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导论》第二十八讲有道可传,以经解经,建立一套认信的神学的迫切性

主讲:林慈信牧师_校对:刘加立弟兄_文字:凝香百合

刚才我们讲了一些当代所谓福音派学者的一些的偏见,第一就是只有“当时”而“现在”,不讲永恒的意义了;第二是没有神学的偏见呢,我们不应该有神学的偏见;第三是《圣经》命题式的启示的那种观念的消失;第四历史背景。

4、历史背景。 上面提到了严重的学术的趋势,就是看《圣经》是人写的,因此有错的。这种的趋向已经成为太多神学家的主流的观点,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的。还是引用巴刻在《真理与权能》(Truth and Power)的话(为什么我总是引用这本书,因为太少书引用了嘛,不太多相信《圣经》无误的书):在过去的一百多年呢,基督教出版的大部分的书籍、基督教神学院的大部分的教授们、基督教会里面大部分的牧师们,在告诉世界-以科学的方法研究《圣经》(称为圣经批判,批判就是需要有意识地检讨),结果就是《圣经》里面所说的已经不可能完全被相信的。一百年来累积了不少的批判性的理论,有些批判理论是有关新旧约圣经的作者的,认为有些书卷是假冒的,不值得我们相信;有些的批判理论是有关新旧约圣经写作的过程,认为有些的所谓历史记载乃是后来的虚构;还有一些批判理论认为《圣经》充满了不可能解决的内部矛盾。这三种的理论的影响,乃是造成一种的气氛,导致今天一般人们都被说服了,不是被非基督徒说服,乃是被基督教的学术界专家的权威说服,认为今天有思想的人不应该再相信《圣经》是可靠的,这个观念已经泡汤,成为神话了。

巴刻上面所指的基督教出版界、学术界,肯定包括了自由派。换句话说,过去一百年来自由派渐渐成为基督教的代言人。巴刻一再强调这些持批判理论的学者,是有优秀学历和说服力的知识分子,巴刻说他们其实是非常优秀的学者,而他们的观念今天已经垄断了学术界,证明着他们解释这些理论的说服力。

好,所以这里告诉我们一百年来新派已经成为主流,…那一段没有讲的,就是福音派呢正在学新派,也成为新派。

5、巴特的圣经观的传播与绝对化。另外巴特 (Karl Barth)和不少20世纪的神学家都认为基督教信仰是生命,不是教义Christian faith is life, not doctrine。这方面不同派别的神学家都有著书证明的,举例威廉.何登 (William E. Hordern)《现代神学浅说》(文艺出版社,120页):因为上帝是一位活生生的神,因此巴特反对把上帝的话和任何人类的形式或组织看为是同一的,甚至连《圣经》和上帝的话两者都不能够等量齐观的。根据巴特指出基要派的错误,就是把《圣经》当作绝对无误的上帝来看,因此把《圣经》的启示组织为系统,组织为教义,对他们来说乃是违背《圣经》的原意,违背基督教原始的精神。

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

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PayPal)

福音派的学者今天有特别崇尚巴特的,尤其是托马斯.托伦斯T. F. Torrance推介巴特的神学思想之后,这些福音派的学者们努力地去拒绝福音派对巴特圣经论的批判,特别是范泰尔(Cornelius Van Til)的批判。他们也认为从19世纪存在主义(祁克果)的角度来看巴特的圣经观是不合理的。比方说今天在香港的神学界,假如对巴特圣经观有这种的批判(特别是范泰尔的批判),肯定受到批判或者是取笑的。我是很知道这一点,所以特别地想在香港大开神学课程,因为在香港批判巴特就等于是犯了神学界里面最基本一个的游戏规则。曾经有一位院长请我去他的学校讲课,但是他三四十年,是我的老大哥,我说请你回去告诉你的同事们我是不喜欢士莱马赫跟巴特的,后来就没有下文了。再过几年,又有一位同一个神学院的,又来惹我去他们的神学院去讲学。

