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讲、第24章:圣经的内容

主讲:林慈信博士_校对:刘加立弟兄_英文:Cherry姐妹_文字:姣和波姐妹

Doctrine of the Word of God– session 31圣言论第三十一讲

我们继续第24章:圣经的内容里面讲到圣约的五个要素,彼此的互补性。

我们来到第五个互补性。

  • 救赎的焦点与广泛的应用,Redemptive Focus 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救赎的焦点和救赎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有很多文章在讨论圣经的目的purpose,以其这目的如何影响圣经的可靠性,无误性,和全备性sufficiency。注脚二十三,比如说 C. Berkouwer 波卡尔所著的《圣经论》Doctrine of the Scripture,(我们一般在我的课程里面很少提到Berkouwer 因为这也不是我们神学院念书的时候必读的书.不过他是很有影响力的荷兰人,在荷兰的改革中的神学家,因为他会对现代神学做出对话性的回应。所以简单地说,他是会向现代神学特别是像巴特会妥协投降的。)近年来有很多文章在讨论圣经的目的purpose,以及这个目的如何影响圣经的可靠性,无误性和全备性。很多学者,认为圣经的目的是传递一个救赎的信息。因此不是向我们教导任何关于科学、历史、哲学或者其他的知识,因此如果圣经中有一些历史或者其他方面细节上有错误,这些并不影响圣经的可靠性,因为圣经只为要向我们传达一个救赎的信息。

(好,下面这一段我先解释一下。是针对加州威敏斯特神学院克罗尼院长的下一代的讲道学。)傅兰姆说,对那些坚持救赎历史是解经讲道的主要内容,或者唯一的内容,而不可以是讲伦理原则,对这些的人,或者坚持圣经可靠性的护教等等。上面讨论这个题目也是息息相关的。毫无疑问,圣约的着重点是救赎没有错。历史序言 (B) 的部分就是一段救赎的信息,它讲述上帝在救赎祂的子民脱离罪和死的权势中所赐下的恩典。然而对圣约的宣扬并不仅仅在于告诉人们那些关于救赎的事实,反之宣扬圣约的时候,也要宣扬上帝的恩典和我们对上帝恩典感人的义务;(C) 顺服上帝与不顺服上帝的结果;(D) 以及上帝对在地上建立的制度和社会结构;E 宣讲圣约,要宣讲圣约的整体的。进一步而言,守约的义务是广泛的,上帝爱的命令要求我们对生命有一个彻底全新的定位,以至我们所做的一切事都为荣耀上帝(申命记六章4到5节,罗马书四章23节。哥林多前书十章31节,你们或吃或喝,无论做什么都要为荣耀上帝而行,歌罗西书三章17节,无论做什么或说话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稣的名,借着他感谢父上帝。还有歌罗西书第三章24节。)这包括生命的所有层面,我们理性思考的工作,我们对历史、科学、哲学的研究的工作,人类一切的工作都应该出于信心。

在这一切的事上,都必须以上帝在祂话语中告诉我们一切,作为我们坚持的前提,为我们所全然领受的。可见圣约是救赎性的,但这救赎性不是从狭义来理解的;绝对不禁止上帝在某些范围内向我们说话。圣约所强调的比救赎更基要的元素,(比救赎更基要)就是对上帝主权的宣告,(A)上帝的主权是绝对广泛的。圣经在圣俗之间从不教导任何的区别的。

对于圣洁而言,存在的程度上的不同,帐幕或者圣殿中放有约柜的至圣所,是最为圣洁的处所;与其相比,其他的地方都是凡俗的。在圣洁程度上,圣所就没有至圣所那么圣洁,然而却比其他地方更圣洁。因此按照递减的圣洁层次我们可以看会幕,然后看圣城耶路撒冷,然后看圣地应许之地,最后就是上帝宝座的诸天,以及上帝脚凳的大地。一层一层的,圣所是最圣洁的。当然,我补充一下这个是从上帝的约里面的献祭敬拜制度的角度来看。

