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导论》第二十六讲如何读经

主讲:林慈信牧师_校对:刘加立弟兄_文字:凝香百合

 7、重申真理的正确性。(最后第七点-《圣经》无误含义第7点)重新要强调真理这个观念是正确的。上面我们有提到Kevin Vanhoozer范浩沙反对“无误”一词,因为它没有涉及到真理图画的其他部分。范浩沙有意与后现代的人对话,特别与德里达(Jacques Derrida)解构主义的大师对话,把真理这个观念扩大,以致真理这个观念呢包括语言与自己、与别人的复杂的关系。他的观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若是要更改传统基督教对真理的定义,去迎合当代人的口味,所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太昂贵了。不错,《圣经》不仅仅是向人的理性说话的,有真理,有教导;《圣经》中也有历史上的叙述,有诗歌、诗词、预言等等,都有对人心(人的心)说话的权威和能力。我们可以说《圣经》是神亲自说的话;于认知方面它是绝对真确、无谬无误的;于正义道德方面,《圣经》所晓谕的是最高、最圣洁、最绝对的公义与荣美,就是感性审美感方面,《圣经》是具有最纯洁的华美和荣耀,而这个美来自那绝对圣洁的上帝自己。真理与无误是上帝和祂的话的属性,《圣经》不单是真理,也是绝对圣洁的,绝对公义的,绝对荣耀美丽的书。在这方面我们不但要高举,甚至乎应当更多地强调。《威敏斯特信仰告白》在对《圣经》的崇高有下面的宣称,我们读过的:

《圣经》属天的题材,它教义的有效大能,文笔的宏伟,其不同部分的互相吻合,整体的范围(就是将荣耀归于神)或者整体的目标,它完整地显示人类唯一的救法。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独一无二的卓越性和它整体的完美性等等。

所以我们不需要把历代惯用的“真理”这个词的观念扩大,让真理就包了美丽,这样子会造成混淆的思维,对研究《圣经》本身所用的词汇是严重的障碍(那是我的批判)。

范浩沙代表了当代绝大多数的哲学家跟神学家,他们为了要与后现代文化对话,必须要采取后现代语言的词汇(vocabulary)。我在这里提出重要的疑问:是否所有世俗的词汇都可以全盘照收来用的呢?《圣经》对某一些特定的词汇有圣灵默示的用法和定义,我们可以不理吗?与世俗文化对话的时候是否应当用爱心,用敬虔的态度向非信徒挑战,把正确的真理观、语言观、文本观显示给当代的学者和神学家呢?

上帝的属性有多方面,《圣经》的荣耀也有多方面。现在用《威敏斯特信仰告白》的小要理问答其中一条来说明:

上帝是谁?上帝是个灵。祂的存在本身,祂的智慧、全能、圣洁、公义、美善和真理都是无限的、永恒的和不变的。

《圣经》的无误在于它是绝对不变的真理,正统基督教的《圣经》论不单单是讲到无误一个属性的,还有其他方面的:《圣经》的必须性、使徒性、无谬无误性、清晰性、权威性,还有足够性等等。每一方面都需要我们在当今的教会重新的强调,让信徒认识、爱慕、尊敬、顺服、宣扬神的话。

所以上面这七方面的考虑,只是《圣经》无误的含义在文明危机的今天,命题、真理、《圣经》中教导式的语言、《圣经》的一贯性等等,我们都不可以忽略。神学教育需要重新地强调这几方面的教导,以训练出有真理信念(conviction)的传道人,愿意在讲台说“耶和华是如此说的”。因为今天已经有成千上百的神学生,读完一个学期,一年神学之后说:哦………我明白啦,《圣经》是有错的。太多传道人呢读完一年、半年神学院,就有这种的结论。不是一个城市、一间学校,全球性的。所以我们说教会要训练出一些相信“耶和华如此说”、“《圣经》如此说”,我就这样讲,这样解释,这样教导。当然要有爱心,要有温柔的心,但是也要有勇敢的心。你看这么多的理论摆在我们面前,当然神学院的神学生要应付考试,就读了很多很多这种理论嘛,到处出来做传道人,讲道就这样子讲咯。

好了,刚才我们讲完了这么多的,要重新强调命题式的启示;《圣经》里面一些商业跟法律用语不能够忽视的;《圣经》是没有冲突的,上下文不能随便的夸大等等,等等。究竟要怎么样来读《圣经》呢?请翻到我们的讲义24页,我们来看一看如何读经,如何解释《圣经》。

