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导论》第二十四讲《认信圣经无误的意义与当今的适切性》

主讲:林慈信牧师_校对:刘加立弟兄_文字:凝香百合

我们来到讲义的,还是52页,还没有讲新福音派,读本是195页。我们上一课(第23课)结束的时候在讲自由派和新正统派的圣经观。那现在接下来,我们就要看新福音派的圣经观。

4、新福音派。我们已经提过富勒神学院的历史,我们在这里再重复一点点,然后看一些新福音派是怎么说的。新福音派在1970年代兴起,美国富勒神学院于1947、48年创办,起初的时候非常正统,他们的使命乃是回应人类文明的危机。顺便在这里提一提,1943年NAE创办的时候,Harold Ockenga富勒神学院的第一任的院长,他是用“新福音派”这个词来表达当时的福音派的。所以这个词有两个不同的用法(至少),第一,就是1943-48年,NAE跟富勒成立的时候,新福音派就是他们感觉上不是闭关自守,他们有的是留在大宗派里面继续地忠于《圣经》,回应人类文明的危机,当时这个词是这样用的;但到了七十年代呢,其中一部分教授,包括在德国留学毕业创办人的儿子Daniel Fuller,还有容忍他的David Hubbard,就是第三任院长,开始弃绝《圣经》无误的观念;他们强调解经需要了解上下文,还有历史文化背景。就是说,他们会说“我们相信《圣经》是无谬的,不过在解释圣经的时候要了解到上下文跟历史文化背景”。那个“不过”这两个字就很麻烦了。各位可以去查富勒的EDU他们的信仰立场是怎么说的,而且认信《圣经》在信仰方面和生活方面是最高权威,但是历史跟科学方面呢,就按照现代的学术标准,有不准确的部分,有不可靠、不真实的片段了。

他们是怎么样了解《圣经》的权威的呢?有人说《圣经》整体是神所默示的,但是其中有部分不是,或者说《圣经》有部分,就是救恩那部分是神所默示的,其他就不是了,就好像“正典中有正典”。当时富勒的Jack Rogers,再有其他教授受到福音派其他神学家的强烈批评,他们在1975年,在美国的Massachusetts Wenham这个地方,大概是在Gordon college附近或者在校园里召开的特别会议,双方(就是富勒的教授们和他们的批评者)达不成协定。所以那些继续相信《圣经》无误的传道人就组织了“国际《圣经》无误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Biblical Inerrancy),在十年内召开了好几次的大会,发表了《芝加哥圣经无误宣言》、《芝加哥圣经解释宣言》和《芝加哥圣经应用宣言》,三篇大的文件。之后,按照原定计划,十年之后就结束了ICBI了。《圣经》无误这个问题影响了美南浸信会,也就是美国人数最多的宗派,他们最高层的领袖们呢经过多年的权力斗争之后,保守派人士总算获得某一些神学院的院长的重要职位,比方说美南浸信会神学院South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他们的院长Albert Mohler 等。因为浸信会每个教会是独立的,所以你不能说谁控制谁,但是可以争取那些比较重要的神学院的院长的职位。Albert Mohler是一位很公开承认《圣经》无误,甚至乎也蛮归正的一位改革宗浸信会的牧师和教授。

新福音派在1990年代已经尝试去夺取福音派这个头衔,要将《圣经》无误的信徒们挤在福音派的门外,至少呢我是这样读这篇的文章。在《今日基督教》杂志里面,Roberta Hestenes一位著名的女牧师,曾经是富勒神学院的教授,后来是一所eastern university一个浸信会大学的院长。她曾经发表这几句话,她说:“我想在字意上多讲一些(belabor the language a bit)。‘evangelical福音派’这个词是应用在好几百万,在长老会、卫理公会、圣公会、信义宗人士上的,我不愿意用这词在那些在主流教会外面的人。”她说福音派就是那些在大宗派里面的人,那些在大宗派以外的相信《圣经》无误的福音派是什么呢?是不是就是基要派的呢?假如是的话,假如基要派的意思乃是指相信《圣经》绝对的权威的话又无偿不可。早在1950年代巴刻(J.I.Packer)当时他还在英国,所以英国圣公会新派神学兴起的时候,就写了一本书《基要主义与神的道》,这本书目前台湾改革宗还在出版的,” Fundamentalism” and the Word of God(J.I.Packer-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1957)这本书做了些的澄清。他说:假如基要派是指相信《圣经》的默示无误和权威的话,那我们应当站起来说“是的,我们是基要派!”不过,我个人不认同“基要派”这个词,同时就是,意思说:教义程度比较低,视野狭窄对持不同观点的人有偏见,对世界上的事情毫不关心,不知道当代的世道等等。那些呢我不认同,就是说基要派不一定是那么狭窄的,但是假如基要派是指继续坚持《圣经》的默示无误和权威的话,那我个人很愿意用Fundamentalism这个词。《基要主义与神的道》这本书是十多年之后的今天读起来仍然觉得很适切的。那本书不容易去找,而且特别英文的,读者可以去考虑读巴刻新的一本Truth and Power,没有中文。Truth and Power里面的有关于《圣经》无误的历史一些的报告。好,所以新福音派就是相信《圣经》一部分是神所默示的,无误的。

