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论_05 『教会论』在教会历史上的发展(续)

主讲:林慈信牧师_校对:刘加立_文字:ZJY(CGY)

《教会论》第五讲,加尔文和改革宗神学家的立场。加尔文和改革宗的神学家在一方面与路德是一致的,就是两派都承认本质上,教会就是圣徒的团契,a communion of saints。可是加尔文与路德宗不一样,在教会的合一和教会的圣洁上,不像马丁路德把教会的合一性和圣洁性建立在教会的典章,就是圣职(,就是牧师的职位,)、传道和圣礼。

我先停一下,当然加尔文相信教会的圣职、传道或者神的话和圣礼是很重要的,但是这些并不是教会的合一和圣洁的根据。教会的合一和圣洁是在于圣徒、信徒们,这里用的是主观性的交通,就是信徒们具体的交通团契、在经验上的交通团契,这个是让教会合一。

加尔文和路德也相同的分别出教会的能见和不能见,就是有形和无形这两个层面,可是做法有点不一样。再者,改革宗的神学家认为:教会真正的标志,就是教会怎么样才算是能见的、有形的呢?教会的标志不仅仅是:第一,正确的、纯正的传讲神的道。二,忠心地施行圣礼。但是还有三,忠心的施行教会的管教或者是惩戒,discipline。

好,我停一下。所以到了这里为此呢,我们看到路德和加尔文说出有形的教会必须有三个标志:忠心地传讲神的话。忠心的,忠心就是说符合圣经的来是施行洗礼和圣餐。第三,忠心的施行管教。在哪里有这三个事实,哪里就有真的教会;哪里忠实的传讲神的道、忠实的施行洗礼、圣餐、忠实的施行管教,哪里就有神的真正的教会。那当然我们假设了这些教会都相信三位一体、圣经是神的话、耶稣基督唯一救主,那些当然是的、那些都是神的道里面的一部分。

但是,伯克富说:就算是加尔文和十七世纪的改革宗神学家,在某一个程度上还是有意无意鼓励教会伏在政权之下。可是他们所建造的治理教会的制度,比路德宗的更加给教会有独立和权力、独立性和权权力,ecclesiastical independence and power。就是一方面教会伏在政权之下、一方面教会有它自己的独立性。这些我们在整个教会论里面会提到教会的权力在哪里。

但是,虽然路德宗和改革宗的神学家都尽力的维持无形跟有形教会之间正确的关联,就是我们必须要坚持教会的无形性和有形性、能见性、不能见性,其他的教派在这方面是失败的。下面我们要来看苏西尼派和阿米念派,还有拉巴第派和敬虔派。那苏西尼派是呢谁?苏西尼派就是十七世纪否认三位一体的,是极度的理性主义的一个异端。阿米念派是谁呢?阿米念派是在荷兰的加尔文主义教会,就是改革宗教会,在加尔文死了之后,比萨接管加尔文的日内瓦教会那段时期,荷兰的改革宗出现了一个比萨的学生叫作“阿米念”,他就把五方面他的新的想法提出,结果提到荷兰的改革宗教会的时候,就定了阿米念和他的同伴的那五方面的信仰为异端。反过来说,这个多特会议定了这些异端的时候呢,把他反过来讲就是成为多特会议的加尔文主义五要点。

然后这个阿米念的阿米念主义,他们对神的预知和人的自由意志不像我们今天一般基督徒所讲的自由意志,是非常抽象、理性、哲学化的。所以后来卫斯理派的阿米念派,跟阿米念的阿米念主义是非常不一样的。参考我在网上讲的《自由意志面面观》五讲,里面有一讲这专门读出巴刻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叫作Arminianisms 阿米念主义种种,特别是两种。这篇文章出现在Puritan Papers Volume 5在《清教徒论文集》第五卷。这个Puritan Papers是1954年代到70年代在钟马田的领导下英国研究清教徒的牧师们所发表的,每一年会议上发表的一些的论文。总之呢,阿米念主义和苏西尼派都是非常抽象、理性、哲学化的一些的教派。