一、普遍传统的读经方法

现在我们回到我们基督徒的现实,普通一般的传统读经方法。

1、灵修读经法。读读读,读到差不多,哦,有一句今天所需要的亮光出来了,哇!好像冲个凉那么爽,是吗?我们都喜欢这样灵修的嘛。灵、灵、灵到很爽,舒服,祷告感谢主,每日一句。这样子有灵意解经,断章取义的危险的。你怎么样在《圣经》那些家谱那里去找一句好像冲凉这么爽的感觉的经文呢?那些打仗那些,基督徒怎么去找那些的亮光呢?很明显,那些经文不是让你好像读其他经文一样去灵修的。我在读《约书亚记》读到那就快快过了嘛,当然嘛,前面就慢慢读。

2、默想的重要性。哦,对了,我们灵修还要默想,默想是重要的。因为人不仅仅是理性,不错;但是冥想有危险,因为人也不仅仅是非理性。我再说多一次,默想是重要的,梦想是重要的Meditation is important。因为人不仅仅是大脑理性,也有感情方面。但是冥想(contemplation)就危险了。因为人不仅仅是感情(直觉),也有理性的。是的,罪对我们的理性有所污染,但是罪对我们的感情(直觉)也有污染呢。怎么可以说理性这边Ok!有罪污染,所以不能只是用大脑读《圣经》;哦,另外那边就没有罪污染吗?我们的感情(直觉)同样的。怎么可以保证默想、祷告,不好好地去查经,那边就对的呢?

(好,现在我们再来看第三种)

3、查经班之一。这里有一位非常勤奋的带领查经的弟兄或者姐妹,他已经花了两三个礼拜参考网上的各种各样查经资料,所以来到查经的时候用了70分钟读他的参考材料。你们没有这种的查班吗?我参加过。那些弟兄姐妹用很多时间去预备,到了查经班的时候他就好像讲道,所以就讲了一个钟头零十分钟。因为他参考材料这么多嘛,丰富嘛,他就读了。假如那些参考材料是好的,这样子讲道式的查经本身没有错,只不过是乏味而已。就好像我讲课一样,没有错,只不过是乏味。对不对?你不能按照人感觉到动听不动听,而来衡量那个查经的内容是不是好的。

4、查经班之二。另外一种的查经班,大家轮流一人读一节,读完之后,有什么亮光啊?分享。“阿叔,你什么亮光?John,有什么亮光?”……哦,时间够了,够了,现在有什么祷告分享事项,快快祷告,代祷事项,就讲一大堆祷告事项,讲了20多分钟;然后快快祷告,分小组,两三个人,三分钟,草草结束。所以查经没有查,不过呢很多分享,读经的亮光,还有分享祷告事项。是吗?

20年前的Wendy’s hamburger(1984). 有一个广告where’s the beef?究竟在汉堡里面那个肉在哪里啊?都是面包,没有肉的。查经班没有“经”的,没有《圣经》那个“经”的。要么就是直接读参考材料70分钟,要么就是都是亮光的分享,或者祷告事项的分享。

二、归纳与推理-两种思维方法

1、归纳式查经。所以假如各位从来没有学过归纳式查经,这个是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很多的偏差的。三个步骤:观察,解释,应用。中文呢除了这本《你也能带领查经》以外,还有另外一本就是《小组查经手册》(李秀全师母写的),都是很好的。

好了,我说,归纳式查经是很有用的,你假如从来没有学过的话,你可能miss掉一些东西,错过了一些很重要的对《圣经》的学习。

2、归纳式查经的利弊。但是这个方法到底是方法,有它的利弊的:

(1)是不是每一个组员都可以做带领查经呢?没有重生得救的可以吗?

(2)在一个好的归纳式查经聚会里面,组长鼓励讨论是很好的。不过做得好,是非常难的,非常得难。所以我们需要五年、十年、二十年学习怎么带领归纳式查经的。

(3)而归纳法最好的、最大的长处就是逼组员回去对这份经文去找答案,那是最好的。

(4)但是没有重生得救的非基督徒带领查经,甚至乎参与查经的限制,就是他的理性是被罪污染的,还有没有考虑到大前提的问题,就是归纳式查经好像很中性Very neutral。

(5)其实每个人都带着他的偏见,他的信念,他的大前提来读圣经的。

(6)最后呢刚才已经讲过了,《你也能带领查经》这本书已经变质了。

3、两种思维方式。其实人类的思维方式有三种。

(1)归纳式(inductive method),化零为整。这个也是典型的科学的做法gather data,然后才make conclusions。

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

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PayPal)

(2)推理法(Deductive method),化整为零。哲学、数学常常都是用这个,系统神学也是用这个方法的。你先有一些的大前提,然后再推出它的一些推理出来。

还有第三种是辩证法,这里我没列出来。

归纳式推理法和辩证法都有它的价值的,我们今天受了科技教育的影响,特别是美国杜威John Dewey的教学法的影响,我们好像只认为归纳式思维法才是对的,而推理是不对的。这是严重的偏见和无知,特别是《圣经》研究的教授,只有归纳没有推理的。

