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导论》第二十三讲《芝加哥圣经无误宣言》

主讲:林慈信牧师_校对:刘加立弟兄_文字:凝香百合

好,现在我们来到第16课。第16课有一段呢是当代《圣经》默示与无误观不同派别的看法。不过,我们采用了读本里面的16B《认信〈圣经〉无误的意义与当今的适切性》这篇的文章,是我2002年写的,应该是2005年在《大使命》杂志发表,后来我又再修订过,有些的地方呢可能打错字啦等等,多加了一两个小点。

Ⅰ   「《圣经》无误」当今之重要性:致异议者

有些人认为“《圣经》无误”这个观念过时了,有点感觉到开倒车的感觉,无误又好像是Double negative双重的负面,在神学上能够站得住脚吗?强调《圣经》无误的信徒、牧师,神学家们是不是都在盲目地在规定,《圣经》的真义,不论是文体,都必须用直接的字义的方法来去解释呢?《圣经》无误是不是西方的文化的包袱,是不是带有希腊、拉丁文化的包袱,是不是(Protestant Scholasticism)基督教的经院主义的产品,又阻碍我们亚洲华人本色神学的发展呢?

这些的疑问来自很多不同的神学院教授的口中,所以我们不能不面对这些问题。为什么我们还在重提《圣经》无误呢?是有些很重要的考虑的。

1、教会和教会的基督徒的宇宙观和神观必须要建立在《圣经》的基础上,而当我们这样建立我们的世界观的时候,就必然和世俗的宇宙观和神观是完全不同的。而历代正统的教会相信神就是真理,祂是永恒、不变、无限的;所以神的启示一定没有任何的瑕疵、任何的错误跟混杂的。那今天东方、西方的思想都有一种的趋势,要把神相对化,至少把上帝的启示看成是有限的、有错的。强调《圣经》是绝对的真实可靠、无谬无误,乃是强调神就是真理God is the truth这个本性的一部分或者一个自然的结论。

那位绝对真实、无误、圣洁、信实的神呢,具体地(concrete)在宇宙历史中自我启示了,让人能够认识这个启示,知道进一步认识神自己。这个是正统基督教的启示观,是构成基督教信仰的一部分。再说,那位就是真理的神,具体地进入到历史中,启示了祂自己,所以人是可以认识神的。近代的哲学、神学,尝试去否定这一点,这些的尝试建立在各样世俗的历史观、真理观、知识观,就是我们在《现代神学论评》中的第一章已经读到的,从康德到巴特的这一段-不同的历史观、知识观、真理观、上帝观。所以当基督徒否认《圣经》无误,可能就反应出他们对神是怎么样一位的神呢削减了,把神讲得相对了。

2、神的启示是出于祂绝对的自由和永恒的计划,因此上帝自由地、自主地选择了语言,还有其他的媒介(梦、异象、天使、神迹等等),神选择了语言为祂启示的媒介的最重要的那个媒介。今天教会必须要维护一个信念,就是神在《圣经》默示过程所选用的语言(language),就是希伯来文、希腊文、亚兰文,还有《圣经》所选用的字,既然由上帝亲自地选用,因此这些作品必然绝对是真实可靠、无谬无误的(真实无误是指《圣经》的原稿不是抄本)。自从语言分析哲学成为20世纪主流学派之后,当代神学家逐渐地就强调语言是不可靠的,Language is slippery语言是滑落的,结果令思维、传播、沟通,都失去了可靠的根基。这个是有损文化建设的一个很严重的因素。

当今福音派的神学需要做一件事情,必重新设定语言在神的启示中是足够的(adequacy of language in revelation),这个是我们正统的基要派的、福音派的信徒需要重新地去相信的。有可能的话,一些语言学家跟神学家需要在这方面多下一些功夫。

3、(192页)有人认为神既然定义要向人类启示,赐人真理、生命,祂当然有办法用有限的载体(溶体)来向人启示了。无论是用先知、使徒、《圣经》,特别是用有错误的抄本,还有用牧师,用个别的基督徒,都是有限的、都有罪的罪人嘛,上帝都可以用他们,所以我们就不必在这个(溶体)这个载体方面大做文章,强调这些《圣经》书卷的无误嘛;载体肯定是有误的,重要呢是精义、内容、意义,改变生命的大能,那个才是重要的。

