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敏斯特信仰告白》第六讲A神学的学院制度

主讲:林慈信牧师_校对:刘加立弟兄_文字:凝香百合姐妹

现在我们要来看这本讲义的第五课第21页,你好好地读这本讲义的目录,是精心设计的,我的这本讲义第1、2、3、4、5、6、7、8,头八课,为什么是这样放的?是“阳谋”,ok,是“阳谋”。我是想通了,是这样放的,跟别的系统神学的教授完全不一样的,你自己去看,你去看这八课的里面的标题为什么这样放的,到第九课才开始讲神的不可知性啊,普遍启示啊等等。好,我现在抽第五课的第三大段来讲,神学的学院制度。那前面那些你自己去看哦,要听的话到www.ccntv教育视窗,都有的,叫神学导论。

1、学徒制度与神学院

圣经没有神学院的,对不对?圣经里没有神学院的,有先知的学校,是什么东西我们也不知道。历史上就是新约圣经写完直到今天1900年,有学徒制,也有学院制。

2、历史的回顾

a、使徒和初期教父时期

使徒死了之后,初期的教父时期有学徒制,例外的是在埃及Alexandria这个城市的教义学校catechetical school校长曾经是格利免,后来是俄利根,俄利根是饱读哲学信仰很成问题的一位的很优秀很聪明的学者。那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这个教义中心,很可能是一个学者写作的中心,没有留下文献,不知道。

b、黑暗时期

罗马帝国410年就攻陷了,那后来有黑暗时期,这个黑暗时期主要还不是讲教会黑暗,是讲文化黑暗,是指主后600年之后。当时天主教的制度和今天一样,有教皇,下来大主教、主教,主教的礼拜堂叫做座堂,座位的“座”,然后下来就是不同的教区Parish不同的教堂。另外一个体系也是教皇下面的,就是不同的修士,怎么说?修道会,可以这样说吗?叫修会orderMonastery Orders修道士那些的组织,就等于我们的差会,天主教都服教皇的ordersMonastery Orders修道院的组织。不论是在主教的座堂或者是修道院,不同的地方陆续有一些学校出现,究竟一所学校有多大,大概主后600年呢可能就是一个老师手上有12本书,六个男孩,就是学校的了,我是指主后600年的。而当时的德国、北欧都是蛮族的地方嘛,不过这个蛮族也信了亚流派异端的基督教,所以跟罗马帝国的地区有来往,就是德国、意大利有来往。这些的座堂和修道院所设立的学校,慢慢、慢慢演变到后来的牛津大学跟巴黎大学。这些大学本来都是训练传道人的,都是神学院,ok。

c、中古时期

我再讲西欧的那些的学校,所以到了主后1100年才有牛津大学跟巴黎大学。顺便一提什么叫大学,你知道大学这个字就是University uni就是1,1、2、3的“1”, vers就是众,University就是一而众,一就是神学,众就是文、理学科。今天为什么很多神学院招生的时候,招硕士生的时候,要求学生大学的时候,要读文科,就是从这个整个大学的传统而来的。一而众,一就是神学,神学就是众学科以上的女皇科queen of the science,认识神。当然他们的那个经院哲学的基督教信仰也是有点马马虎虎的了,总之认识神,神学是在众学科以上,不过这个众学科多多少少就是跟希腊的教育制度(有关),有七科,3加4,3里面有哲学,应该有逻辑,忘了逻辑是3还是4,这七科里面包括哲学、逻辑、科学、音乐,数学应该有吧,然后有一科叫修辞学。那等一下我会来讲修辞学了。为什么加尔文跟奥古斯丁、清教徒那些著作这么罗嗦,句子这么长,好像保罗书信那么长?那是他们当时的修辞学,就是跟Cicero(西塞罗)、Seneca(塞内卡族)罗马帝国用拉丁文演说的那种的方法,就是啰啰嗦嗦很长的,那有它的背景。

d、宗教改革 

好,现在来讲16世纪了,16世纪还没有讲路德跟加尔文之前,我要解释什么叫做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这一点在讲义里面没有讲到,我要慢慢地解释,多加一点点材料。

