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正统神学的任务﹝十八﹞﹕

亚流主义的异端 ()

 

方法论上的离经背道 (Apostasy in Methodology)

教会在不同时代必须回应时代的挑战,在回应的过程会对圣经教义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作出调整。这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可是,教会在这个回应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论﹝methodology﹞来探讨教义,会对教会的信念,或信仰立场带来重大的影响。方法论与信念是同样重要的;在这两方面都可能离经背道。福音派的牧者和信徒们,往往只看到信念的偏差﹝例如:某些教会赞同同性恋婚姻﹞,却没有察觉到这些信念背后的方法论是如何地离经背道﹝1920年代大宗派开始不再相信圣经是超自然的,1970年代女权运动与解放神学背后的马克思知识论Marxian epistemology,等等﹞。

在当代所谓「福音派」的神学界中,很多学者试图超越廿世纪自由派与基要派的争辩。他们认为,「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了」 ﹝The War is over! ﹞。 现在是新的时代,我们不要再坚持批评自由派,老是喊,「圣经不是这样说的! 」 ﹝What the Bible does not say﹞ 。我们要积极一点,正面说,「圣经是这样说的! 」 ﹝What the Bible does say﹞ 。 这是笔者的两位同事,两位自称是改革宗的旧约系教授,分别在美国人和亚洲人的神学院任教务教授的学者,亲口对笔者说的。

这样的说法,表面上非常动听。为了教会的合一,减少冲突应该是好事。正面宣讲圣经的信息,也是好事。可是,方法论若放弃正统教会所坚持的信念,结果就不堪设想了。面对廿一世纪后现代文化,很多学者愿意发掘,采用崭新的方法。近年来有些自称为后保守福音派﹝post-conservative Evangelicals﹞的。他们解释圣经的时候,只考虑「圣经的现象」 ﹝the phenomena of Scripture﹞,至于圣经对自己的见证﹝宣称是圣灵所默示的,等等﹞,则不考虑是「圣经的现象」的一部分!这样一来,传统福音派的圣经论在过去廿年逐渐式微。他们处理圣经的方法,等于把圣经当作一本人写的书而已,全不考虑圣经是一本超自然的,上帝所默示的书。他们在方法论上跟从了自由派的做法,上一代称此方法论为高等批判。 这个趋势的原因很复杂,是学者们为了自己能在出版界与学术界上建立地位;还是因为自己在基本神学信念上没有打好根基;还是过份佩服福音派神学院教授的﹝非福音派﹞老师,因而报读自由派的博士课程,结果吸收了自由派神学却没有能力批判,因人而异。

近年来,美国改革宗神学圈子中,威敏斯特神学院旧约学者们所合着的《二十一世纪旧约导论》 ﹝Raymond Dillard and Tremper Longman III 合着,中文版由台北校园出版社出版﹞就为这种方法开了一道门。作者们不只考虑圣经的历史性﹝历史记载的可靠﹞,也鼓励读者考虑圣经的文学性。这样是否鼓励读者考虑有些部分是虚构的?2008年被逼离开该神学院的Peter Enns教授,是一个后保守福音派的典型例子。 Enns是哈佛大学的,着有 Inspiration and Incarnation一书,对圣经是上帝的启示的传统教义提出质疑。 他说「:巴比伦与迦南等古近东文化都有创造与洪水的神话,这些神话比旧约圣经更古老;这样一来,我们还能从什么意义上视圣经为上帝启示呢?」Enns只提出问题,不提供答案。从一个需要被解释的现象﹝古近东的神话﹞导致对圣经是启示的质疑。问题出在哪里?在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正是上一代自由派,饱受高等批判影响的学者所提出的说法。自称福音派的当代学者,在方法论上跟自由派,是重大的妥协,使上帝在祂自己话语中的见证被忽略,或在读者面前完全消失。难怪越来越多圣经科的神学教授,在处理解释圣经的原则与方法时,不再提圣经的默示与无误!﹝关于Enns一书,已有好几位福音派的神学家予以批评。 ﹞

又有一些神学家愿在多种宗教面前采取友善的态度,进行对话;结果在建立新时代的信仰理解时,妥协了圣经信仰﹝历史上的正统基督教﹞的绝对性。其他宗教宣称自己是绝对真理,基督徒却放弃自己长子的名份。这也是方法论上的妥协,必带来信念﹝信仰﹞上的偏差。

神学方法论是主耶稣作王掌管的范围,与信仰﹝信念﹞一样,不是中性的,需要圣经的光照、检讨、批判、与重建。

 

「道」: 没有位格的能力,抑独立的位格?

教会在第四世纪把亚流﹝Arius﹞和亚流派﹝Arianism﹞的信念定为异端。亚流把基督的神性与人性分开,结果否认了基督的神性。教父亚他拿修﹝Athanasius﹞坚持真理,虽被教会五次放逐,仍然坚持基督的神性,为我们后代的教会与信徒建立稳固的信仰根基。我们的救主不是凡人,是三位一体上帝的第二位,完全是神,完全是人。当时有人这样形容他的勇敢:『亚他拿修面对全世界』 ﹝Athanasius against the world﹞。这场关于基督的神性的仗值得打吗?值得牺牲自己的声誉,事业来维持真理吗?让我们从方法论来看。

第二世纪殉道者游斯丁﹝Justin Martyr﹞等护教教父们,为了迎合知识分子的口味,把约翰福音第一章 的「道」 ,与希腊哲学的「罗格斯」等同。凡是根据道(罗格斯﹞的原则生活的,都是基督徒,包括苏格拉底等。圣经的「道」逐渐被演变为上帝的理性﹝divine reason﹞,是一种没有位格的能力﹝impersonal energy﹞。「道」甚至被俄利根说成是第二位上帝,另一位上帝。第三世纪的神格唯一论﹝Monarchianism﹞,试图维持上帝是一位,结果妥协「道」的神性。亚流的思想有神格唯一论的保罗﹝Paul of Samaosata﹞ 的迹象;不过对亚流来说,「道」是一个位格。但是,与神格唯一论一样,亚流要保持上帝是一位。因此,亚流将第三世纪的神格唯一论,带到他的逻辑结论。

