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导论》第二十讲《现代神学论评》(简河培)

主讲:林慈信牧师_校对:刘加立弟兄_文字:凝香百合

这一课(第20课),我们来继续看简河培怎么介绍康德。我们已经讲过康德的这种的世界观呢有好多点的,我们在讲第三点,是在讲人不可能认识上帝,人不可能知道因果关系。康德把上帝关在楼上,是理性不可能去认识的。

(325页)存在主义的自由,这个是从祁克果开始,一直到海德格尔(heidegger)这段的存在主义。那简河培就跟了Francis schaeffer他说古希腊的世界观:楼下是matter物质,楼上是形式;中古时期楼下是自然,楼上是恩典;康德之后楼下是自然,楼上是用另外一个名字叫自由。人要释放嘛,人要完全地离开上帝自由自主。当时我在读神学的时候,除了范泰尔以外,还有另外一位护教学的老师Robert Knudsen,他不是一个范泰尔主义者,所以他是被教授们满排斥的,但他是非常聪明的,搞哲学的。他的科凡是选修科,平均报名上课的是四个人,有时候是三个人的,很少人去上的。他有一科叫做The fate of freedom in modern thought那你光想这个名字就可以想半天-自由被捆绑的命运The fate of freedom自由的宿命 in modern thought就是说在19世纪的思想,人要自由,但那个自由就变成捆绑他的,就成为宿命的。很多时候,我们非基督徒的朋友们以为我们相信在万有之上掌权的预定的上帝是宿命论的上帝;其实刚好倒过来,人宣告自己独立自主,离开上帝的话才是真正的宿命论。这里简河培说:存在主义的自由比以前就更加重要了,更加是人必须要抓住的楼上的那个基本的原则了。巴特早期的著作称上帝为the wholly other全然他者,上帝跟我们楼下的现象界完全不一样的,是不可能认识的,是隐藏的;就算上帝自我启示了,那位自我显示的上帝self reveal in God,还是隐藏的上帝,还是一个Hidden God。那因为路德跟加尔文有一句话,很像这种的讲法,但是意义不一样。所以今天从台湾、香港到美国,有各种各样的老师们说:你要真地了解加尔文吗?先读一读巴特就好了。因为巴特是读过路德跟加尔文的。为什么巴特这么“伟大”,所谓伟大的意思就是说在人类的思想历史中是被人重视的,他的伟大在于他读过前人所写的,阿奎那、路德、加尔文,他会用路德、加尔文的架构,但是那些字的意义都换了。所以一些理性不诚实的巴特的敬拜者,也就是很多福音派里面的神学教授们,他们就说咯:你要懂加尔文,你必须要懂巴特。因为他们都受T. F. Torrance这一类的巴特的偶像敬拜者的训练,所以结果呢他们就以为加尔文就是一个巴特主义者。什么叫巴特主义者呢?我们来看,神是完全的他者,神是不能知道的,不能知道的,不能够好像客体(object)一样被解释的。那到了Bruner这点就更加的厉害了,巴特、Bruner都讲这一点的,他们讲得非常好听的,一听起来好像很属灵很爱主的:上帝呀不是一个客体,Don‘t make God an object怎么可以用理性来了解上帝,好像上帝是一个东西?不是God is not an object ,God is a subject神是主体呀!我们才是主体的客体嘛!我们在上帝的下面,让上帝发挥祂自己嘛。God is a subject主体,听起来很好听的,其实就是主观的观念的意思Subject equals subjectivity equals a subjective idea.那我就把他拆穿了,把他们的诡计拆穿了告诉你们。因为这种的字我在大学听了很多的,所以到了读神学的时候,再听巴特就没什么奇怪的。范泰尔对巴特的批判呢是跟我那些新派的神学家讲的,范泰尔是没有曲解巴特的。上帝是subject,不是object,是主体,不是客体。很好听的哈。巴特的话都是迷人的美,迷人的美。这样子(简河培说)呢上帝就更加地远了,祂不是object,祂不是你的理性和科学可以接触得到的;还有历史,加利利人耶稣,2000年前在加利利行走的耶稣,我们可以认识祂吗?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耶稣做了什么?说什么?哦,那要看你所指的历史是哪一种的历史,楼下的历史叫做(Historie),现在我们看到这两个字(Historie)历史,楼上也是历史,因为德文有两个字都是历史的意思,(Geschichte) 我们一起来读这个字好吗?(Geschichte)(Geschichte)  ,来,(Geschichte), (Geschichte) 就是在楼上的,理性跟科学碰不到的那个范围,就是真理界在彼岸的历史。Bultmann就是讲到历史的耶稣“Jesus of History” and “The Christ of Faith”信仰的基督或者是宣讲的Christ of Kerygma,同样道理,用康德的话来说,就是现象界的耶稣和真理界的基督,此岸的耶稣和彼岸的基督。