(好了,现在来到后现代了)

5、后现代的诠释学。进入到21世纪,学术界里面最有影响力的诠释理论(Hermeneutic,没有一个“s” ,有“s”是解经学)。Hermeneutic就是诠释学,诠释学就是怎么样解决任何的事情。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就是解构主义,他们愿意完全摆脱传统西方对绝对真理追寻的关怀或者是关切,若是要追求绝对真理呢,就是“logocentrism” 这种的病态“罗格斯中心主义”。后现代的思想跟尼采等等的思想,都认为宇宙是没有意义的,语言没有意义,只是政治权力的工具,语言只不过是意识形态,字只不过是符号,那字是什么东西的符号呢?结构主义大师德里达(Jacques Derrida)说:字,只是人想到关于一件物体的声音形象的符号。就是说我看到这个“钟”,看这个东西的时候,我脑袋“clock”一个声音。所以这个字只不过是那个声音的符号,是社会按照习惯定的,是随意按照习惯与这个东西连在一起的,字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某一个时代社会惯用的语言系统才是绝对的。字没有意义,每一个字都指向字典的其它的字,它也跟字典其它的字不一样,但是这个字什么意思呢?不知道。只不过是社会惯用这个字,有这个定义。

后现代的诠释学否认诠释的目的是要掌握作者的原意,文本的作者在一但写完文本之后就已经死了。就是说这个作者已经成为众多的解释着之一,作者就不再存在了。意思就是说作者的原意就找不到了,而文本本身有没有其他不变的稳固的意义呢?没有。因为文本与读者之间有着相互的关系,读者们对文本加上一些不同的意义,因此才产生了文本本身,这本书本身呢有我对它的解释的。所以没有意义,意义是不存在的Meaning doesn‘t exist。一本书的意义是不存在的,只有众多的读者们对它的解释加起来就是文本了。

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

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PayPal)

后现代的诠释学不但说作者不存在,文本不存在,连读者也不存在,我也不存在。因为当我读文本的时候,不是我在读,乃是当代的诠释群体在读,我只不过代表了当代的语言文化系统。就是比方说我是代表美国英文,各位代表新加坡华语或者什么语。结果后现代诠释学给我们的结论,就是作者不存在,文本不存在,连我(读者)也不存在。如今常存的只有语言,当代社会惯用的语言系统;当然语言本身也随着时间在改变的。

这种虚无的思想正在操纵福音派的神学家跟释经学家,大多数的中文神学期刊发表的介绍后现代诠释学的论文呢,都全盘照收,不加批判的。⑩注脚里面列出一些文章,这些文章连这个题目都很难明白的哈,除了有一篇,就是《中国神学研究院》期刊第22期,吴慧仪博士那篇《后现代思潮冲击下的文本与诠释》,她介绍了E.D.Hirsch提出的以作者原意为依据的诠释学。Hirsch是反对语言的自主性的,语言不能自己产生意义,必先有人代以使用它,才能够叫字产生意义。故此只有作者的原意才能够作为诠释的普及、超越标准。吴慧仪博士这样子敢指出批判后现代诠释学的虚无的作品是少有的,所以《中神》期刊22期的吴慧仪YEN所写的文章,是minority opinion她至少指出后现代也有一些学者说,我们要按照作者的原意去解释文本的。其他那些的,我所列出的文章很多都是全盘照收后现代的解构主义的。各位可以看到那些名字,包括很多马来西亚人。所以我常来马来西亚、新加坡,因为这个地方是出产很多神学家的一个华人聚居地,不容忽视。这个不是笑话,是真实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知道这个后现代的理论,已经是在很多的华人神学界的领袖们已经生根的了,这是一个严重的趋势,华人教会必须要醒悟过来。

