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集)38讲哲学-神学-理性-信心
第 38 讲 哲学、神学、理性、信心

主讲:林慈信牧师_校对:加立&ZJY(CGY)_文字:winona

我们上一课讲到阿奎那,我们再温习一下。阿奎那说:哲学的真理还有启示的真理,要在个别的范畴处理(17 页底):哲学问题由身为哲学家的人处理、神学问题由身为神学家的 人处理。哲学的方法就导致科学的知识,这个“科学”这个词的意思乃是说,这种哲学的处理方法就给我们一个专门的学科知识。“科学”这两个字就是“学科”的意思。科学在拉丁文,scientia,我们的英文的 science 这个字就是从这拉丁文出来的。Scientia 就是知识,所以一种方法就导致知识的知识。 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专门的学科,哲学。另一种,神学的方法导致信心。神学的方法就不是根据科学的、理性的了解来领受真理的。那句话有语病的,下面我会解释。

好,18页。是的。有可能从理性的基础建立科学——这个科学是指哲学,我再说一次,是可以从理性的基础建立哲学的,可是从信心的基础就不行了,就不能建立哲学的,不过可以用理性的论据来证明一些信仰的命题。

昨天,上一堂,我就用了五种证明神存在的论证,来解释阿奎那是怎么样表达,在哲学范围,人的理性可以证明神存在。但是下面,今天我们开始新的材料: 启示能够增加理性所带来的知识,就是除了哲学范围以外,我们还是需要启示的。是什么呢?就是对这些奥秘的知识,三位一体、道成肉身等等,这些仍然是要凭信心领受的事情。

这说法,伯克富说带来二元化。二元化的这种批判,绝对是对的。但是下面伯克富讲了一句话,就表示他的思想是不清楚的。他说过分的高估自然启示了,过分地低估超自然启示。我们就这两句话开始我们的上课。

第一句话是,哲学方法导致哲学知识,神学方法导致信心;神学是不根据理性的了解来领受真理的。所以第一句话,17 页最后一段几个字:神学是不根据理性的了解来领受真理的。第二句话,伯克富说,这种二分法、这个二元化,就过分的高估了自然启示,就是过分地高估 (P223) 了理性;过分地低估超自然启示,就是过分地低估了圣经所带给我们的真理。

话说回来,各位上了三天课,或者上一次我们也上了五天伯克富系统神学导论的第一部分。我们都很清楚知道,我们在上系统神学,是在用我们的脑袋的。论系统神学家是好像伯克富这么地清楚、理清楚,给我们理清两千年来的神学,虽然他的立场有些地方我们会修改他,但是他毕竟是有一种好像百科全书这种的知识。不论是伯克富,或者说反对神学、反对知识的倪柝声等等的教会的大师的,没有人是不用理性的——没有一个,除非是理性不清楚的人。就算是理性不清楚的人,他也在用那不清楚的理性。没有人是不用理性的。所以,这几句话是有语病的。怎么会说:哲学用理性就带来哲学知识,神学所想出来的,不是理性可以理解的,单单藉着信心领受。毕竟,耶稣基督说,律法的总纲是我们要“尽心、尽性”,这个“性”就是悟性、就是理性,“尽 意”,就是我们的意志,还要“尽力”我们的行动,来爱主我们的神。

圣经讲很多关于悟性需要追求智慧的事情,《旧约》很多的。还有彼得后书第三章最后两节说:“我们要在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长进”,彼得后书的最后一句话。“认识耶和华就是智慧的开端”,认识就是知识。好了,那究竟神喜悦、神吩咐我们要得到的知识,是怎么样的知识呢?我们出自敬虔、爱主耶稣、爱圣经的教会。我们就说:“哦,是了,我们在生活上,我们在心灵(就是我们的灵性上),首先要尊耶稣基督为主。”这句话没有错。不过,也不完全。我们要这样说:我们这些信耶稣基督、尊祂为主的,我们要在理性上,不管我们是来自反理性的教会,还是一天到晚讲哲学的教会,这两种教会在一点上是没有分别的:我们必须要在如何用我们的理性这件事情上,要尊耶稣基督为主、要尊耶和华为我们的神。

