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与当代教会:改教运动500年_03 认识因信称义,加尔文与归正运动

主讲:林慈信牧师_校对:刘加立弟兄_文字:James弟兄

我们说到马丁路德早期的生平,特别看到他所接受的是人文主义的教育,这给我们当代教会有什么含义呢?

首先,学术研究是重要的,原文的语言研究是重要的。若不是因为路德、加尔文等等懂希伯来文、希腊文、拉丁文,还加上他们自己国家的语言,他们就无法回到圣经的原文,翻译、解释,又对照中世纪的拉丁文的翻译本在哪些方面有错漏。

当然,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不都成为基督新教徒,不都离开天主教。也就是说,他们的信仰不都是完全归回圣经的。这给我们今天神学教育的含义就是:原文研究、圣经研究、出版解经书固然好,但是新旧约的教授们、书籍的作者们,若不是服在有形的教会之下,作为一个教会的传道人或者仆人,而自命首要的地位是学者,或者是教授,那这样子的话,就好像人文主义者没有受到宗教改革所影响,仍然是一个人文主义者。

我们可以这样打个比方,人文主义和经院主义有一点像圣经研究和系统神学。是的,16世纪的经院主义的神学是亚里士多德与天主教教义的混合品,多方面需要改革,等于今天自由派、新正统等等很多都不符合圣经、不相信圣经的神学,完全需要批判。

但是,从原文解经而产生的教义、教条、系统神学不容忽视,不能够自命是一个原文解经或者注释的作者或者翻译者,而不理睬多年来借着解经所建立的信条和神学,这个是差不多大部分神学院新旧约老师的不智慧之处。

因为受到F. C. Baur鲍尔的影响,Baur在19世纪可能是第一位把圣经研究和系统神学分家,也就是说,不要系统神学来影响圣经的研究,这是一个非常不智慧、不正确的做法。这种的学者们,目前他们的治学法,在这本,比如说,《谁的保罗?哪个福音?》这本书的作者说,这个叫做历史辨别学,Historical Criticism,对现今的学术研究仍旧是有影响力的。可是这种的分析就等于说把圣经当作是一本人写的书,不是神写的。

我读一点《谁的保罗?哪个福音?》第11页所说的。Baur对使徒保罗所作的研究写成两本书,第一本集中讨论保罗的主要书信,而第二本在讨论次等和三等的保罗书信,并质疑他们的真实性。

这种和教会的教义分家的圣经研究,早早在19世纪就已经怀疑新约的13到14卷书信是不是保罗写的。当你把保罗书信分成是保罗写的,或者可能不是的话,你所构成的保罗的思想就非常不一样。

在第一本书的引言里——我继续读第11页——Baur其实他的实证主义——Positivism——的语气足以反映他对现代主义的信任。他认为,他身处的时代既是属于批判明辨的时代,也是思想成熟长大了的世代,这个世代会透过现代逻辑理性,分析和批判原始和落后的现象——例如基督教,即使这样,我也不可呢,毕竟人类也开始掌握和操纵大自然,尤其是西方各国。因此Baur的研究是建基于简单的假设之上,以现在的方法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所谓历史的问题。

对于保罗的研究,Baur分析史料出处的时候,会推断它们是来自保罗,还是出自使徒行传的记载。你注意,出于保罗或者出自使徒行传是两码事,他在中间也二分化,这个是德国学者们好几十种的学派,是从这一派他们自己所捏造出来的假设。Baur认为前者比较准确,后者——就是出使徒行传的记载——只是使徒行传的历史诠释。换言之,由于路加编写历史是有特定的目的,Baur就认为,使徒行传的记载不能准确反映历史的保罗,也就是真正的保罗的形象,或者有关早期教会实况的描述等等。所以,这种历史辨别学(Historical Criticism),只不过是以前所谓高等批判(Higher Criticism),只是换了一个标签,他背后的假设肯定是不承认圣经主要是一本神默示的书;第二,他肯定不承认圣经本身的不同书卷的一致性,甚至乎同一个作者所写的书信之间的一致性,还不要说无缪了。