文艺复兴这个人文主义者是谁呢?有两种:一种就是好像那是艺术家以人为万物的准则,那是一种人文主义;第二种是很有趣的,刚才说过希腊的教育制度其中有一科是修辞学,而修辞学是最不被人尊重的那一科,有点像小学里面或者中学里面坐“老座”的那个老师,家政老师啦,人都不尊重他,又不是教数理化,又不是教英国文学。但是当时的修辞学老师们,在意大利大学的修辞学老师们,他们提倡两个理想:一个是wisdom智慧就是言之有物,第二是修辞eloquence,修辞要优美。当时接受这种的人文科学的学生,毕业生,他们都要在社会上要演讲的,意大利那些城邦啊等等,还要站出来讲,演讲的。所以就像今天的政治家一样嘛,美国一大堆的,奥巴马就是最好的例子,常常演讲的。一个在公众演讲的人要言之有物,要有智慧,同时修辞要优美,怎么能够达到这个理想呢?最好是研究学习希腊文跟拉丁文,古典的文、史、哲,这是文艺复兴的意思。

马丁路德跟加尔文都是这种人文主义教育制度的产品。也就是说back to the sources,回到第一手的原始资料,他们都读过希伯来文、希腊文,当然拉丁文,拉丁文就好像今天的英语一样,是国际的语言。所以马丁路德,你记得吗?他在修道院很忧郁,为自己的罪咎感,所以他的上司说你不如换一个环境,派你去大学教书去了,教神学,教希腊文、希伯来文去了。所以他是德国大学里面最优秀最聪明的教授之一,在wittenberg威登堡。加尔文呢?他的爸爸给他在教会买通了一个奖学金,因为当时呢你可以不当牧师,就是可以领薪水的那个位置,他买了一个,儿子后来就不要了,他又不要做牧师,去学法律去了。但是当时一些最理想的学习的方法是游学,你旅游,去那里六个月,又跑去另外大学里三个月、一年,不等,你到处去听。那加尔文当然住在他爸爸的朋友的家嘛,所以就听他们辩论哲学、马丁路德的新的著作、新约圣经等等,所以他就听到了纯正的福音了,他的理想是要做一个人文学者,就是专门评论古代的拉丁文、希腊文的著作的,他也出版了一本,后来他路过日内瓦就被当地的领袖William Farel法尔热,Farel给他留住了。总之,加尔文跟马丁路得要么就是人文主义教育的毕业生,或者是教授,这个就说明为什么西方的神学制度一直以来都是要有人文学科、文、史、哲做入学的条件。我们华人是因为从儒家的科举制度1905年废除了之后,摇身一变就变到胡适时代的五四运动的迷信科学,所以读理工的多,教会里面传道人很少是先读人文、哲学、历史等等,然后进神学院。

好了,加尔文留在日内瓦的时间是1536-1538年,被逼离开,1541年又被请回去,一直到他去世1564年。在1559年他在日内瓦开办了日内瓦书院academy,这个书院就分本科和神学,就跟那个一而众的这个观念嘛,你先有下面的本科,本科就是讲文学、哲学等等,然后有神学。

好了,英国呢,一直以来都有牛津大学,后来开了剑桥大学。加尔文有些学生是从英格兰去日内瓦的,因为英格兰有血腥玛丽女皇迫害基督教(1553-1558年),到了1558年血腥玛丽去世了,伊丽莎白一世上台,那很多这些英格兰的牧师跑到日内瓦的逃难的就回到英格兰去了,那他们呢当然盼望英格兰多一些的传道人,是信纯正福音的,所以他们就要求一些贵族去剑桥大学多开几所的书院。你要知道英国的大学制度跟美国不一样,英国的大学制度是一个大学里面有十几、二十个书院,每一个书院呢不像我们什么物理系、数学系,它不是系,它这个书院本身就是一栋的宿舍,有他的社长、副社长,他们的学生就是在那个书院注册的,上课可能跨越很多不同的,上课是另外一码事,住在一起的。

e、清教徒

这些清教徒就是从加尔文的日内瓦回到英格兰的相信纯真福音,就是清教徒,他们要求贵族在剑桥大学多开几所,训练懂圣经的传道人的神学院或者书院,所以他们也开了两所,在剑桥大学。有些清教徒在1630年到美国波士顿的,1636年就有一位商人叫做哈佛他就开了一个书院,小小的哈佛书院。当时开哈佛大学的时候,就是为了训练传道人的,他们当时就用一些类似这种的不是信仰告白,就是用一些清教徒写的神学教科书,那本叫做《神学的骨髓》,那是那本教科书的名字。不论是剑桥大学在英国,或者是波士顿的哈佛大学在美国,都是供不应求的,教会的需要太大。

f、18世纪初的敬虔运动

1700年之后在德国有敬虔运动,1720年之后英国有卫斯理运动,就是卫斯理两位兄弟,老大回到大学里面当助教,那他们也开了一个查经团契叫做芥菜种小组。好了,后来他们就到处的组织了这些查经团契,叫做Society或者是class班,class就是查经班或者团契的意思。所以卫斯理的做法跟德国的敬虔运动的做法,是平信徒好好的追求,一起来祷告读经,没有神学院的。

g、18世纪后期的卫理宗运动

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

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PayPal)

