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与当代教会:改教运动500年 06 宗教改革和清教徒_下

主讲:林慈信牧师_校对:刘加立弟兄_文字:James弟兄

1570年代、80年代、90年代这20多年了,有几个重要的发展,除了一个传道人站起来说不要主教制度,然后被革职跑到荷兰以外呢,他们开始的一件事,英文的名字叫作Prophesying,先知的会议,是什么呢?就是说他们大家都是严谨地热心地研读圣经、解经讲道的,这个先知会议的意思就是他们会聚集在一起,可能有两位会讲,每个人会讲一篇道,然后大家来回应、来批判,铁磨铁地来学习怎么更有效地讲道。但是女王下令这种聚会要停止。好,这个是第一波,年轻的传道人主张废除主教制度,一些传道人一起来彼此切磋学习讲道,被国家禁止了。

再来,下一步就是有些教会,他们就开始组织一个比较非正式的区会,presbytery,当然名义上每一个牧师都必须是圣公会在王帝,就是女王之下的,但是他们走出一种彼此帮助的方法,他们称这个为presbytery,长老会或者长老区会,王帝下令禁止了。1590年代,有一些的公理宗,这些清教徒实在忍无可忍,请记得50年代100多位牧师丧命,1570年牧师主张废除主教制度被革职,开学习讲道会议被禁止,1580年代教会之间彼此帮助的区会被解散,直到1590年代的时候,有些牧师跟他们会众等不及了,就自行组织了一些教会,独立的公理宗的教会。首先,有一些长老或者是平信徒就被杀害,又有一次,有些的牧师又逃到荷兰去,所以在伊丽莎白一世在任的这段时期,清教徒不断地祷告,努力组织。他们的理想和爱德华六世王帝的理想是一样的,清教徒的理想就是让英格兰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都至少有一位牧师,一间教会有纯正的教义系统地宣讲,系统的宣讲纯正的圣经道理;二,让英格兰在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都有一个牧师、一个教会,按照圣经的模式,就是与长老一起治理教会;三,让英格兰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都有至少一位牧师、一个教会,他们的崇拜,我是指他们崇拜的仪式、形式——按照他们的理解——是符合圣经的,不是盲从的跟着王帝所颁布的公祷书。

我这里再提一提,伊丽莎白一世上任不久,当然她不要血腥玛丽那种天主教弥撒,也不完全采用爱德华六世当时的1549跟1552的公祷书,又有另外一本的,大概是1560年代出版的,清教徒不要盲从公祷书,要有一些符合圣经的崇拜,要符合圣经的治理教会的方法和制度,要有讲解圣经的牧师和教会,这个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梦想,所以他们所追求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Reformation这个词,特别在英格兰这个环境,就是复兴,教义上的复兴,敬拜上的复兴,教会治理方面的复兴,他们这些复兴从个人与神之间的敬虔圣洁的关系开始延伸到家庭、教会和整个国家的社会、教育、道德的重整,这个都在他们的祷告、理想和努力的范围。

1603-1625年,雅各第六世,就是苏格兰的雅各第六世就下来英格兰,他就是英格兰的雅各一世王帝,他本来所受的教育,这个少年的王帝所受的教育是长老宗的,改革宗的。清教徒在1603年就以1000人的名义请愿王帝宗教容忍,让改革的教会敬拜、教义等等能够实现,但是雅各一世,虽然他童年的教育是长老宗的,但是没有理睬清教徒的要求,这段时期加上下面1625-40这段时期,两个王帝不断地借着大主教迫害、迫害、迫害清教徒,一直到1640内战爆发。