人文主义是很重要的,原文研究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没有解经所带来的对整本圣经教义的总结,那解经就只停留在支离破碎的一些史料、一些文本、一句一句的、一章一章的、一卷一卷的一些细节而已,这个正是今天包括福音派神学院新旧约圣经的课程里面的弊病,而且为什么传道人读完神学院之后,没有道可传,说耶和华如此说,透过这段经文。因为我们不愿意从正统的系统神学吸收营养,与解经结合。

经院主义和人文主义两者都有他们的限制,因为这两样都不是教会产生的或者正统信仰的教会所产生的运动。可是,原文研究是重要的,是必须的。我们昨天说到马丁路德终于从圣经中讲解诗篇、罗马书、加拉太书中,发现义人必因信得生,因信称义。我们现在来解释一下,究竟什么叫作因信称义,Justification by Faith。

当今的保罗新观又把这个因信称义扯到支离破碎、完全不像样,而这个正是很多神学院对保罗的解释的主流观点。我们回到这些学者们认为是疲倦的、老旧的、陈旧的、改革宗的称义的教义究竟是说什么。

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

首先请注意,因信称义是路德和加尔文经过原文解经所作出的结论,所整理出来的教义。马丁路德、加尔文的著作,每一位都不下40本,光是注释就有20多本,还有讲章等等。所以今天学者们的傲慢,凡是一讲到改革宗的教义,就说是陈旧的、是理性主义的、是没有生命的、不是有别于历史的研经法所提炼出来的。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我们用威敏斯特信仰告白第11章作一个对称义的一个进路。我们来读一下,威敏斯特第11章——论称义——第一段:凡蒙神有效恩召的人,神白白地称他们为义。但是不是将义注入——Infuse——在他们里面,好像茶叶的味道注入到水中,或者豆浆从麻布袋出来,不是!不是注入而称他们为义,乃是赦免他们的罪,算他们为义,接纳他们为义人。这并不是因为在他们里面有任何的功劳,或者是他们做了什么,完全是因为基督的缘故;也不是将信心、相信这个行为或者其它对福音的顺服归算给他们为义。不是!乃是把基督的顺服和基督的顺服所成就的义归算给他们,以致他们凭信心接受并且依靠祂,基督,和祂的义,基督的义。这个信心并不是出于他们自己原有的,乃是神所赐的。

首先,称义是宣称、宣告,是一个法官法律上的一个宣告,就好像任何法庭的法官宣布被告者罪名不成立。所以称义的相反是定罪,称义就是不定罪,这个罪名,圣经用罪孽这个词,就是罪名的意思,这个罪名或者罪孽挪走了,现在上帝称我们这些不配的罪人无罪释放,所以称义肯定就包含了罪得赦免。

福音派很多的教会有讲耶稣基督的宝血让祂或者父神赦免我们的罪,赦免肯定是我们得救里面的一个很重要的元素,但是上帝赦免我们的罪,不是上帝救我们的救恩的全部,称义的意思是上帝看到这位祂所拣选的、基督所买赎的这个蒙恩罪人,祂看到这个罪人,祂宣告他的罪名不成立,宣告他没有罪孽。

那上帝根据什么宣告罪人的罪孽被挪去了?答案是:上帝的独生爱子来到世界上,神人二性的耶稣基督,祂在地上活了33年,在这33年里面,祂完全遵守父神的律法,完全顺服祂的父。主耶稣在地上的完全的顺服赚来义,公义,把这个赚了,不是为了祂自己赚的,是为祂所救的人所赚的。那这个义,因为基督的顺服而建立的,赚来的义,这个义,或者这个功劳,就是耶稣基督正面的、积极的顺服;负面的顺服就是祂钉十字架。所以祂在一生所顺服带来的、赚来的义加上祂十字架上宝血的功劳,上帝把基督的功劳、基督的义归算给那些真正相信祂的人。因为上帝把基督的义算在这些罪人的账户里面,所以,他们里面不是说以后就永远不会再犯罪,不是!上帝在他们身上建立了义这个地位constitutive,设立了义这个地位,因此上帝称他们为义。