那你说我已经信主了,我也天天祷告读经,我不岂是尊耶稣基督为主么?问题就是没有这么简单。为什么我说最敬虔、最基要派的教会,会产生很多新派的神学家呢?正如我们的祷告生活、我们的道德生活,需要圣灵来使我们的祷告读经、使我们生活圣洁。同样的,在我们思考哲学、科学,在我们思考我们如何用我们的金钱、我们如何处理儿女的前途、教育等等、我们处理感情,每一个范畴,我们都需要尊耶稣基督为主。

那怎么样才算在理性这个层次上,在理性这个范畴上,算是尊主耶稣基督为主呢?为什么我说祷告读经不够呢,难道圣经不够么?不是,是我们对圣经的理解不完整。首先,圣经不是仅仅告诉我们如何得救、得永生,每天透过祷告读经与主有亲密的关系,接下来要传福音、服事主。这些固然是圣经的核心信息,我完全没有意思要否定这个。圣经要告诉我们神在哪几方面是主,答案是神在全部、整个宇宙、整个人生,每一方面都是主的。所以,怎么样才算在理性上尊主耶稣基督为主呢? 第一,我们必须很清楚地、有高度的自觉,很清楚地意识到,我们的理性以前是堕落、败坏的,现在重生了,所以,我们必须很清楚地、有高度的自我意识,要求神帮助我们、恩待我们“心意更新而变化”(《罗马书》12:2)。心意就是思想,让我们的理性、我们的哲学、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更新而变化。就是我们要意识到有这个需要。 第二,我们要意识到,我们以前(或我们在没信主的那个世界里),不仅仅是没有接受主耶稣作个人的救主、不仅仅是道德生活不圣洁,我们以前、或者我们在世界,我说“以前、或者”,我的意思是说有的人不是以前,因为有些人生下来在基督教家庭,但是毕竟我们从这个不信的世界里,染了很多与圣经相反的人生观、价值观。你可能对哲学一点都没有碰过,但是你是有你的人生哲学的,或者你可能以前会入迷于某一种小说、某一种戏剧、音乐、电影,或者其他的, 或者以前是在财经、商界等等。我们都染了这个世界上一些的哲学或者说思维方式。所以,第一、我们要意识到我们需要“心意更新而变化”;第二、我们要知道去探讨究竟我们的思想里面,还有那些范围、还有哪些的题目,我对这些题目处理的方法,本身就是这个世界的方法,不是神的儿女应当用的方法。

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

我举一个例,我们中国人最喜欢说自己是最实际的,西方都是搞哲学的,都是理论,我不要理论,我要实际的东西。什么叫实际?比方说,在一个自助餐厅,当龙虾等等出来的时 (P224) 候,你要排第一,一窝蜂去拿,这个叫实际吗?你不要吃亏,你付了钱当然要拿最好的。“实际”就是不吃亏么?假如去麦当劳这类的餐厅,假如啊,有些地方在西方纸餐巾是免费拿的, 一大堆放在那里。你是不是不拿上四张就觉得吃亏呢?明天全世界会闹纸餐巾荒么?龙虾一定要拿五个么?餐巾一定要拿四张么?我承认我自己也不只拿一张。因为我们脑袋里面都有这种不要吃亏(的想法)。第二,不但不要吃亏,还要有经济上的安全感和稳定。第三,儿女一定要升官发财,望子成龙。然后,将来的对象一定是门户很相对的等等。这些就是实际了。或者美国梦,能够出国、留学,结婚,买一栋房子、两个车房、三部汽车,一个太太 两个孩子,四个人嘛,五部汽车,等等。没有五部汽车条件比较差一点,至少有五十寸的电视。这些就是实际吗?你懂我的意思吗?那你说,我们是传道人,我们哪里会追求这些东西。 我不是说你追求不追求,我问的是你对“实际”的这个定义是什么?不一定是追求这些东西。就算我们在传道的时候,什么叫实际,越多人信主,或者对不起,越多人进了我的教会就实际吗?假如我们所读的信仰,我们出去为主受苦,教会人不会越来越多,就不实际么?你懂吗,人多就是实际吗? 刚才我在说的是什么?第一点尊主为圣,第一点就是说知道自己需要“心意更新而变化”;第二 我们是要理清,知道我们脑袋里还有很多从世界来的思维方式和观念;第三,我们要懂得怎么样去研究圣经。这样才能理清我们的思想理干净,把属世界的思想扫除。