清教徒在美国,当时还不叫美国,因为还没有革命嘛,一七七几年才革命的。清教徒在美国,当然盼望哈佛大学多毕业一些传道人,更好的是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的,请一些牧师过来,当然美国这个土地这么大,哪里来这么多的长老会跟公理宗的牧师呢?1750年当时还没有革命,1750年美洲最大最多人数的宗派是公理宗,就是清教徒的后裔;之后是长老会;第三是浸信会;卫理公会根本不存在,不过它有一些团契就是了。约翰卫斯理的做法是差派他的牧师们,每个人骑马到处去拜访这些查经班;浸信会的做法是按立农夫-织帐篷的做牧师;长老会是很瞧不起这种做法的,就没有读神学,怎么当牧师呢?所以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长老会跟浸信会就代表着两种的训练传道人的方法,长老会跟公理宗是一样的,你一定要去哈佛,最好是剑桥,你读好了考完试才来我们的村子里面当我们的牧师;浸信会不是,卫理公会也不是,他们搞的,现在我们做一个历史回顾,浸信会和卫理宗所搞的是群众运动,当地取材,有农夫你就按立他礼拜天讲道,平常耕你的田。

到了1850年,美国最大的宗派是卫理公会,第二是浸信会,第三是长老会,第四是公理宗,改革宗输掉了,从第一、第二、变成第三、第四了,为什么?很简单,整个训练传道人的制度是精英制度,比起浸信会跟卫理宗他们是群众运动,所以每一个宗派他们都要挣扎的问题是,我们要提高传道人的水准了,我们也要搞群众运动,就是我们是不是也要顾虑到各地的需要呢?这个刚好就是长老会跟浸信会和卫理宗之间的,在历史上的一些不同的发展。

h、18世纪的哈佛、耶鲁大学已经新派

好了,到了19世纪,哈佛还是神学院,但是老早就新派了,不信三位一体的,耶鲁大学1701年创办,也新派了。1740年代有宗教复兴,所以先后有四五十间的大学或者神学院成立了。

i、19世纪典型的模式-小镇上有大学

所以到了19世纪的时候,除了有这些的神学院以外,就是这些说明是要训练传道人的学校以外呢,美国这么大,今天美国的中部、南部,就是当时的边疆,是疆界,就是有待开发的小地方,慢慢、慢慢地这些小地方都开发起来了。我们随便说,在某一个州有一个城市叫Greenville绿叶镇,那这个Greenville这地方可能就有一所大学,综合的文理科小小的,叫做Greenville College(格林威尔文理学院)绿叶镇书院,可能是卫理公会的,可能是浸信会的,可能是长老会的,可能公理宗的,可能别的宗派的。总之这些小地方的教会学校呢校长是牧师,然后大概有三门科目,其中至少一门是院长教的,这三门有的是圣经,有的是什么呢?最后一门大概是人生哲学或者伦理学,或者神学,都一定是院长教的,所以这些读过教会学校本科的学生他就上过三门宗教的课。

20世纪初1900到1950年的美国的宣教士,大部分的接受这种的所谓神学教育的,跟留在美国当牧师的根本不成比例,美国留在本国的牧师大学毕业之后要念三年神学,宣教是一般大学里面减了三科就算。总之美国有一些精英的神学院,有一些的普及的大学院,这个大学一般还是给男生的,所以有些女子的学校另外兴起了,特别训练一些基督教教育的人才。

j、19世纪末-慕迪等人的复兴运动

a、b、c、d到j了。1860年之后慕迪先生他带领着一些复兴的运动,这次的复兴不像1740年代的复兴,是反神学、反理性、反知识的。那除了慕迪先生以外,还有宣信牧师,宣道会的“宣”,他是宣道会的创办人Albert Simpson(阿尔伯特·辛普森),我们的诗歌本里面有他的作品,其中一首是《主自己》,滴滴滴的……滴嗒嗒嗒,以前我要的什么,现在要的什么,对不对?这个是宣信牧师写的是383首,383。好,那慕迪跟宣信这些的传道人,当时看到很多信徒,是信徒(不是非信徒),悔改认罪复兴了,同时也有大学生的毕业生海外宣教志愿运动,SBM student volunteer movement for foreign mission那慕迪先生跟宣信牧师等等了,他们都很厌烦很多宗派的神学院的信仰已经开始变质了,已经信进化论呐,不相信圣经是神所默示啦等等。那要等一个在教会学校大学毕业的,也要等,所以他们干脆开了一些很短期的宣教士速成班,有的三个月,后来三个月变六个月,后来变一年、两年,最后变成了圣经学校。

