姆是不是在表达幽默感。)当然在此方面从没有人承认这样的罪过。不管怎么说,巴特坚持上帝的话语,必须对我们拥有最高的主权,而不是其他的选择。这是对的。但是为了这个而否认上帝启示的永久性却是于事无补的。这种否认不附合圣经,正如我们已经看见的那样。而且我们的印象是巴特派的神学家与其他人相比同样的有一种的倾向,用了启示作为工具来提高他们自己,贬低其他人;好像只有他们才是拥有话语的大师。

在圣经自身,上帝确保了祂的启示的主权。不是把他们变成短暂一刻,而瞬间即逝。而是将他们建造成为人类景象中永久性的一份儿,如同先祖们的柱石和祭坛。上帝委托以色列人将律法书放置在会幕至圣所中(申命记31:26节),并且要公开的向全民宣读十诫,作为上帝指控他们罪过的见证(申命记31:10~11节)。上帝永久性的律法维持着上帝对祂子民的主权。后来当国家离经叛道的时候,大祭司希勒家在圣殿里发现了律法书的抄本,并将它带给约西亚王,从而带来了全国性的悔改(王下22:8-20节)。人们会试图增添这个话语,删减它、忽视它、误用它或隐藏它,但是它他永远无法对它拥有主权,它永远都是上帝的话语,而且它的永久性就是它的标志(以赛亚书40:8节):“草必枯干,花必凋残,唯有我们上帝的话必永远立定。”(16章结束。)

提示:逐字稿文字只限于个人和教会私下学习交流,目的是造就教会和教会负责带领、讲道的同工们;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和图片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当文字和录音不符时,以录音为准。愿上帝赐福文字编辑和校对的肢体来雅正!若是有修改的地方、奉献支持或是其他任何问题请使用以下邮件方式联系我们。网络圣约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 [email protected](Pay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