这是不简单的,因为我们不论是在教会里或者教会外,多多少少,特别是中国以前的香港、以前的台湾、新加坡,这些地方我们都是受填鸭式的教学的,所以我们来到圣经面前也不例外。曾经有一位姊妹跟我说,我一生的愿望就是要把每一节每一章每一卷圣经读懂了。 很好,你对每一节每一章每一卷都能够甚至原文解经,都读通了是件很美的事。但是你对每一节每一章每一卷都读懂了,不等于整本圣经都懂了。我再说一次,你可以每一节都懂,神学的圣经课里,你可以拿到很多历史、人名、地理的知识,甚至里面每一个王、每一条河你都背熟了;每一个名字,一大堆耶什么的你都背熟了,都能够分开,西什么,雅什么,你都可以分得清清楚楚,不等于你掌握了整本圣经。 因为我们有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圣经是什么?圣经就好像一个盒子里面有很多的金句,你随便抽一章,今天拿到亮光,“啊,很舒服!好像刚刚冲凉这么舒服的。感谢主。”每天你灵修都希望有这种感受。今天抽不到怎么办?今天你读《民数记》的人口统计,那你抽不到,读到的是家谱,你怎么办?抽不到那章,读完之后感谢主,感觉无比的安慰,怎么办? 圣经不是写给你每次抽一章一节来有这种舒服的感受的。

我在讲第三,如何处理圣经。 没有错,每一节每一章每一卷我们必须要读懂,但是这只不过是根基。我们要有一些总的原则,还有总的信息。圣经是讲什么的?我们很多时候从心理学、从不信的世界说,“圣经就是讲神就是爱嘛”,这么简单么?我们以往受的教育是填鸭式的,所以我们就抽一节“神爱世人”,再抽一节“神不愿意一人沉沦”,再抽一节“神就是爱”,再抽一节“我以永远的爱爱你”(耶 3:3),我们以为我们就懂圣经是讲什么的。再来,我们又从世界那里染了一些错误的观念:人最基本的需要就是爱,就是安全感,就是自我形象,所以我们对圣经本身讲什么的,我再说一次,圣经整本在讲什么的,我们常常搞错了,或者我们从来不处理这个问题。我们只知道利未记讲什么的——听过利未记的讲座了。我们懂得约翰福音讲什么,我们以为懂了神就是爱。没有这么简单,光呢?耶稣跟法利赛人很长的辩论是讲什么呢?约翰福音讲什么的,不光是整本,每一卷。所以,我们对整本圣经的主题,随着年日,随着追求主的过程,需要有长进。

好,再来。第一、意识到自己需要“心意更新而变化”;第二意识到自己脑袋里还有多少世俗的、不合神心意的思维方式,观念、价值观;第三,我们对圣经,除了每一卷、每一章、每一节读懂以外,必须要有全盘的掌握。这个不需要你把每一节都解清了以后才能够有的。 正统的福音派,以前传统的基要派的福音派,所做的神学功夫就是这个。我们是跟解经家是合 (P225) 作的。解经家做的是研究圣经,告诉你每一卷每一章都讲什么。神学做的就是整本圣经是讲什么的,当然是建立在解经家的成果上。好,第三就是我们要整理整本圣经,整理我们对圣经的理解是教导什么的,要整理,这是第三。

第四,我们又要回到教会里不同的弟兄姐妹对圣经的对的、特别是错误的观念,或者这样说好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带着自己的人生故事来到圣经面前的。比方说,在清教徒时期(就是 1555 年到 1710 年),清教徒是谁?第一批向英格兰传十字架圣经、耶稣基督、悔改福音的传道人,就是清教徒。就是马丁·路德、加尔文之后,第一批向英格兰人传十字架、耶稣基督、悔改、整本圣经福音的传道人,就是清教徒。清教徒牧师讲道时候,他心目中有好几种听众的: 第一,有一些心中还是与天主教没有两样的人,还是迷信、弥撒的。“怎么没有弥撒了?耶稣基督的身体不见了,只是个圣餐桌子,没有祭坛了。怎么我来领圣餐的时候不要跪下来的?牧师为什么不做十字架的记号?”等等。就是说有些还是迷信天主教那些东西,玛丽亚的像都不见了,教会空空的、空秃秃。天主教的。

第二,亚米念主义者,就是坚持人的自由意志,不愿意让神做陶匠、我们做泥土的,这种的思维方式。第三,理性主义,也就是我们讲义里提到一种叫苏西尼派,后来有自然神论。这些都是从世界上拿来一些哲学,结果苏西尼派不相信三位一体的。第四,有当代的灵恩派,就是贵格会、贵格派。贵格派是说不要研究圣经,你们做这么多查经、神学干吗?最重要的是神怎么向我说话的,神是在我的里面给我内在之光(inner light)。 再来:有天主教、有亚米念派、有理性主义的、有灵恩派的。

