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集)15讲教义与教义学的关系

主讲:林慈信牧师_校对:加立&ZJY(CGY)_文字:Creative

当我们讨论教义的时候,就是我们相信的各项教义的时候,很自然我们就要问:这些的教义与系统神学的关系是什么?系统神学也可以称为“教义神学”或“教义学”,所以,教义神学和教义的关系当然是很密切的。 教义神学是来自教义 Dogma单数这个字,就是说:教义神学就是研究教会所相信的整体的教义(Dogma as a whole)。最普遍的观点乃是说:教义学的内容就是教义(dogma)。所以我们可以说 Dogmatics(教义学)就是系统地来处理圣经里的教义真理;或者这样说:就是(处理)教会所承认、相信的圣经教义真理。再说一次,系统神学所研究的就是教会所认信的、圣经里的教义真理。

系统神学看教会的教义是一个整体的,不单是合乎圣经的,而且是带有教会的印证的。不过,在现代神学,施莱马赫的观点就不一样了。他不承认教义神学是来自圣经的,不过他承认教义是教义神学的内容,但是那内容不是来自圣经;教义神学呢乃个a science of the doctrine profess by Christian church at any given moment。教义神学就是教会在某一个历史时刻所相信的教义的学问。当然,他说的教义都是讲宗教经验的。

黎敇尔的观点也差不多。Kaftan 说,这里伯克富的书上里有一段德文的字,我找人翻译成英文:Dogmatics therefore deals with a given object, with Christian truth, which the church,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divine revelation, believes and confesses,)说:教义学所处理的就是某一个东西、某一个实体,就是“基督教真理”;也就是说教会建立在神的基础之上,所相信、所承认的。 教会因为神启示的缘故,相信、承认这些基督教真理。教义学就是研究这些的。

好了,下面我们来到哈纳克,就是 1900 年前后的后期的自由派。但是哈纳克说:“教会说教义与教义学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不诚实的。历史证明教义其实是神学的产品。所以教会就隐藏了它(指教义)的真正的来源。”我们说教义的来源是神所启示的真理,因此是神学研究所最基本需要的。他说:不是的,是倒过来的,是有了神学研究才有教义的。

然后,我们来看 Forsyth,这个巴特前的巴特派,他说教义就是最后的启示,在一些原则上的宣称,就是上帝的伟大作为被宣称为是真理;神学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教义。教义就是福音的骨髓,是神启示的核心,因此是在圣经里面的。

好,我们讲到这儿都是要准备讲巴特的教义观。巴特怎么说呢?巴特说:教义不是 Dogmas,不是众多教义的学问,science of dogmas,而是那一个教义 的学问,science of dogma;教义就是去研究 dogma 是怎么样与圣经里所见证的神的启示是怎么样同意的。 因此,神学是要研究、是要检视教义的。

下面这段很重要。巴特不相信 Dogmas,就是众多的教义是教义神学的内容,虽然去了解它们,藉著教义学是很有帮助的。我再说一次,巴特认为教义神学不是众多教义的学问,乃是圣经所见证的那个神的启示,就是我们要看 dogma,教义,是否同意那个见证。

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

那讲来讲去好像很混乱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兜圈子呢?我这样直截了当地告诉各位好了:巴特不相信命题式的启示。记得吗?(巴特说)启示是神伟大的作为;圣经不是神的启示,是神启示的记录。巴特不相信命题式的启示,因此他也不鼓励命题式的教义神学。既然圣经不是命题式的启示,而是那些非命题式的启示的记录或见证——启示不是命题的。启示是大能的作为、是神的吩咐、神的呼吁,不是命题,不是教义。因此,教义神学也不是以命题作为内容的。

好,我们读下来,来看,巴特认为 dogma,就是那个圣经所见证的真理,那个 dogma——单数的教义,是信心的对象。就是说:我们要相信“神的启示”。什么意思呢?不是相信圣经里面的字句,(P84)是相信神的伟大的作为,我们要回应,当神压迫我们、挑战我们的时候,我们要相信那个。但是巴特说,他不相信 dogmas,doctrines,众多的教义,就是我们信条里面所列出的教义,那些不是我们信心的对象,那些是教会信仰的表达。

再来一次。基督徒要信什么?要信神的启示、神大能的作为——不是信圣经的字句(巴特语),因此巴特不相信我们基督徒应当去相信教会的教条或者是神学或者是教义,因为那些不是信心的对象,而是信心所表达的方法。所以,基督教,自从宗教改革以来,常常强调教义是命题式的真理;他说这个是基督新教经院主义的产品,不是加尔文等等的意思。

