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论_03 『教会论』在教会历史上的发展

主讲:林慈信牧师_校对:刘加立_文字:ZJY(CGY)

《教会论》第三讲,现在我们来到B在教会历史上教会论的发展。我们很快的走过2000年的教会论。

首先在宗教改革以前,A在教父时期,教父时期又分不同的阶段。首先就是使徒时期的教父,意思就是说在使徒约翰之后,在第一代的教会的领袖或者牧者。到了使徒后的教父和早期的护教者的时期呢,一般来说他们看教会就是圣徒的相通,communio or sanctorum,communion of the saints。神的子民,就是神所拣选属于祂的赎民,在那个时候还没有感觉到有需要要做更多的辨别。

第二世纪后期,但早早在第二世纪后期我们就察觉到有改变了。当时有异端的兴起,因此教会必须要指出教会有哪一些的特点、特性,让人知道哪一些是真的大公的或者普世的教会,true catholic church。我们华人一读到 catholic这个字就想到天主教,事实上 catholic 这个字是大公或者是普世的意思。因为有异端干扰信徒们,所以信徒们要知道整个罗马帝国他们所折腾的世界里面,怎么样的教义才算是真的与其他教会一样的教会呢?   这样的趋向很自然就让教会注意到教会在外在的彰显outside manifestation。

信徒开始看教会是一个外在的组织、外在的制度,由监督或者主教来统治。主教是使徒的直接的继承人,在教会里拥有真的传统,就是真理的传统。所以教会有使徒的继承人,主教们,既然有使徒的继承人呢,教会就有这个真理的传统、这个传下去的。“传统”这个字呢,不要每次一想到就是负面的,也有正面的。我们来看一段经文,帖撒罗尼迦后书2:15,帖后2:15,所以弟兄们你们要站立得稳。凡所领受的教训,教训这个字paradosis, p-a-r-a-d-o-s-i-s,直接翻译就是“传统”。翻译圣经的可能是敬虔派的宣教士,就不喜欢传统,所以就不翻传统。事实上传统不都是负面的。你们要站立得稳,所领受的传统,不拘是我们口传或者信所写下来传的,都要坚守。所以使徒保罗很清楚知道他所写的信,不仅仅是一些宣教士的报告书,不是的,是传统、是要传下去的。

我们继续看,第二世纪末教会就认为:既然有这些使徒的继承人,主教或者是监督,因此他们有真理的传统、有真的传统,他们特别强调的是教会的大公性或者普世性。也就是说无论一个人旅行到罗马帝国哪一个角落,那里都有大公的教会、有同样的传统被教导,因为都有主教,主教就是大城市的牧师,主教们所传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一个普世教会的真理、所相信的真理。地方上的教会,不是被看为是分隔的一些的灵碎的单位,地方的教会就是一个的普世教会的部分、地方上的教会都是普世教会的不同的部分。

好,从第二到第四世纪:教会越来越世俗化、教会也越来越腐败,特别是第四世纪君士坦丁王皈依基督之后,君士坦丁王归于基督是312到313,主后312到313的,然后尼西亚大会325年。在那个时候的前前后后,特别是之后,教会越来越世俗化,因为皇帝信了主了所以基督教成为最优惠的宗教,以前是被逼迫的、现在是最优惠的。后来君士坦丁王的儿子还要定基督教为国教。

教会越来越世俗化、越来越败坏,就有一些的反弹。就是面对腐败而兴起的异端或者是旁门,譬如说孟他奴主义在第二世纪中,这个是一些禁欲主义者。诺洼天主义,第三世纪中,认为一些在逼迫里面妥协过的就不配再进入到教会了。对教会的纯洁呢,是过分的强调。多纳图主义,第四世纪初也是一样的,他们认为教会的成员,就是弟兄姐妹的圣洁是真教会的标记。所以教会的圣洁、会友的圣洁成为教会的标记。

早期教父们反驳这些的异端呢,越来越强调教会是由主教带领的一个制度。那你看这么早在二三四世纪呢,就已经有这种爱主、圣洁、分别出来、我们是独特的一方面。为什么有这些异端呢?因为有世界上的世俗生活习惯进入到教会。再来哈,因为教会世俗,所有一些的圣洁派、敬虔派说:我们要分别出来,你们在逼迫的时候妥协过的,不配继续在教会里面,至少不配领圣餐。