所以当上帝称人为义的时候,不是好像一只眼开一只眼闭,哎呀,算了,无所谓,不是!没有无所谓。上帝称一个人为义,付上了极重的代价,差遣祂的爱子来,一生的顺服,十字架上的痛苦跟死,所赚来的义归算给那些上帝愿意救赎的人,也就是真正相信耶稣基督的人。

今天很多的福音派,或以前是福音派的变质的神学家完全不喜欢这一套,保罗新观就不喜欢。80年代我读香港的某某神学院的期刊,就有一篇叫作:你被接纳了。就是说,作者认为为什么还在用这些商业的用语——归算?为什么还在用这些法庭的用语——宣告罪名不成立?这些岂不是17世纪改革宗的经院主义,就是理性主义的陈旧的遗物吗?今天我们岂不应该现代化来讲:上帝接纳我们?不是好听很多吗?

弟兄姐妹,归算这两个字不是17世纪宗教改革发明的吧?算为义老早在创世记15章第6节,然后罗马书4章第3节保罗引用了创世记15章第6节,上帝如果用了法律用词、商业用词,我们没有资格、没有自由说这个是17世纪或者16、17世纪经院主义的产品。这是第一件事。

第二,既然神有说,我们就要认为重要。赖特N. T. Wright,是目前法国新观最著名的学者,英国圣公会的主教,他又是大牧师,又是学校的教授。他说,这种陈旧的教义不对,怎么可能称义或者义这个东西是好像法官在法庭的一个角落扔到法庭另外一个角落给这个被告者的呢?他用人间的法庭作为标准来衡量圣经里面上帝审判的工作。他说,义不可能是从法庭的一个角落丢到另外一个角落的东西,问题是,上帝恰恰就是设立一个不同的、另类的法庭,在这个法庭里面,法官是把义——就是祂的爱子所赚来的义——从法庭的一个角落扔到另外一个角落,算为被告者的。

好,称义是法官一个圣洁的、公义的、无限度圣洁、无限的公义的法官上帝,首先算罪人没有罪孽、没有罪名,因为祂把基督的义算给他;然后宣告这个人罪得赦免,罪名不成立,而接纳他作上帝的儿子。

所以刚才我们读凡蒙神有效恩召的人,神白白称他们为义,不是把义注入——Infuse——在他们里面而称他们为义,不是!乃是赦免他们的罪,算他们为义,接纳他们为义人,不是因自己里面有什么功劳。

刚才我们读到,称义就不是把义注入到人的生命里面,那为什么有这句话呢?假如我们读加尔文《基督教要义》卷三,就发觉加尔文花了很长的篇幅,与一位当时的神学家Andreas Osiander(德语)的辩论,因为Andreas Osiander安德烈亚斯认为,称义就是上帝使一个人具体地、真正地成为义人了。这个是十六世纪一个神学家的错误。

另外一个错误,就是传统天主教的,Grace is infused through sacraments。有一次,我在纽约34街火车站附近排队买票,前面有一位穿着咖啡颜色袍子的神父或者是修道士,我就很好奇地问他,我说,你们天主教现在还是不是教导:Grace is infused through sacraments?透过圣礼,上帝把祂的恩典注入到人里面呢?他说:是,是,是!当然是!因为这个是一直来天主教正式的官方的教导,救恩一点一滴地,每次领弥撒、每次认罪,甚至领受洗礼等等。透过圣礼,上帝一滴一滴地把恩典——就是救恩——灌注在、注入到人的里面。那这个美其名只能说是称义和成圣的混淆,不是这样的!

