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基督教教义史05

主讲:林慈信牧师_校对:加立弟兄、先威弟兄和ZJY(CGY)姐妹

各位同学,现在我们来到早期基督教教义史的第五课。今天我们用的材料,是在阅读材料的《当代正统神学的任务》的第一篇(宗教与文化思潮暗流初探)

现在我们来祷告:求主你与我们同在,叫我们有分辨真理的能力,也懂得常常记住爱你自己的教会、服侍你的教会。奉耶稣基督得圣的名求,阿们!

神学,或“教义” (dogma)的传承 ,是每一代教会必须承担的任务的。正统的神学的整理、正统解经的成果,述说整本《圣经》对于某一些问题的整体的教导:(what does the whole Bible say about an issue)整本圣经关于什么的教导是什么?2000年来的教会,凡是正统的信仰都是统一的、都是建在上帝在《圣经》里的启示。那么,为什么每一代的教会需要重新的宣讲神学、重新地来诠释教义呢?那是因为每一代的文化和宗教处境都不一样,带给教会新的冲击。面对教会里错误的教导,教会外的异端 (heresy),正统信仰的信徒与教会,必须站起来为真理作见证的。这就是“在人面前承认耶稣基督”的意义。今天21世纪的教会,在力行这任务上,也不例外。

真理是不变的,不需要也不可以被“本色化”或“处境化” (contextualization),可是时代的需要和对教会的挑战是不断地改变的。所以呢,真理的应用(application)、真理的延伸就必需因着时代、文化、宗教冲击而发展出来。薛华﹝F. A. Schaeffer﹞一生的工作,可以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描述:honest answers to honest questions. 对诚恳的问题,提供诚恳的答案。可是,真理的应用、真理的延伸,就是教会如何回应当代文化与宗教呢?就是必需按照《圣经》的内容和准则。就是这个整个应用的方法,不光是内容、不光是结论,而这个方法呢也要按照身《圣经》的准则的,按着这些回应是否忠于《圣经》 ,神学就有正统 (orthodox) 和不正统 (heterodox) 之分。

当代教会假如要正视这时代,挺身作出正统的、强而有力的回应的话呢,必须要熟习《圣经》真理,按着正义分解真理。而同时也要认识到,我们今天处在怎样一个文化宗教处境里呢?有些潮流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东方人士的教会 (不论是韩国人,华人,亚裔教会) 在北美的发达、宣教运动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巨型教会与一些特定的教会事工和教会增长方法的普及化 (小组形式,当代的敬拜赞美音乐)等等。可是,有一些暗流比表面的现象是更重要,影响更深远,是我们不能不注意的。

首先第一,西方的宗教 (,主要是基督教) 自从1710年代以来,整整300年,深受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侵蚀,已不能起领导西方文化的作用 ,(当然有例外的个案)。多年来已在没落的过程中,我在说一次,西方基督教在1710年代,就是清教徒最后一位牧师去世,自然神论的兴起这个年代,基督教已经不再是带领着西方文化走的领袖了。

反过来说,东方的宗教在20世纪大大的在复兴,就是说在西方社会在复兴,近年来在西方社会以“新纪元运动” 的形式出现的。西方社会人士对东方宗教的向往,已经有了几十年历史的。与此有关的,就是古代的,就是第一,第二世纪的希腊、罗马的异教 (paganism) 的复兴。异教,我们所研究的诺斯底主义,绝对就是异教的一部分。

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

第二,随着西方文明的没落,人们心灵干渴,向往某一种 “专家” 的学说,宗教也不例外。基督教的书籍、音乐、电影,不论是正统福音派的,或是信仰上与世俗思想妥协的,都可以成为最畅销的产品,与世俗的、异教的产品并驾齐驱的。福音派的出版社被世俗的出版社收买收购,基督教已成为市场上诸多“专家的声音”的一种。基督教被好些教会人士包装为能够“上市”的货品,经过包装的福音,已经不是绊脚石,不再是那与世俗抗衡的“十字架的福音”了 。

