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集)33讲宗教的源起续
第 33 讲 宗教的源起(续)

主讲:林慈信牧师_校对:加立&ZJY(CGY)_文字:石建义

我们这个课程讲解的是伯克富的系统神学,我手上这本是目前的两种英文硬体版本之 一。英文的伯克富系统神学,是 1930 年代(1939 年)出版的。而伯克富也写了另外一本《系统神学导论》,也是 30 年代出版的(这里也没有注明出版日期)。多年来,《系统神学》和《导 论》这两本是分开出版的。《系统神学》成为差不多标准的系统神学教科书;导论却比较少 人知道。进入 20 世纪,Eeerdman 出版社把《导论》和《系统神学》差不多 1000 页装订为 一本。而另外一个清教徒出版社 Banner of Truth 没有出版导论的部分。所以目前可以買到的, 有的有导论、有的没有导论。而这本是目前的硬皮、精装的,有导论的版本,另外还有软体 200 的版本(电子版),也可以买到。

我们上一课是讲到宗教的源起。我们讲了很多关于不同的理论,物神崇拜、多灵宗教,拜祖先的宗教,还有 Durkheim(迪尔凯姆)这位社会学家的图腾崇拜——就是一个群体的象征作为敬拜的对象,他们认为是这样演变下来的。下一步就是敬拜大自然,Freiderer(布莱德尔)这位德国的学者,他认为宗教原先是为了崇敬自然界里大而可畏的现象。人在风雨面前觉得很渺小微弱,这种尊崇,就导致了敬拜。 第七个阶段,就是相信魔术(magic)。Freyzer 这位学者说:人啊,起初是尝试用魔术,后来感到失望;对魔术的失望就导致了宗教的诞生,这是第七个阶段。这些是从进化论的角度研究宗教历史的七种不同的理论。

第二种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宗教的起源。伯克富把好几个理论放在一起,就是研究人的内在生活里面有怎么样的一种不变的因素,让他产生宗教的情操呢? 伯克富对这种研究方法,提出这样的批判。他说:不用说人都是有宗教性的,人都有宗教的本能,人这种本能本来就是宗教性的,所以说因为有某种宗教性的情操导致宗教,其实并没有解释什么,最原始的那个情操还是要去解释的。下面他就讲到施莱马赫(我们都听过了),他认为人有“依靠”的情操,但是并没有解 释为什么这种依靠性的情操,会进一步变成宗教的态度。有人认为这种转变是因为有敬畏(awe)或者畏惧的感觉,但是伯克富说畏惧还不是宗教,畏惧并没有必须变成宗教。

下面我们来讲康德和黎敕尔。他们认为,宗教的源起乃是人愿意做一位自由的、有道德选择的人。就是说与物质世界有别,人是有自由选择、有道德选择的。人意识到他是一个属灵的人,比自然界更有价值,所以他愿意控制这个世界。同时他又感觉到从肉体物质的角度看,他不过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当他要追求道德和属灵的目标时,他不断地被自然世界的条件阻挡。这种张力,就导致人的努力要达到他的命运;就是说相信有更高的一个活物,更高的存有,是控制这个自然秩序的,让这个宇宙能够听从最高的这个存有,达到属灵的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伯克富说上帝只不过是在人有需要的时候,一个帮助人的一位而已。

我再说一次:人哪,他愿意有道德选择,又愿意去控制这个世界。他也知道自己只不过 是世界的一部分,而风雨能阻挡他完全控制宇宙,所以他就要相信有比自然世界更高的存在,这一位能驯服宇宙。伯克富说,求救于一位更高的存有,还不是宗教的敬拜;再者,这种理论的还不能解释宗教现象的缘起。因为宗教的现象包括了感觉到自已有罪、悔改、愿意得到救赎,祷告求赦免等等。所以刚才所讲到的那些,并没有解释这种宗教信仰的缘起;也没有解释人为什么会感觉需要上帝,为什么这种感觉是普遍性的,全人类都有的。虽然,很多时候人发明了很多东西,越来越能控制自然界。为什么人还是有这种感觉,感觉有罪, 愿意求罪得赦免呢? 这是康德和黎敕尔。

现在我们来讲进化论者——当然不是讲达尔文。进化论除了生物上的进化论,在 19 世纪有哲学的进化论,特别是社会进化论。他们的代表是 Huxley 和 Spencer。这些进化论者,就尝试去解释宗教是怎么产生的呢?是因为人有感觉到依靠,信任,爱等等,因为这些在动物世界也是有的。伯克富说,这种解释是完全失败的。首先,进化论本身不过是一种假设的理论,然后讲到所谓动物领域的灵魂和精神生活,都是猜测。所以这些假设完全仍然不能解释宗教本身。 最后,进化论之后还有 20 世纪的心理学家,他们怎么解释宗教的起源呢?都是见仁见智的。