所以从伊丽莎白一世在血腥玛丽死1558年,血腥玛丽之后从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1603-1640就是雅各一世还有查理一世1625开始,这两段时期,清教徒可以说不断地祷告、讲道,劝勉地方上的信徒、地方上的会友悔改、悔改,看自己是否有真的信心,建立健全的以圣经为本的婚姻、家庭,教导孩子们要理问答,然后审核成年人灵命的状态,求上帝赐下整个国家的复兴。一次一次的努力,一次一次的被当权的政府和教会打击,顺便提一提,1603之后,到了1608年,跑到荷兰的那些公理宗的牧师,就有两位John Smyth(约翰·史密斯)和John Robinson(约翰・罗宾逊),他们自己的信念是洗礼还是用浸礼,不是滴礼比较正确,所以他们就彼此在荷兰,他们在牧养一些英格兰在荷兰的难民基督徒,在那个地方,在Rotterdam(鹿特丹)他们就彼此施浸,1608年。1620年,他们带领着他们的会友乘船到英格兰Southampton再转到今天的波士顿,这就是五月花船。在船上他们订了五月花月约章,Mayflower compact,里面就是用圣约神学来说明为什么他们要移民到新大陆,新英格兰,这是英美的浸信会的开始,所以浸信会一直以来都是改革宗的英格兰人,信仰是加尔文主义的、改革宗的。不过他们在1608年,他们要实现这种成人的浸礼,但是其他方面神学是改革宗的,到1680年代,他们发表了伦敦信仰宣言,London confession of faith,今天还有很多的改革宗浸信会,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浸信会就是“总之跟长老会有关的,我们就是反对的”,其实没有这么简单,本是同根生。好,这是简单的一个清教徒兴起历史。

1640到1660这段时期,是内战时期,这里很复杂。因为有一些众议院(下议院)的国会议员有清教徒的那种改革宗信念,他们就跟王帝抗衡,王帝又跑去苏格兰征兵,去找经济上的支持,苏格兰又不听他,结果王帝就被包围,最后这个内战到了1649年的时候,就把王帝杀掉了,这是英国唯一一次杀王帝的革命,就在清教徒的时期。在内战时期,1643到1647年,国会就委派了100几个牧师和其他的教授、长老们,就要为英格兰在这个内战时期,就是不再跟从查理一世那种的以王帝为首的教会制度,他们就委派这100多位——五年之久——开会厘定英格兰应有的信仰立场、教会治理的制度和崇拜的原则,还有教导小孩子的要理问答,所以威敏斯特信仰告白与大小要理问答、治理章程和崇拜指引就是这段时期写成的。为什么叫作叫威敏斯特呢?Westminster这个字就是伦敦西部西区的修道院的意思,这个字本身就是伦敦的内区,有别于东区。威敏斯特会议就是在Westminster Abbey这个地方,今天英国国会所在的那个区,在那里开会写好的。

1660年,整个内战失败了,王朝又回来了。从1660年之后,我们可以问为什么清教徒的理想没有实现,好像是失败了。因为王朝恢复之后,他们所采用的是首先是比较阿米念主义的神学;二是宽大派的姿态。就是说,英国的圣公会里面,他要求所有的牧师都服从王帝跟大主教,所以中间路线是很宽大的:你比较像天主教,你喜欢点香在崇拜里面也可以,你是清教徒那种的信仰的,你愿意服从国教也ok,也被容忍。所以他们的姿态是宽大,神学是阿米念主义,所以清教徒越来越被边缘化,那些真正的愿意站起来不跟着王帝走的独立派,或者说不从国教派的,包括约翰欧文、约翰本仁等等,就越来越边缘化,一直到1710年最后一位清教徒的牧师去世,最后那几年,其中一位牧师,就是马太亨利(Matthew Henry),就是很出名的六卷圣经注释的作者,其实马太亨利的教会人数很少,但是因为他是后期的清教徒,所谓后期的清教徒跟早期、中期、全盛时期的清教徒,他们的信仰是一致的,他们对圣经的解释绝大部分是一致的,所以后期的马太亨利能够吸收前面100多年来的各位清教徒牧师的智慧,因此你从加尔文到威敏斯特信仰告白,与威敏斯特信仰告白同时的圣经注释,到约翰欧文全盛期,到最后的马太亨利,你看到一个很长的一段,100几十年的改革宗神学的发展。

清教徒的神学思想有哪些的特点呢?我们说过加尔文很注重律法,清教徒的神学思想当然可以以威敏斯特信仰告白作为代表,威敏斯特信仰告白里面有一章是讲律法的,他们相信当上帝创造人类的时候,上帝就把道德律——上帝的律法——放在亚当夏娃的心里面,他们知道上帝这位圣洁的神是有所要求的,要人完全圣洁、完全顺服。上帝创造人,颁布了律法给他们,在人心里面上帝也造了良心,唯有上帝才有资格管理人的良心,可是人不遵行上帝的律法,干犯了上帝的律法,犯罪堕落了,他的良心也玷污了。好了,现在上帝就展开了祂在创世之前就计划好的救赎计划,就是祂的约——恩典之约,这个约里面,到了摩西时期,上帝的律法就更加明显、更加详细,但是律法不是摩西时期才有的,在上帝创造人类时就有这个律法,人类守不住。到了摩西时期上帝颁布律法、各种律例、节期、献祭的制度等等,这些人守了,不是靠守这些而得救,乃是以这些制度、这些预表、这些象征来仰望神,求神怜悯,同时等候弥赛亚耶稣基督的来到。上帝在旧约时期,这个摩西律法的制度是叫人知道唯有上帝的恩典、上帝的怜悯,才能够救人,才能够洗净人的罪及人的心。