(3)John Edwards说:我们对每一段经文的理解,要看我们对整本《圣经》的理解。每一段经文它在整本《圣经》有它的地位。

(4)还有,那你说,我没有读完整本《圣经》,我怎么就会有对整本《圣经》的理解?有的,没有人没有的。你至少知道《圣经》是分新旧约,有66卷等等。所以每一个人对《圣经》整体的认识,可能不是很多,但是一定有一点。

所以我们要在研究《圣经》上多下功夫,慢慢,慢慢地累积对《圣经》整体的理解。

(好,下面从清教徒中J.I.Parker a question godless我们找一些古老的解释圣经的原则跟方法)

三、清教徒的释经法。

a quest for godless, the puritan vision of the Christian life里面的一章。巴刻说清教徒怎么解释圣经的,首先有三个大原则。

1、三个总原则。

(一)圣经里的文化背景与我们今天文化的距离没有那么地大,没有那么大。清教徒解经家是前现代人(Pre modern people),意思说他们并没有今天大部分的人这样觉得文化与文化之间、时代与时代之间的差异和隔阂是那么大。绝对没有好像今天的旧约新约老师:哎,你都没有读过希伯来文,你肯定解错,你都不懂,让我来教你啊。清教徒不是这样子的,他们没有,也没有今天很多圣经学者一样持一些宗教进化的猜测理论,这些的理论简直是圣经学者动弹不了。清教徒没有觉得自己与圣经人物、和圣经人物的经历之间,因为时间的过去,而有什么差距;反之觉得与他们有种亲切感。因为大家都属同一个人类,都面对敬畏这位不变的神,与祂相交,同样在一些相同的属灵问题上挣扎。这种信念智慧吗?绝对智慧。当你读《出埃及记》、《民数记》、《申命记》、《约书亚记》的时候,你会说:哎,这些以色列人真糊涂,老是背叛神。然后你再说:哎?就是在讲我吗?旷野的一生就是在讲我的属灵成圣的过程吗?你这样读《圣经》就完全读对了。新约圣经说的嘛,旧约圣经是要给我们的警告,给我们的鉴戒。right是吗?所以我们是要这样去读《圣经》的。旷野就是神的子民,神与他们立约,他们怎么样遵守神的话,或者不遵守神的话,背叛神的一个记录,让我们得到警告。《哥林多前书》第10章告诉我们是这样子的。所以我们跟旧约时代没有那么大的隔阂,让我们除非读了希伯来文,不然的话不能解经的。清教徒当时不是这样看,他们也有读过希伯来文的牧师的。

(二)历史文化的解经法。这里我们就不解释了。

(三)解经的目的是要应用。

好,这是三个总原则。

2、两个信念(大前提)

(一)《圣经》的本质。圣经就是神自己的话。华森 (Thomas Watson)说:你要这样想:上帝在《圣经》每一行都是在向你说话,因为《圣经》所说的就是神所说的What the Bible says, God says. 奥古斯丁是这样说的:《圣经》里有浅水的地方,小羊都可以在那里喝水;但《圣经》也有深水的地方,大象(elephant)也可以在那里游泳。这些深处就是有学问,敬虔的人还需要继续探索的地方。《圣经》很容易,《圣经》也是很难,两样都有的。总之,《圣经》是神的话,还有

(二)《圣经》的内容把它总结起来就是真理与任务(Truth and duty)。《威敏斯特小要理》第三条是这样说的:《圣经》主要教导什么What does the Bible principal teach?《圣经》主要教导人必须对上帝有怎么样的信(信仰、信心)和上帝要求人要尽哪些义务Scriptures principally teach,what men ought to believe concerning God and what duty God requires of man约翰·欧文(清教徒的大师)说:我相信这个是基督教信仰的一项坚定不移的原则,就是若要认识到神在《圣经》里的心意,必须不断地迫切地祈求圣灵属天的帮助,因为若不是这样,就没有其他的办法。这个好像是老生常谈哈,这是清教徒大神学家约翰·欧文说的。

(好,下面有六项的解经原则)

3、六项解经原则

(a)要按字义文法去解经(Interpret the Bible literally and grammatically.)。所以字的意思是重要的,所以我那么地推荐《圣经新词典》New-Bible-Dictionary。这个字的意思是重要的。

(b)解释《圣经》必须一致和谐。《圣经》既然是神的话,表达上帝唯一的旨意,它所宣称的一切事都是真理,经文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冲突的Interpret the Bible consistently and harmonistically (analogy of faith)。经文与经文之间的关系the analogy of faith or an analogy of scripture以经解经。