我常常会提出:很多反对青年读神学的敬虔的教会,他背后的那套的神学,是非常的哲学化的。不过这些老传道自己不知道他的祖先的祖先,后面的那套神学呢,是要就有希腊的哲学影响或者有其他的。

好,我们苏西尼和阿米念派,他们在十七世纪的教会观。虽然他们提到无形的教会,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呢,是完全忘记了教会的无形性的。苏西尼派看基督宗教就是一个被接纳的教义,阿米念派能就把教会看为是一个能见的群体,他也跟着路德宗一样把教会管教的权力交给国家、交给政权。教会呢只保持传福音和劝勉会友的权利。就是说在管教方面是很松散的。

我提一个题外话、提出一个问题,有没有可能阿米念主义让我们中国的教会一般的传道人跟信徒没有发展出一个健全的教会观。

你再听一次,教会就是一个能见到一群人,一般上管教的事情交给国家、交给政权,教会就是传福音、劝勉会友就是了。

下面是敬虔派,Pietists,另外还有Labadists。他们有一个很显著的趋向,忽略、忽视有形的教会,他们所追求的乃是惟有信徒所组成的教会。他们对有制度的教会是漠不关心的,有制度的教会是善恶并存的,就是混杂的群体。所以他们在一些他们的特会中或者小聚会中追求彼此的造就。说得简单一点,这些的Pietists,敬虔派,那敬虔派事实上呢,第一代是加尔文主义的清教徒,他们没有这些的、这些的特点的。从清教徒的英国传到荷兰,荷兰的敬虔派称为第二次宗教改革,他们也没有这种的倾向,他们都是爱教会的、他们都是教会里的牧师。从荷兰传到德国的时候,在德国的敬虔派就有这种的情况了。还有这个敬虔派就传到卫斯理,第四波从英国、荷兰、德国传回英国,就是约翰卫斯理,所以德国的敬虔派跟约翰卫斯理都有一个倾向,就是主日上午跑去国教,德国是路德宗、英国是圣公会,去做礼拜。主日下午或者其他的晚上,自己搞自己的查经、祷告聚会。明奉阴违,就是说:我还是属于国教的教会的。但是重要的,不是那个有形的教会。我们的牧师得救不得救,我们都不知道、也不理。总之我们自己有追求查经、祷告的聚会。这个是敬虔派的传统。

而这个敬虔派肯定影响很多欧美的基督徒献身作宣教士去中国、印度、非洲等等。所以这种“有形的教会是不属灵的,重要的还是我们的祷告、查经聚会”,大大的影响我们中国教会,以致于我们的教会观非常的弱。

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

讲到这里呢,我们就要转到十八、十九、二十世纪。b. 十八世纪和之后。首先理性主义的立场,十八世纪,也就是一七OO之后,理性主义也影响到教会论。什么叫“也”呢,就是理性主义影响整个的神学,包括教会论。理性主义对信仰的内容是漠不关心的、对教会也没有热诚,教会只不过是与其他人类的制度并存的一个的制度或者一个的群体而已。

最近这几年的在英国有一个无宗教的教会,就是说他们不信上帝的,主日还是来唱唱歌、有些劝勉。这种的教会其实不光是最近英国才有,多年来都有的。Ethical Society 是其中一个,道德会,他们主日还是有演讲,他不叫“崇拜”,因为他们不信上帝嘛,是演讲。当然人数不会很多,与那个不信三位一体的苏西派后来的叫Unitarian呢,都是同一类的。就是Unitarian,不信三位一体的,和Ethical Society,道德会这些呢,他们还会有主日上午的聚会的。但是呢,教会与其他的人类的机构没什么两样。他们甚至乎否认基督来到世界上是要建立教会,就是我们传统基督教所认为的那个的教会。