称义不是把义注入到人的里面,乃是因为基督的义归算给人,因此上帝宣告他为义。既然是如此,人借着信心就得到了、领受了、抓住了神要给他的应许、保证:罪得赦免、罪名不成立,基督的义算为我的义,不是我成为一个义人了,从今以后不犯罪。不是!是基督的义算给我,这个是称义。

而成圣呢,就是神、圣灵在我里面如何改变我、塑造我、再创造我、对付我、带领着我,每一天把罪治死、打死它,每一天像神、向义而活。成圣就是圣灵在我们里面的工作,称义是神从外来的宣告和归算,两件事情都重要,但是不可以混为一谈。

话说到这里,我们也要注意,因信称义和成圣,这两件事不是先和后,我们福音派的信徒习惯了所谓因信称义,所谓成为一个基督徒,就是一次过的,特别在别人面前决志、做个祷告、签个卡、走到台前,至少做个祷告就是信耶稣了。

问题是,信耶稣的本质不是决志,不是在人面前的表现,不论是签个卡、举个手、走到台前。信是心底里面信靠耶稣基督。因为我们过分注重外表的形式,而忘记了信心是从里面发出的,因此我们把称义和成圣分为时间上的先和后。事实上,称义和成圣是一件事情的两面,称义是讲到我们在上帝这个公义的法官面前的地位,成圣是圣灵在我们里面改造我们的奇妙的工作,也是一个过程。

所以,因信称义是我们今天必须要重新教导、明白、欣赏、珍贵,然后化为行动。化为什么行动呢?因信称义绝对不是好些好像某些的讲员说,甚至说是魔鬼的伎俩,因信称义不是叫人放纵犯罪,因信称义是给我们唯一正确的动力,或者动机,来遵守上帝的律法,顺服神,过圣洁的生活,不犯罪,为主而活。

我们真正明白因信称义的道理,就知道保罗从罗马书第3、第4章,一直讲到第6章的时候,他就会说:断乎不可!怎么可以多犯罪叫恩典显多呢?这个就表示某些教会里面的人士,他们作一些错误的逻辑推理,或者说作这些的逻辑推论,就是因信称义所以可以放纵犯罪,是该打的。不可以作这种所谓逻辑上的推论。

上帝白白的恩典,差遣祂的儿子死在十字架上,流出宝血(还没有说祂前面33年的顺服)然后借助我们的信,祂把这个义归算给我们,还称我们为义。我们怎么可能忘恩负义地去犯罪、放纵?保罗在罗马书第6章清楚说过了,断乎不可!所以,因信称义的道理不是要叫我们无律法主义,去放纵,也不要我们走律法主义这条路。

其中一种的律法主义者说:哦!我知道了,明白了,明白因信称义的道理了,我得救了,称义了。因为因信称义那个信就是信因信称义的道理。这也是一种很严重的错误,或者是滥用这个教义。我们要走的是一条平稳的道路:感恩,因为感恩的缘故来遵行上帝律法,接受圣灵管理我们怎么走成圣的道路,因信称义是上帝把义归算给我们,基督的义归算给我们,宣称我们的罪孽挪去,罪得赦免,作神的儿女,从而站在这个已经称义的地位上,不是我们成为一个具体上圣洁公义不犯罪的人,乃是说,称义的另外一面有圣灵在我们里面改造我们,这个是成圣。称义、成圣是一件事情的两面,不是一个过程的先和后,虽然在很多人的经历中好像是先和后。

宗教改革,我们来看第二个运动,就是说宗教改革时期有四大运动:第一是马丁路德和路德宗。路德宗的教会,他们差遣宣教士来到中国大陆,他们的教会,有的叫路德会,不过比较主流的宗派的名字是信义会,因信称义,信义会。宗教改革产生的马丁路德和德语北欧系统的国家的路德宗。二,约翰加尔文和他的学生们所创始的教会,分别叫作改革宗,或者是长老宗,或者是公理宗。三,就是英国的圣公会,或者安立甘。四,德国农民运动,教会历史称他们作重洗派,Anabaptist。