还有第五,就是很有生命的基督徒,不过他们老是感觉到自己没有得救的确据的。“哎呀,牧师,我昨天又犯了一个罪,还是同样的罪,神大概不会再赦免我了吧?”那这种基督徒在 17 世纪的英格兰很多的,我说在传统的教会、在基要的福音派的教会也很多的。一个牧师责备会众重一点,说你们都不像样。回家就捶胸低头地说:“是的,我不像样,神,你还会赦免我的罪么?”没有得救的确据的。所以,至少有这五种人。

还有第六种人:他从小就在教会长大,太太是很虔诚的基督徒,儿女都很爱主;嫁的丈夫、娶的太太都爱主的,孙子都很爱主,就是他不信,五十多年、六十多年就是他不信。他说:“我不是不信,主日崇拜我也来,我没有能力信”。你拿他没办法的,他又不是不愿意信,他又不是不来教会,整家人都信(主),就是他自己。他说:“我没有能力信,怎么办?”所以,教会里面有这六种人,对不对,还有第七第八种的。

清教徒处理圣经的智慧乃是,第一,全本圣经,从整本圣经来看一段,司布真可以讲一节圣经,但是他背后有整本圣经的智慧和真理。然后,他针对不同的人讲话。清教徒的讲章除了把那一段经文的最主要几点讲清楚之外,然后再来应用。应用的部分他可以讲一个小时的,他可以有十八点这么多,他向六、七、八种人在应用,都是刺透人的心。 好,再来,第一,知道自己需要“心意更新而变化”;第二。就是知道自己还有多少世俗的世界观,是不错的、需要纠正,需要圣经来改我们;第三,我们对圣经解释的方法要改,要全盘掌握,要看到总原则;第四,我们要看到不同的人来自不同的背景。我们也是,我们自己一个人,本身就有不同的背景,我们有民族的、有宗教的,我们可能是基督教家庭长大、可能是马克思主义背景,可能是什么什么、可能是上海的商人家庭长大,可能是福建的第四代鼓浪屿的基督教家庭长大等等。民族、宗教,我们的专业可能不一样。我们的个性,我们人生的遭遇都不一样,我们要意识到这些的背景,神都要向各种不同背景的人,在他们背景的那个范畴里面,要说话。这是第四。

第五,我们意识到上列的四种问题,知道自己“心意更新而变化”,看到自己还有多少世俗的世界观,第三,要从总原则来研读圣经,这个是要挣扎的,不能够老是把一节经文拿出来就知道了,没有这么简单。第四,要看到自己和别人都来自不同的背景。真理是不变的,人是五花八门的,我们自己就是五花八门的,每个人。

所以,第五,要在多种因素里面,我们要靠圣灵的光照来建立智慧,而不是用世俗的哲学。世俗的哲学的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人的理性他们觉得没有堕落,所以可以离开神,独立自主。最重要的是“自主”,或者“自法”,自己是自己理性的法律。我们要“神法”,神律,神来做我们的律法,P226 神来管我们的理性、管我们的哲学、管我们怎么去争辩,管我们怎么应用圣经在神学争辩上,要 “尊主为圣”(彼前 3:15,16,17)。你先要尊主为圣,不光是尊主作我们个人生命的主,尊主在我们神学思考过程中方法论的主,尊主作我们传福音过程里面用那些例子,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可以用,三位一体,那些比喻是不能用的,是错的,耶稣基督要管这些的。这样来建立智慧。需要多长时间?神给你几岁回天家,就需要多少时间,是一生的。为什么讲这么多,因为阿奎那的问题不是说理性管理性、启示管启示,这个是错的,这种二分法是错的。应该说独立理性,离开神自主的理性,理出来的东西,要铲除。

我们下一节就继续讲怎么样正确地来看阿奎那,还有更重要的是怎么样正确地来看理性和信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提示:逐字稿文字只限于个人和教会私下学习交流,目的是造就教会和教会负责带领、讲道的同工们;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和图片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当文字和录音不符时,以录音为准。愿上帝赐福文字编辑和校对的肢体来雅正!若是有修改的地方、奉献支持或是其他任何问题请使用以下邮件方式联系我们。网络圣约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Pay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