好,所以有世俗化,然后有圣洁派、敬虔派。但是教会要持守那个大公的合一呢,就强调教会都由主教来带领。

居普良,Cyprian,居普良是第一位完全发展出主教制度的教会的教会论。他认为主教们是使徒们真正的继承人,因此,因为这些的主教的牺牲的自我牺牲的事奉呢,主教们带有着祭司的性质。为什么说自我牺牲呢?因为当逼迫来到的时候,主教,就是那个大牧师,肯定第一个被烧掉的。所以当时作牧师一点都不是很轻易、很轻松的事情。主教们组成一个主教的会议college,college不是书院、不是大学的意思,就是聚焦在一起的一个群体的意思。称为 episcopate,主教团。这个主教团,就是所有的主教合在一起,就构成教会的合一。下面那句话很重要,因此教会的合一是根据主教们的合一。

若有人不顺服主教,就等于在教会的交通团契上弃权,就是说不能领圣餐。也在他们的救恩上弃权,因为教会以外无救恩。请注意这个是居普良的教会论。这个这位居普良的教会论,教会以外无救恩;主教管理的教会以外,没有救恩、没有圣餐;不顺服主教,就是破坏教会的合一。再来哈,教会的败坏,敬虔派走极端、走异端。然后有居普良、又有另外一个极端把教会定义为主教的管理。

奥古斯丁,现在到了第五世纪了。奥古斯丁他的教会论不完全一致,就是他里面有不同,有点像互相矛盾的因素的。当奥古斯丁与多纳徒主义辩论的时候,他就被逼再深的去思考教会的本质。多纳徒也就是那些不接受在逼迫来到的时候妥协的信徒们。这是个很纯的真教会的一派。奥古斯丁特别是与他们争辩的。

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

  1. 第一方面奥古斯丁很明显的是一位相信预定的,他看教会就是神的选民的群体,company of the elect,选民的群体,communio sanctorum,communion of the saints,圣徒的相通的团契。他们有神的灵,因此有真的爱。重要的是要作为这样子一个教会的一个成员,a living the member。基督徒要坐在这种的教会,神所拣选选民的群体、圣徒的团契、有圣灵的群体里面的一份子、这个爱的团契一份子。不仅仅是在外表上属于教会,就是不仅仅受过洗礼进入到教会作会友,因为当时皇帝信了主了,谁都想要洗礼啦,有一点点像1989年之后的中国知识分子到了海外呢,到美国嘛,当然就信奉基督教,谁都想受洗一样。所以重要的奥古斯丁是要进入到这个选民的群体、圣徒的团契、爱的团契、有圣灵的团契。这个是奥古斯丁的预定那个层面,相信预定。你听我讲特别我不讲“论”这个字的,相信预定的那个层面的。
  2.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呢,奥古斯丁是个教会领袖甚至乎一个教会大师,churchman,他也遵循着居普良的概念,至少在一些主题上。真的教会就是大公教会, catholic Church。大公的教会。在大公教会里,使徒的权柄是由主教一代一代的传承继续下去的。所以主教们就是传承了使徒们的权柄一代代地传下去。这个就是大公教会的权柄。

大公教会是神的恩典的所保存的地方,depositary。神的恩典,就救恩呢,保存在教会里。教会透过圣礼,洗礼啊、弥撒等等,分发这个救恩。在目前、在今生,教会是一个混杂的群体,不论善的、恶的,教友都有份的。当奥古斯丁与多纳徒派争辩的时候,他可承认这两者。就是选民的群体、圣徒的相通和这个大公的教会由主教传承使徒的这个制度,两者都是教会,但是,是从不同意义上是教会。