现在我们来看,除了马丁路德以外,第二个运动:改革宗,或者加尔文主义,这一位属灵伟人约翰加尔文。

当今,在21世纪,基督教内外、学术界内外,都喜欢一听到加尔文这个字,马上就控告他把Michael Servetus(拉丁文)米格尔·塞尔韦特烧死了,这种普遍的说法就说明连学者们都没有搞通史实是什么。

第一,判一个人被烧死不是牧师可以做的,当时是日内瓦的市政府做的;二,一个不承认三位一体的人,在天主教一直来那个判决就是被烧死。加尔文其实所做的,是力劝日内瓦神父不要烧死Servetus ,吊颈比较人道,没那么痛苦,但是政府不听加尔文的话。所以那个审判的权是在日内瓦的市政府。

第二,这个本身就是一个异端,或者不顺服正统教义的惩罚。

第三,Servetus已经跑了好几个城市,包括天主教的城市,都是被赶逐出来的。他故意来跟加尔文,挑拨他,通信之后又跑到日内瓦来。

因为加尔文所留下的整个的传统,简称改革宗、加尔文主义,是所有要坚持自己的自主、自由,或者理性至上的人所非常讨厌的。比如说,为什么这么多人会批评清教徒,会说:哎呦,这些人心中真的是有很重的负罪感,罪疚感,心理不健全、不健康,我们要从这些被解放出来。不论是心理学界或者其他的。

就是因为加尔文和他的学生们把人的罪,人的堕落,完全的堕落,而神全备的救恩,完全的堕落,全备的救恩,说得最系统、最清楚。马丁路德做了个很好的开始,马丁路德就好像打雷了,他“轰”了一声。当然他是一个圣经学者,我这样说没有抹杀他的原文解经的工夫。加尔文是读律法、读哲学跟逻辑,然后又懂希伯来文、希腊文跟拉丁文,所以他就把圣经的教义,特别是救恩,还有各方面的教义把它很清楚、很系统地写出来。

当我们把人的罪、耶稣基督的救赎、悔改的必需性说清楚的时候,世人是会讨厌的,说这个一点都不稀奇,人们对清教徒的对待也是一样。不过有趣的是,清教徒老早在1938年分别被三位历史学者,美国的、加拿大的,美国是哈佛大学的佩里·吉尔伯特·埃迪·米勒(Perry Gilbert Eddy Miller),加拿大的跟英国的学者,都已经平反了,但是在今天70多年之后,人们还是说清教徒就是律法主义的、狭隘的、不懂得享受人生的、没有安全感的、自悲的、没有赦罪的确据等等等等一大堆的控告、批判。加尔文跟清教徒在现代的后期跟后现代这段时期,人们是不顾史实来批评的。

我们现在先来看一看这个在日内瓦当牧者的,写了三、四十本圣经注释或者解经讲道的约翰加尔文是怎么一个人,再作判断也不会太迟吧?

约翰加尔文是法国人,1509年7月10号,大概在巴黎东北的58英里的地方,Noyon,N-o-y-o-n,这个地方出生。他的父亲是一个自立更新的人,他在当地的主教跟主教的办公室里面当秘书和当律师。当地有一位贵族,他的家族至少有两位在Noyon先后作过主教。加尔文的父亲当然就认识这些贵人,年轻约翰加尔文也不例外。

当时天主教的弊病,其中一方面,就是主教牧师权力滥用的行径;一方面,就是神职人员,就是神父、主教,这些的名堂是可以贩卖的。所以,加尔文的父亲也给他买了一些教会里面的职位,结果,他在12岁之前,从来没有被按立过作神父,就拿了这些职位,也就是说,拿了奖学金或者拿一笔钱。

