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pful truth in past places–section 16,《亘古常新》第16讲,

主讲:林慈信牧师_校对:刘加立弟兄_文字:Cherry姐妹

第五章–没有人了解我的问题的!人生为基督徒的天路历程。No one understands my problems –life as  a Christian pilgrim,英文 99页到124页,中文第135页起,

第一段的介绍本仁约翰和《天路历程》本仁约翰John Banyan于1628年出生在靠近Bedfud贝德福德的地方,他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只有过几年的学校生活,当本仁约翰还是孩童的时候,他的品性道德就跟周遭大部分的穷小孩没有两样,并没有什么突出。在英国内战的时期1644-47年,他曾经服役上战场。本仁约翰的太太家境并不好,太太的基督徒父亲送她两本书当嫁妆,《平凡人的天堂之路》,Plain man’s path way to heaven,和《敬虔的操练》Practice of piety。她会陪她的丈夫本仁约翰一起读这两本书。但有好长一段时间,本仁约翰的灵命并没有长进。随着时间的进展,众多深远的影响纷纷来到,一篇有关违反安息日的讲道,朋友的分享,促使他去读圣经,激烈的灵命的激荡,去思索自己是否干犯了不可原谅的罪等等。结果这些不同的影响让他接受了基督,他不曾受过正式的教育,但他努力学习圣经,并受到清教徒伟人,好像约翰欧文等人的尊崇,欧文还推荐《天路历程》给自己的出版社发行。

本仁约翰以补锅匠,也就是四处巡回工作的金属的工人为业,并不是什么富贵显达之辈。他在1655-1660年开始到处传道,因为没有执照而被抓了,关在贝德福德这个郡的监狱。1658年被抓,1660年遭到监禁,接下来12年的时间,本仁约翰以监狱为家,除了几个礼拜,短暂的自由之外。其实本仁约翰要获释的条件很简单,只要签名说不再无执照传道这个保证书,但他忠于自己的信念,相信上帝赋予他传福音的职分,使他无法同意停止传福音,因此拒绝签名。本仁约翰在监狱服刑期间,还必须勤奋的制作手工制品,长形的,棉质的睡饰?(4:19)以贩卖所得来供养处在监狱外面的家庭。这个时候,他开始写作,并且在1676年完成《天路历程》的第一部分,但这部分直到1678年才出版问世;第二部分则是在1685年出版。

本仁约翰在1672年因为查理斯第二世颁布宗教特赦宣言而终于获释出狱。接着他在贝德福德担任牧师,1675年因为查理二世撤回这个特赦,又让他再次短暂的进到监狱里。然而,本仁约翰的知名度,使他在六个月之后再次获释,继续担任牧师,直到1688年去世为止。《天路历程》一出版立刻引起英语读者的共鸣,并且在1678年到1688年之间再版十一次,从那个时候开始,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人读过这本书。这本寓言作品以故事的形式描写基督徒的生活是如何展开,还有基督徒在这个世上的旅程。本仁约翰选择这种写作的形式,以说故事的概念,有力地抓住人心;同时也在书中直接教导如何强化基督徒的生命,避免试探和纠正当时代的错误的观念。这本书直到今天仍然拥有广大的读者,明显地证实它的永恒价值。正因这本书提供如此宝贵的资源,让我们更想知道这位在清教徒的传统之下四处巡回的浸信会传道人,如何以故事形式来建立基督教的辅导。

我们在本章只集中讨论这本书的第一部,就是基督徒,这个主角,基督徒前往天城的旅行故事;至于第二部,是描述基督徒的家人最后终于追随他一同展开基督徒的生活。现代辅导工作非常注重帮助人理解事情,然后会透过说教的方式来指出这些理解跟认知或者行为的解决方案有什么关联。虽然有时候这样做,有他的果效,辅导员却常常发现接受辅导的人为了深入明白教导的内容而感觉到吃力的。在跨文化的情况中,这种情形特别的明显。有时候人不习惯从理解和说教中得到帮助。在《天路历程》这本书里,本仁约翰就是要处理这个问题。但不是完全放弃教导,而是把教导融入一篇生命之旅的预言里面,这趟旅程成为本仁约翰分享自己思想的架构,也能够非常实际的帮助人,让读者自觉跟着这位基督徒、还有忠诚、还有希望这些人物的奋斗,逐日地前行。