总的来说,奥古斯丁为了罗马天主教的教会论铺路。罗马天主教就把教会和神的国当作是相同的,教会就是神的国。为什么?因为有主教来统治教会,主教是从使徒传承下来的。

这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多加一段在这里。我们来看,提多书1:5,我从前留你在革哩底,是要你将那没有办完的事都办整齐了,又照我所吩咐你的,在各城设立长老。第7节,监督,是神的管家。你看第5节最后那个长老和第7节监督,很明显的是同义词。监督和主教是同一个字,bishop,监督、主教、会督都是同一个字。所以在早前教会,就从使徒开始到使徒之后,一般的教会的牧者们都被称为是长老的,Presbyter, P-r-e-s-b-y-t-e-r, elder,长老。

那为什么有主教、有监督呢?把主教、监督和长老或者牧师分别出来呢,一般的历史学家都认为是:因为在使徒时期大的城市的教会,收集了附近小的地方教会的奉献,集合起来送到耶路撒冷,救济犹大地的信徒们。所以很自然的大的城市,以弗所或者是特别是安提阿这些大的–罗马,很自然这些教会的牧师既然与耶路撒冷的联系比较频密,他们就显得更重要。所以慢慢他们的教导、他们的讲章就变成是被众教会所尊敬。所以慢慢慢慢的小地方的牧师和大地方的牧师就是监督呢,就用两个不同的名称来称他们了。当然一直演变到590年呢罗马的主教们就自称为教皇了。但是,早期的教会所有的牧师们都是长老,彼得也称他自己是长老的。

好,那我们看到了在早期本来大家都是长老,但是后来有主教,然后因为居普良这种的信徒呢,他看到主教和主教之间监督、监督与监督之间讲的道都是一样的真理,所以就形成一个以主教来定义教会都是合一的、罗马帝国、世界各地的教会都是合一的。但是当他们这样讲的时候又加了一点:主教是使徒们的继承人,而救恩在他们的手中。结果呢,教会的权柄就比圣经所规定的就大得多了。

好了,现在我们来进入到中世纪时期。b. 中世纪。

首先,我们来看经院哲学派。经院哲学是谁呢?大体上是从主后900到1200年,他们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和基督教的信仰混合起来,他们的哲学和神学是分不开的。好,经院主义派对教会论讲的不多,居普良和奥古斯丁所发展出来的整套的教义已经是满完整了。只需要修饰一下就进到最后的完整的阶段。

罗马天主教的教会历史家Otten,O-t-t-e-n,这样说,他说这套的教义就是居普良跟奥古斯丁所发展出来的系统神学或神学系统,是由中世纪的经院派采纳,又由他们传递下去。他们所领受的和传递的差不多完全一样,一直传到天特会议之后的天主教。天特会义之后就到了1600了,就是宗教改革已经爆发了之后,从奥古斯丁是第五世纪400多年,到经院主义,900到1200,一直传到宗教改革开始了之后,大概是1600。

有几个小点有进一步的发展,但是,若说在教会论没有什么发展的话,教会本身事实上是发展成为一个严密的又很组织很严密的、绝对的一个权力架构。这种严密的权力架构其实居普良已经撒下了一个种子,居普良和奥古斯丁都为这个铺了路。

奥古斯丁的另外一个基本的概念,就是教会是圣徒的团契,差不多完全被忽略掉,变成是非常次要的。这个并不是说经院派完全否认教会的属灵的素质,只是说他们并不注重。他们所强调的肯定就是教会是一个外在的制度、有组织的一个的制度。在主后400年之后,罗马的主教越来越重要,君士坦丁的儿子375年定基督教为国教,那段时间也迁都把首都从罗马搬到今天的伊斯坦布尔,就是君士坦丁堡。那当蛮族侵入罗马时候,罗马的主教,就是监督两次向蛮族求情不要把罗马烧掉、也做了很多救济穷人、病人了等等,所以的罗马的主教越来越重要!皇帝已经不在了嘛,已经离开了罗马从西到东,所以罗马的主教就扮演某一种的统治者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到了主后590年他就自称是教皇papa,父亲。

下一堂呢,我们就继续讲十二世纪的Hugo of St. Victor。

 

提示:逐字稿文字只限于个人和教会私下学习交流,目的是造就教会和教会负责带领、讲道的同工们;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和图片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当文字和录音不符时,以录音为准。愿上帝赐福文字编辑和校对的肢体来雅正!若是有修改的地方、奉献支持或是其他任何问题请使用以下邮件方式联系我们。网络圣约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Pay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