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集)09讲问题解答巴特-教义-本色化
第 9 讲问题解答 巴特;教义;本色化

主讲:林慈信牧师_校对:加立&ZJY(CGY)_文字:winona

Q1(女学员):基督徒的知识论是要明白基督徒凭什么知道我们所知道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不可以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耶稣爱我我知道,因有圣书告诉我」?

A:不能。那个是我怎么知道神爱我,没有问题,是得救的确据。我凭什么知道我知道的,结论就是:普遍启示跟圣经启示。你要把它总结成一句话的话,就是:神赐下了普遍启示跟圣经启示。「耶稣爱我我知道」,这个是我怎么知道神爱我,我得救了,因有圣经告诉我,没 有错。但是我凭什么知道科学、哲学,我凭什么知道外界所有的事物?那是因为神存在,祂无所不知,而且祂赐下了普遍启示和圣经。你还有第二个问题

Q2:第二个问题要回到巴特。巴特派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他说,圣经不是神的话,是神的话的见证,或者说,直译的话是说像神的话一样的记录。那么他的第二个特点……

A:不能说是像神的话一样的记录,因为神的话是超乎现象界的。

Q:也就是说,他认为不是神的话,而是神的话的见证。

A:对。

Q:他第二个特点是说,神和人会有相遇的时刻,(对)只要有来电,就可以宣告。(对)这个是巴特派 的两个特点。我们现在会看到现代的神学和教会有两个现象,会比较偏差的。第一是贬低圣经的最高权威,走世俗联合或者说宗教联合的路线,认为要多元化。另外一个路线是灵恩派,比较明显的是灵恩派。那我个人认为这两种现象都是因为巴特派的这两个特点所衍生的教义的谬误所产生的教会中的后果。那就在这种情况下,你昨天谈到一个问题,说葡萄园的母会,应该是在加拿大?

A:在加州,洛杉矶那边。

(P53) Q:你谈到他们灵恩派教会早上崇拜所讲的,跟纯正教会解经的一样。但是有个问题出来了,如果他们是受巴特派的影响。他们真的会在讲台上讲完全纯正的教义吗?

A:首先,灵恩派不来自巴特的神学。宗教合一的,是来自巴特的神学。灵恩派这种直接要经历神,而贬低圣经的地位,你要把他追溯到宗教改革时期的话,你要追溯到重洗派,这是16 世纪,重洗派里面某一派;然后,到了 17 世纪,就是英国的贵格会,Quakers。这两派的 特点……当然,古代就有的,第二三世纪就有的,不过我们不追得这么远了。他们认为信仰的最高权威不是圣经——特别是贵格会,乃是 inner light,神在我里面的亮光。所以,古典的贵格会的主日崇拜,他们不叫敬拜,不叫 worship service,叫 meeting,聚会。他们的教堂叫 meeting house,聚会的屋子,就是了,很简单的名字。他们的聚会就是大家坐在那里 安静,谁有 inner light,里面有亮光,就站起来分享,分享完了坐下来,再安静。没有人分 享,就一个小时没有人分享,安静完了就散会。

我们基督徒生命的最高权威是里面的经历,里面的亮光,所以从贵格会一直演变,敬虔主义可能好一点,因为他们读经祷告,有一点内容。然后也有很多不同的神秘主义,包括我们华人喜欢读的,甚至我们教会领袖推荐的盖恩夫人等等,一直演变到今天的灵恩派。所以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神秘主义,它的表达方式都不一样。

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

宗教合一那边,当然,巴特跟 20 世纪的神学,不光是巴特一个人,好几派的神学在这方面都有做出贡献的,让今天的多元世界里面的神学反省,好像讲起来很有道理。 我想这两条在历史上是不同的线,不过是不谋而合,总之不是以圣经为最高权威的,你最后总要去找另外一个权威嘛。灵恩和贵格会就去找自己的经验,宗教合一可能是找人类社会的一个共识。

Q:是否说巴特不相信特殊启示已经完成?

A:问得好!是否巴特不相信特殊启示已经完成?当然,我们用「特殊启示」这个名词是指神的救赎历史,也就是圣经里面所记载的救赎历史的启示。我们可以说,巴特的启示,首先不是在历史中的,所以他是讲上帝在耶稣基督里的启示,这个耶稣基督不是拿撒勒人耶稣基督, 是一个空谈的永恒跟历史中间的一个点。我再说,巴特的那个启示,本身就不在历史中,然后它是可以再次活现的,没有错,它可以再次实现。所以说,康德以来的绝大部分的新派神学家呢,他不可能相信上帝进入到时间、空间来自我启示的。你这样相信就等于相信圣经是神的话,就等于乖乖地伏在圣经之下,乖乖地伏在主耶稣的宝座之下。他们就是不要这套, 所以他们不肯承认神进入到时空,所以他的启示是什么,这个本身要批判,然后问这个启示 有没有重复。