有趣的是福音派以外的学者,从康德、祁克果等等的观点来了解巴特的大不乏人。关于托伦斯(T. F. Torrance)随巴特的偶像化(Sebastian Rehnman, “Barthian Epigoni”, Westminster Theological Journal 1998),这篇文章就是说呢T. F. Torrance这一类的敬拜巴特的学者是理性不诚实的,你自己可以去参考这篇文章。在今天的华人神学学术界里面,系统神学,正统的系统神学,就是相信《圣经》里面有一套一贯的教义系统的神学-在学术界目前可能是被看成是要被攻击、被忽略、被取笑,至少是一种少数民族的论调 (minority opinion)。盼望巴特或者托伦斯的拥护者中,有人认真去研究基要派,特别是Cornelius Van Til对巴特跟新正统神学的学术批判,而做出学术上的回应。这本The New Modernism,五十多年之后的今天,巴特的拥护者一般呢都没有作出学术性的回应的,只是用情感用事地对范泰尔说几句不欣赏、不恭敬的话而已。很多华人神学家被问到范泰尔的时候,往往用藐视的语气带过,从来不认真去研究的。对伯克富也是一样的,研究伯克富啊,范泰尔呀这些,就是(粤语)发疯的,都是我同代的朋友,我的同代的神学家。

不纯正的圣经观一旦普及化,有些神学院的教授们就不再介绍保守一点的释经学和系统神学的书咯。比方说,假如我住在洛杉矶,假如去找一些最新的自由派、天主教和世俗神学的学术书,我肯定会去富勒神学院的书局去逛一趟的,但是休想在那些地方找到比较保守,特别是时代论、改革宗的名著,除非有两个书架会有的:教会历史的宗教改革那个书架,或者是 (D.Min.)教牧学博士班的神学书城温习科目的书架上,一两本很简单的神学书。我是需要知道非福音派的书去哪里买的,首选去富勒神学院的Bookstore。

一位福勒神学院出名的女性系统神学教授,她已经(不晓得了)好像离开了吧,不晓得有没有离开。有一次在威斯康辛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的校园与科学家对话的时候,宣称人的灵魂已经是一个不需要的观念。然后有一位听众呢问她关于伯克富(Louis Berkhof)的书的时候,她就说:哼嗯,这种书是过时的了,No one’s reading anymore(没有人再读了)。但是她也承认从来没有读过伯克富。

这个是非常普遍的态度,没有人读的啦,过时的。为什么?因为他们在介绍新的东西嘛,所以你去这种学校读书呢不光是你读了什么,是你读不到什么。因为教授不尊重、不介绍,你当然就觉得是没有价值的。

这种的态度不论在美国或香港,都非常的普遍。这个是很典型的当代神学家的代模。四十年前福音派的共识,或者60年前福音派的共识正在消失,被一种上一代认定为不正统、不纯正的信仰观念取代了。那这个是福音派的真相。换言之,今天福音派的神学的共识正在走向,或者已经变成不纯正的立场,或者已经是不纯正的了。

三、持守真理正统的立场

前面介绍了几本当代华人持守《圣经》默示无误的书。其实20世纪福音派里面的为圣经论争辩的有多位的学者中,威敏斯特神学院多位早期教授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代领人。杨以德(Edward J. Young)的Thy Word Is Truth(1950年代)是很重要的。威斯敏神学院的教授们在1946年发表了这本书The Infallible Word;1973年Scripture and Confession;90年代Inerrancy and Hermeneutic,由简河培,我们的宣教学老师做主编的,是要面对当代语言学对释经的挑战。这个是我所知道的,至少我自己神学院的传统里面出版的这些的书,其他教会的神学院的领袖们,特别是时代论的,也出版了很多维护《圣经》的著作的。

弟兄姐妹,你究竟相信什么的,你是否真的毫无保留地相信《圣经》里有一套一贯的、不互相矛盾的、清楚的、有能力的,改变人生的真理呢?21世纪这个时代需要的是认信的基督徒,认信的牧师,认信的教会,将这种相信绝对真理的的精神透过合乎《圣经》的布道,又和温柔、怜悯破碎人性的牧者胸怀,推广到破碎的文化和人群中。当然,我们不可以将自己的宗派、传统的看法绝对化,与别的传统、别的神学派别讨论是必须的。讨论,但是讨论呢以没有立场为起点,可能吗?那就很大问题了。

提示:逐字稿文字只限于个人和教会私下学习交流,目的是造就教会和教会负责带领、讲道的同工们;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和图片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当文字和录音不符时,以录音为准。愿上帝赐福文字编辑和校对的肢体来雅正!若是有修改的地方、奉献支持或是其他任何问题请使用以下邮件方式联系我们。网络圣约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 [email protected](Pay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