人们时常觉得自己的问题是最特别的,好像以前从来没有人经历过一样。而认同《天路历程》里的人物就是证实每个人的问题都有共通性一种的方法。今天后现代主义也强调故事的概念可以打动人心,这点确实没有错。但他们典型的错误是在于,不愿意在故事中陈述来自上帝话语的绝对真理,而本仁约翰却公开承认故事的基础正是圣经。后现代人或是落在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单单说故事而缺乏教导。

本仁约翰把教导放在对话当中,但保持故事的形式,两者兼备。在辅导过程中。辅导员只要说故事就好了嘛?不是的,但现在的辅导技巧在帮助别人成长的时候,很容易轻看这种沟通方式的重要性,有一种说故事的方法是陪接受辅导人一起读圣经中特定的故事,譬如约瑟的故事。创世记37到50章,大卫的故事,撒母耳记上16到24章,玛利亚的故事,路加一到二章,还有整卷路加福音的其他的记载。我们也可以陪接受辅导的人一起读本仁约翰的书,好帮助他们将这一段艰难的时期,化为他们整个灵命旅程和故事的一部分,帮助他们可以从别人曾经挣扎又得胜的过程中得到鼓励,同时也帮助他们从更宽广的眼光来看当下的痛苦,明白这个痛苦不过是更长的旅程的一部分而已,希伯来书12章一到三节的描述正是如此,说明基督徒的生活有如马拉松赛跑,一路上常有高低起伏,艰难,或者胜利。

本章的第二段:通往十字架的旅程,the journey to the cross通往十字架的旅程,英文102到106页,中文是139页开始,本仁约翰一开始就把基督徒Christian这个主角设定成追求解脱的人。他听说自己居住的城市,因为居民的罪恶满盈即将毁灭,所以展开寻求平安的旅程。这趟旅程,因为肩上负担的重担显得更加的困难,他根本没有办法放下这个重担,这里的重担指的是我们尚未相信的时候所背负的罪和他的罪孽,而单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挪去的。因为真正公义所要求的代价是我们无法偿付的。帮助一个人回忆最初信基督的情况,对这个人是有帮助的。不但可以提醒他想起上帝的救恩,也可以帮助他理清自己是否有正确理解基督徒生命的起点。本仁约翰在整本书里不断重复地提到,许多人好像是无知这个角色,ignorance,注重自己的知识学问,而非寻求上帝的智慧,很多人好,像是无知这个人,或者智老,worldly wise man,注重自己的道德而舍弃基督的公义。很多人向无知或者智老这些人,他们同样踏上通往上帝之城的旅程,但却是翻墙而入,而不是从指定的门进入,他们想继续这场旅程,却不愿意通过基督十字架的大门,他们虽然外表很属灵,却没有从捆绑中得到解脱,仍然背负着重担。既然罪的重担继续存在,难怪这些人会感到沮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基督徒这个人这样问:“我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关心的是引导人把书中基督徒这个人的起步跟自己的经历做一个比较,问他是否像基督徒一样,为了追求基督而离开自己的罪和生活模式呢?或者,在他尚未深入委身于基督之前就想混进教会呢?正如书中另外一个角色,Pliable善变这个人,在启程一开始这个旅程遇到第一个困难之后就决定放弃,宁愿回到以前比较安逸的生活。但这个安逸实际上是错觉,如果对方尚未委身,那么当下就是挑战他委身于基督的最好的时机了。如果他看起来已经真正地认识基督呢,那么辅导员仍然能够借着加强他悔改信主的心志来帮助他,好叫他知道如何站稳,并且面对眼前的挣扎。基督徒,这个主角第一个经历是突然只陷入到绝望潭这个地方,the slot of desparate(14:34),善变这个人呢,Pliable,立刻质疑他所追求的目标了。这就是你刚才告诉我的福气吗?如果我们一出发就碰到那么大钉子,那么以后的路途,我们还要吃多少的苦头啊!善变,出发的时候相信,寻求上帝必定会一路伴随着舒适和良好的感觉,不认为在这个依旧充满罪恶的世上跟随上帝是需要面对挣扎和困难的,也不知道在看不见上帝的时刻,只要我们坚持到底就会发现祂的同在。善变一碰到困难就决定转身放弃。