耶稣基督来了,祂尽了诸般的义,完全成全、完全遵守了律法,赚得了义,同时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上帝把这个义归算给信祂的人,称他们为义。到了新约时期,与旧约一样,没有一个人是靠守律法称义的,这个是明显的,罗马书第三章、加拉太书第三章。但是律法,好像加尔文说有第三个功用,就是让信徒们借着守律法而感恩。所以清教徒的神学里面对律法这块是很注重的,对良心这边也是非常注重的。良心是什么呢?良心不是上帝的声音,良心不是圣灵。良心就是一个人的思想、人的理智、人的理性作一个自我的判断、自我的检讨、自我的道德的判断。比如说人会这样说:哎呀!我昨天讲这句话不对的,不谦卑,很傲慢。只有人才会这样反省,自言自语,狗不会做这种事情的,上帝造良心,就好像一个法庭在人的灵魂里面,懂得会控告自己,约翰一书第三章第20节告诉我们,我们的心,就是良心,若不控告我们,我们的良心就释放,就清洁,我们就坦然无惧。这是上帝造良心原来的意思,但是因为人犯罪,良心亏欠了,一般人的良心就是刚硬的,所以上帝来,圣灵来重生我们,改造了我们的良心,而且我们得救了,因信称义了,之后良心要学习。

所以清教徒的讲道是针对、面向人的良心,讲解上帝的道理的。一个基督徒的良心应该不是刚硬的,是敞开在上帝的话和上帝的灵面前,所以清教徒的信徒,他们都知道星期天是灵魂上市,去市场买菜的日子,market day of sold,星期天早上加上傍晚至少两堂的讲道,还不包括儿童要理问答班等等,去把上帝的道存在心里,作笔记写好,周间就是温习、消化、朗诵、背诵经文等等,所以一个清教徒的农夫,当他不是耕田的时候,他随时可以跑去田间那里散步说:今天下午我花了两个小时去思想上帝的广大无边、无所不在、上帝的永恒和上帝的不变性。两个小时没有问题的。因为他多年来听了牧师讲解上帝的属性,加上经文,他是很熟圣经的,所以说一个农夫、一个打铁的、一个皮鞋匠,他们的祷告会被这些教会的牧师赞赏说:这些蓝领阶级的祷告跟牧师一样的敬虔,充满着圣经的真理。

良心一方面有上帝的道德律,一方面良心是面向上帝的。所以整本的圣经就是上帝怎么统治他的子民——教会,也是上帝怎么统治整个宇宙的宪章,威敏斯特信仰告白第一章——巴刻说:是多年来,一直到今天21世纪,自从马丁路德以来,写的最好的圣经论,里面讲到四件事情:圣经是必须的、圣经是有权威的、圣经是清晰的、圣经是足够或者完备的。

第一,圣经是必须的。因为普遍启示,自然界、我们的内心都叫我们无可推诿地知道宇宙有个上帝,理所当然我们要敬拜祂、敬畏祂。但是普遍启示不足够告诉我们如何得救,因此上帝多次多方地向祂的子民晓谕祂的救法,最后写下来。所以,若要知道如何得救,教会若要保存真理、传播真理,那圣经就是必须的。二,圣经是权威的,而且无谬误的。因为第一,圣经是上帝默示的,上帝是圣经的主要作者;二,圣灵与圣经一同作见证,所以圣经是神写的,带有权威,是信仰生活最高的权威,也是原稿无谬误的。第三,圣经是清晰的。不是每一段每一节同样的那么清楚,也不是对每一个人同样那么清楚,但是关于人如何得救,过敬虔讨神喜悦的生活,这些事情呢,圣经是绝对清楚明了的,一个没有学问文盲的人,只要听道、祷告、敬拜,他绝对认识得救之道、敬虔之道。圣经是清楚的。第四,圣经是完备足够的。所以圣经在每一件事情上,每种学科、行业、人生每一个范围里面,它都足够给我们一些绝对的真理和基本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圣经足够性、完备性,特别在当代,是用在圣经辅导这方面。

