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导论》第二十一讲《现代神学论评》(简河培)

主讲:林慈信牧师_校对:刘加立弟兄_文字:凝香百合

好,我们在讲新派的保守,新派的新派讲下去之前呢,我们来处理一个问题。康德说人是不可能用理性证明神的存在的,人用理性去证明神的存在,最经典的Classic就是安瑟伦(Anselm),大概主后1100年,当然阿奎那把他记录下来的。Anselm所讲的ontological argument for the existence of God从本体论来证明神的存在,康德已经说过上帝是不可能被证明祂是存在的。下面让我们来讲一讲什么叫做ontological argument本体论对上帝存在的论证或者论据。请听,我讲英文,也翻译成华文的。

(1)Conceive of a being,请你想象一个存有者,Conceive of a being,greater than which nothing can be conceived. 请你想象一个活物,一个存在的,你不可能想象比它更伟大的一个东西的,没有任何东西你可以想象比它更伟大的,Conceive of a being,greater than which nothing can be conceived.(好,这是第一点)

(2)Now this being, greater than which nothing can be conceived, exists in your mind.那现在这个存有,就是宇宙里面没有任何一个东西可以被想象为比它更伟大的存有呢,现在存在在你的思想中了,那你让你想嘛,你想到了嘛,对不对?这个存在在你的思想中。

(3)But if the being, greater than which nothing can be conceived, only exists in your mind, but does not exist in the outside world, then:It is NOT the being, greater than which nothing can be conceived.这个东西假如,就是说你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被想象比它更伟大的,但只要它只是存在在你的思想,而不存在在世界的话,它就不是最伟大的咯,它就不是那个没有的东西会被想象会比它更伟大的那个东西了。Because:The being,greater than which nothing can be conceived, must exist in your mind and exist in the outside world. 因为假如有一个东西真的是最伟大,没有任何东西都可以被想象比它更伟大的话,肯定又是存在在你的思想,也存在在外界的。

(4)Therefore: There is a being, greater than which nothing can be conceive, which exists in your mind and in the outside world.所以咯,宇宙里面存在着一个存有物,它,没有一个东西可以想象比它更伟大的。它是在你的思想中存在,也在外界存在的。

(5)Therefore: God exists. 神是存在的。听懂了吗?明白了哈。你要想象有一个东西,有一个存在物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理性想象为比它更伟大的。既然是没有东西可以想象为更伟大的,肯定是存在在思想界,也存在在现象界的。这个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说明人的理性是认识任何真理的最高的审判官。也就是说,这个是自主的理性,一个最好的那个范例classic case of the use of autonomous region。所以这个不仅仅是它不符合科学的问题,是它没有把理性降服在上帝的主权之下,人去推理推出来的。

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

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PayPal)

(好,我们讲下去)所以范泰尔同意康德:没有一个证明上帝的论据是可以接受的,没有的。(327页)巴特与布特曼之间虽然有争辩,但是他们都保存这个历史批判方法论的。自然主义的神学家们可能很激烈地辩论,但是他们都继承了启蒙运动的遗产,他们都在同一个方法论架构里面去辩论的,甚至乎改革宗的神学家里面G.C. Berkouwer他写了一大套的系统神学的书,特别是讲人和讲信心的,好像也承认了历史批判方法论的合法性,范泰尔是做出批判的。所以不是所有自认归正的都是真正归正的,意思就是说,有一些的归正改革宗的神学家其实是接受了历史批判方法论,其实是非常崇拜巴特的。因为巴特本人就是在一个德文的改革宗教会宗派里面当牧师的,所以很多牧师们,他是长老会的,他是改革宗的。改革宗这个词就是法国、德国、荷兰的那些改革宗的教会,长老会就苏格兰、爱尔兰、美国的改革宗教会。只是名字不一样嘛,长老会跟改革宗教会是出自同一个根的。但是自从加尔文到今天已有500年的历史,蛮多的改革宗也等于蛮多的路德宗的牧师们,他们其实呢是接受了历史批判的方法论,也就是说他们是不承认圣经无误的,他们很多时候是持有巴特这一类的圣经观的。

(接上一讲)5、历史与信仰的对立-Lessing:不能作信心跳跃;但不需要跳跃!