我再说,说了再说,人靠自己的理性是不能认识上帝的,所以加利利人耶稣,我们对祂认识多少呢?康德之后的100年新约研究的结论,就是一点都不认识,一点都不认识。历史研究带来的是一个真空,一个灵,Albert Schweitzer quest of Jesus这整个一段新约研究的结论。但是你是基督教的牧师,神学院的教授嘛,怎么可以没有耶稣呢?哦,那是信仰的基督。所以巴特的耶稣基督听起来好像是加利利的耶稣,三位一体的第二位道成肉身,其余什么都不是;耶稣什么都是,所以祂什么都不是;耶稣基督就是那个永恒接触时间的那一点,好像火山爆炸“啪”一下,拍照都来不及的。所以耶稣基督什么都是,所以祂什么都不是。神曾经在宇宙历史中碰过一碰,祂不是在历史中间的。

所以(下面我们读下去啊)这种对上帝是启示的来源的相对主义,带来从人性看《圣经》,从《圣经》的人性,从人来看《圣经》。巴特对启示新的定义就是:启示就是神与人的相遇。就是刚才我说的火山爆炸“啪”一下,永恒的现在eternal now,真理界仅仅接触现象界,而没有进入,跟诺斯底主义的耶稣基督差不多的,好像鬼一样,碰一碰,然后就跑掉了,脚不踏地的。莫特曼的希望神学完全怀疑现象界历史是否将来在末世结束,但是又说到真理界的未来。就是说呢《圣经》毕竟有讲末世论嘛,所以Moltmann也讲末世,讲eschatology的。莫特曼,现在香港很多神学家很喜欢他的。过去一两年,我也跟一个香港的好朋友,就是70年代一同时期读神学的,现在是香港最大的青年工作的总管,他说他现在很喜欢读莫特曼。也就是说现象界历史呢不会将来由耶稣基督再来而结束的,但是真理界也是有未来去向的。就是说他们会借用一些《圣经》的观念,但是都用“彼岸”,用“真理界”,用很主观信仰的角度去重新地去定义,所以字都很像。

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

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PayPal)

我们再回到我们昨天读过的,长老会1967年的那个信条里面的讲到《圣经》的那段,你就看到。是在《无误圣经》的第40页。好,我再读一次哈。你现在知道巴特是怎么定义上帝的,你现在知道(巴特的观点)“基督是信仰的基督。而加利利人耶稣是不可能认识的。”给我再说哈,“人是不可能认识上帝的,人是找不到2000年前的那一位历史上的耶稣的。但是神有没有讲话,有没有启示呢?有,但那个是神人相遇‘啪’的一下。”那“啪”一下之后,人对这些的所谓启示,这些所谓的encounter相遇,有记录有见证,《圣经》就是这种的记录、这种的见证。上帝之唯一足够的启示,这个启示是“啪”一下的启示呢,还是我们相信《圣经》中的启示呢?没有说。上帝的唯一足够的启示乃是道成肉身之耶稣基督,上帝的道就是道成肉身的“道”incarnate’s word,这个incarnate究竟是不是真的是在历史上神来过,没有说的。圣灵透过《圣经》对耶稣基督作了独特的权威性的见证,圣灵对这个启示做了见证,这个见证呢是被,当然是被教会,被基督徒接受,被顺服,是写下来的神的道,神的话。再说哈,圣灵透过《圣经》作了见证,而这个见证是基督徒认为是写下来的“神的道”来的;《圣经》不是很多很多见证中的其中一个,乃是独一无二的见证。但是那个还是见证嘛,对不对?是那个“啪”一下,那个火山爆炸之后的见证。总之,《圣经》那是最伟大的那个见证就是了。当教会读《圣经》,听《圣经》讲解的时候呢就听到了神的话,教会接受了新旧约圣经是先知和使徒的见证。咱们说过了,这是独一无二的见证,而教会认为这个是先知、使徒给我们的见证。在《圣经》里教会又“啪”,又来了,又听到了神的话,就是说在这本楼下的《圣经》呢突然之间,教会每次读圣经、听讲道,就会神又来电了,火山又爆炸多一次,又听到神的话。而教会的信仰,教会的顺服,都有这个神的话,就是当宣讲的时候听到的话呢来培养跟管制的。这个是从巴特的角度去了解这段话,那我们基要派的读完之后说:哦,很好,就是这样子嘛,我也是这样相信的。但是每一个观念都不一样的,从巴特的角度来理解都不一样的。林荣洪博士的老师Edward A. Dowey就是Confession of 1967其中一位的长老会的教授,是普林斯顿神学院的很有名的教会历史跟神学的教授。