总的来说,伯克富说,用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宗教的源起,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一点也不比历史法更好。因为心理学先要假设一个想象中的假设的人(hypothetical man)。他们想象中的人是那么的不开化,那么的野蛮,他们没有一点点宗教的火花的。 我再说一遍。你相信进化论的话,你就要相信最原始的人是没有一点点宗教意识的火花的。这只是个假设。所以,宗教就一定要从非宗教的因素演变出来。再说一次,原始人是没 (P201) 有宗教意识的,因此宗教源起肯定一些非宗教的因素引起。

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

巴文克博士说,这种完全没有宗教意识的原始人,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抽象的理念,事实上这种人是不存在的。我们作为基督徒,当然说这种人是根本不存在的,因为人在被造的时候,就已经有宗教意识了——因为有神的普遍启示和当时在伊甸园话语的启示。因为这种的方法,只不过让宗教靠着一些偶然的因素、偶然的环境或者事件。假如这些事件、这种环境是不同的话,宗教可能不会存在的、不会进化出来的。这样子宗教就不是独立的,宗教是要依靠一些先存的条件;宗教也不是普遍的,不是全人类都有的;宗教也不是必须的。我再说一次,宗教就不是必须的、宗教就不是普遍的、宗教就不是独立的。因此宗教的价值就大大地削减了;宗教只不过是偶然进化出来的。不但如此,你这样去解释,宗教就变成一个 荒谬的东西。你首先不假设神存在,这样去解释宗教的话,那宗教岂不是一个荒谬吗?按照心理学的方法来说,人创造自己的上帝、人决定如何去服侍这个上帝。所以客观宗教和主观宗教就倒过来了,人这个主观宗教就变成了客观真理、变成了客观真理的缘起,这样就完全破坏了宗教的范围。

第三,用神学的方法。现在我们讲到最后了,究竟宗教的起源如何解释呢?就是要用神学的方法,就是我们先相信有一种原始的、神的特殊启示。有人觉得这样太过机械化了,不 符合科学,也太过理性抽象,也不符合心理学。可是这个恰恰就是圣经的观点。宗教是怎么起源的呢?第一、神存在;第二、神启示;第三、神按祂的形象造人。

伯克富是这样说的,他说:这种神学的方法坚持:宗教,要解释宗教的存在,必须先回到神。宗教乃是人的灵魂与神的相交,当然就暗示着神存在,神已经自我启示。而神如何构造人、怎么创造人呢?神创造人,是让人能够认识祂的;人也意识到与神有关系、有类比、有相通点。甚至乎人的这个本性会催逼他去寻求神。这种以神为本的神学方法告诉我们,就给我们这个钥匙去解释不单单是最原始的宗教,也解释最高的宗教。一个真的、是一个真的解释、唯一的解释,是符合宗教的本质的。

科学家不是这样子的。科学家是先研究宗教的现象,然后把研究结果用他们的观点去调和、调整。这样就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所以对宗教是不公平的。

好,所以,第一,神学方法承认:神存在,而且是一位有位格的神。是的,有很多人、很多学者认为,你这样相信是不符合科学的,包括今天一些所谓福音派的学者认为:“哦,这些希伯来人、以色列人,他们当时是活在科学前,就是没有现代科学的一种的时代,所以对以色列人这些宗教观,现代的学者会来一个很傲慢的微笑,就笑他们是落后的,你不能真的相信他们是这样信的。

伯克富说,这是一个很差劲的科学。因为这种科学不能从看得到的、可经验得到层面提升,这种科学不容许自己把上帝考虑进去的。也就是说,假如不考虑上帝去解释宗教的话,没有上帝,宗教就是荒谬的。宗教就是幻想,因为上帝不存在或不能被人认识。或者要就是幻想、要就是宗教就是真的。那你说宗教是真的话,你就要假设上帝是存在的。这个是伯克富的论点。

第二,我们要相信神已经自我启示了。我先解释启示这个观点。伯克富当时是面对着非基督教的宗教研究,所以他尽可能要解释宗教的源起,要解释到为什么人类有那么多的宗教。他那三个大点是正确的,他里面有些细节,我们讲到那里时,会继续给出一些的评估、一些的批判。

伯克富说,启示这个观念是宗教必须要有的。没有从上而来的神的启示,就不可能有宗教、真正的宗教。假如神没有在自然界、没有在护理(就是历史)、没有在人的经验这三方面,自然界、历史和人的心中启示、自我启示的话,那外邦人就不可能有宗教。而上帝不再加上特殊启示的话,就是说圣经里面的启示的话,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宗教的。我再说一次:假如神没有普遍启示的话,外邦人就不可能有宗教;假如神没有给普遍启示,加上特殊启示的话,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圣经的宗教。因为就是这个圣经里的启示,我们称它作客观的宗教,就是律法、训词、判断等等,就是这些来决定怎么样的敬拜跟服事是讨神的喜悦的。人里面的主观宗教,就是信心、畏惧、敬虔等等,它的起源、它的发展都是因为神的启示这种客观的宗教。