这种说法有些方面需要我们再讨论。是的,上帝当然可以,祂也事实上用了有限被造的罪人来做祂启示的工具。是的。不过《圣经》是不是默示无误,是在乎神在《圣经》里,祂自己说了什么,而不在乎我们认为什么。还有《圣经》这个载体是神特别使用的,由祂超自然地默示来写成,因此《圣经》的原本是无误无谬的。神可以用有限的,神也可以,也的确使有限的语言成为祂超自然无误的启示的载体。先知、使徒不是无罪,也不是无所不知,可是呢神的启示让他们写下来的《圣经》是无误的。神可以这样做,祂也的确这样做了。

我们是根据什么把载体跟信息分开的呢?《圣经》对自己的宣称,包括它的内容。就是《圣经》说《圣经》是什么,包括《圣经》说《圣经》的内容跟《圣经》的载体是神自己默示的,是不可以不理睬的。

不但如此,我们不能从《圣经》改变生命的果效,倒过来来论证它是否无误和是否上帝所默示的。不是说:哦,《圣经》改变生命,所以《圣经》是神所默示的。不是的,《圣经》是神所默示的,所以它改变生命。《圣经》是神的话与《圣经》无误不建立在它对人类的影响。当然这些是证据,但是《圣经》是无误,因为它是神写的。

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

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PayPal)

4、今天华人神学跟神学教育界面临重大的危机,假如不重新在圣经论(doctrine of Scripture)上建立稳固的信仰根基的话,十年、二十年之后,今天的福音派教会、神学院就变为明天的自由派教会、自由派神学院。其实那个日子已经来到了,这篇文章我是2002年写的,今天2010年呢,很多的神学院挂的招牌是福音派的,其实已经是自由派的了。

因此,认信《圣经》无误不是过时的教义,而是迎合当今教会面对信仰的危机,教会需要重新强调的真理。《圣经》的默示跟无误是《圣经》自己的宣称,是历代不变的真理,是21世纪极其需要听到的信息。虽然无误听起来好像是双重的负面,但是历代圣徒解释《圣经》关于神的属性的时候,也常常用负面的进路(via negativa),拉丁文(negativa)。如果上帝是无限的、不变的,祂的智慧是无穷尽的,祂的荣耀是空前绝后的,祂的爱是不变的,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使我们与祂的爱隔绝等等,这些都是负面的描述。你翻翻《约伯记》、《诗篇》、《以赛亚书》40-66章,不难发现从负面来形容上帝,上帝不是什么,你可以用什么来与我比较呢?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与上帝比较等等,这个是《圣经》本身的做法,并没有什么错。

《圣经》无误并不等于在解经的时候不需要顾虑到那段经文的文体,然后硬是字面意义的解经法。虽然在承认《圣经》无误的圈子里面也包括这一类的基督徒,但是这个并不是《圣经》无误论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这些的强调字义(字面意义)的弟兄姐妹绝对是我们主内的同道,但是我们要懂得怎么有智慧地用这个字义解释这个原则的。再者,批评《圣经》无误说:你们都是经验主义者,你们都有了西方文化的包袱。这些人批评《圣经》无误,他们也需要了解到《圣经》的确除了一些有《诗篇》,有《箴言》以外,也的确包括了真理性的、教导性的文体,我们不可以不理睬的。不错,东方哲学对于诗词、寓言比较敏感,而东方的思想也不是没有系统性、认知性的思想的,朱熹是个很好的代表,倪柝生也是很好的代表(他是反理性的,他的神学著作是非常的教导性的)。那这个是基督徒的圈子里面,我们必须要承认人的心灵思维中有理性,又有感性的部分和层面。《圣经》是神默示给人的,神所默示的有些比较直接向我们的理性说话(比方说《罗马书》、《以弗所书》等等),有些比较感性的(比如说诗歌书、耶稣所讲的比喻等等),两者不能对立起来的,不能说一方面跟另外一面是矛盾的。成熟的华人神学发展要兼顾两方面,要承先启后,不能感情用事,随便批评,以致以偏概全。我在这里多加一句话,8年之后我会多加一句话,就是说我们相信《圣经》教义的基督徒,同时在我们敬拜的礼仪里面绝对可以多一点点的诗意A little bit more poetic and aesthetic in our liturgy所以在教会生活中是可以有比较艺术、比较诗意的那一面的。《圣经》本身就有,比如《诗篇》等等。