第三,随着社会与家庭的崩溃,人们渴求道德上的重整,寻找有道德榜样的领袖。宗教 (,包括福音派) 往往就在这层面作出回应。西方的家庭事工、电台节目,可以在主流的新闻电台听得到。回应上一代与社会抽离地敬虔主义,今天亚洲教会的青年事工,有些以“生命工程” 或“全人关怀”姿态出现,方法日新月异。道德,就是怎么样活得好、活得更好,成为全人类的关注点。教会深感压力,在实际生活上必需提供指导,不然恐怕显得落伍,赶不上时代的需求。相对之下,传统的基督教福音,就是神的主权、神的圣洁、神的忿怒、基督的神性、罪得赦免、过圣洁生活的必需性、圣经的默示与无误等,就往往被忽略了。

其实,我们所处的文化宗教处境,还有很多复杂的因素。不过上面那几点已经很够我们反省的了。回顾主后第一,第二世纪,也就是新约《圣经》写完之后的年代,我们不难发现:那个时代教会所面对的文化和宗教的挑战,与我们今天在21世纪所面对的,有不少很相似的地方的。教会当时作出了勇敢的响应 (,有所谓护教的教父或是反诺斯底主义的教父出现),也在重要部分与世俗文化妥协了,以致影响了后来2000年教会神学的发展。我再说一次啊,教会当时有做出护教的回应,但是呢,也在信仰的重要部分上做出了妥协,这样子,深深的影响了2000年来教会的发展的。

第二世纪的教会,面对好几种的异端邪说的。其中一种是爱宾派,Ebionism,E-b-i-o-n-i-s-m。他们是信奉基督教的犹太人,出自使徒时代反对保罗的法利赛派。他们对耶稣基督的看法,显然与正统的使徒和教父们不同。爱宾派认为耶稣与别人的不同,在于祂完全的遵守了律法。耶稣被上帝拣选作弥赛亚,也是因为祂以敬畏的心遵守了律法。爱宾派不承认耶稣基督的神性,他们否认耶稣乃是童贞女所生。他们认为耶稣在领洗礼时,就领受了圣灵,那时他才觉悟到自己是弥赛亚的。因着圣灵的同在,耶稣能胜任先知、教师的职责。他们不承认弥赛亚会受苦、会受死的。他们也不承认保罗是使徒,认为保罗弃绝了律法。还有,他们勉强所有外邦背景的基督徒需要受割礼的。

爱宾派虽是犹太教徒的一派,可是他们不代表当时所有的犹太人。当时也有信基督的犹太人承认耶稣是童贞女所生、相信耶稣的神性、承认保罗是基督的使徒、不勉强外邦人受割礼的,这种犹太基督教,成为“拿撒勒人派”。(2)

爱宾派的错误思想,使我们想起当代基督教内流传的一些明暗的潮流。

首先,基督的人性,是近十年来被自由派和一些所谓“福音派” 的圣经学者所强调的。30年前,当时的所谓的“福音派”新约教授行列中,就有开始学者,开始声称耶稣所教导门徒的祷告,就是主祷文呢,也是耶稣自己向父上帝的祷告。耶稣也需要向父用主祷文来祷告的,好像我们常人向父祷告一样。耶稣受洗礼的时候,可能在旁人一样,没有听到父的声音。我说这个是,福音派某一位新约学者在30年前所发表的言论。

耶稣的人性是需要承认的。1920年代、1930年代,福音派为了跟自由派争辩,可能过份强调了耶稣的神性。可是,我不认为这有什么缺点,面对当时的异端 (就是20世纪的新神学,圣经批判 – 这个是到今天没有削减,还有变本加厉的这种自由派呢),有一些基要的真理是必需重新的宣讲、教导、强调的。其实,耶稣基督的神性,正是当代21世纪教会需要重新强调的﹗

耶稣基督灵命的高超、道德的完全,在现代神学已被扭曲200多年了。士来马赫(Friederich Schleiermacher) 是现代自由神学的开山鼻祖。他认为耶稣基督的上帝意识、耶稣对上帝那个认识、那个意识是人类中最高超的,1920年代,中国的赵紫宸,也有同样的说法。今天的所谓主流,就是新派的教会或是福音派华人的神学家,都在写书讲论耶稣基督的人性。而欣赏士来马赫的神学家或哲学家在华人神学院,比如:香港地区的神学家,不太难找得到的。

200年前的新派神学,已经被21世纪福音派神学家推崇成英雄人物了。重新为21世纪信徒解释《尼西亚信经》、《迦克敦信经》、宣讲耶稣基督的神性,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

