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导论》第十六讲 《现代神学论评》第一章

主讲:林慈信牧师_校对:刘加立_文字:凝香百合

《圣经》是神所默示的,写下来的《圣经》完全是神的话,《圣经》有神的权威,《圣经》是无谬无误的。那这些都是我们正统福音派或者正统的基督徒所相信的,可是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并不是一个所有的教会都相信这些基本真理的一个时代,所以我们要了解什么叫做新派神学?自由派?巴特的新正统又跟自由派有什么分别?自由派的神学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假如你问40年前教我的范泰尔:新派神学是什么时候兴起的(离经背道的神学)?他会这样回答:Well, It all began in the Garden of Eden都因为亚当夏娃反叛上帝,自己以为自己是自主的(Autonomous)而开始的。当然我们没有追溯这么远了,我们要从康德开始,讲到巴特,这个是《现代神学论评》这本书Harvie M. Conn,Contemporary World Theology:A Layman‘s Guidebook英文版本的第一章。我常常介绍这本中文的翻译本给学生读,介绍了几年之后,发现原来中文的翻译者没有把第一章翻出来的,所以我就自己做主就把它翻译了,然后就寄给改革宗翻译社,就是这本书的中文的出版社。第一章是很重要的,假如我们要了解巴特的圣经观,必须要了解康德和康德之后所发生的事。在这里,我们先来一次讲康德的重要性,你会发现我在不同的课程都会讲这一段,讲个五、六次不是太多的,好好地去吸收这段。

巴特展开神学新纪元:1919年出版《罗马人书注释》

当代神学,所谓当代就是20世纪哈,可以说是从瑞士一间教会的牧师书房开始的,创始人是一位年轻的牧师卡尔·巴特(Karl Barth1886-1968),他25岁那年就去这个地方当牧师的,这个是历史上一个新的转折点,这份的《神学宣言》(就是指他所写的《罗马书注释》)。这个神学新时代的首次宣言是以巴特的一本《罗马人书注释》的形式出现的,这本书的重要性在原文的第二章会简单的解释,这是中文翻译本的第一章。

十九与二十世纪神学:差异不大-神学的“哥白尼革命”从康德(1724-1804)开始

我们现在的第一章要说明1919年之后的神学变迁,就是巴特所带来的20世纪神学的变迁,其实是属于一个更大的一个海洋。19世纪和20世纪,现代和当代的神学的分别,仅仅在于一些建立在共同预设的着重点而已,就是说19世纪跟20世纪的神学只不过在它强调哪一方面,有一点点不同。就算很多神学家所说的巴特(Karl Barth)在神学家的游戏场中丢了一个炸弹,也应该有更准确的修正,其实是巴特在同一个游戏场的一边射了一个炮弹到另外一边而已。意思就是说巴特并没有改变新派神学19世纪的本质,只不过是在新派神学里面多丢了一个炸弹而已。就是自由派和新正统派,新正统派是换汤不换药的。所以范泰尔写了一本书,我们书摊还有一两本The New Modernism,这本书已经绝版了,出版社也不要再版了,所以我就印了几本盗版的给各位来品尝,各位也可以去网上去找The New Modernism,什么叫The New Modernism呢?就是巴特的the New Orthodoxy新正统,只不过The New Modernism是新派神学的一个新的版本而已。The New Modernism这个题目,书的名字是这个意思(The New Modernism)。

下面An Appraisal of the Theology of Barth and Brunner巴特的神学只不过是Modernism自由派神学的一个比较新的版本,是换汤不换药的。而现在我们来读这篇的文章肯定是范泰尔的学生,也是我的宣教学老师所写的,就比较简单,比较容易明白一点。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巴特的所谓的“哥白尼革命”不是1919年开始的,而是由康德所创始的。