再来一次。巴特说,圣经本身不是讲命题的,圣经是神的作为,神的呼召,神的挑战,圣经是这些呼召、挑战的见证而已,是人写的,有错的。因此,我们的信心是要信神的作为,而不是要信圣经里面的字句,也不是信神学或者教会所写出来的信条。好了,那个神所启示的 dogma,那个抓不到的大能的东西,是我们信心的对象。而人写出来的、教会所写出来的教义神学等等,你不是要你去信的,它是表达了你的信仰,而不是要你去信的。因为他就是要绕过圣经是有命题式的教义,然后教义就是把圣经里的教义、真理整理出来。他就是不要这个,所以他要兜圈子说,我们信的是神的启示,不是圣经哦,是神的启示,就是圣经所见证的那个启示,然后,神学、教义等等不是要你去信的,是表达你的信心。你假如认为 dogma 是要去信它的话,就是比方长老会牧师都相信并承认威敏斯特信仰告白,是在圣经的权威下,是表达了圣经所教导的教义的一个总结,那我们每个长老会牧师都签这种信仰立场的。巴特说这些东西是基督教经院主义,就是理性主义的产品,而不是路德、加尔文的产品。

 

请记得巴特是康德和祈克果之后一位伟大的神学家,所以他的思想是绝对受了康德和祈克果的影响的。巴特是一位存在主义的神学家,所以他说,加尔文不是这样的、不是硬邦邦的,加尔 文也是活在上帝的面光中,经历到上帝伟大的作为,经历到上帝这个信息;不过加尔文之后 的“加尔文主义“就把加尔文经历到的上帝的大能的作为,弄成了硬邦邦的理性的教义。言下 之意就是说,你要了解加尔文的话,你最好跟巴特的解释,你不要跟威敏斯特信仰告白,不要跟清教徒系统神学的教科书,这些都是字句,是叫人死的,叫人活的乃是你面对面领受神大能的作为,那个大能的呼吁或者是挑战。

所以,巴特不但把他的存在主义读进去他的圣经观或者启示观,巴特把他的存在主义读进去加尔文;加尔文在巴特跟新正统神学家的笔下,被涂为一个存在主义者。而加尔文主义,就是后来的改革宗,包括威敏斯特信仰告白,就被涂为与这种活的、存在主义式的,与神在生命中相交的存在主义所相反的、冷酷无情的、理性的经院主义。

我再说一次,因为巴特对圣经的看法是负面的,圣经不是神的话,神的话是大能有力的,因为巴特对圣经的看法是负面的,对神的启示是正面的,那为什么呢?因为他背后有存在主义:人抓不到真理,真理都是要靠经验的。因为他对圣经是负面的和对启示是正面的,他把这两个对立起来,因此他对加尔文主义、系统神学的看法是负面的,但是他又制造出一个稻草人,就是存在主义式的加尔文。他对加尔文是正面的,大概身为改革宗牧师的他也不敢反对加尔文。这个就成为今天福音派或者研究加尔文的学者的共同的看法:加尔文是灵命很活泼的,他是 一个存在主义者,他是跪在上帝面前,在祂的面光之中,来写他的神学、来作他的解经的。加尔文死后,Beza 后来的德国的、荷兰的改革宗神学、圣约神学、清教徒、威敏斯特信仰告白,都把加尔文弄成叫人死的字句,这就是他们所谓“基督新教经院主义”(protestant scholasticism)的意思。

我说这个是一个全球性的加尔文研究圈子的大阴谋,他把加尔文说成一个存在主义者,巴特主义者。所以我们可以听到的一些神学教授说:你要了解加尔文吗?巴特跟托伦斯(T.F. Torrance),托伦斯就是最捧巴特的那个神学家。你要了解加尔文吗?最好就是要读一读巴特跟托伦斯(T.F. Torrance)算话以看巴特。不然的话,你不可能了解巴特的。你们都是受了什么基督新教经院主义的毒,所以你们不了解加尔文,你们都用了加尔文主义系统神学的有色眼镜来读加尔文;加尔文其实不是这样子的,他是一个个人的信徒,跪在神的面前,站在神的面光之中,以敬畏的心来讲神恩典的福音的。

(P85) 那这样的说法,其实是要吸引你去研究巴特的神学,其实是带你离开加尔文的原意。你真的去翻看加尔文的书,你看,他没有把在神面光之中这种的这种敬虔和系统的教义,他没有对立起来。在加尔文里面是完全整合的。他是以敬畏祷告的心来处理教义,他的教义又影响到他的解经。所以他的解经、牧会,他的个人的敬虔,跟他的教义是一块的。这个不是存在主义的信仰观。因为存在主义是不承认这种命题式的教义的、就是一条一条的教义的。这在加尔文的书里是有的,但不等于说他不敬虔。你写系统神学,像伯克富这样子,一条一条写下来,不等于说在神面前没有活泼的灵命。有活泼的灵命不表示你不可以写很系统的教义神学。