好,我们讲下去(326页)好了,第四段

我们讲完了:人不能认识上帝,启示只不过是一个神人相遇。

4、历史批判方法论:人的自主必须保存

历史批判方法论historical critical method。在研究历史的时候,人必须坚持自己的自主。什么叫历史批判的方法呢?简单地说,对于过去的历史,你都要怀疑究竟有没有发生?我究竟能不能够研究而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事?凡是理性通不过的就不需要接受。就是那些历史书,过去的书里面的东西只要通不过我的理性,你就不需要相信是已经发生过的事。这个是历史批判方法。人的理性,批判就是自主、理性的分析,“批判”这个词你可以翻译成为分析也可以。还有一点,就是康德的哲学这一派可以叫做批判哲学Critical philosophy那个是这一派的名字。所谓历史批判方法,现在就建立起来了。启蒙运动已经呼吁人从任何一套的基督教传统信仰要释放出来,人呢要从他的Dogmatic slumber武断教条的睡觉要醒过来,完全自主。启蒙运动也呼吁一种批判性的方法论,就是这种的自觉自主,完全一致的方法。就是要跟人的自主完全一致,你来决定历史究竟发生了何事,检视过去的时候,历史家必须是自主的。你不能够迷信《圣经》,迷信别人怎么说,你自己决定,你的理性去决定历史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就算是研究《圣经》的文献,也必须严谨地保存人的自主。这种自主,把自己凌驾在《圣经》以上的方法论,有它一套的假设的。今天历史批判方法论还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来维护这套的方法。这种方法论就等于放弃相信神逐字的默示了《圣经》。一种的自然神论的自然观和神观是启蒙运动不可没有的一部分,不可能接受上帝超自然的介入宇宙,做了自我启示。我再说一次哈,这个历史批判方法论就是相信上帝是不可能具体地进入到历史,做了启示。不可能的。我举个例子,就算我们福音派在讨论《圣经》的正典的时候呢,就是为什么27卷?新约圣经不是28、29呢?Gospel of Judas是怎么样?我们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自由派的历史批判方法论,难道我们不可能相信圣灵默示《圣经》之后,就直接地光照第一代的教会承认这些是神的话。神就是正典,我们都要“哎哟,是咯。390几年的那次会议,才真地是鉴定了27卷新约是神的话”。那我们等于向新派神学投降了,我们都没有想通原来神是那么伟大的。对神来说,有异端的兴起,把27卷有些删掉,就加上异端的书卷。神有什么不能做的,神为什么不可能就光照早期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世纪的教会,使他们能够分辨出哪些是圣灵所默示的书卷呢?所以我们很多时候讨论正典的时候,已经抛弃了那个超自然的上帝,我们的上帝是一个自然主义的上帝,就是上帝不可能进到世界里面默示《圣经》、保存《圣经》,光照教会接受《圣经》,在翻译《圣经》过程里面也掌管一切等等。我没有说翻译《圣经》的翻译本是完全无误,我是说神掌管一切,我们好像很快地就在研究历史的时候,就抛弃了这个“超自然的神”这个观念。