但没有一处是世俗的secular,刚才我翻译凡俗是common, 但是没有一处是世俗的secular,不存在任何一个范围是在上帝主权以外,或者对上帝的话语不具回应的责任的。对于另外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是上帝的启示是由事件event构成的,还是由不受时间影响的真理构成呢?我们的回应是类似的。(参考上面的第一部分。)

上帝的主权本身毫无疑问是永恒的。但是将上帝的主权应用在我们的处境中,当然就受限于我们的历史的处境。我们和上帝的关系要看在历史中的我们,如何向上帝做出回应,上帝更进一步的启示,总是这些事件的预设前提。(就是说上帝进一步的启示是以我们的回应做预设前提的。这句话字里行间我感觉到傅兰姆是向时代论,做一个和好的发出一条的棕树枝。)上帝圣约的律法反映出祂永恒的属性,然而这律法也将上帝永恒的属性和祂子民的具体处境联系起来,因此上帝虽然是不改变的,上帝的律法具体的应用,确实根据处境而改变。

第六(F)部分:上帝的审判和赐福,Judgment and Blessing审判和赐福。

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

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PayPal)

19世纪的自由派神学一边倒的轻视上帝末后的审判,巴特和Brunner布伦纳将审判的议题重新带回到核心的地位上。同样,Johannes Weiss维斯和Albert Schweitzer的末世学派与近期的希望神学和解放神学家们都重新的强调审判;不过所用的方式不同。然而这种相对来说,近期的神学也只是将审判看为是一种的符号symbol,或是一种全部或者大部分恩典已经胜过的一个事件。

当然,我们情不自禁的要问:一位满有仁爱的上帝如何会将某些人打入地狱呢?在不同时代反思这个问题并不是错误啊。圣约到结构提醒我们,上帝既是公义的上帝,也是赐福的上帝。而且在这两方面祂都不会妥协的,即便我们无法完全理解这两方面,就是恩典与报应,是如何共存的,我们还是要借着信心认定这两项的真理,相信上帝比我们更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公义、什么是真正的怜悯。

第七方面的互补–(G) 上帝的话与人的回应,God’s words and Man’s Response上帝的话与人的回应

有相当多的著述讨论启示和人对启示回应之间的关系的。自从施莱马赫,大部分神学家都认为所有的启示若没有人类的回应就是不存在的,就是其实没有发生过。因为上帝与人的沟通唯独发生在人类做出回应以后。没有错,人的回应必须是信心的回应,否则上帝和人的沟通就无法正常的领受。对于这些神学家启示既是非命题式的,因此他们实际上将启示定义为一种激发信心的事件。

保守派的基督徒会反驳说,在圣经里启示的用法有不同的含义。毫无疑问的,当我们把启示定义为一种对个人的光照的时候,比如说马太福音十一章27节,加拉太一章16,以弗所一章17和腓立比三章15,当我们把启示定义为一种对个人的光照的时候,在这种意义下启示就与人的回应是密不可分的。然而这种启示却与罗马书一章18节中的启示有着不同的内涵,因为这里的启示恰恰是给那些没有信心的人,使他们无可推诿的。再者,这种含有默示性的启示并不是圣经描述上帝与人沟通唯一或者标准的用语,更为普遍的表述是上帝的话,word of God, 用来指公开性、成文的文本,以及上帝透过先知传递的话。但是以我所知却从未包含内在光照的含义的。就是the Word of God上帝的话这个词从来没有指个人的光照。在圣经的诸如律法、典章、法度(英文是翻:见证)等等的用语上,这论点就更加明显了。