1523年,14岁就进巴黎大学了,法国的巴黎大学跟英国的牛津大学,到那个时候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欧洲差不多最早的两所大学。不过不能说是最早的大学,埃及老早就有伊斯兰教的大学,还不算我们中国,不过这个是中世纪,就是1000到1200这段时期,所组织起来的欧洲的大学。巴黎大学,Sorbonn索邦大学,是非常有名的。在那里,加尔文的老师,其中一位是教拉丁文的,所以加尔文所写的拉丁文的文笔是非常有水准的,因此他到了1536年出版他的第一版《基督教要义》,27岁的时候,他所写的法文是又清楚、又尊贵、又有说服力,是当时的法文的一个可以说一个标准,写作的标准。他在大学里面有读法文、也读哲学和逻辑。

1528年19岁大学毕业,当时欧洲跟英国的大学生,很早是十二、三、四岁就进大学,跟我们今天很不一样,不过十二、三、四岁的少年人是可以读语文、历史、哲学、逻辑,我们上次所讲过的,在中世纪的大学里面的那七门的科目。

好了,19岁大学毕业了,在巴黎,在法国附近,他也认识了一位医生,是国王的医生,William Cop威廉.科普,这个Cop可以说是他的叔叔,uncle,他爸爸的朋友,是非常支持人文主义的。加尔文在那种文、史、哲的学生们、爱好者中间来往,听他们的讨论,甚至住在他们的家中。他的父亲本来是要他读神学,作神父的,可是1527年,加尔文还没有大学毕业,他的父亲就跟当地的坐堂,就是主教那个教堂闹翻了,所以现在父亲希望儿子加尔文读法律,所以,加尔文就搬到Orleans(奥尔良),O-r-l-e-a-n-s,在那里有一些非常出名的法律的教授,但是不单单有很好的法律的教授,也有非常好的人文主义的教授,就意味着吸引加尔文去学希腊文。他那个拉丁文已经很好了,就又加上希腊文,还没有20岁,他法律的课程是毕业了。

1531,22岁,他爸爸去世了,所以他可以自己决定他的前途。所以,他现在就读希腊文和希伯来文,在一个叫作法国书院,是1530年才创立的,全新的一个学校,去那里读古代的语文。这个就是人文主义者的风气,拼命地读书,研究原文,研究古代的书籍。1532,23岁出版第一本著作,这本书是卢修斯·阿奈乌斯·塞内卡或辛尼加 (拉丁语:Lucius Annaeus Seneca),罗马帝国的一个作者,A Treatise of Clemency ,论特赦,这一本的古书的注释。也就是说,他喜欢搞这些的古书研究、注释等等。1532就出版了,表明他是一个很高水准的学者,当时他对宗教信仰没什么兴趣,不过是一个非常有水准的人文主义者而已。

马丁路德到了1532,老早就已经从他第一次钉了95条到1532,已经13年了,而马丁路德的书籍往往在三个月、六个月就已经翻译成各国的文字,就传遍欧洲了。因此法国也不缺乏这种人文主义者。

其中有一位学者,Lefevre,L-e-f-e-v-r-e,他住在巴黎,他有很多的门徒,这些门徒有些后来当主教的,有一位是说服国王开那个法国书院的,还有是教希伯来文的教授,还有一位Farrell,就是后来说服加尔文留在日内瓦的,就是改教家。这些都是人文主义者,都是研究古代希腊拉丁文的知识分子,他们当然就读过、也讨论过马丁路德的著作,但是大部分都没有离开天主教。Cop医生也是他们中间的一个支持者。另外一位人文主义的支持者是法国国王Francis他的姐妹Margaret,非常支持宗教改革,是成为一个基督新教教徒的。这时,法国的人文主义者那时候还没有看到马丁路德所讨论的那些的课题是多么的重要。