基督徒,Christian,虽然遇到挫折,却持之以恒,最后透过Help帮助这个角色他的帮忙,重获自由。帮助告诉基督徒,当罪人领悟到自己的堕落迷失,他们的心里会产生许多的惧怕、怀疑、沮丧、疑惑,这一切都会汇集,流到绝望潭这个地方的。

我们第一次求助于上帝的时候,祂所提供的帮助不一定明显可见,但祂确实会回应寻求祂的人的,(参考以赛亚书55章,约拿书三章6到10节,罗马书第十章8-13,)也在每一个难关帮助委身于祂的人的(哥林多前书十章13节,)我们必须先经历挣扎才能发现帮助,否则感受不到自己需要帮助,每一位挣扎的人,眼前的难题都代表着一个机会,让人打开眼睛看到周遭新的事实,并在其中逐渐的体验上帝的同在,看见上帝的同在。就算他一开始觉得十分费解、困惑,但仍然会证明上帝主动参与他一天的生活的。

基督徒Christian继续往前走,仍然背负着罪孽的重担,拼命想找到摆脱重担的方法,本来,智老worldly wise man,成功诱惑基督徒偏离原路,选择一条好像能更快除去重担的辟路,还好传道,Evangelist及时找到基督徒,打发他回到原来的正途。我们在罪恶世界中总是不停的想尽办法要除去罪孽和痛苦。因为我们不喜欢这种的感觉,我们常采用各种错误的方法,或许能得到暂时的成效,但到头来总令人失望。因为只有基督能够带来自由,在困境当中我们禁不住去尝试各种不同的途径,好除去内心的痛苦,例如酒精、药物,接着辞职,逃避结束婚姻,找方法进一步麻醉自己,等等,我们面对五花八门的各种的选择。然而如同基督徒他所发现的,唯独基督能够移开我们身上一开始就有的罪的重担。对相信的人来说,只有基督的十字架能带来自由。我们自行解决的方法,最后终归失败,甚至使我们上瘾,变成非靠它来减轻痛苦不可,它的效果只维持一段时间就消失了,又必须再度回到成瘾的习惯,结果就让这种毁灭性的循环持续恶化下去。基督徒,跟“Interpreter释意”对话仍然持续这类的讨论,释意提到忍耐,Patience,他如何等候上帝带来的解脱,而Passion激情,却想立刻就在今生拥有全部。世人也是如此,他们现在就必须拥有一切好的东西,根本无法等到来生才得到属于自己的福分。这些人专心的吃喝享乐,不能忍受基督所承受的挣扎和痛苦,不愿意承认苦难是走过这个罪恶世界之旅的重要部分。旅程必定要有方向,基督徒的天城the celestial city 代表信徒最后抵达的天堂,一个没有忧伤,没有痛苦,没有眼泪的地方(启示录21章第四节,)有趣的是传道和释义他们两个人对基督徒说话的方式都是坚定而且直接,有时甚至近乎冷漠。

可见本仁约翰很了解,若要帮助一个人,我们在指引他明白真理的时候,必须态度坚定。对某些人来说,这可能是非常残酷的。因为他们觉得上帝辜负他们,没有赐下美满的婚姻或者好的工作,他们甚至打算要离开教会,放弃灵命的成长。当然这个决定会导致可怕的结果的,有时候坚定地传讲真理,也必须要求人不能用,看上去是容易的策略来应付问题,反而要在黑暗和艰难的时刻,继续寻求上帝。那么难道本仁约翰只关心陈述真理而没有爱心吗?他在书里面提到“传道Evangelist ”坚定的对基督徒说完话之后,亲吻他,对他微笑,祝他一路平安,传到,Evangelist 关心基督徒对,但他的关心中也包含了坚定地传递真理和正视真理。传道在同一时间所做的,除了用爱心说诚实话,(以弗所书4:15)以外,还鼓励疲惫地挣扎着,继续前面的灵命里程,一个微笑,或者一点幽默都能使人更容易理解艰深的真理。

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

我们下一讲继续的来看这个迈向十字架的这条道路。

提示:逐字稿文字只限于个人和教会私下学习交流,目的是造就教会和教会负责带领、讲道的同工们;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和图片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当文字和录音不符时,以录音为准。愿上帝赐福文字编辑和校对的肢体来雅正!若是有修改的地方、奉献支持或是其他任何问题请使用以下邮件方式联系我们。网络圣约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Pay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