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导论》第08讲 第十四课 启示中使用语言

主讲:林慈信牧师_校对:刘加立和凝香百合_文字:王祥杰弟兄

好,现在我们来到讲义第14课《启示中使用语言》。

  • 语言

1、神是说话的神。

2、人说话的能力是神赐给人(借给人)的。

  • 启示与语言

1、但是,后现代呢对语言的挑战乃是说文本没有意义,文本死了。

2、福音派的传统或者正统的信念:不是的,圣经是有,每一段经文是有一个稳定的意义的。

我们一起来读《威敏斯特信仰告白》第一章第9段:只有一个解释圣经的规则不会产生错误,就是以经解经。所以,当我们对任何一处圣经的真实完整意义(每处圣经都只有一个意思,而没有多种意思)有疑问时,就当查考圣经其他比较清楚的经文,以明白其意(以经解经)。这里这括弧是原来《威敏斯特信仰告白》是有的,而《圣经》只有一个意义,没有多种的意义。这里当时在排斥掉灵意解经。我们今天面对后现代解构主义的这句话也是很有用的。圣经只有一个意思,但是不等于说,我对圣经的理解就是那个原意;但是我们可以很靠近,很靠近。

3、当代福音派的信念﹕稳定的意义与认信《圣经》无误是不可分开的。

刚才讲的是1647年的《威敏斯特信仰告白》,是清教徒写的。而当代的《芝加哥圣经无误宣言》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条。我们来看你四条,在45页。我们一起来读第四条:

我们确认:那按自己形像造人的神,是用人类的语言作为祂启示的工具。我们否认:因着人受限于被造的本质,以致人类的语言不足以作为传达神启示的工具。我们更否认:人类的文化和语言因受罪恶的败坏,以致阻碍了神默示的作为。所以,我们相信呢神既然祂造人,造了人是要用语言来表达的,表达自己的。因此,神绝对有能力,用这些有限的人的语言来作为祂启示的媒介。而虽然人类的文化语言都是因为罪的缘故受了扭曲,但是,神的默示是突破这些障碍的。

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

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PayPal)

4、当代21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挑战﹕语言学。

好了,现在我们来用一点点的时间,来讲当代21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挑战,就是语言学。后现代最重要的哲学课题就是语言,21世纪最重要的哲学问题是语言。而在这方面最重要的学派就是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ism),解构主义说文本死了,作者死了,读者也死了。

(一)文本死了的意思,就是文本(text)就是任何可以被解释的东西是没有一个意义的,没有稳定的、固定的意义的。只有众多的解释,解的解释而没有意义all is explication meaning does not exist宇宙里面只有explication,就只有解释,而没有意义的。我先在这里多加一句话,这种的对解构主义的介绍和很温和的福音派回应,可以参考范浩沙(Kevin J. Vanhoozer)的Is There a Meaning in This Text,中文的翻译本是《神学诠释学》。Is There a Meaning in This Text《神学诠释学》,我说这个是很温和的回应,在我的文章里面我都说过了Kevin J. Vanhoozer太过客气了。但是至少他(广东话……雅克·德里达)他没有对Jacques Derrida不公道,不过,太过客气就是了。好,这是文本是没有意义的。

(二)作者死了,你说那罗3:23怎么解释呢?你就请保罗从死里复活回来就告诉我们就是了。不是的,作者也死了。作者死了的意思就是说作者已经是成为众多解释者之一位,所以作者的原意是不可能找得到的。这是当代学术界一个很广泛被接受的共识,当然有例外,比方说贺治(Charles Hodge)。所以《中国神学研究院》期刊应该是第18期讲后现代主义那一期,就是第一次《中神》期刊讲后现代,不是一期啊,第一次的时候,我看只有吴慧仪博士E.J.Hirsch,这位女教授她的文章里面就有提到一种的意义,一种The minority opinion,她用Hodge举例,说明不是所有的学者都认为文本死了,作者死了,还有人认为作者的原意是值得去探索的。这个是在“中神”(中国神学研究院)的讲师里面一个很独特的一股声音。吴慧仪是我的中学同学,也是神学的先后同学,不过我们没有同时一起在威敏斯特神学院就是了。