下面是卫理宗或者循道主义的立场。为什么我们有的时候称卫理公会叫“卫理”公会,有的时候称卫理公会叫作“循道会”呢?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从中国大陆来的也可能听过,特别是在沿海的,美以美会。美以美会。还有一个词的,叫作监理宗,监督的“监”、理论的“理”、宗教的“宗”。因为在十九世纪去中国的宣教士,来自英国、来自美国的北部、来自美国的南部。英国去中国的宣教士他们定的名字叫作循道会,所以香港的卫理公会多年来称为循道会,那些是英国去的。美国去的呢,有美以美会,美以美在英文是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 North,美国北部的卫理监督公会。假如我把这个名字直译的话,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 North,美以美会就是卫理公会,不过是北部的,是由会督、有会督的、有主教的。坚理宗是因为美国南北战争1861到65年,很多的宗派长老会、浸信会、卫理公会等等都分裂了。南边的那个叫监理宗,英文是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 South,卫理会督公会,南部。后来呢,至少在中国的宣教士,北跟南部的合一了,叫作卫理公会,这个“公”字是代表着美南跟美北合了。在美国的美南美北合一,跟中国哪一个先、哪一个后,我没有研究。那在目前在香港的那个Methodist,那个教会的叫作循道卫理联合教会,就是英国、美国背景的香港教会都合了。当然他们现在就已经受到很多的自由派神学的影响,所以在同济大学的神学组的主任是循道卫理公会一个很著名的牧师,早期我们说他是有社会良心的福音派。那今天他们这个神学组,应该是前福音派,目前是自由主义的。这个很多的福音派的聪明仔读完博士,在福音派神学院教过几年之后,最后就进到香港中文大学神学组。

好,我们来看循道主义,或者卫理公会的立场。卫理主义是敬虔主义的,他们也反对理性主义,但是卫理主义在教会论的发展上没有做什么贡献。有时候他们反省已存的教会而得利,就是说他们会批判当时的圣公会、英国的圣公会。其他的时候呢,他们就适应自己在这些已存的教会中。简单的说,卫斯理死了之后,他的同工就创办了卫理公会了,在美国,英国也是的。所以当各位读一些内地会、中国内地会的宣教士的传记的时候呢,你会读到谁哪一个哪一个的会督,Bishop谁,Bishop谁……当我读这些传记的时候,或者甚至乎,就是这些名字究竟是圣公会还是卫理公会的会督呢,我都搞不清楚。总之呢,在英国的卫理公公呢,跟美国一样,很像圣公会的制度的。他有Bishop,有会督。所以在某些地方,很多地方凡是做卫理公会的师母、牧师的师母呢,每年应该是春天吧,就开始发抖了。为什么?要搬家嘛,整个要收拾一个家了,因为人会督。牧师在大搬迁,一直都是由会督来决定的,在某一天就发表他的决定,牧师要搬家了,师母就要开始收拾行李。一个人来决定整个区的牧师的去向的。所以有这种的情况呢,就等于卫理公会就完全采用了圣公会这个会督的制度。但是整个卫理宗又有这种反对已存的教会的制度,批判它,因为他本来是受到德国的,记得吗?早上去聚会、下午还有查经祷告那种的传统的。所以他的教会论是不稳定的。那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卫理公会,大体上是以会督、主教来管理的那个制度为主,老早就已经失去了那种的敬虔的传统。除了有点……我也想了、反省了好久,就是说呢,因为卫理宗了在早期没有教会之前呢,一个牧师卫斯理派他们出去,起码一年可能拜访100个这种查经祷告。就他们不叫查经祷告,就叫“班”,就是上课的班,classes,或者societies。那所以呢,他们就是这样子的让圣经和祷告生活普及化。

那你说:到了今天,这个传统留到21世纪有什么迹象呢?常常我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这一带看到、首先看到卫理公会教会的所在地都是黄金地带,因为他们老早在19世纪初就到了亚洲来宣教、来中国大陆肯定完全一样。当然他们除了开教会以外,也开了很多的学校,都是很大很大的。那当然现在很多的学校都是世俗化了。卫理公会是开很多学校的,相比于圣公会、弟兄会、长老会,卫理公会好像开学校比较多、学生比较多、校友比较多。就是说这个普及化教育这一层面呢,好像是卫理公会做得比较多。但是在教会论本身呢,除了维持或者继承了主教住处以外,没有留下什么重要的贡献。

好,一下讲呢,我们要讲完这个教会论的发展史,就进入到19世纪的自由派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