好,(326页下面)。德国的理想主义,理想主义就是唯心主义,就是浪漫主义,这些都是同义词。理想主义的代表人物有黑格尔(Hegel),还有士莱马赫(schleiermacher)。他们那是很严谨地跟着这种“上帝不能介入到这个世界里的,上帝不介入到历史中”的这个原则的,结果上帝的话和《圣经》就变成两码事。到了巴特,巴特写《罗马书注释》是1919年嘛。浪漫跟理想主义是1800、1810、1820、1830年这段时间的德国的思想,上帝是不可能进入到这个具体的世界的。我现在解释一下德国的理想主义,康德把宇宙分成现象和真理两个世界,那理想主义呢?理想主义又不甘心说宇宙没有了真理,没有了上帝,人不能认识的。所以黑格尔就造了一个真理出来,叫做geist精神。这个是主观的,说明是主观的。但是是一个理性的原则,一个精神;而且它能变,正反,合反,合反合,dialectic。这个是在哲学上黑格尔的理想主义,在艺术Art,音乐Music,还文学Literature。这个唯心主义呢就是浪漫主义,就是把真善美说得很美很美的,肖邦的音乐:在夜里late at night好远的地方far-away,好久以前long ago,Late at night long ago far-away,朦朦胧胧的,但是人间有美嘛,有真,有善,有美,有爱的,怎么知道?因为我感觉到嘛。这是主观的。所以真善美都是主观的。对黑格尔来说真是主观的,而且是能变的;对肖邦来说爱或者美是主观的,对那些爱情小说,小说所讲的爱是主观的。那我们福音派也很喜欢这种浪漫的情调的,所以我们宁愿唱在花园里…哦哒哒哒哒滴哒滴滴滴嗒嗒嗒嗒嗒嘀嗒滴……在花园里,虽然你不是抹大拉的马利亚,你不是第一个在花园里遇见耶稣and he walks with me and he talks with me为什么没有人去唱the empire state building的第88楼,我与耶稣一起讲话,一起走路呢?一定要在花园里的,是吧?比较浪漫啦,对不对?比较浪漫。所以不会在电梯里的,一定是在花园里。爱relationship是主观的,真善美都是主观的。这个是唯心主义。(好了)

与此同时(327页),当代的神学,就是20世纪神学,假设《圣经》是含有错误的,《圣经》是有错的,它是人写的嘛,当然有错啦。这个是20世纪神学的,跟我们基要派完全相反的对圣经的看法。那我们讲了这么这么多,才讲到他们相信《圣经》有错,对不对?你先要了解前面一大段,人的理性离开上帝,独立自主;理性是审判真理的最高的裁判官,人是找不到上帝的,历史分两层,宇宙分两层,那楼下这一层呢人所写的书,当然是有错嘛。《圣经》像任何历史文献一样要受到历史批判方法的检视,就像任何历史文献一样,《圣经》必定有错误的介入的,这种对《圣经》的态度到今天还是自然主义的《圣经》批判的特点之一。自然主义就是不相信超自然,不论是比较保守的新派柯尔曼(Cullmann)和潘能博(Wolfhart Pannenberg),还是比较新派的新派田力克(Tillich)、罗宾逊(John Robinson)、Secular Theology等等。

所以很多时候你听到:哦,某某的教导比较保守。他这个保守是什么意思?保守有很多的定义:(一)就是不抽烟、不跳舞、不看电影,这种的保守,这是生活上的保守。(二)在美国有政治上的保守,是共和党的。(三)是传统所讲的保守,就是相信圣经无误。现在很少人用“保守”这两个字来形容相信圣经无误。(四)保守就是唱诗不举起两只手的,用钢琴的,不是灵恩的,叫保守。(五)就是在新派的自由派里面,比较像巴特的,听起来不离谱的。其实是巴特的新正统神学的,他们也称自己叫保守的。所以很多时候,在某某宗派“哦,那个叫很保守,比较是解经讲道的”。你听一听,哦,原来他的保守的意思是新正统的意思。所以保守这个字刚才说了有很多种,生活上的保守,政治上的保守,相信圣经的默示无误的保守,敬拜赞美不举双手的保守,然后巴特派而不是更新派的新派也称作保守。

提示:逐字稿文字只限于个人和教会私下学习交流,目的是造就教会和教会负责带领、讲道的同工们;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和图片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当文字和录音不符时,以录音为准。愿上帝赐福文字编辑和校对的肢体来雅正!若是有修改的地方、奉献支持或是其他任何问题请使用以下邮件方式联系我们。网络圣约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 [email protected](Pay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