(三)作者死了,读者也死了。什么叫读者死了,就是-不是我这个人在读文本,而是我所参与的语言世界,linguistic structure而我的语言世界,比如说我是美国英语(American English)就是我的语言世界。好,在我的美语,美国英语的这个世界里面的每一个字,比方说There is a book on the table桌上有一本书,“book”这个字什么意思呢?没有什么意思,你可以叫它cook也可以,叫做cat、dog都可以的。为什么叫book呢?首先我不知道这book什么意思。但是,book这个字与字典里面所有其他的字的意义都不一样(difference),但是book这个字又指向字典里面所有每一个其他的字的意思。再说一次,第一我不知道book是什么意思;第二book总之是与字典里面所有其他字的意思不一样就是了;第三,book又指向(point to,defer to)字典里面每一个其他的字。

语言是没有意义的,都是社会构造出来的be a social construction。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们以前的90年代有一位女总统Hillary Clinton,她的的丈夫Bill Clinton跟她一起进白宫的(刚才是开玩笑)你没有听懂吗?1993年Hillary Clinton已经进过白宫的,带着她的总统去的,听懂了哈?!有一次她的丈夫不是说:我跟那女人没有发生肉体关系吗?在电视上说的,那天呢“肉体关系”这个字就改变了意义。但是,是因为总统站在全世界的电视面前讲的,所以是真理,或者没有(did not have)这个字在字典里面的意义就改变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控制了至少美国全国的电视的频率嘛。

语言是没有意义的,语言是政治工具,语言是权力的工具。文字是没有意义的。总之每一个字跟字典其他的字都不一样,而都指向其他的字的,但它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是随社会去建构的world social construction。那这个是我们今天后现代的,至少西方社会对文字的看法。刚才我用的总统在电视台讲的话做一个例子,就是说,随你怎么定,你有权能够上电视,你就可以定字的意义咯。香港就是这样子嘛,………………(粤语)这些都是电视和电影制造出来的。对不对?你控制了媒体,你就可以制造文字。

过去500年,理性主义认为《圣经》是不合乎理性的,他们把理性当作上帝来审判《圣经》。另外一派是实验主义(experimentalism),他们用科学来攻击圣经。他们认为圣经是不合乎科学的,所以科学就有如何审核真理的标准,理性主义的理性就有权代替了上帝来做审核真理的审判官。理性主义的上帝就是理性,实验主义的上帝就是科学,存在主义的上帝就是感觉,特别是焦虑(anxiety)的感觉。解构主义呢,我说结构主义的语言不是上帝,是鬼。这个“鬼”ghost,因为它本身是不稳定的,好像一个蜘蛛网这样子。《圣经》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圣经》里面的真神是说话的,神是话语的源头,神是语言的源头,人类用语言的能力是上帝给的。所以,上帝-人-语言;上帝-上帝的话-人-人的语言,是这样排下来的。现在解构主义要把语言当作是万物的起源,但是,又是一个蜘蛛网这样子不稳定的起源。这个是我们今天所生活在这个世界的真相。

所以,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和存在主义都有他们自己的真理,而认为《圣经》是不合乎他们那个真理的标准的。后现代不是,后现代认为假如你相信宇宙有绝对的真理,你是有病的You’re sick,什么病?logos-centrism逻格斯中心主义。就是说,你相信有绝对真理,他们说:不是啦,现在宇宙里面没有绝对真理,只有不同的meta narrative宏大(宏观)的叙述。大故事,所以故事(narrative)这个字呢取代了真理。绝对真理就被meta narrative,故事背后的故事,故事之前的故事,最伟大的故事,取代了一个绝对真理这个观念。神学院里面也叫牧师讲起故事来了,因为反正没有真理嘛,所以讲道就讲故事就好了。不是讲喻道故事啊,整篇道是一个故事,就像心灵鸡汤一样。这个是神学院的讲道学完全投降,向后现代主义投降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指标index of the surrender to the Postmodern Culture。而牧师们就学了这种的讲道学,在讲台就是讲故事,不是一两个故事来Illustrate支持他的重点,整个的这个故事,而且是编出来的,就像心灵鸡汤一样。这个是我们今天所面对的。