好,这个是一个导论,教义与教义学,我们讲了施莱马赫、黎敇尔、哈纳克、Forsyth、还有巴特的观念。下面我读一些标题给各位听。

一、为什么我们有不同的教义呢?是因为信仰群 体,就是教会的需要所产生的,是从基督教会的共同信仰所产生的。

第二、神学,就是神学研究,很多时 候是帮教会的忙,来形成教义的。

第三、系统神学或教义神学,它的内容的核心就是教会所承认的教义。

这是教义与教义学之间关系的三大点。第一,教义是因为教会的需要所产生的,是从基督教会的共同信仰所产生的。希波尔是这样看的,改革宗的立场:众多的教义是来自圣经,教义不单是因为人的理性的需要,也是因为教会的需要。因此,在怎么样的情况下会有教义的形成呢?就是历史上有些时段是有很激昂的属灵生命,有很普遍的、很诚恳的对真理的反省,有很深刻的宗教的经验。教会深深的去思考圣经中的真理。然后因为有教义上争辩这个压力,教会又学习怎么更清楚地去看到圣经的真理。这样,某一些的信念就慢慢成为教会整体所拥有的,就是说教义就慢慢属于整个教会。教会就慢慢有这样一个普遍的意见(common opinion),这样,教会很愿意去承认这些经过了反省所承认的(教义),教会情不自禁地要 表达它的信仰。

只有这些经过信心、灵命的反省,来自这种活生生土壤的,来自这种土壤的,才算是教义。所以教义不是一个神学家在自己的房子里想出来的东西,是因为时代的需要,有教会的反省,有争辩、有灵命的复苏而形成的。第二,神学往往可以帮教会一忙,因为神学家往往是教会的释经家、历史家跟系统神学家等等。所以他们很自然指出一个方向,怎么样去形成教义。

我在这里停一下。中国跟华人的教会,大概没有意识到,一个教会的宗派,不单单需要 有训练传道人的老师。一个教会群体,比方说一个片、一个面,或者说一个宗派、一个团契,是需要有足够的同工去解释圣经、去做教会历史跟系统神学的研究,好叫教会得到这些帮助。但是最后的责任是落在众教会的肩膀上,不是落在个别的神学家的身上。

我们做一个很个人的应用好吗?因此,各位来读神学应该不是为自己读的。所以你选读什么神学、去哪里读神学,应该不是因为你的需要——我在旧约特别弱,所以我要去读旧约;我在教会历史特别弱,所以我要去修教会历史……这个呢,不是一个成熟的看法。不是因为你的需要,也不是因为你的喜好,是因为你是教会的仆人,你读了圣经科、神学科、历史科、护教等等,你是为了更多地贡献于你自己所属的教会或者是宗派,好叫这个宗派可以借着你的帮忙,是帮忙而已,你不是主导,教会才是主导,什么才叫教会,就是众教会合起来,好叫你能够以帮助众教会去解释圣经,去表达教会的信仰,去维护真理。所以我们是为了教会读神学,为了教会教神学,为了教会写神学的,而不是为自己的。光是有个人的呼召而去 读神学是不足够的,假如我们只有个人的呼召,然后读神学的话,我们要慢慢成熟长大,看到整个神学学习的过程是为了教会,因此,读神学的不可能不爱教会的、作神学的不可能不爱教会的。你可能因为爱教会而责备他,但是你的心是为了这个教会。是的,你是这个教会的批判者、评论者,但不要忘记了,你还是这个教会的成员,甚至乎还是这个教会的牧者之一。

第三、系统神学的核心内容就是教会所承认的教导。因为神学家毕竟是教会的成员,所 以,教会所信的信仰,肯定对你来说是你喜欢要接受的领导、指导。神学家、牧师们、传道们,当然我们很喜爱我们教会的信仰,但是你的学习、研究不可以仅仅限于自己教会的信条。(P86)你要读圣经,要有解经、圣经神学、教义历史,我在伯克富的文字里面多加一句,也要参考众教会众宗派的信仰,好叫真理能更加地彰显。所以,你这样整合了一个系统,你要来呈现、 来告诉教会、来帮助教会。

好,下一段我们就要来到教义神学的定义,或者是教义神学研究的内容。这里我们会从奥古斯丁开始来看,很有趣的历代的系统神学,他们的标题是什么,系统神学研究的是什么?我们今天都理所当然地认为系统神学就是研究神论、圣经论、人论、基督论、救恩论、圣灵 论、教会论、末世论。这个不是理所当然的。早期教会到今天,走过很长一段路。下一节我们来看。

提示:逐字稿文字只限于个人和教会私下学习交流,目的是造就教会和教会负责带领、讲道的同工们;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和图片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当文字和录音不符时,以录音为准。愿上帝赐福文字编辑和校对的肢体来雅正!若是有修改的地方、奉献支持或是其他任何问题请使用以下邮件方式联系我们。网络圣约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Pay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