k、圣经学校的升级

就是比方说我们在这里神学院有本科的,有文学士的,那这个就是按照中国跟台湾、香港那个神学院的神学文学士来设计的,而这个神学文学士又按照美国的圣经学校设计的。我是出生在那种的神学院里面的,泡了14年,做老师的儿子,我没在那里读书,我的母亲跟父亲在那里教书。这些的速成班后来变成三年到四年的神学院,三年的一般是初中生,初中毕业生念三年,然后高中毕业的念四年,相当于我们的文凭跟神学学士。所以请记得我们今天在东方,在亚洲的文凭班和神学的文学士班,是慕迪和宣信先生他们在复兴的时期,对神学院一种的厌烦之下开拓了新的制度,新的制度。

3、圣经学院的传统

我说过了我头14年就看到我爸爸妈妈的学生祷告、读经、传福音,预备做穷传道。有四件事情:祷告、读经、传福音、受苦。那这个制度本身是健康的,少了什么东西?外语,文、史、哲跟系统神学或者是系统的护教。所以我们上一代的敬虔的长辈们,不论在中国还是海外,很多都是经过这种的神学院的,请记得美国派到中国的宣教士,有些当然就当起神学教育来了,学了多少神学?三科,在教会的大学。留在美国牧养的,三年,而且是硕士程度的。所以中国一直来的,就是从清末明初一直来有着神学院制度的危机问题。不论你是燕京大学宗教研究所,还是小小的灵修学校,一直以来都缺乏师资、图书,经济就不用说了,因为整个神学院的制度是跟着美国、英国,美国的,而美国的又分神学院和这种圣经学校两种的制度。

有什么问题吗?还没有讲下去之前。

圣经学校就是初中毕业或者高中毕业可以读四年,注重祷告、读经、传福音跟受苦,学位不被政府承认,不论是中国大陆还是海外;然后另外就是圣经学校或者学院,就是大学本科的四年;文凭就是高中毕业,就读三年,就等于读了高中。……哦,不,早期的圣经学校毕业的就是一个神学的文学士或者是神学士,是不可以直接读硕士班的神学院的。……必须读什么?文学士。我爸爸就是很好的例子,我们在香港伯特利神学院,给的是神学士,没有人承认的,香港根本就不承认,英国人是很坏的,不理你这些东西的。那所以我爸爸的学生也就是我的叔叔们了,读完了神学院的神学学士之后,一般都跑去美国某某教会大学读个BA文学士,之后他们愿意再读道学硕士或者什么文学硕士就可以了。我亲眼看到这些uncle一个一个的送到美国去,去某某某教会大学读个文学士,这样子他在社会上或者申请不论是神学或者别的硕士班呢就有机会了。因为一直以来台湾、香港等等政府,都不承认神学士这个学位的,我就是在这种环境长大的。这种的制度有它的优点,很敬虔,有它的缺点,缺点是来自西教士本身的师资就不理想,加上那种敬虔的、传统的,不鼓励人很好的研究神学的。所以我小的时候只懂得去基督教书局买那些发光的那些荧什么,在夜里面会发绿的,十字架啊,不断祷告的,(荧光什么)对啊,十字架有什么好玩的,我只懂基督教书里有这东西卖,哪里知道有神学书的,整个神学院的图书馆一个书架就装完了。当时福音派的神学书也很缺乏,包括美国,英文的。所以我们一直以来华人世界里面的神学教育都是师资缺乏的。好了,那下面要讲一点点转型的事。

……“中国时期”打错字,中古时期,中古时期,哦,很多打错字了,你去念一念就是,我是用拼音打字的,多加了个“O”,中古就变成中国了;或者说我敲错了一个选择,中古时期和中世纪,有待下期分解,先解决问题好吗?