我个人的看法是,感谢神呢祂造人是按照祂的形象造的,神原来(起初)创造人的时候,人是有理性,是智慧的;人是有感情,是圣洁的;人是有意志的,是公义的。所以,人并没有后现代解构主义,人并不是后现代解构主义说的那么笨。但是,人一般来说,选择做一个笨人,不去用大脑。那我们华人教会多年来的反智anti-intellectual,这个趋势又跟后现代结合起来,所以有个后现代版本的反智主义Postmodern version of  anti intellectualism。

大概十年还是五年前,有一位社会学家研究过,过去十年美国的基督徒大学生的信仰,他总结了当代青年基督徒的信仰,所谓是moral therapeutic deism,moral 就是说,做基督徒就得做好人,道德。而现在很多讲道都是讲道德的,很多主日学教材是讲道德的。以斯帖的故事就告诉我们要爱国;大卫、歌利亚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勇敢。所以,你读《伊索寓言》跟读《二十四孝》等等,跟读《圣经》一样的。反正就是叫你勇敢、爱家庭、爱国家就是了,沟通好一点就好了,甚至乎多加一些人文主义的观念什么叫self- therapeutic等等的。今天我们就不当圣经是讲教义的,把它当作是道德,跟50年前的心态完全一样。我说今天的福音派信仰常常跟50年前的自由派是一样的。道德,第二个字therapeutic是道德治疗,治疗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Jesus came to make me feel good ,做基督徒就是feel good 就是了。Deism,第三个字是自然神论,deism就是神是很遥远的,祂不会来管我犯罪不犯罪的。moral therapy deism耶稣来就让我舒服,总之我做好人,神不会来干涉我的生命的。那这个是今天普遍的福音派基督徒青年人的信仰,而美国已经有15年了,基督教,就是福音派教会里的中学生91%是不相信宇宙有绝对真理的。我是指那些带着吉他去第三世界做短宣那些很有爱心的relational的中学生teen-agers,91%是不相信宇宙有绝对真理的。那我们今天是活在这种情况-后现代,语言真没有意义的,真理是不需要去查考,不需要去相信的,只要人际关系好就好了,做一个好人,过得舒舒服服就好了。我说,人没有那么笨,神造人不是那么笨的。神造人要我们尽心、尽性,就是尽我们的mind,尽力尽意地爱祂的。

