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集)05讲教义的来源

主讲:林慈信牧师_校对:加立&ZJY(CGY)_文字:XieTony;liucaihongliu
注:本课对应讲义 010009 Berkhof Intro Vol Part 1 & 2 [3] (C+E)

上一段我们讲黎赦尔(Ritschl)对教义来源的看法。我们看到,对他来说,信心不是我们的思想去认识神的话里所启示的真理,乃是主观的信心。人不能认识神,除非神藉着信心反映出来(Man cannot know God, except as He is mirroed in faith. [Kantin]),而这种实际上的,就是非理性的知识就在教义上表达出来。因此教义不是我们信心的对象,或者是内容; 不是的,(教义)是信心的表达。这是自由派神学对信心的看法。信心成为神学、或者教义的来源。这就是说,黎赦尔的神学是拒绝、否认了宗教改革时期的教义观。

宗教改革的教义观,就是我们的教义观乃是说,我们整理了圣经里面的真理,整理出来,叫做教义。他们不是的,他们是信心的表达。所以黎赦尔的教义观,是要从基督徒的信心那里,用一些比较猜测性的方法去决定教义的内容。这一派的其中一位学者说:Dogma is the scientific exposition of the Protestant faith, 教义就是基督教的信心的科学化的解释。 荷兰有一派的叫做伦理派,也是差不多的。这一派有一位叫做 D. Chantepie de la Saussaye(法文的名字),他的讲法跟黎赦尔派差不多的。这个荷兰文翻成英文是这样说的: Doctrine arises after and through life. It is the fruit of the mind reflecting on the truth, when that truth has become life in the soul. 教义是在生命之后,也是透过生命而兴起的 (听起来很美的……),就是人的思考反省真理之后结出的果子,当这个真理成为人灵魂里 的生命的时候(听起来好像上帝的话语在我们心里面成为生命——听起来很像)。另外一位 Van Dijk 是这样说的:If we had to give a definition of dogma, we would do it as follows:Dogma is the fruit of the attempt to express a certain relation of the life of the church in the language of the intellect.假如我们要对教义下定义的话,教义就是透过人理性的语言, 来表达一种教会生活里面有的一种关系,这种尝试的结果就是教义。

好,刚才我们讲教义的内容肯定要来自圣经,不然的话不可以称为教义。现在我们从第二 个角度来看。是的,教义的内容来自圣经、来自神的话。 第二,教义乃是因为我们面对圣经做出[教义式的]反省(reflecting on the truths revealed in the Word of God),结果就有教义了。我们在上帝的话里面所启示的真理,做出反省,结出的果子就是教义。

因为基督徒呢…..下面这一段是伯克富所讲的,讲完之后我会 给它一个更好的解释。他说:基督徒的意识,不单单是领受真理。基督徒的心理面有一种压不下去的渴慕,要重新表达(reproduce)圣经的真理,同时要看到圣经这个伟大的统一性。 是的,是理性带领着这一种反省,但是这种反省并不完全是理性的,也是用上我们的道德的意志和情感。因此,人的悟性、人的意志、人的情感,就是整个人都用上了。所有他的灵魂 的能力,就是知、情、意,和他里面的生活,都贡献于最后的教义的结果。而且不单是个 别的基督徒,而是整个教会在圣灵的带领之下,来做这种反省的工作。

只有一个属灵的人, 才适合做这种教义反省的工作;而他必须要与所有的众圣徒交通、合作,才能看到真理的整合、整体性。当圣灵带领教会来反省真理的时候,这个真理就会成型、在教会的意识里成型, 慢慢地结晶,就成为一些教义上的观点和宣告。如此教义的形成,就不是一个很短暂的过程,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好,下面还有一段等一下我们再讲。 前面这一段,他说基督徒情不自禁地要把真理整理成为系统。我感觉到伯克富这里还是受了一些理性主义的影响。我想,我的老师 John Frame 会这样来表达。我们这样说好了: 圣经是神的话,神的话有祂的权能(authority and power);而圣经里神的权能,不仅仅是管理我们得救和成圣的——当然是管理这方面,我们绝对不是否认这个,我们要说的是圣经里神的权能、神的权柄,是要管理宇宙、人类所有的专业、所有的行业,宇宙人类里所有的社会、民族、国家,我们人生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不仅仅是灵修那个层面。所以,当我们人去读圣经的时候——那下面这句话,我先讲了,然后去解释,就是当我们人读圣经的时候——解释圣经、解释神的话,和应用神的话是同一码事(interpretation and application is the same thing)。

现在让我解释。我们在读归纳式查经法的时候,我们都就知道查经法有三个步骤,第一 是观察,第二是解释,然后应用。傅兰姆在这里要表达一个要点。他说:解释和应用是同一码事。什么意思呢?我们每一个人都来自某一些的文化背景,我们都有生活上不同层面的责任和需要。好,我们现在来到圣经,圣经是神的话,是创造天地的主的话语,而圣经的 权柄是要管理、要牵涉到所有的民族、所有的层面、所有的行业和专业的。所以,我们接触到神的话语的时候,就马上接触到神话语的权能。而神话语的权能呢,可能审判我们,可能赐福给我们。我们现在暂时不谈审判的那边。