这种的方法论带来的后果,就是历史与信仰彻底的分开。Lessing,一位德国的文学家,在启蒙运动时候已经发表过这种的看法。他说:自己没有能力作出信心的跳跃,但是信心的跳跃也是不必的。一个宗教是不是真的呢?基督教是不是合理呢?哦,你不需要靠历史偶然发生的事件是真还是假,来决定宗教是不是真的;你不需要相信圣经里的记载是真的,才相信圣经,才信耶稣基督的;最重要是圣经里面的教义是真理,就够了嘛。任何宗教真正的价值不靠历史,所以“基督若不复活,你们的信心是枉然的。”这句话你不用读的(林前15:20),这种的原则不需要理睬,只要看那个宗教能否以爱改变生命就够了。

Lessing写了一篇很有名的故事:古时候有一只戒指,它能够使有这个戒指的人呢被上帝爱,又被别人爱。这只戒指一代一代地传下去,直到有一位父亲呢有三个儿子,每一个都是他所爱的。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这位父亲就做了两个假的,然后每个儿子都得到一只戒指。他死了之后,每个儿子都说自己那个戒指是原本的。可是正如宗教一样,原本已经追寻不到了,历史的研究是派不上用场了。可是有一位很智慧的法官,就劝每一个儿子,行事为人就好象当作自己的戒指是真的,是原本一样,而且要用爱心的行为来证明。因此,最后谁拥有原来那只戒指,就毫无关系了。这三个儿子就代表犹太教、基督教和回教,有一天这三大宗教,将自我超越,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爱的宗教。很多时候,我们基督教也不是这样讲吗?神学不重要嘛,只要爱就够了,或者我们再多加一句,教会人多就好了。

最后巴特会这样子来维持这个历史与信仰的断层,历史与信仰是断层的。伊甸园里面究竟有没有那条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蛇说了什么。布特曼会抛弃福音书里的记录,福音书里的记录,它是否历史?是否可靠的?哦,那值得我们怀疑的。可是会接受福音书帮助我们得到“存在性”的自我认(existential self-understanding)。“存在性”简单来说,就是非常非常非常主观的,现在这一刹那,这一秒钟的这种(感觉),但是又改变生命的自我认识的。布特曼痛斥经典基督教的末世论,就是他完全不相信耶稣基督会再来的,但是同时又说教会是朝着未来的方向走的。Robinson拒绝相信天堂是一个 “up there”上面的一个地方,但是又坚持生命是有新的层面,就是深层的存有”being in depth” 。还有好像田立克(Tillich)说:上帝就是ground of being。我们存在下面的那个根基,也就是我们说过negation凡是不合乎圣经的否定,到了最后什么都没有了,non ground of being就是20世纪版本的nonbeing或者是matter。

好,现在我们这五段都讲完了。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呢从康德,经过了浪漫或者唯心主义,经过了圣经批判,经过了这个新的历史观、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是什么?只要主体,不要客体。然后,到了巴特呢,巴特就承继了康德的破裂的宇宙观;康德承继了历史批判方法,怀疑圣经,他不相信圣经是没有错的。巴特也承继了祁克果存在主义的这种要主体,不要客体,要经验,要相遇,不要客观的客体的真理;巴特也承继了从黑格尔到祁克果这种的辩证的说法dialectical。又是这边,又是那边,一件事情两样都是。巴特呢是吸收了这么多的原料来写他的著作的。而在新派神学里面,不单单是怀疑圣经,说圣经有错啦,而接受巴特的看法的,就称为新正统,新正统the New Orthodoxy。

自从1980年代,1980年以来,凡是对巴特比较友善的,刚才我说过,他们是理性不诚实的,一般来说,把巴特当作敬拜的偶像,这些的,但是自己又称为是福音派咯。这些的老师们,严格来说是被称为新福音派。新福音派就是对巴特跟现代神学很友善、很接纳,对圣经无误就…嗯…嗯…呢。我曾经读过一段的《基道》杂志的的文章:有一次,这位老师在香港一个非常保守的教会讲神学讲座,之后,一个姊妹举手问:某某老师,你相信《圣经》是无误的吗?他就会回答:嗯,我I prefer…不答这个问题可以吗?我们散会之后再讨论。现在很多神学老师都是这样子的,我宁愿不讨论《圣经》无误这个问题,或者比较新的说法,就是“哦,我相信《芝加哥圣经无误宣言》,因为这个是community这个是福音派的群体所相信的。换句话说,别人相信,所以我也被逼要说我相信,其实他不相信的。我再说一次哈,巴特是自由派、新派神学的一个新的版本,所以它名叫新正统,对新正统友善的称为新福音派。