Ⅱ  当今圣经观巡礼

让我们现在来看今天不同的神学派别对《圣经》所持的态度。

我先读一读这个派别是哪些派别:第一、字意解经的基要派;第二、天主教;第三、自由派和新正统派;第四、新福音派;第五、后现代(也就是解构主义)和它的影响。

1、字意解经的基要派。他们是笃信《圣经》无误的,并且相信《圣经》是逐字默示的(verbal inspiration),也是全部默示的(plenary inspiration)。这两点是我完全赞同的,我完全相信《圣经》是字默示,逐字默示,完全默示的。他们对圣经论本身下了不少的解释的工夫,发展它的意义,这些方面我们都非常的认同和欣赏。不过其中有部分的人士也有一些的宣告,是其他福音派人士不认同的。比方说:英文的(King James Version, 1611)是不是圣灵所默示,或至少是唯一准确的翻译本呢?还有《圣经》中每一个字都应用在字义解经法,都应该应用这个方法来解释,不论文体和上下文会是怎么样,都要用字意解经法。这部分的人士在这方面的言论,并不代表整个所有相信《圣经》无误的大群体。但他们是我们的弟兄,是我们姐妹。

2、天主教。天主教也教导《圣经》无误的,不过他们也相信教会大公会议跟教皇的官方教导也是无误的,也是有绝对权威的。这种的权威称为the magisterium of the church教会的教导的权威。巴刻正确的提醒我们,“天主教和东正教在最重要的地方误解了《圣经》”(这个就是在《当代神学词典》里面,J. I. Packer所写的《圣经》无误一篇的文章,中文版本是597页)。所以,不要说巴刻去跟天主教,跟福音派对话之后,就放弃他福音派的立场。不是的,他是以个人身份去对话,那次的对话之前、之后,他仍然相信《圣经》无误的,仍然相信《圣经》是绝对最高、唯一的权威的。他提醒的不错,因为这个误解乃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权威观,就是说这个天主教对《圣经》的误解,是因为天主教对权威信错了:就是圣经和教会(天主教会)的权威将会有同等的权威来管辖信徒的良心(power to bind the conscience)。当前,一部分福音派人士已经与天主教人士合作,不过两者之间基本信仰根基是完全不一样的。合作,按照我自己的看法,只可以在社会、伦理、道德(比方说反对堕胎等等),或者作先知秉行公义方面;不可以在讲台上、圣礼上相交。Promise Keepers曾经在1990年代,在美国举办的大型聚会里面邀请过天主教的红衣主教站讲台,这个是一个严重的妥协。但是我不觉得巴刻去跟天主教对话是妥协,因为他知道自己信什么,他前前后后,他的写作的言论是一致的,因为巴刻的教会观跟我们不一样,他是圣公会的,所以他可以接受天主教、圣公会都是不完全的教会,而且那次不是教会之间官方的交换,只不过是个人,自己代表自己去的。

3、自由派跟新正统派。19世纪的自由派跟着康德、士莱马赫等等的思想走,论到基督教信仰之真义的时候,认为基督教的信仰只不过是人本的,以人为中心的,不是以神为中心的。士莱马赫说:基督教的真义是人的主观的宗教经历,不是从神而来的客观的启示。士莱马赫之后,不少的圣经学者和神学家不再相信《圣经》所记载的超自然的记载,包括耶稣是由童贞女马利亚所生的,祂从死里复活,亚当乃是神亲自创造的历史上存在过的一个人等等。康德之后的思想家不能承认上帝在宇宙中具体的启示,很重要的,刚才我们已经讲过康德相信人是不可能认识上帝的,上帝也不可能在宇宙中向人启示,具体乃是说神的启示是人的理性、科学这个范围可以认识到的(批评康德这方面是范泰尔特别的贡献)。

很不幸的,今天一部分的神学家,华人的神学家,为了要了解华人的文化,向华人的文化说话,这个也本来就是士莱马赫的原意跟动机,他们非常地欣赏推崇士莱马赫。刚才我讲了香港那位神学院院长跟他的朋友们就属于这一类的神学家,或者不知不觉地在思想上成为士莱马赫派的人士。其实士莱马赫他的宇宙观是泛神论的,上帝就是大自然,大自然就是上帝。他认为宗教的本质就是人深深地意识到自己绝对依靠宇宙里面那一位无限的。无限的什么呢?这个无限的可以叫做上帝,也可以称作是宇宙、自然界,都ok。所以士莱马赫是一位泛神论者。