人类已成熟:文艺复兴、启蒙的主题-康德将现代人理性的自信系统化;理性处理物质,无能处理非物质;1784启蒙=脱开外在权威;=理性自主,自由

(318页)“世界已经成熟”了,“人类已经成熟”,这个观念不是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始创的 ,它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主题曲。文艺复兴可以说是13到16世纪,以16世纪为高峰;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可以说是1650年到1800年,差不多这段时间。启蒙运动就包括了理性主义和实验主义(Rationalism and experimentalism)。“人类已经成熟了”是文艺复兴跟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的主题,而启蒙运动影响了现代文化的每一个层面的,继续地在后现代影响我们的;而康德系统化的一个观念就是“现代人对理性掌握物质和所有超物质事物的能力的自信心”。我再说一次,康德是最有系统的宣告“人是多么的自信(self-confident)”,人对理性所能够掌握物质的能力和理性能够掌握超自然事情的能力,人是多么的骄傲自信的。因此康德的影子伸展到19和20世纪。

康德是一位在德国东边Koenigsberg一个小城市的一位哲学教授,他一辈子一生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家乡那个小地方,而当地的妇女,她们在那里洗衣服啊,扫烟囱的那些妇女,每天她们怎么调他们的钟表的呢?就看康德先生走过他们的家,一分钟都不差的,康德散步,每天散步(exactly)时同一分钟走过哪一家的,他是一个这么精准的一个人;不过,他对圣经的信仰是不相信的,直到现在很多大学跟神学院的毕业典礼,不是教授要穿袍子的嘛,当时在大学包括神学院,教授要穿着袍子去作礼拜(chapel)的,康德要穿了祂的袍子走到礼拜堂的前门,排队嘛,他就溜走了。他在旁边就走过了,他不信这套东西的。但是,差不多没有哲学家敢推翻康德,也有大部分的神学家都不敢批判康德。Cornelius Van Til是其中例外的一位,所以John Frame说Cornelius Van Til是加尔文以来最伟大的神学家,因为他彻底地批判了康德,他也彻底地批判Karl Barth。这是范泰尔在神学历史跟哲学历史最大的贡献。

好,我们继续来看。1784年,康德归纳了启蒙运动的要求,就是要人从自己,在自己身上的不成熟释放出来,这种不成熟就表现在人依赖外在的权威,比方说:依赖上帝,依赖《圣经》。康德说:不了,我们要成熟,要从这些都要解放出来的。所以康德是对人的自主(autonomy a man)一个很重要的坚持者,因此启蒙和自主(Enlightenment and autonomy)就成了同义词。现代人的主题,就是敢用你自己的理解,没有约束,没有外在指引而思想的自由。就是不要有外在而来的约束,思想要自由,要从武断dogmatic教条,的睡眠中唤醒Awakening from dogmatic slumber。

康德=魔鬼古旧的、对上帝话语的怀疑;人自己开拓道路

基督徒对康德所讲的这些的新调子,其实一点都不陌生的。魔鬼在伊甸园已经质疑任何在人以外的权威的。魔鬼问夏娃:上帝真的这样说吗?魔鬼邀请人追寻启蒙运动的自我释放之路,魔鬼提醒夏娃:上帝知道你吃的那一天眼睛会明亮的,你就会象上帝认识善恶。不过康德和现代的启蒙精神在这个“魔鬼的诱惑”这个自主的精神上又多加了一些新的因素。是什么因素呢?我们下面就来看了。

1、新的宗教预设(上帝观、世界观):人的心是一切思想的出发点

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

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PayPal)

(一)一个新的宗教的大前提,就是一个新的上帝观,新的世界观。人的心是一切思想的出发点。我们来看这个第一点,康德的第一个新的因素。一套新的宗教前提,在塑造现代人的思想。人是神的形象,因此必定不断地建立一些的观念(category),依靠这些来看待自己、看待上帝、看待世界的,从《圣经》所讲的“心”,从人性本身,从这个使人与一切事物与上帝连上关系的“心”,一生的事发出的。所以我们要保守我们的心胜过保守一切。人的思想如何,自己的生命也如何。

(好了,我们来看第320页)古希腊世界的,现在下面我们要讲古希腊哲学中世纪的经院哲学,还有康德作代表的现代。古代、中古、现代,三种不同的自主(autonomy),三种不同的背叛神的世界观,背叛神的神观. I three kinds of autonomous views of god。

古希腊哲学的背约的(偶像化的)规则:理念与物质圣立;中古时期神学吸收希腊哲学,建立新的妥协信仰的世界观-自然与恩典

古希腊世界的“心”有自己的宗教游戏规则的,建立在form and matter形式和物质的这个矛盾上,form and matter。我把这个表格用英文打出来的,上面是form,下面是matter。form是什么?