(我们回到第196页下面)后现代主义批判现代其高举理性,是合理的。不过基督教内的人士在过去300年来,不是每个神学家都盲从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的,也有对现代性跟唯理性主义提出批判的,比方说凯伯(Abraham Kuyper,100年前荷兰的首相﹐也是神学家) ﹐Cornelius Van Til(范泰尔)﹐Carl Henry (韩客尔)等等。当代福音派神学家跟着世俗的后现代主义走,批判基督教神学几百年来崇尚理性,用不变的本体论建立神学架构,实在是很不幸。其实福音派神学应当效法范泰尔、Carl Henry等等,因为他们老早就提出现代性里面的自主理性是死路一条!令人费解的,乃是直到虚无主义的解构主义批判了现代的理性主义之后,福音派又跟着后现代的哲学跟神学的尾巴走。你懂吗?我们老早就知道理性是有限的嘛。顺便一提,接受巴特新正统神学的现代主义神学家,就是接受存在主义、巴特的新正统神学的一些神学家,他们虽然自称是福音派,但是是非常难有效地去回应后现代的诠释学的。因为一种的人本主义(就是巴特主义),是没有办法去批判另外一种的人本主义(后现代的的结构主义)。刚才我说的《中神》期刊里面呢只有吴慧仪那篇文章是站立得稳出来说:不是的,我们是可以去找作者的原意的。其他的,假如某某的,我已经说过嘛,院长是一位巴特迷(存在主义迷),他就没有办法指出一条路来批评后现代的解构主义的。他知道后现代主义很毒,但他没有办法批判。香港一些神学期刊就给我们感觉到这种的无助感。因为22期并不是《中神》期刊最后一次,只是第一次提后现代的,还有下面的,至少一期到两期。你看到这文章呢充满着无助感(粤语)咯,(粤语)咯。有些文章就这样子结束的。自己的信仰不稳了,自己的信仰,就是那种比方说新正统的信仰,开始过时了(outdated)。新的文本主义思想兴起的时候,旧的文本主义的思想是没有办法批判新的,除了同性恋婚姻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出来反对。所以我们要谢谢同性恋群体,给那些新正统的福音派人士至少有机会表达一些比较合乎《圣经》的观点。就是说,很多时候好像火没有烧到我的家里,我都不感觉到火烧到我的家里的时候呢,还是可以玩很多的学术的游戏。

重新要建立语言(language)在启示中的足够性,是当代神学的急务。已经有少数神学家在这方面努力的,我们还需要再继续地去思考,八年之后,我会说我们要参考Vern Poythress的一些书籍跟文章。

(第197页)后现代,表明着500年来的现代期已经结束了,现在我们是活在后现代期。历史上曾经有过黑暗时期(黑暗时期是指罗马帝国亡了),当时的修道士在黑暗时期保存了《圣经》,抄写《圣经》,传递《圣经》,带到北欧,就是今天的德国地区。在今天的黑暗中呢,我们极其需要21世纪的“新修道士”,不是说不结婚住在修道院,乃是说保存语言启示,保存合理性跟真理知识的根基(所谓认识论)。就是说从古希腊到今天讨论的知识论,是需要继续地去探讨的。

下面,我们既然提出了不同派别的看法,现在呢我来总结一下什么是《圣经》无误。其实《圣经》无误这四、五点不需要总结的,我们跳到《圣经》无误的含义(198页),我现在读一读这里一些的标题。因为《圣经》无误的意义我们已经读过,《芝加哥圣经无误宣言》里面蛮多的要点,我们也讲了很多。现在我们来看它的含义,我先读一些标题:1、教会必须认信《圣经》的教义;2、教会必须重新的相信命题式启示;3、我们来讨论一下《圣经》无误的根据是什么;4、我们要接纳《圣经》中所有不同的文体或者是语言,或者是词汇;5、我们必须要相信启示是一贯的,不矛盾的;6、不要夸大上下文或者处境与文本的辩证关系;7、我们要重新地强调真理这个观念,真理的这个观念是正确的。