那强调耶稣的人性由他的时代的背景的,21世纪的社会,家庭崩溃、婚姻破裂、人类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危机,人们需要知道上帝若是存在的话,这位上帝一定要了解、认同人类的痛苦的。因此,有很多的基督教里面的辅导人士,或者是婚姻家庭辅导事工纷纷告诉当代人,耶稣了解我们的困苦。当代的华人音乐作家也是异口同声,耶稣是与我们同行的、了解我们的软弱的朋友。

这些工作,福音工作的绝大多数的同工们用意是良好的,要把福音的好消息带给心刚硬、又是富有、舒服的当代华人。可是他们有意无意的受到世俗心理学和其他潮流的影响,把人放在事工、把福音事工的中心,也就是说把人放在福音信息的中心。这样做,下一步就是把人放在我们所以为的圣经真理的中心,人在福音真理的中心、人在福音信息的中心、人在福音事工的中心。

至于正统基督教对圣经的信仰就有很大的出入,耶稣基督救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医治我们的痛苦,这个不是祂的目的、是祂的结果。不是让我们在世上有美好的家庭婚姻生活,耶稣基督就我们脱离罪恶,是使上帝的名得着荣耀,我们在地上要顺服上帝的吩咐,不论在婚姻家庭或是任何生活层面上,荣耀神的名。所以美满的、温馨的生活呢,不是生命最高的目标,神的荣耀才是。以人为中心的福音,以人以情感为所谓基督教的辅导,是不是离开了基督教正统十字架的道理呢?所以,我们今天过分强调耶稣基督的人性,是一个问题。

第二,反对保罗,也是今天神学界流行的新玩意。受到女权运动思潮影响的神学家,常批评保罗不尊重女人、贬低女性的地位。他们不晓得,保罗对女性的重视、尊敬和欣赏,不亚于耶稣对妇女的尊重的。假如你要读正统的福音派回应女权运动的神学偏见,可参阅 《女人与事奉》 –(台北:)华神出版的。里面Susan Foh,师母,她诠释的“男人是女人的头”或是男性领导观点的文章,尤其是她列出的20多条解经的原则。

在这里我要提出的重点,乃是随便的批判保罗,有不相信圣经的合一性嫌疑的。周功和博士在的近作《荣耀光中活水泉》回应了Anty(?15:26) Right, 当代圣经学者随意批判圣经不同作者的之间的矛盾。周牧师认为这个手法,有不相信圣经是神所默示的嫌疑的。华人教会,会不会已经离开艾宾派异端不太远啦?明古至今,愿我们回到圣经,建立正统的信仰。(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2002,页42)。

好,我们来看第二份的材料(护教的动机与历史鉴戒)

刚才我们看到了艾宾派他们的问题是否认耶稣的神性,那艾宾派不是第一世纪唯一的异端,还有其他的,孟他努派等等。我们来看护教,就是说诺斯底派的世界观,跟我们今天教会要护教任务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看护教的动机,然后历史给我们带来的鉴戒。教会在每一个时代都必须认真拣起我们护教的责任的。护教的任务包括什么?积极方面:护教者必须宣讲真理,护教的目的不仅仅是讨好讨世上的人,护教的动机是将人的心意夺回来信服基督。(哥林多后书十章4-5节)我们不可以出于惧怕的心,来从事护教的工作。我们不必,也绝不应该怕十字架的福音会得罪罪人。因而,重新的包装我们的福音信息,来迎合世人的喜好的。十字架对世人来说,不是绊脚石,就是愚拙,这个是《圣经》明明的教导,可是对于那些蒙神大能的恩典而得救的人呢,福音总是神的能力、福音是神的智慧 (参考:哥林多前书,第一 ,二章) 。

消极方面,护教学除了正面的宣讲真理以外,负面的要指出每一个时代的思潮背后的世界观 (worldview)。世界观包括人对宇宙的信念,包括人对神的信念,还有灵界等等,这是“形上学” (metaphysics) 方面的信念。世界观也包括人对真理、知识等的信念,还有与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个是 “知识论” (epistemology)方面的信念。护教的任务,就是攻破世人思维的营垒 –就是那些拦阻人来到基督面前顺服、信靠祂的事情(哥林多后书十4 ,5)。

护教和传福音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必须宣讲真理:我们只可以讲真理,不可以以错误的道理教导人。新约《圣经》常指责那些宣讲错误道理的人 (提摩太后书第三章,彼得后书第二章)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看见很多异端的起源,都出于某一种护教动机的。