比方说这里有两个钟,我带了两个钟来,为什么两个都是钟呢?因为在前世(previous life)有的地方,In the world of ideas一个理念世界里面有一个理想的钟或者钟的理想cockney,idea of the Top.在那里,这个钟存在不存在?唉,某个程度上存在;好,我们在座,我们有五六十人,我们都是人,那请问:你某某人,你这一个人有没有人的存有being of man,人的本质呢?唉,有一点。但那个最真最真的那个being是那个理想界里面那个的idea of man,就是说存有being。存有是一个属性,按照古希腊哲学。《圣经》不是这样说的,神的存有不是属性,神就是自有永有的,祂就是活的,所以存有(存在)existence form并不是一个属性,古希腊把being当作是一个属性,然后最高最高那个form或者那个最高的being就有最多属性;人呢,一半一半,人是朝向这个form-ideal world。但是人又有这个defection,他的being又往下扯了,所以像空中飞人。我再说多一次,这一段我们在《早期教义史》里面也会再讲一次的。being是一个属性,这是错误的。希腊的错误是说being存有是一个属性,神有最多的being,最多的存有,天使又少一点,人一半一半,下来是动物、植物,最下面是沙滩的沙或者matter它是没有being的。

好。古希腊,因为他们不相信起初神创造世界,既然不相信神的自我启示,记得吗?我们讲了这么多范泰尔的-关于启示的神是自证的(Self attesting),柏拉图他们竟然不相信《圣经》里面的神是自有永有的神,曾经做过启示,所以柏拉图就要去找事物的真相The essence of substance,他要去找,当他这样去找的时候,当人离开《圣经》的上帝去追求真理的时候,他等于假装自己是无所不知的。这个也是范泰尔的一个很精彩的一个分析,当人-哲学家去找绝对真理的时候,就离开《圣经》去找绝对真理的时候,等于人在宣称自己是无所不知的。那个古希腊就搞了一个绝对出来,就是form,然后下面是nonbeing或者matter。总之,古希腊的世界出于人的自主的理性就搞了一个这样子的二分化的宇宙出来。

中古时期呢,西方的基督教(这个是指罗马这边的,而不是希腊中东那边的),采用了另外一个非基督教的观念,不合乎圣经的观念,背约的观念。基督教的信仰做出了一个新的让步,就是亚里斯多德的观念与圣经揉和起来,我们看这个表,就是自然nature和恩典这个观念了。什么是自然?记得吗?刚才我们说过人,上帝造人,一方面有perfection人朝向理想那边,但是人也有defection有缺陷,朝向这个灭亡非存在的那边。中古时期的阿奎那经院哲学,只不过把阿奎那这些的观念套在基督教的信仰里面,结果就是下面是自然,上面是恩典。古希腊下面是nonbeing非存有(物质),上面是存有,里面是形式。中古时期下面呢是自然,上面是恩典。那什么叫自然?

我用一个例子,自然就包括自然的理性,在下面自然界就包括理性,所以人可以用理性,就是逻辑去证明神存在的,所以对阿奎那来说,有自然神学。记得吗?我们解释过自然神学,自然神学就是人靠自然,不需要恩典,不需要《圣经》,不需要教会,不需要耶稣基督,只需要自然的理性,就可以证明神存在的;但是人需要恩典,需要救赎,才能够理解“三位一体”上帝的救赎大功、信心、圣礼等等。所以中古时期的阿奎那他不相信人的理性是堕落的,所以为人的理性留了一大块的范围,人可以用他堕落的理性去思想神的存在,但是不能思想救赎那方面。简单地说,人的理性没有完全堕落,结果是另一套的游戏规则。

(320页下面)