好,我们从头来讲。

1、我们必须要认信教义confess biblical doctrine承认《圣经》的默示无谬无误,清晰与权威等等,是每一位牧师、长老,还有信徒们的责任。研究神学学术,必须先承认我们信仰的内容,就是《圣经》的内容,不能够只为了学术而学术,随波逐流,崇尚西方最新的学术的潮流(包括西方反西方的潮流)。神学家和神学院应当首先认定自己是教会人(churchmen),先向上帝、向教会负责。不然的话,我们就是为了学术,为了出版而发表一些的不正统的理论,或者用一些不正统的解释方法,结果是令教会受害的。同样地,我们今天坐在这里读神学课程,是要为了教会而读,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兴趣,或者是知道自己有需要,这乃是不够的。

2、重申“命题式启示”。我们正式来面对他们的批判。在这个祁克果、巴特等等思想已经深深入到华人神学界的今天,华人教会需要重申“命题式启示”Propositional revelation。命题就是观念,命题就是比方说教义。《圣经》里面是有启示,一些的观念,一些的真理,一些的教义的Propositional revelation。我们需要重新地强调相信《圣经》里面有命题式启示。有些信主之前是儒家思想、道家哲学或者专家,中途信主的,当代华人教会的领袖有些是香港背景的,有些是中国大陆背景的,也有台湾背景的,和一些早期的自由派人士(谢扶雅、赵紫宸等等),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圣经》呢不应该把它弄得那么系统化,因为基督教的信仰不是命题式的(就是不是一条一条教义的),乃是讲关系的,是玄妙的,只能够凭直觉和信心才能掌握的。我再说一次,他们说《圣经》啊或者基督教信仰不是命题式的,乃是关系的,甚至乎对后现代的解构主义有深入研究,也提出一些积极的回应的福音派神学家Kevin Vanhoozer,也就是《神学诠释学》的作者,他的那本There a Meaning in This Text已经翻成中文了,中文的书名是《神学诠释学》。当他在接受Christianity Today《今日基督教》杂志访问的时候,他也说《圣经》无误,“无误”这个词是不适合的,因为它不够大。他这样说。

他说从多方面来看呢,福音派神学就是强调命题式真理的和命题式律法的神学,乃是启蒙运动的养子。就是说我们这些讲命题式,就是《圣经》里面有教义启示的,这些基督徒呢我们多多少少受了理性主义的影响。他说我不是否认无误(下面非常地微妙的哈),但是它不够大,这个观念不够大。他说:无误只说出《圣经》真理全部图画的一部分而已,相对来说《圣经》的阔度,包括叙述、诗歌、诗词、寓言。我们也尝试离开,他说他自己尝试离开一种的语言观,就是语言仅仅是描述世界的(language simply picturing the world)。比方说,一个人应许要结婚,有个应许,应许与自己跟他人,这个应许与他自己跟别人就有着更复杂的关系。你可以做一个实验主义者(empiricist),就是说语言只不过是描述事物的真相或者是事物的外表,但何必呢?

Vanhoozer认为《圣经》的真理好像音乐一样,假如用命题(proposition)来总结,就会失去很多的意义。神学也是一样。Vanhoozer盼望重新地掌握到真理的全面((the fullness of truth)。他希望教会再经历一次好像宗教改革的转变,这转变让教会重新发现《圣经》的文学,经历一次路易斯所谓的(a baptism of our imaginations)我们想象力的洗礼。让我解释一下,他的意思就是说《圣经》不仅仅是讲真理,讲命题的,《圣经》还有诗歌,还有寓言,所以假如你把语言看为只不过是(picturing the world)描述世界的,你对《圣经》的丰富的完美性就太狭窄咯!我们要重新地发掘真理是包含命题,但是也包含美、诗歌等等的,所以我们要有一次的想象力的洗礼,我们要知道这些字是比命题更复杂,或者说更丰富的。我们暂时停在这里,下面我要对Vanhoozer有一点的回应或者是批判。

提示:逐字稿文字只限于个人和教会私下学习交流,目的是造就教会和教会负责带领、讲道的同工们;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和图片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当文字和录音不符时,以录音为准。愿上帝赐福文字编辑和校对的肢体来雅正!若是有修改的地方、奉献支持或是其他任何问题请使用以下邮件方式联系我们。网络圣约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 [email protected](Pay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