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

当神的话语的权能发挥出来,我们也降服在神话语的权柄之下,这就是应用圣经。所以正确的解释圣经,同时是顺服圣经怎么发挥神的话语的权柄。所以,让神的话语的权柄发挥出来——在我们身上,在我们的思想,不论什么行业、什么民族、什么层面,当神的话语发挥出来,来管理、改变我们的时候,这个就是圣经的应用。圣经的应用不仅仅是我们绞尽脑汁解释了经文之后,我们再来几个小小的应用,说,这个礼拜,我们要怎么怎么做……不是这么简单的。解释圣经和应用圣经是同一码事, 因为真正的对圣经的解释,正确的解释圣经,就是让圣经来管理我们、来改变我们——在每 一个层面,每一个行业,每一个民族。 为什么我把这一段插在这里,因为这里的题目是:教义乃是教义反省的结果。是的。没有错,我们读圣经,需要反省。反省什么?反省圣经的权柄怎么发挥、怎么发挥在我们身上、在我们的教会、在我们的社会、在我们的生活。所以,解释圣经和应用圣经是同一码事。

教义就是应用圣经的结果。甚至乎我们可以说,教义就是应用圣经的一种(Theology i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cripture)。那你说,我以为系统神学是解释圣经啰。是啦,我们的意思 是说,我们要把解释和生活拉在一起、解释和现实拉在一起、解释和圣经在我们生活每一个 层面的权柄拉在一起。解释圣经不仅仅是一个理性上的游戏,不仅仅是一个思想上的游戏, 真正的解释圣经,就是让圣经的权柄发挥出来,就是我们降服在圣经的权柄之下。而圣经的权柄,绝对不仅仅是限于我们个人成圣,那个个别的与主的关系。圣经不仅仅是讲这些,圣经是天地的王怎么来管理全宇宙,祂的晓谕。

好,下面,伯克富继续讲,他说教义是教义反省的结果。他继续说呢,他说:教义的形成,不是短暂、也不是简单的一个过程。往往都是由一些长期的神学争辩所决定的,而这些争辩,往往不太造就信徒的灵命。因为他们常常有一些人为的、一些敌对、一些的冲突。但是这些教义的争辩——比方 说,在教会历史里面,头两个世纪最重要的争辩,就是诺斯底主义。这个跟我们今天完全是有关系的,我们不要以为以前的历史只是在图书馆里面堆满了灰尘的书里面的内容。不是 的,诺斯底主义就是我们今天新纪元运动背后的哲学思想。这是一个争辩:诺斯底主义。所以,早期的教父在第二世纪就站起来反对诺斯底主义。第三到第四世纪,亚流派,结果《尼西亚信经》,阿他那修站起来宣讲、维护三位一体:耶稣基督完全是人、完全是神。后来奥古斯丁跟伯拉纠的争辩,乃是说救恩完全是出乎神的恩典,人是没有贡献的。人的好行为 是没有贡献的。马丁路德的争辩是,人的得救,不是靠守圣礼;天主教不可能把救恩掌握在他们的手上,一滴一滴的颁发给信徒。神的恩典是藉着信心直接领受的,上帝把耶稣基督的义归算给我们。这些都是神学的争辩,对不对?诺斯底主义,伯拉纠主义,天主教跟马丁·路德等等。

这些的争辩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子,我们就注意到这些辩论的题目是什么,questions,是什么问题,clarify the issue at stakes。这是很重要的,我们除了知道这些神学 争辩是争辩什么之外,还要知道究竟要害点在哪里。 比方说,我们现在在讲《系统神学》的导论:神学的本质就来自圣经,又是经过反省,又是由教会来通过——好像听起来很枯燥。但是这个要害点在哪里?要害点就在我们今天的神学生、神学院,信仰的变质。所以我们要抓到神学的争辩的要害点在哪里,to bring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a problem into the open 然后,要把一个问题不同的层面都显露出来; And point the way to a proper solution 然后指向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其实,今天的教会面向着过去所有神学的争辩,我们是欠他们的债的。因为他们帮助我们,在了解真理上有所 进步——今天我们不需要再辩论三位一体、不需要再辩论耶稣是神、也是人、不需要再辩论因信称义等等——很可惜,今天我们要争辩圣经是无误的,这个是很可惜的,因为这些问题以前都处理过的。