“自然”不是上帝造的世界;还是自主的,是希腊“物质-理念”的新版本

“恩典”不是上帝的大能;阿奎那使“自然”“人”从“超自然”“恩典”释放

这两个掌管人自我认识宗教主题:自然和恩典,都不是根据《圣经》而建立的观念。自然这个大前提,不是《圣经》所宣告的,顺从创造主的被造世界。这里所讲的,阿奎那所讲的自然,不是“诸天述说神的荣耀”那个自然,“自然”是一个自主的架构,“自然”呢就是让人可以离开神,独立在那里搞他的理性那个范围,再一次地化装了古希腊的“形式-物质”的观念,以新的要求修饰。就是说“自然”只不过是人在中古时期可以离开上帝,不靠《圣经》自己来思考的那个范围。在这次的让步中,恩典也失去了基督教的特质,而成为一个上层建筑的限制观念(Limiting concept),而不再是指掌主权的上帝彻底改变人生命的作为。所以“恩典”这个字,在这里也不是在讲耶稣基督在十架上为我的罪死,圣灵重生我,罪得赦免、重生、得救、称义、成圣,不是这个意思。成为一个上层建筑的限制观念。总之,是个抽象的,一个好像绝对的一个观念。中古时期阿奎那的综合模式把自然的人从超自然的恩典里释放了,至少在观念上。

(好了,321页。现在我们来讲康德)

康德:不仅妥协,彻底释放;自然与恩典彻底地、自觉的分割;人不受任何事控制;自然界=数学性,无限的;人在其中实施自主

康德后的世界观:偶像化,扭曲《圣经》;因此自我矛盾

康德和启蒙运动的精神,现在让人的解放,不单单是基督教与人本主义的妥协,现在基督教不再是跟哲学妥协了,自然和恩典现在呢完全的分割,这个分割是一致的,系统的,自觉的,在西方文明是首创。下面我会解释康德怎么样彻底彻底地让人从上帝解放出来,人必将要所谓重生,成为一个完全自由自主的位格,从一切控制他思想的因素解放。根据这样的精神,自然界虽然仍然从中古时代的综合模式存留,这个自然,但是也是完全改造的,自然就成为一个宏观的范围,在其中人可以行使他的自主。现在自然被解释为一个无限的范围,有自主的数学思想来控制。意思就是说,现在下面,康德下面那个自然界呢是彻底地从任何上帝、《圣经》、教会的权柄释放出来,楼下叫做“此岸”,中国大陆叫“此岸”,英文是phenomenal world现象界。那个自然呢现在使人可以在这个现象界完全行使他的自主,可以用数学逻辑来控制游戏规则。

自从康德以来的西方哲学思想与西方神学,都说明这些的前提是借用基督教的成本,但是在做反对基督教的功夫,所以是自我矛盾的;这些的思想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我再解释一次,康德把宇宙分为两个范围,楼下是现象界,楼上是真理界noumenal realm。康德的贡献,所谓贡献至少有两个:第一他把知识论降格了,He lowered the grade of epistemology康德说不要再问人凭什么可以知道他所知道的,他不要再问传统的知识论的问题,传统的哲学问我凭什么知道我所知道的,是凭理性呢?科学呢?感觉呢?还是什么?康德说:不是的,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形容一个人怎么样认知的don’t ask how on what basis I know what I know as what is the process of knowing。这是第一。然后呢,康德就把理性主义跟实验主义结合起来,结合起来之后又把宇宙分成楼下的“此岸”跟楼上的“彼岸”。楼下的“此岸”就是理性和科学,可以用理性、科学那个范围,但是人用了理性和科学,只不过能够了解事物的外表,不可能了解事物的本质的。所以康德说:是啦,我们把理性,我们很恭敬的,宗教在楼上,我们楼下不管宗教的reason within the limits of religion我们理性是由宗教限制我们,以前在中古时代会问的嘛,“一块石头,这块石头的本质是什么?”石头a bit of stone它在上帝的计划里面扮演什么地位呀?康德说我们不搞这套,理性跟科学只不过是形容事物的外表,你可以衡量它的重量、大小,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等等,是怎么运作的,不问这东西的本质和意义。楼上的是“彼岸”,楼上的就是真理之所在。下一堂来解释彼岸是什么?

提示:逐字稿文字只限于个人和教会私下学习交流,目的是造就教会和教会负责带领、讲道的同工们;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和图片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当文字和录音不符时,以录音为准。愿上帝赐福文字编辑和校对的肢体来雅正!若是有修改的地方、奉献支持或是其他任何问题请使用以下邮件方式联系我们。网络圣约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 [email protected](Pay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