好,上帝的道德律,然后整本圣经,就是上帝的律法。有没有恩典?有!人是无能的、无望的,上帝白白开恩,差遣耶稣基督来,在祂来之前,透过预言、预表,来预备人迎接耶稣基督,然后,圣灵把耶稣基督所成就的救恩施行在人的身上,借着呼召、重生,赐给人信心、悔改等等。有恩典。但是恩典,讲恩典而不讲律法,不但是不完整,而且扭曲了圣经的全貌,扭曲了福音的真正意义。事实上,上帝的约是恩典、救恩的显明,和上帝的诫命、祂的命令的颁布、恩典和律法、恩典和诫命是一件事情里面两个必须要有的要素。

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

清教徒的教导还有很多方面,特别是他们怎么默想神的话语,怎么讲道,还有他们对得救的确据看法是很丰富、很丰富的。在我没有继续讲清教徒的神学思想之前,我们先来问一问:这么多的、这么琐碎的政治历史,这么多方面的哲学思想,对当代教会的含义是什么呢?

巴刻在他的书,A Quest for Godliness,《敬虔的追寻》里面告诉我们:我们在很多方面都要向清教徒学习,当代的教会、传道人、长执们、信徒们都需要向清教徒学习。第一,因为清教徒对上帝认真,我们不够认真;因为清教徒的生命成熟,我们不够成熟;因为清教徒把整个生命、整个人生都看为是在上帝的主权之下,我们是活在上帝的面光之中的,我们对这方面的意识太过迟钝、太过含糊。对神认真、良心面向上帝、生命成熟、生命的全部都服在上帝的主权之下,所以没有人生的任何一个层面是上帝不管的,都服在耶稣基督和圣经的权柄之下,清教徒的良心是懂得自己反省的,不是残酷黑暗那种的自省,乃是透过自省、悔改,再跑到十字架的面前得到的是赦免、赦免的确据、活水的江河、直涌到永生。

清教徒给我们的,我常常说,从加尔文到清教徒给我们的,是矿泉水,纯的灵粮,若有一些矿物质、一些杂质,是对我们有好处,没有坏处的。我们在21世纪的基督徒太过幸福了,因为至少有几十本的清教徒的著作,目前有中文翻译版,在我读神学刚刚出来传道的时候,这些都还没有翻译出来,各位弟兄姐妹,清教徒运动对我们的含义是什么?我可以这样作见证,清教徒的讲章,也就是今天留下来的书籍,假如你是认真地要讨神的喜悦,作个敬虔的基督徒的话,清教徒的讲章和书籍是吃下去吃到饱,心灵会满足的,他们是敬虔、成熟、热爱上帝、有学术上的聪明智慧,也看透人心的诡诈,也看透撒旦的诡计。这样,按照人成圣过敬虔生活的需要,来分解真道的,吃得饱的。不如尝试一下,今天清教徒的书,不论是文字的、网上的,都已经很多了,这个是我们今天的福。在欧美,全世界,今天有一种读清教徒的书那种复兴的风气,或者运动。耶利米书第六章说,寻求古道,古老的道。你说清教徒的神学或者林慈信的神学是电灯泡发明之前的神学,没有错,主耶稣钉十字架也是电灯泡发明之前的事,清教徒的时期,连aspirin…(也可以说Panadol)还没有的,牙痛就是牙痛,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懂得怎么面对死亡、逼迫、疾病,包括孩子们、少年人去世,这种痛苦中他们抓住神的主权、恩典之约、神的应许、神的吩咐和圣经里面敬虔敬畏神的人的好榜样,虽然不是马上有得救的确据,他们追求、等候、渴望,为我们后来的各派的传道人、平信徒立下非常重要的方向和美好的榜。

提示:逐字稿文字只限于个人和教会私下学习交流,目的是造就教会和教会负责带领、讲道的同工们;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和图片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当文字和录音不符时,以录音为准。愿上帝赐福文字编辑和校对的肢体来雅正!若是有修改的地方、奉献支持或是其他任何问题请使用以下邮件方式联系我们。网络圣约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Pay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