好,所以我们要了解过去的教义历史,这是很重要、很重要的。 西伯尔告诉我们,他说:教义争辩,或者教义形成的不同的层面,都是很重要的,Dogma is an exceedingly complicated historical structure 教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上的结构,它 有不同的构成它的部分;它又在来自各方各面的反对声音中形成,它又因为各种道德上或者灵修上的需求、刺激,又加上外在的,不论是来自政治的,或者教会的一些处境来形成。然后,它又会戴上不同神学潮流的色彩。是的,教义有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反对声音,又因为教会的需求,道德上、灵修上的需求而形成。

伯克富继续说,他说,历史上,就是教会历史中,不是每一段历史都适合这种教义上的反省跟形成的。怎么样才是一个形成教义的好的土壤呢?他说,要陈述教义,需要有很深的灵命,需要有宗教的,就是在主里面的热诚,需要教会愿意服在圣经的真理之下,需要有一种热爱、去追求圣经真理的亮光——追求更多的亮光,让真理照在各方面,有各种的含义;需要有很殷勤的解经的功夫,也需要有建构的能力,就是有思考的能力。

我再说一次,教义的形成,需要深的灵命,向主的热诚,愿意服在圣经的权柄下,热爱、看见真理和它各方面的含义;殷勤的解经,还有建构思想的能力。我们今天二十一世纪的西方教会,是面对一种思想没落的世界的潮流。所以,不要看我们现在有互联网,有各种各样的东西,不论中国、美国,人都能上太空了,科学很发达。其实,人类的思考能力是在下降的。

不但如此,还有冷酷的理性主义,还有一种只是注重感情的、情绪的敬虔主义,这些都是对教义的形成有害、没有好处的。而这个是1938年的伯克富说,我们今天的世代就是这个样子。今天的世代有各种的哲学的猜测,有各种心理学的分析,这些都取代了真正的教义研究。所以,对形成教义是非常不利的。很少人注意到好好地反省上帝的话所启示的真理,是多么的重要。 其实我想,特别是美国福音派这些的批评是很适合的,说:我们人必须要把我们的思考,带到耶稣基督的宝座上,让耶稣基督夺回我们的思想,来顺服祂。这种的观念其实教会普遍是反对的。普遍来说,教会不赞成、不鼓励人把人的思考、人的价值观、大前提,带到神的话语下面,向基督降服,让耶稣基督把人所有的心思夺回。这样子来寻求神论、人论、罪 论、救赎论、生死的观念。我们把我们所有的思想都降服在神所默示的话语的权柄下,而不是降服在有错的人的理性的发现上。就是说,今天人宁愿听专家的讲说,而不宁愿把人的思考伏在圣经跟主耶稣的主权之下。这个是 70 年前写的,今天岂不是变本加厉吗?教会里面充满着世俗心理学的辅导,充满着广告学、市场学的教会增长理论,牧师们都可以去拿一个教牧学博士,大部分都是在教你怎么用广告学,等等。再加上,解经跟神学上的,世俗来的 观念。所以,反过来说,我们需要降服在圣经的权柄之下。

第三、教义是正式地由某一个有能力的教会团体来定义的(some competent church body)。这一点,可能是我们华人,或者是中国教会比较陌生的。他这里说的是,教会必须有能力去鉴定圣经真理,把它组织起来,写成信条,教导传道人跟信徒们。

我们华人教会跟着某一些的西方福音派,认为教会存在的目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传福音。很抱歉,宗教改革以来,不是这样看的。教会存在的目的:第一、是敬拜神;第二、宣讲、教导神的话,造就众圣徒;第三、传福音。是朝上、朝内、朝外的。假如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传福音那方面,教会是长不大的。

举个例,比方说宣教,我们以为宣教就是被差派出去, 就是传福音的。其实我们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宣教士只要带领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信主, 那里就有教会了。宣教士的任务就是要教导、造就这些信徒,让教会长大,好叫更多的基督徒在那个文化里面,成为能教导、能关怀、能治理教会的领袖,或者是仆人们。是不是?而且,不但是敬拜、教导,还有传福音。教会开始存在了,教会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 (competence)去分辨真理。这是弗 4:11-16 保罗所说的:祂所设立的有使徒跟先知,那是启示性的。然后呢,有教师、有牧师和传福音的,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好叫教会长大起来,满有基督的身量,能够分辨是非,不随便的摇动。

所以,教会的成熟是我们每一位 信徒的责任,特别是传道人跟长老的责任。因为,教义是由教会来鉴定的。所以,教会必须要投资在纯正信仰,但是又能分辨真理的神学教义上,好叫传道人、长老、执事、信徒们都能够长大,能够分辨真理。

我再说。所以,教义是来自神的话,经过反省,然后由教会整体来鉴定而定义的。这样子,教义就形成了。关于第三点,我们下一节会继续地讨论。

提示:逐字稿文字只限于个人和教会私下学习交流,目的是造就教会和教会负责带领、讲道的同工们;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和图片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当文字和录音不符时,以录音为准。愿上帝赐福文字编辑和校对的肢体来雅正!若是有修改的地方、奉献支持或是其他任何问题请使用以下邮件方式联系我们。网络圣约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Pay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