新正统神学以巴特为代表,就受了祁克果的影响,强调人的宗教经历是主观性的,或者主体性的(主体性比较好听,美其名)。巴特认为神的话与《圣经》是不同的,神的话是神与人在时间、空间的存在式的相遇,存在式就是一霎那的,不是具体在时间空间的,乃是不能被改化成为语言、思想系统的。而《圣经》就是神的话的见证或者记录,而不是神的话本身;《圣经》是人写的,有错的,不完全的。不过当人读《圣经》的时候,上帝可能再一次与人发生相遇,这样子《圣经》在那个时刻就变成了神的话。

把《圣经》与超越经历的神的话分开,听起来好像很敬虔,事实上这种的手法,是在圣经论这么基础性的教义上是大大打了折扣的。巴特式的圣经观已经被美国联合长老会写进去1967年的信条里面的。我把它翻译成中文,我们已经读过了:上帝唯一的足够的启示,乃是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上帝的道;圣灵透过《圣经》对耶稣基督作了独特的权威性的见证,这见证被接受、被顺服,是书写的上帝的道,《圣经》不是众多见证中的一个见证,而是独一无二的那个见证。教会已经接受了新旧约《圣经》为先知和使徒的见证,在《圣经》里,教会听到了上帝的话,而教会的信仰和顺服都有这个话或者这个道来培养跟管制的。

这段的信仰宣言,主要描述了耶稣基督道成肉身,圣灵对基督的见证,《圣经》被写成书的事实,还有教会顺服《圣经》等等的历史事实。教会听到在《圣经》里面的上帝的话,但是在信条中,请注意这条标题是“The Bible”,从来没有提过《圣经》就是神的话,更加不要说《圣经》无误了。这个只不过是对一些事情的铺陈,而我昨天晚上也讲过,而且要从巴特的角度来理解,是不是一些事实呢,等于没有宣告任何圣经论。这种的信条可以完全不接纳《圣经》权威的激烈派、新正统派,还有不明事理的“好意、乐观”的福音派,都同时可以接纳。今天不少神学家的著作就是朝这方面走,话听起来正统,但是同时可以令信仰完全偏离正统的教会内外人士都可以接受的。

换言之,新正统神学家的偏差不仅仅在他们说了什么,更牵涉到他们不说什么,不提什么:不肯、不敢、不愿意重新地提那些传统正统信仰中的要点。华人教会中也有一些欣赏巴特派的用这个方法来写文章,我们也读过这段的很好听的话:道成了肉身,上帝在地上留下了痕迹,在人世的历史中。见证人目睹、耳闻,亲身摸过,争辩过、否认过,都过去了。随肉体之归于尘土而湮灭,感官的接触都过去了,还剩什么?遗留下了痕迹,以文字留在人世的历史中。文以载道,道,显现于字里行间之中,有待搜索、追寻、营造、想象、建构。一个历程,绝非当下,直至那日子,那时辰。此间,还是文字。

新正统派的神学在华人神学界的流行,一定导致教会和信徒的信仰越来越主观;客观的真理,命题式的启示,逐字的默示,系统的教义都会被弃绝,前途是不堪设想的。这个所谓未来的展望,其实就是今天我们华人教会神学界的实实在在的情况。

我八年前所写的,现在已经完全是事实了。当然我不是说每一间神学院的每一位神学家,但是呢是很多神学院里面的很多的神学教授。我曾经在东南亚一所很保守的,历年来相信《圣经》(无误)的神学院里面,跟其中院长、教务主任跟副教务主任吃饭,其中一位,当我提到我说“我是相信《圣经》无误的,不过我可以跟阿米念、时代论的同工们合作的”。他就问(其中一位就问我):那巴特的贡献呢?我说:zero ,less than zero。我们就在院长的面前辩论了一个整整的一次午餐。很惊讶地,这些都是上一代非常保守、非常敬虔的基要派的神学院,目前有教授是会直接要反对那些反对巴特的,好像我这种的人。这个就是我们今天的情况。

提示:逐字稿文字只限于个人和教会私下学习交流,目的是造就教会和教会负责带领、讲道的同工们;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和图片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当文字和录音不符时,以录音为准。愿上帝赐福文字编辑和校对的肢体来雅正!若是有修改的地方、奉献支持或是其他任何问题请使用以下邮件方式联系我们。网络圣约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 [email protected](Pay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