4、圣经学院转向学术取向

学员:我们现代都认的一个,比如说,认证,像我们这里有一种的是亚洲神学协会ATA认证,有一种是东南亚神学协会认证的,这两种的认证…

林牧:亚洲神学协会ATA是福音派的,东南亚神学协会是大宗派的,东南亚的有它自己的博士跟神学硕士的制度,我不晓得亚洲神学协会有没有,可能也有一种联办的硕士班可以读。

我个人是从被认可的大学,神学,大学的研究所博士班的产品。我是典型的西方的,我前面十四年是典型东方的圣经学校里面做个婴孩这样子泡大的,之后我是典型西方学术制度的大学神学跟研究所的毕业生。起初我是很看不起圣经学校,就是我以前童年的那种制度的,后来慢慢、慢慢地才懂得成熟一点来看,这个圣经学校有它的优点,所以有请我去教本科的我都愿意去的。当然这个本科这种神学制度有很多的限制,我现在倒过来讲,我的师母常常说,“你有学位嘛,你又要人家不要拿,你自己有了当然你就不稀罕嘛”。美国的神学协会叫做美国与加拿大神学院美加神学院协会(ATS),这个也不是福音派的,什么派都可以,天主教,什么都有的。对,它包括天主教跟东正教,这个美加神学院协会。

那我自己经过了两间神学院,华人的,加入美加神学院协会的过程,刚好我都在。我下面讲一句话,请你们留心的听:我说美加神学院协会需要我们黄种人的神学院多过我们黄种人的神学院需要美加神学院协会的认可。我再说多一次,听懂了吗?话里有话,美加神学院协会需要黄种人开的神学院做他们的会员学校,多过我们黄种人的神学院,需要美加神学院协会的认可。拿到了,我一点都不稀奇,也不高兴。我没说“感谢主!我们拿到啦,我们从现在起是美加神学院的协会的总干事,也是耶鲁大学神学院的什么什么什么来做我们毕业典礼,讲员耶鲁大学的”。又怎么样呢?也不是福音派的,又不是信圣经的。神学院存在的目的是训练传道人,这种的学院制的,我是在这种的制度里面泡大的,从两岁幼稚园之后一直读到中学毕业十七岁,到30岁都是在大学神学院跟博士班泡大的,浸淫。这种的学术认可制度,不是圣经吩咐的,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好好地自修做一个有道可传的传道人,没有的话拿到认可的博士没什么稀奇。我拿到了,我什么都有了,两个硕士,一个博士,本科也是常春藤的最好的大学,so what?我拿到了就是你们会请我来,就是这么简单嘛。没有拿到的,你们就不会请我来。只有神学硕士,两个硕士就不会到处跑去讲学,那是公会卡,会员卡。Ok,重要的是我是否有道可传,问题是这些注重学术认可的学校,一般来说要符合认可团体的要求,所以肯定多开希腊文、希伯来文,教授要女性的、男性的,要博士学位,要图书馆,要有基金放在银行里面等等、等等。结果呢你看很多学校以前很简朴的,现在慢慢、慢慢地时髦起来了,结果信仰又差不多丢掉了。

我自己的母校是这样做的,我们的院长说:我们等,等这些美加神学院学生或者是大学的。所以我的母校是世俗大学那个协会认可的,我们不要那个美加协会,他说等到美加神学院协会连佛教、回教的训练他们的神职人员的都加入了,我们就加入了,那里又不是学院的嘛,就是一种宗教性的大学的认可的团体,就是说不要伏在那些不信圣经的学者的管制之下。

我说这番话不是鼓励你们不要读书,我说这番话的是你拿不拿学位不重要,不要把学位当做偶像,偶像就是预设心中的坚持。重要的是你不论拿不拿学位文凭,你有没有把一些神的话真的读进去,不然的话拿到是自己骗自己,也骗别人的,特别是教牧学博士。Ok。当然也有例外,有些学校教牧学博士很难读的。感谢主,因为太难读。容易读的你来干嘛,挂在墙壁上,人家叫你做博士,对不对?可能你的偶像不是博士,可能你的偶像是道学硕士、文学士,每个人有不同的偶像。我不是说因此就不要拿,你要自己省察,你为什么在这里,拿到又怎么样呢?可能你拿到道学硕士的时候出去做生意方便。哦,一个硕士,你把“神”那个字、“道”那个字拿掉了,拿到硕士了。我已经告诉你们了,我是用本科的方法教硕士班的,所以现在我都,广东话说看化了saw through,普遍话怎么说?看穿了是吗?……看透了,是。时间也过了,也透了,也讲透了,明天继续,祷告结束:

谢谢天父给我们整整的一天,求主你帮助我们去思考你自己的话,实实在在地在我们心中给我们信念,给我们努力做一个有道可传的传道人,奉耶稣基督圣名求,阿们。

提示:逐字稿文字只限于个人和教会私下学习交流,目的是造就教会和教会负责带领、讲道的同工们;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和图片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当文字和录音不符时,以录音为准。愿上帝赐福文字编辑和校对的肢体来雅正!若是有修改的地方、奉献支持或是其他任何问题请使用以下邮件方式联系我们。网络圣约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 [email protected](Pay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