刚才我说是1980年开始,但是1980年发生什么事呢?在美国Bernard Ramm,Bernard Ramm就是写基督教释经学的那位,浸信会的,很聪明,很有才干的一位神学家。他在1980年发表了一本书,After Fundamentalism《基要主义之后》。他在写《基督教释经学》的时候,他仍然会报道对巴特的批判He reported critique of Barth,但是到了After Fundamentalism这本书的时候的,他就完全地接纳巴特的神学,这个是在美国发生的事。同年1980到1981年,华福中心的《今日华人》教会杂志,那两年呢登了至少16篇的当代神学的介绍的文章,那两年,你会发觉华福的《今日华人》教会杂志的封底Back Page或者是加页Add insert,会有一幅非常漂亮的图画,下面有一句新派神学家的名言。无论是那个poster或者是那篇文章,都是礼赞celebration,没有批判的。写那一系列文章的教授,就是今天香港唯一华人所办的发PhD博士学位的神学院的院长。这个院长在2008年秋天,在他自己神学院的newsletter他自己的通讯,拍了一张照片,他自己坐在他的桌子拍了一张照片,大家都可以去看的,这张照片就拍他的桌上有大概五本影响他一生最深的书,其中一本就是巴特的《教会教义学》,读到皮都破了,他很骄傲地放在那里,他那个dust jacket已经破了。除了巴特以外呢,应该是有Bernard Ramm?的书,有新儒家作者的书等等,没有一本是所谓保守基要福音派的。这个是香港最高学府的院长,现任的院长,他自己拍的照片,或者说他的同工给他拍的照片。所以巴特的影响,是不断地在影响我们这代和下一代的神学院和传道人的。因为他把康德那种的,把下面理性能否认识上帝那根基戳松了,已经没有了,所以还是可以讲正统的一些的道理的。这一位院长,同时是某一个长老会-亚米念长老会宗派的牧师,虽然有的时候他又良心发现,所以他有一次,在他的院训里面又写:哎呀,不要讲什么灵修神学了,多讲成圣不是很好吗?嘿,我就心里在拍手说:是的,你这一位牧师,有的时候会以牧师的身份写一些很正统的东西,但是与此同时,因为你常常喜欢去牛津跟princeton那里做交换学术研究,所以又要把最新的东西引进香港。所以这些的牧师跟神学教授内心里面是很矛盾的。这位香港神学家比较诚实,自己拍照承认他是巴特迷。比较不诚实的牧师跟神学教授,他们跑到你们的教会讲退修会的时候,就像其他讲员一样,讲得非常的正统保守的,但是在神学院的课堂,关起门来讲什么,你就不知道,除非你在那个课堂里面,连他们的老板、院长、教授都不知道咯。香港那些比较诚实一点,因为他们写的文章我们都可以读得到,这种的新派的神学思想。

好了,到了现在21世纪呢,又进一步了,怎么进一步呢?就算康德都认为人的理性是自主的(autonomous),是认识真理的最高的裁判官,对不对?好了,到了现在后现代(postmodern)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在全世界通行的今天呢,就有一种的声音出来了,这种的声音是他们这些教授们自称自己是Post conservative evangelical后保守派福音派。他们的代表人物是已经(死了)去世的Stanley Grenz,还有Roger Olson,还有Roger Boyd,还有Clark Pinnock。Clark Pinnock跟Roger Boyd有份写The Openness of God theology.这本书的,IVP(InterVarsity Press)主版的(1994年)。Post Conservative Evangelicals后保守福音派又比巴特派的新福音派又进一步了,他们是认为任何相信有一个最高的原则的,不论是康德那派的,或者再早一点的笛卡尔的,或者再早柏拉图的,不论是哪一派,这些都犯了一个错误,这个错误叫做Foundation autism。就是说,那些后现代说的那个病,sickness of Logocentrism简单地说,后现代人呢要把知识论这个问题完全打掉,我说呢上帝造人没有那么笨,但是笨就笨在神学家了,就是要把形而上学知识论完全除掉,没有foundation,没有绝对真理的。你们可以上网去找Post-conservative evangelical这三个字,他们的代表人物olson自己写的文章,1995年,应该是发表在christian century杂志,他们自己Coined the term发明的这个名词,而且告诉你一个后保守福音派是相信一些什么的,是不相信些什么的。他们是对后现代的文化,对最新派的神学家是非常的友善的。再追前一点点,当自由派神学在1870年代到1930年代Liberal出现的时候,基要派就是反对自由派的,但是Liberal自由派又变了色彩,变成新正统;当新正统出来的时候,只有范泰尔加上一点点……?批判,其他的就越来越像Neo-Evangelical新福音派。到了巴特还不够用,到了后现代解构主义出来的时候,同情解构主义的,他们是Post conservative evangelical后保守福音派。我们这些还是相信《圣经》的无误,还是相信神的主权的,在1996年发表了一篇(我没有份),发表一篇The Cambridge Declaration《剑桥宣言》,在我们的读本里面有的。这个可以说是当代的改革宗神学家重新地再讲“唯独圣经、唯独基督、唯独信心、唯独恩典、唯独为了神的荣耀”这五点,但是针对当代的一些教会现象所讲的。所以到目前呢,没有一个太好的名称来形容这些,我们这些以前称为基要派的,现在在后现代时期,是不认同自由派、不认同巴特、不认同后现代、不认同后保守,我们这个当代的基要派目前没有一个恰当的名字,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相信什么。

提示:逐字稿文字只限于个人和教会私下学习交流,目的是造就教会和教会负责带领、讲道的同工们;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和图片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当文字和录音不符时,以录音为准。愿上帝赐福文字编辑和校对的肢体来雅正!若是有修改的地方、奉献支持或是其他任何问题请使用以下邮件方式联系我们。网络圣约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 [email protected](Pay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