所以今天我们仍然坚持《圣经》是神的话,《圣经》里面有一套真理的基督徒跟教会,我们要走过这段漫长的,在沙漠中耕耘的年代。有多长?75年算短的了,200年呢是意料中的事。那你说“200年我都不在了”,我们要为下一代做我们能做的,我们不能为下一代做我们不能做的。但是,我们可以为下一代做我们能做的,把一些忽略的,被忽略的真理insight智慧流传下去。在主后第六、第七、第八世纪 sixth, seventh and eighth century A.D. 罗马帝国已经亡了,所以那段时期称为黑暗时期。黑暗不是讲教会,是讲文化。德国人当时那个地带是蛮族的地方,连耕田都不要耕了,乱七八糟,远远在爱尔兰,有修道士,修道士在修道院抄写《圣经》,把抄好的《圣经》带到英格兰的东边一个小岛叫Iona,从Iona就传到德国。所以,他们这些修道士宣教士Monk missionary,把文字,把《圣经》带到北欧。今天德国looked at the mercedes benz. Bmw German(英文), 这么excellent本来他们都是蛮族人呢,这些修道士的功劳是不可抹杀的。他们把文字、认字literacy,圣经,还有耕田方法带到北欧。今天我们福音派的基督徒要做21世纪的修道士,missionary宣教士,我们要把最基本的如何读书,如何思考,如何分析一段阅读材料,如何把它再组织起来,再表达analyze, synthesize,express yourself。最基本的阅读学习的这个过程,我们要守住、保存、传留下去。十个少年人中间至少有一个到两个知道自己并不笨,不是指心理学引导过的新加坡的I’m not stupid那个“不笨”,不是那个,那个是心理学。I’m not stupid,是的,对的。比I’m not stupid更加的 not stupid。人是可以Analyze, synthesize and organize in a rhetorical way这个是最基本的教育,把阅读的材料化整为零,好好把它分段来看,然后再组织起来synthesize,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表达rationally。这个是最基本的。而读《圣经》,读一些好的神学真理的著作是最好训练我们思想的方法。除非我们去读拉丁文,一般人大概没有机会,也没有兴趣读拉丁文。读拉丁文是很好的训练我们的头脑的,德文也可以,希腊文也可以。但是假如你不要读拉丁文,不要读希腊文,不要读德文的话,好好地查考《圣经》,好好地读比如说巴刻的书、Berkhof的书、Murray的书,你头脑的细胞就活过来,就会有运动、有锻炼,我们要做修道士,把这种的传统保持住。在少年人中间比方说,两个月前,2009年12月在德国,我遇见一位大学一年级的,她是招待我的夫妇的女儿,德国的中学教育真的是顶呱呱,这位女孩子读了五年的德文不在话下,又读了好几年的拉丁文,英文当然懂,中文当然懂,好像还懂西班牙语(我忘了),总之差不多懂四五种语言吧。她读什么,读商科。我心中想waste,所以我就把一本我们书刊上的revolution in word will寄给她,要她好好地重新地评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康德。因为她在中学里面就读过文艺复兴、理性主义、启蒙运动、康德浪漫主义。在哪里读的?德文的教科书又读一次,历史的又读一次,还有什么,至少读过三次的。少年人中间呢总有几个人是有这种的潜质的。每次我见到一个青年人中学毕业,还要等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才进大学的,我就马上塞书给他看,塞什么书,薛华的《前车可鉴》、《使人的心意夺回》等等A mind is a terrible thing to waste。所以,我们今天是可以让少年人的思维提升的。一个一个地去抓住,一个一个去鼓励他们,我们在后现代的社会。好,我们把这段讲完它。

  • 加尔文的「低就论」

加尔文在他的《基督教要义》里面说神的确是用人的语言来启示的。什么方法呢?他下面就说了好像奶妈(这段的最后的几行):像乳母惯于对婴儿谈话。这个是拟人法。圣经里面神用人的语言,就好像奶妈跟baby讲话“嗒…嗒…嗒……”这样子。神就是降低自己,迁就人用好像奶妈跟婴孩讲的话来向人讲话。所以圣经说神后悔造人,不是神真的是后悔,又改变祂的主意,乃是用我们能够明白的语言来启示的。所以,《圣经》呢是神用人的语言所写下的一本书。我们书刊上有一本书叫Let the Reader Understand : a guide to interpreting and applying the bible / Dan McCarney Charles Clayton.这本书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1990年的,第二个版本是21世纪出的。这本书还有Vern Poythress的书呢是一些释经学的书,有处理语言学所带来的挑战。我在印尼也夹杂跟唐崇荣牧师的青年人说,你们假如要研究哲学的话,(就)研究语言这个问题study problem of language,particularly in the post modern deconstruction of context。在这个后现代的受到解构主义影响的文化大气候里面,我们要重新地去研究语言。因为,神用语言,耶稣用人的语言向父祷告(约翰福音第17章),至少祂的祷告用人的语言,用亚兰文,然后希腊文写下来。这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告诉我们神也用人类语言的,《圣经》是神用人的语言写下来。

提示:逐字稿文字只限于个人和教会私下学习交流,目的是造就教会和教会负责带领、讲道的同工们;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和图片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当文字和录音不符时,以录音为准。愿上帝赐福文字编辑和校对的肢体来雅正!若是有修改的地方、奉献支持或是其他任何问题请使用以下邮件方式联系我们。网络圣约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 [email protected](Pay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