 

亚流的基督论

亚流最重要的观念是神格唯一论中的『一神论』原则。只有一位不受生的上帝﹝one Unbegotten God﹞:『我们仅认识一位上帝,是不受生的﹝unbegotten﹞。』这立场的后果乃是,亚流严厉批判当时的基督与父上帝关系的说法。不可说上帝的儿子是上帝的放射﹝emanation﹞,也不可说子是父上帝的一部分,带有父上帝的本质﹝same nature﹞。同时也不可说神子不是被造的﹝uncreated﹞。因为父上帝若是组合的,能分开,能变的话,我们就应该认为父是有躯体的,结果是相信两位不被造的存有。这样一来,子就像父的兄弟。

坚持上帝为一位是合理的,坚持基督不是父的放射也是重要的。不错,子不是父的一部分;可是子的确与父同质。把子说成是被创造的,是有开始的,就是宣讲异端了。

亚流说, 惟有上帝是没有起源,不受生﹝unbegotten﹞,没有开始的﹝without

beginning﹞。子是有开始的,在世界被造之前,从不存在的状态被父创造出:『子不是不受生的,不是那位不受生者(上帝)的一部分…也不是从先前存在之物而来的﹔他乃是在万世万代之前,以(上帝的)旨意与设计而存在(被造)的。他是完整,唯一受生﹝only begotten﹞,不能变的上帝﹔他开始存在之前,被创造﹔被建造之前,并不存在﹝he was not﹞。子是有开始的,但上帝是没有开始的。他是从不存在之物中(出来,开始)存在的。上帝不是从来就是父﹝God was not always Father﹞,有一段时间上帝是孤存的﹝God was alone﹞,他当时还不是父﹝he was not yet Father﹞,后来他成为父﹝he became Father﹞。子不是从来就存在的(The Son was not always.  译注:不是永存的)。因为,万物既是从非存有而存(生)的﹝all things coming into being from not being﹞,万物既都是被造的,生命是被赐予的,万物的存在都有始点的﹝all things made living begun to be﹞﹔因此,这位上帝的道(罗格斯)乃从不存在成为存在的﹝this Logos of God came into being from things not existing﹞。有一段时间他是不存在的(he was not)。他受生之前是不存在的(he was not before he was begotten),他乃是有始点的,就是被造的始点﹝a beginning of being created﹞。』

亚流又说,子乃是父的「罗格斯」(道),父的智慧,不过他与上帝里临在的道﹝the Logos immanent in God﹞有别。后者是上帝的一种能力﹝a divine energy﹞,子乃是一位被造的神圣存有者﹝a created divine Being﹞,在上帝里面临在的「罗格斯」有份﹝having participation in the immanent Logos﹞。这样一来,似乎有两个「道」,两个都与圣经所讲的有差别! 事实上亚流是这样教导的:有两个智慧,一个是与上帝独有的,与上帝同永存的﹝co-eternal﹞。子是在智慧里出生的,他有 智慧 ,因此他被称为智慧,或道﹝罗格斯﹞。 除了上帝的儿子以外,还有一个「道」﹝罗格斯﹞,而子因有智慧﹝罗格斯﹞,凭恩典被称为「道」,称为子。

因此,亚流教导,「道」(罗格斯)是父所创造的,是一位被造物,由父所创造,也是上帝创造世界的中介。他不完全是上帝,『上帝』这词不能完全用在他的身上。但因为上帝喜悦他,因此他领受了上帝的名字:『上帝』,『上帝的儿子』,正如其他被造物领受上帝的名字一样。因此,『从各方面考虑,「道」与父的本质﹝substance﹞和特殊本性﹝peculiar nature﹞都不一样,不尽相同。』

因为子的神性是『没有起源』的,因此还有一个不可避免的后果。道(罗格斯)按本性来说是能变的﹝mutable﹞。不过,上帝既预见他会持续良善,就预先赐给他荣耀,就是他后来身为人以美德赚回来的。亚流派与Samosata的保罗一样坚持,基督因为意志上与父的合一,与父合而为一。

亚流派借着世俗的逻辑和引用《圣经》中有关基督谦卑的经文来建立他们的观点。他们与Samosata的保罗和『动力神格唯一论』是非常相似的;不过,亚流主义认为基督并没有人的灵魂。从Samosata的保罗对耶稣这个人的看法,亚流转移到一个中介存有,道(罗格斯)上。被赋有神的能力﹝divine energy﹞ 并藉道德生命保存之的,不再是耶稣,乃是道(罗格斯):耶稣这个人连灵魂都没有。因此,「道」(罗格斯)是『被上帝创造的被造物』﹝a creature of God﹞,却同时『完全是上帝』﹝complete God﹞。这样保存了上帝是一位﹝unity of God﹞,可是付上的代价乃是:『有三个位格:父,子,圣灵』。子,乃是世界与上帝之间的一个中介存有。﹝参:Reinhold Seeberg, A Text-book of the History of Doctrines.  Grand Rapids: Baker, 1952, pp. 201-218. ﹞

亲爱的读者,我们要留意,坚持一神论是正确的,反对基督是上帝的放射是正确的;可是我们若不把我们的信念﹝神学﹞完全建立在圣经的见证上,却采取世俗的哲学观念,结果必然是创新,且往往是离经背道。

网络圣约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Pay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