我再说一次,很多异端的起源,都出于某一种护教动机的。有人会这样想:“我若要说服知识分子信基督教,必须显示基督教是符合当代思潮运动的。我必须给知识分子看到基督教在理性上是可以被尊重的。” 往往《圣经》的教义就因此有意无意地被妥协,被流行的哲学理念取代了。早期教会之后,就是第二世纪的护教者,如游斯丁( Justin), Aristides ,雅典哥拉丁(Athenagoras)等,大部分很多都是爱主的信徒们的。可是他们往往妥协了《圣经》 的创造论,而与诺斯底派 (Gnosticism) 的世界观里的 “神” 与 “灵体存有” (a continuum of being – aeons) 等观念妥协。

在《圣经》里自我启示的神,是有位格的,是三个位格(tri-personal) 的神,是有属性 (attributes) 的神。可是诺斯底派的神,是没有位格的:神是不可知的、没有属性、在众存有之上的存有。《圣经》中的神是三位一体的,圣父、圣子、和圣灵是同等的,每一位都有所有神的属性。受过诺斯底派影响的神观,在三位一体方面,就会有了三位之中高低之分:圣子从属与圣父,圣灵从属于圣父 (subordinationism)。他们认为,这样来理解三位一体,圣子和圣灵,才可以与世界交往;因为父 – 最高的存有者 – 不可能与邪恶的物质世界交往的。

基督教的信仰,因此与世俗哲学宗教融合,成为混合物,syncretism。今天宗教的多元主义 (religious pluralism) 已经成为多数福音派神学家的压力。是否要与儒家,道家的哲学会通、融合、混合呢?

历史上有不少从护教的动机出发的神学家:革利免 (Clement of Alexandria)、俄利根 (Origen)、阿奎那 (Thomas Aquinas)、士莱马赫 (Friedrich Schleiermacher),还有20世纪的神学家 ,布特曼 – Bultmann, 田立克 – Tillich 等等 ,他们都想在文化知识界里表示基督教有理性的价值。士莱马赫的名著:On Religion: Speeches to the Learnt Despisers of Christianity,《论宗教向藐视基督教的知识分子的演说》,正是为了向那些藐视基督教知识分子诠释基督教的真义。可是,士莱马赫是一位泛神论者,他所提到的上帝,与自然、宇宙是没有不同的。很不幸地,当代福音派的神学家有不少推崇士莱马赫思想的,特别是香港神学家。

弟兄姊妹们,接受了一个人文主义思想 (,不论是士来马赫的浪漫泛神主义,或是存在主义影响之下的巴特新正统神学),信仰的根基不稳,接受了人文主义,信仰根基不稳,就很难批判另一种人文主义思想 ,好像后现代的解构主义。我再说一次,假如我们是巴特跟存在主义的追随者,我们就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就没有能力去批判后现代结构主义,一种人文主义,是批判不了另外一种人文主义的。

我们必须要承认,基督徒与神学家的护教动机往往都是很好的。他们都想向这个邪恶,抵挡基督的时代宣讲福音的。华人的神学教授和普及护教的讲员都不例外,不论是中国大陆背景,香港背景的,其他背景的。可是因为在世界观方面不儆醒,因此在真理的认识与福音的宣讲上,就与世俗的思潮就妥协了。华人教会有这种倾向吗?《前车之鉴》,还有《圣经》的警告,我们不得不谨慎。

弟兄姐妹,我们这里看到,护教往往有很好的动机,但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思潮它背后有一种的世界观,就是形而上学跟知识论往往都是不合乎圣经的,护教者往往没有很警醒,指出对方的世界观的不对,因为我们自己的接受了某一些出自这种世界观的神学观念。这个是我们当代福音派的悲哀,也是我们需要警惕,懂得怎么样在护教和传福音方面,尽量的忠于圣经的。研究早期基督教的教义历史,会给我们很好的一些的功课、一些的警告。

 

提示:逐字稿文字只限于个人和教会私下学习交流,目的是造就教会和教会负责带领、讲道的同工们;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和图片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当文字和录音不符时,以录音为准。愿上帝赐福文字编辑和校对的肢体来雅正!若是有修改的地方、奉献支持或是其他任何问题请使用以下邮件方式联系我们。网络圣约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Pay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