第三、最后的预设跟前提是:神是按照祂自己的形象造人的,因此人有这种能力、有这个官能去认识神、了解神,回应神的客观启示。宗教是人的本性与生俱来的,不是从外面来的。我再说一次,人懂得要敬拜一个真神,是他里面就有的,不是从外面注入的。我加一个评语: (P202) 心理学,特别进到教会的所谓“教牧辅导”,都喜欢挖我们的原生家庭、祖宗拜了给什么祖宗、把我们奉献给什么的偶像,挖我们的,这种都是来自于弗洛依德等等心理学的理论。圣经比弗洛伊德更弗洛伊德。我的意思是说:圣经比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挖得更深,挖到人的本性里面:人本来、人的本性就有敬拜这个意识的。

顺便一提,从圣经来看,我们常常要辅导一些破碎的心灵,对不对?我们当然都受到当代一些世俗的、不合乎圣经的理论的影响的,不论我们有没有读心理学的书。按照圣经的教导,人心裡面最基本的需要,不是爱、不是被接纳。搞错了心理学家搞错了,人心中最基本的需要是敬拜。所以人才会弄出来那么多宗教,因为要么就是按照心灵和诚实(就是按照圣灵与真理)敬拜上帝,要么就是不按照神的旨意敬拜真神,要么就是敬拜假神,没有第四条路的,就这三条路。正确的敬拜真神,错误的尝试敬拜真神、或者是敬拜假神。没有人是没有敬拜对象的。无神论者就把自己的理性,或无产阶级幻想的乌托邦,当做神来敬拜。任何在我 们心里、生命中我们认为是最重要的那件事情,就是比耶稣基督更重要了,那就是我们的偶像。

为什么人会有偶像呢?因为神造人,本来起初神、真神创造天地。所以神把那个敬拜的本能放在人的里面。好了,人现在犯罪了。罗马书 1:18开始说,人不虔不义阻挡真理;然后第 21 节开始说人不就要神,就自己制造各种偶像来敬拜,不一定是金银或是泥做的偶像,我们心中的偶像。知识份子,知识分子的精英主义,觉得自己比平民更好,那个骄傲、那个自我中心就是我们的偶像。我们中国人认为只有中国是最发达的,其他国家都是野蛮的,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偶像。西方社会把休闲娱乐当做是最重要的,那个就是他们的偶像。而不论是东方人或西方人,儿女的教育、儿女的前途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比丈夫更重要,那就是这些太太的偶像喽。

为什么人会把一些事情当作是最重要的,当做偶像呢?是因为神造人,本来就有敬拜这个功能。但是人不要真神,我们不要敬畏耶和华,把祂放在第一位,反而把儿女的教育、前途、金钱、娱乐、安全感、爱……都放在“先敬畏神,这些事情怎么样用来敬畏神”,我们把事情倒过来,所以这些事情就变成偶像了。总之,神造人,是有这个与生俱来的敬拜这个意识的,不是从外来的。之所以说 神的启示,是因为人生来有这个敬拜神的意识,要去领受神的启示。所有这三方面的大前提。

现在我们讲完了宗教这一段。我们这次课程,先讲了神学和神学以外的基要原理。我们说伯克富所讲的,有可以商讨的地方:神,客观启示跟人的信心。我宁愿说是用那个处境的角度、准则的角度、存在的角度来取代伯克富的那三方面。

然后我们讲到宗教。宗教其实是我们比较少考虑的一个范围。我们也得多研究圣经,特别是旧约圣经,讲神所喜悦的心是什么,那个就是真的宗教了。不要把“宗教”这两个字总是贬义的来用,宗教就是敬虔的意思。那么神喜悦什么样敬虔的心呢?我想我们很多时候在这方面的认识会比较贫乏,除非我们从旧约来看,所有神所喜悦的敬畏、敬虔、做义人,爱慕神的律法,反复思想,以耶和华为乐,以祂的信实为粮(诗篇 37 篇);当然,遵循祂一切的训词、典章,再加上新约的爱等等。所以,不光是爱。我们说,“哦,最重要的是跟耶稣有亲密的关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与耶稣有好的关系?从创世记开始看。不要只抓一节圣经,约翰福音15章,离开我就不能做什么了。什么叫“不离开耶稣基督呢?”从创世记、出埃及记、申命记、诗篇、约伯记、以赛亚书……从旧约来看,神所喜悦的心是什么样的一颗心。西方教会的问题是,我们常常用很多产品的标签,比方说门徒训练(推出来了,现在不用了)、教会增长(也不要)、教会健康、或者做属灵人、冥想……等,我们所用很多标签,都很多时候这些标签都不是圣经用的名词,用圣经用的名词比较安全,然后去发挥。

提示:逐字稿文字只限于个人和教会私下学习交流,目的是造就教会和教会负责带领、讲道的同工们;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和图片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当文字和录音不符时,以录音为准。愿上帝赐福文字编辑和校对的肢体来雅正!若是有修改的地方、奉献支持或是其他任何问题请使用以下邮件方式联系我们。网络圣约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Pay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