Q3(男学员):今天我们经常听见的一个说法,就是教义使教会争吵,所以我们不应该步西方的老路。另外一个声音就是说,中国应该有中国本色化的神学,所以不应该抄西方的老东西。

A:第一个问题是,教义使教会争吵。好,使教会争吵的是错误的教导带进了教会。当然,有的时候有两派,比方说洗礼是滴礼的还是浸礼的等等,没有错。教会在教义的解释上,在圣经的解释上会有争辩,只要我们彼此尊重,比方说浸信会和长老会在洗礼方面可以争辩,争辩到今天四百年都没有解决,对不对?刚好,401 年。1608 年是头两位清教徒的牧师,他们本来是公理宗的,跟长老会差不多,在 1608 年,他们彼此施浸,这是英语世界浸信会的开始。

 

教义的争吵不一定是不好的,教义的争吵让真理分明。而反对教义说它带来争吵的人, 他们自己就是在制造争吵。很坦诚地说,今天很多神学院教授,他们第一是反保守、反基要派的;第二,他们是反改革宗的。不过呢,他们用很多的东西来包装他们的反保守、反基要派,和反改革宗。他们(P54) 就会说,我们教会要合一,教义为什么要争吵,这些都是过时的、第三流的反对的论据,二流都不是。这些的论据,历史里面都讲了多少次了。

然后,你看伯克富也有回答这个问题, 对不对?他说,西伯尔(Seeberg)说,教义的争辩让真理的不同层面能够显明,然后来看真正要害的问题在哪里,然后教会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或者解决方案。所以,假如没有教义的争吵的话,今天我们可能都是亚流派的,都没有三位一体;今天我们可能都是信靠行为得救的,都是靠望弥撒得救的;今天我们可能都不相信圣经的权威,都相信神迹是虚假的、 圣经都是神话的。假如没有教义的争吵的话,我们今天老早就跟佛教联合了,为什么还要坚持耶稣是唯一的道路、真理、生命呢?所以,很多的教义争辩是必须的。我们下面会讲教义的必须性。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今天在进口古老的西方神学。其实我们看那些所谓本色化神学,或者是那些不论是中国大陆背景、香港背景或者台湾背景的,读饱了孔孟之道的有名的讲员,除了一位, 除了已故的章力生教授以外,当代的大陆背景的、台湾背景的、香港背景的,特别是大陆跟香港背景的,他们背后一套一套的学术方法都是西方来的,不过他们就是要批判宗教改革来的那个纯正信仰、正统信仰罢了。所以说,假如你真的是要批判西方的话,就请你不要去拿西方的哲学博士,什么学了一大套富兰克林学派之后,又来解构主义,都是西方的东西。你去读一 读过去三十年在华人的神学学刊和教会杂志里面鼓吹本色神学的,它背后的思想肯定是,至少是受了西方哲学洗礼的新儒家,这些学者肯定是学过两千多年以来的哲学历史的。事情没有这么简单的,不要受骗,不要听他们说西方的东西就不适合东方用。

有一次我在加拿大维真学院,被梁燕城邀请去作客座讲员,我就跟他在听众面前辩论一个问题。我说,我们今天是活在一个国际性的社会,所以儒家这一套你不能够把它硬拿出来 就说是中国文化的,是中国教会的未来前途。就是说我们不能假设今天还是 1905 年科举制度没有废除之前的中国。我们不活在那个中国,我们活在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所以,在喊叫本色化的学者,都受了西方思想的洗礼的。我说假如你是台北台大的中国哲学的教授,可能都在开日本做的 Honda、Toyota 的汽车。今天没有人活在那个儒家的传统的世界里了。北京一大堆的 星巴克咖啡店,对不对?我两年没去北京了,但两年前到六年前,我去了十趟,每一次去都 不一样。街道地图每几个月都要换的,不然的话,你根本不知道,整个一个新的城市建起来了。

什么叫本色化?真的要在中国本色化的话,就要全盘照搬后现代解构主义,这个叫本色化,因为最影响今天中国大陆青年人的就是解构主义,就是虚无主义。所以,其实喊本色化口号的背后每一位都有一套他自己的神学和哲学。 我在本色化和处境化这方面,在 30 多年前写神学硕士论文的时候,就做了一番思考, 因为现在时间不是很足够,所以不能把整段解释清楚。这一堂的题目收在我的《文化与福音处境化》 这篇的录象或者录音 CD 上。

提示:逐字稿文字只限于个人和教会私下学习交流,目的是造就教会和教会负责带领、讲道的同工们;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和图片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当文字和录音不符时,以录音为准。愿上帝赐福文字编辑和校对的肢体来雅正!若是有修改的地方、奉献支持或是其他任何问题请使用以下邮件方式联系我们。网络圣约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Pay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