(c)按照教义解释《圣经》或者说以神为中心来解释《圣经》Interpret the Bible doctrinally and theo-centrically (God-centered). 就是以神为中心。 《圣经》是一本教义性的书,《圣经》是要教导我们关于上帝、受造物与上帝之间的关系的,所以要从上帝是谁,上帝跟人、跟宇宙定了怎么样的关系这个角度来看。

(d)按照历史顺序的去解释《圣经》,以耶稣基督为中心这样子来解释。耶稣基督是《圣经》真正的主题,所有的经文都为基督作见证的。基督是《圣经》的总结,《圣经》在每一页里,差不多都在每一节里预言基督,预表基督,表明基督。

(e)从经验和实际来解释《圣经》。《圣经》是一本关乎属灵经验的书,《圣经》是非常实际的一本书,向人具体的情况说话的。人在上帝面前的地位,充满着罪孽、污秽、无助,又告诉在这种情况的罪人他应当相信什么、做什么,会得到灵魂的得救或者是健康。

(f)以信心解释《圣经》,寻求现实中的应用。一段经文的应用来的经文本身,一段经文的应用来自经文本身。意思就是说我们不懂得怎么应用《圣经》的,因为我们对人需要什么,对人的需要的定义,往往来自心理学,往往来自市场学Abraham Maslow(亚伯拉罕-马斯洛)等等。《圣经》的应用要来自经文本身,因此解经工作的一部分就是要找出经文里面教义的用途。

那什么用途呢?包括教导、劝勉、安慰、反省。

教导-要应用所解释过的教义,提出教义的涵义,来塑造人的判断能力,使人按照神的心意来看事情。

劝勉-要呼召听众采取行动。

安慰-指出教义如何解决人的怀疑和不稳定。

反省-劝勉听众自我检查,呼召信徒以刚才才解释过的教义来衡量自己的属灵光景。

我曾经有一段时期在一个蛮大的教会牧会,我的会众是英文堂。我到步之后,头三个月,有一位弟兄,他大概当时是30岁上下,他是开卡车的Truck driver,每次散会的时候他是这样走出礼拜堂的,“……What did he say today”(牧师讲的什么,不懂)。我承认我是不会讲故事的,我不会讲:哦,当我的儿子三岁,女儿两岁那年,有一天发生什么什么事。因为我的前任牧师这样讲道的,三点里面充满着小孩子、家庭的故事。那他们总是说我的道里面没有应用的,我想我预备讲道都有想到应用的部分了,但是我的应用就好像这里说的要省察自己的属灵光景,就是说我应该怎么样改变我的祷告或者我对神的看法。他们就不当那些是应用的,因为他们都受了John Dewey的影响。应用就是你听完道了哈,祝福之前你记得哈,星期一晚上带你的太太去McDonald’s去谈心,星期二晚上带你儿子去踢足球,星期三带女儿去练芭蕾舞,星期四的晚上还要去弟兄的查经班等等,这叫应用。

查考自己的心呢就不叫应用,因为我们今天对人的需要是什么这个定义来自世界,所以我们对应用这一步很世俗化,或者说根本不需要学的,来来去去就那几点,最重要是你与耶稣基督的关系。讲来讲去你根本不需要讲道的,哪一段经文最后都是那几个应用的。因为我们对基督徒的生活的本质这个理解很狭窄,要么就是很狭窄,要么就是很世俗;就没有《圣经》来审核究竟我们需要什么,耶稣是一切问题的答案,但是我们很多时候问错问题,所以耶稣或者《圣经》要先改变我们的问题,才来回答我们的问题。唐崇荣牧师的回答问题里面有这个特点的,他常常会把你的问题改一改,然后再回答,这个是正确的做法,这个是正确的讲道法。我们究竟需要什么,这个本身我们要求圣灵光照,不然的话,你来讲道就好了,你不需要听道的,反正你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你知道礼拜一晚上要做什么,礼拜二晚上要做什么,等到一些牧师讲的道你不会听呀,“我不懂,我不来了。”你懂吗?他说他听不懂,他就不来了。就好像他已经都懂了嘛,他都知道是《圣经》讲什么的,他都知道每首诗歌就讲那几句话。总之,是讲我与基督的关系。这样子的态度,不可能让《圣经》来使我们扎心知罪,改变我们的思想、情感,祷告、顺服。

提示:逐字稿文字只限于个人和教会私下学习交流,目的是造就教会和教会负责带领、讲道的同工们;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和图片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当文字和录音不符时,以录音为准。愿上帝赐福文字编辑和校对的肢体来雅正!若是有修改的地方、奉献支持或是其他任何问题请使用以下邮件方式联系我们。网络圣约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 [email protected](Pay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