1532年加尔文完成他第一本学术著作。大概在1532到1534之间,加尔文悔改归正皈依基督了。什么地方?什么情况?谁帮助他?不知道。加尔文跟他的英格兰的学生们、清教徒,当他们写自己得救的见证的时候,是多多讲上帝,少少讲自己的,跟我们今天,我们耳朵都发痒的,喜欢听人的见证,有点像好像看娱乐杂志一样,我们非常八卦。加尔文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清楚得救,但是他有说上帝透过圣经向他讲话,因此他必须遵循上帝的旨意。我们就是知道这么多。他清楚得救,仍然是这些法国的人文主义圈子里面的一个成员。

但是到了1533年,他的叔叔Cop医生为巴黎大学,在那里因为他当了这个rector(0:42:14),或者说校长也可以,牧师也可以,成为了巴黎大学rector,就是院长,他讲了一篇演讲,要求大学改革,带来的是一系列的逼迫,所以加尔文在法国不安全了。1534年5月4号,他回到自己的家乡Noyon,为他所得来的那些神父的职分辞职,就是从今不再拿这些的薪俸。

巴黎太危险了,所以他就去了瑞士的Basel,Basel巴塞尔已经成为一个基督新教的一个城市,瑞士有好些的城邦,这些的城邦一个一个就是独立的,日内瓦也是在瑞士,日内瓦本来是一个主教作统治者,后来把他赶走了,革命了,后来就有Farrell在中间,最后请加尔文也参加他们牧师们的行列。法国的皇帝Francis第一世逼迫法国的基督教。

加尔文在1536年的三月份就出版了他《基督教要义》的第一个版本,请注意《基督教要义》第一版没有那么厚,写到最后,经过了很多次修改,不论是拉丁文版的,法文版的,修改到今天1400页,和新旧约圣经大概一样那么长。

1536年,第一版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为神学生或基督徒作一个研经导引。就是说,当我们读圣经的时候,该问些什么问题?也就是圣经有哪些主题是我们需要注意的;第二个目的,他写了一个序,致国王,这封信就是为法国的基督教、法国的宗教改革的成员作一个解释和辩护。我再说,这是一篇清楚的尊贵的很有节制的大能有力的一篇的法文。当时他才26岁,马上就成为法国宗教改革的领袖,至少是领袖之一。

在那段时期,加尔文肯定受到马丁路德的影响,也受到Bucer的影响。Bucer是在Strasbourg,另外一个城市改教的。今天Strasbourg,是在Alsace-Lorraine (阿尔萨斯-洛林),这个地区,有的时候是属德国,有的时候是属法国,所以那个地区的人又会法文又会德文。

我们来看马丁路德怎么影响加尔文。第一,当然因信称义;第二,马丁路德影响加尔文,让他看到圣礼——洗礼、圣餐——是上帝的应许的印证,相当于刻一个印,刻一个图章,圣礼就是那个的刻印。

Bucer怎么影响加尔文呢?Bucer看到宇宙万物被创造,都是为了上帝的荣耀;二,上帝的预定和拣选是为要给基督徒带来信心和确据;第三,上帝的拣选应该带来的后果是:努力地遵循上帝的旨意,过这种的生活。

不过,加尔文比所有的改教者更加地、很系统地、清楚地把这些的教义把它总结起来。所以,今天我们读到经过了——1536到1559——23年的多次的修改、增订,我们可以读《基督教要义》,可以说,宗教改革基督新教第一本的、至少是最完整的一本系统神学。

提示:逐字稿文字只限于个人和教会私下学习交流,目的是造就教会和教会负责带领、讲道的同工们;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和图片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当文字和录音不符时,以录音为准。愿上帝赐福文字编辑和校对的肢体来雅正!若是有修改的地方、奉献支持或是其他任何问题请使用以下邮件方式联系我们。网络圣约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Pay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