在这一点上出现混淆,是与对上帝圣约模式的无知和忽视息息相关的。在圣约中上帝的启示和人的回应有着非常明显的关系,上帝是圣约的制定者Author,并且祂在圣约中也表明祂自己是制定者,He is the Author. (A) 历史的成书、律法、制定sanctions以及执行的律例都是上帝制定的。然而圣约要求附庸那方的回应,(D) 回应实际导致上帝要施与咒诅还是赐福。再者,在这个对圣约的通过ratification ,的这方面附庸的一方启示认同条约中的条款(参考申命记二十七章12节一直到生命记二十八章68节)。并且未来的圣约会记录以前约里面施行的赐福和咒诅,作为新的约的序言。

在圣经中这就是上帝启示与人的回应的基本联系。当然,正如耶稣为上帝的子民承担了约中的咒诅,子民领受了一种特殊的启示,就是圣灵的工作产生人的信心。这一切都是由上帝的恩典成就的,因此在圣约中不止一种启示的形式。上帝所发表圣约公开信的文本是所有能读、能听的人都可收到的。然而内在的光照,唯有那些由上帝的恩典与基督联合的人才能经历。

  • 历史与末世的互补History and Eschatology历史和末世

Schweitzer 和Weiss他们认为耶稣基督的信息完全都是关于末世论的。在他们之后很多神学家都致力研究圣经中历史和默示之间的关系。在什么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基督教信仰是关于一次成就的历史的事件呢?又在什么程度上是指未来的?未来取向的神学,近年来非常流行,它的头衔包括希望神学、解放神学,还有Wolfhart Pannenberg新黑格尔神学。早期的存在主义神学家,比如说Rudolf Bultmann布特曼,提出福音是一种向未来的开放性openness,在某个程度上预示了近期的神学发展。

然而在圣约的结构中,并没有任何关于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张力。过去的世时间是圣约成型的必要条件,(B) 我们清楚的看到上帝圣约中的仆人常常带着感恩的心回顾过去历史中的上帝的恩典的。与此同时,圣约中一样对当下 (C) 和未来 (D) 和 E 有所关注。在当下,我们仰望上帝的律法,从而明白上帝要求我们该如何生活。我们期待着上帝在未来将祂一切的裁定sanctions实行出来,并且我们盼望未来能够按照上帝治理的计划继续不断地有份于祂的约。圣约的未来焦点并没有与历史的焦点相冲突;与此相反,上帝未来的工作正是以过去发生的事件为基础的。

并且圣约未来的导向并不是一种模糊的形式,就好像Rudolf Bultmann鲁道夫.布特曼的开放性的未来的,open future,或Moltmann莫特曼的与Pannenberg所认为的不确定的未来unspecified futures,上帝虽然将事情向我们隐藏,是祂却将未来要发生的事预先告诉了我们的,因此我们可以满有把握地去认识上帝心意中的未来。然而布特曼所言的未来是我们无法理解而去期待的。

  • 第九部分的互补–上帝的主权与人的责任

圣约的模式并非包罗万象,我也不认为关于上帝的主权与人的责任的问题,圣约模式能够提供什么非同lll一般的新的概念。但是对于那些坚持认定上帝的计划是能变的,而且取决于人的决定的那些神学家,特别是过程神学派,圣约模式缺乏提出一个完全不同的声音。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尤其是上面的 (G) 部分,圣约模式非常强调人的责任;与此同时,一样强调上帝的主权;上帝称自己是主,单方面的建立圣约的道德,并向我们宣告未来将发生什么。没有错,圣约中上帝的裁定sanctions,一是根据人的顺服与否。但无论如何上帝早就完全定下祂的计划;祂不需要去制定新的计划来应对祂所没有预见的新的局面。

下一讲我们来讲第十方面的互补,就是自然界与圣经Nature  and Scripture。

提示:逐字稿文字只限于个人和教会私下学习交流,目的是造就教会和教会负责带领、讲道的同工们;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和图片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当文字和录音不符时,以录音为准。愿上帝赐福文字编辑和校对的肢体来雅正!若是有修改的地方、奉献支持或是其他任何问题请使用以下邮件方式联系我们。网络圣约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 [email protected](Pay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