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导论》第06讲 第十三课 解释上帝的话,等于应用上帝的话

主讲:林慈信牧师_校对:刘加立和凝香百合_文字:王祥杰弟兄

我们继续第13课,不过我们是用读本的002A的文件。我们在讲神是立约守约的神,当神向祂的选民立约的时候,祂用“主耶和华”这个名字,就是我必定继续是那位“我从来就是的神”I will always be who I am,中文是我是自有永有的神I am what I am I will always be who I am。而这个约里面有恩典,有律法,这是神的恩典或者人不配得的好处,盟约之民借着恩典得以被拣选。而由于每个人都是罪人,任何约里面的祝福,都纯粹是因为神的恩典。就算这灭亡之子——那些没有领受祝福的人,也是恩典的器皿。是神用以来完成祂充满恩典的目的的途径,神仍然使用灭亡之子来完成祂整个恩典的计划的。

(第24页)(接续上一讲)广义来说,神对被造物所行的一切,本质上都是盟约性的。再来一次,神在宇宙里向人类、天使、魔鬼,整个宇宙所做的本质上都是约的作为(covenant acts)。Meredith Kline和其他的人曾经指出过《创世记》第一跟第二章的创造的记载呢,在很重要的方面是与其他的描述“约”的设立的记载是平衡的(平行的)。我们在这里不会讨论整个约的神学里面很微妙的部分。但是,你会看到当时1970年代改革宗的神学家,包括我的老师们,很努力地在把我们传统称为行为之约,就是神在创世记的第一、第二章的行为之约和创世记三章,一直到启示录的恩典之约,把这两个约拉近关系。神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约里面的,不论是恩典之约或者是更早的行为之约。在创造的那个星期里,所有的东西——植物、动物、还有人,都被指定是神的约里面的仆人,要遵守神的律法,而且成为祂充满着恩典的目的的器皿。从头开始神就是主,人、天使、动物、植物、整个没有生命的宇宙,都是祂的仆人。那我们把这个主人跟仆人的关系总称为约。因此,所有的事物跟每一个人都与神有约的关系的。

以赛亚书24章:“所有地上的居民都背了永约”。耶利米书说:“神还要立日月-太阳、月亮的约,创造主和被造物的关系,是个盟约的关系,一个主人跟仆人的关系。当神拣选以色列人使他们成为祂特殊的子民的时候,祂以很特殊的方式成为他们的主。当时神并没有给他们一个绝对独特的地位。然而,祂基本上是呼召他们进入那个所有人都拥有却不承认的地位。就是说,全人类都是神的仆人,但是神的选民,特别是神的仆人。整个宇宙都服在神的约里,还是神特别与祂的选民立约。当然以色列肯定获得一些独特的权力,并且神很特殊地使用以色列人把救恩带到世上。因此,以色列有一些独特的责任,藉着他们的饮食、服装、日历等等,向世人来描述那个将来要来的救主(救赎)的本质。所以,神拣选以色列,绝对不是为了以色列;神拣选以色列是为了耶稣基督。圣经不是以以色列为中心的,圣经是以主耶稣基督为中心的。神拣选以色列是要他们向外邦人作见证,做什么见证?做神的恩典福音的见证。但是,基本上以色列只不过是神的仆人,就如其他每个人都一样。这个只不过说明神是一切的主,在祂与世界所有的事物的关系中,祂都以主的身份来说话,来行事的。所有神所做,神所说的,都是以主(Lord of All)万有之主的身份来说的。

好了,下面有一段,讲到神的超越和神的内在(或者是临在,降临的“临”)。假如各位读过,比方说20世纪神学评论这类的书的时候,你会发觉一些的神学评论家,我是指福音派的,不过我们后来都知道着福音派的,已经是后保守派的福音派了Stanley Grenz、Roger Olson我们会发觉这些福音派的评论者,当他们评论巴特(Barth)、田立克、布特曼Bultmann等等,这些二十世纪的新派神学家的时候,他们就用神的超越和神的临近(或者临在性)来分析二十世纪的新派神学的。这个工具,就是说用超越跟临在是有用的,但是是不够深度的。为什么呢?我们读完这一段你就发觉,傅兰姆在当代的福音派的神学做出一个很重要的贡献。我只是在应用傅兰姆的三角形,因为假如我们说巴特的神学是很超越,太超越了;田立克神学的神是太过临在的、与文化等同的。我们没有说明巴特跟田立克Karl Barth、Paul Tillich都不是尊重圣经是神的话,是最高的权威的。所以没有神的准则的话,讲什么超越都没有用,讲什么临在都不是真正那位神的真正的临在。我们需要三方面的:超越、准则和临在。傅兰姆是用控制Control、权柄Authority、内住Presence 这三个名词,掌控,这里有的。控制(掌控)、权柄和同在,那个还没有讲到,这个要到25页。现在我们在看第24页,“神的超越跟神的内在”。那你说,这个是神学导论,是启示论?怎么讲起神论来呢?答案是神论跟导论是分不开的。我们没有搞清楚神是怎么一位神的时候,讲祂的启示、祂的话语的权柄等等,都会感觉到不够深度。所以we might as well就不如在这里就讲了,而傅兰姆的确在他这本《启示论》The Doctrine of The Knowledge of God这本书当中开门见山地先讲好神跟宇宙的关系的。

2、超然与内住性

倘若神是盟约的元首(covenant head),祂乃是被高踞于子民之上的,(这个“祂”不应该那个事物的“它”)祂是超越的,或者说神那个盟约的元首(headship)的地位是被高踞,是在子民之上的。神的元首的地位是超越的。倘若祂是盟约的头,那祂就是深入地与他们交往的,祂是临在或者内住的,住在祂的子民中间的。神是高高在上的,神是亲近他的子民的。当这两个观念从合乎圣经的角度来理解的时候,请注意这两个观念是如何的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假如不是从圣经,合乎圣经的出发点或者方法来描述祂,像巴特那种、田立克等等,就不很美妙,就有各种破坏性的严重的后果的。

在历史上,超越性和内在性(内住性)的观念曾经产生很严重的问题的。神的超越性(祂的高高在上,祂的奥秘)曾经被认为神是无限的远离被造界的,与宇宙是无限度那么远的,是与我们的距离那么遥远的,是与我们那么的不同,是(wholly other)全然他者,完全隐藏的,以致我们没有办法认识祂,并且没有办法对祂做出正确的陈述的。我们从第九课就开始讲,基督教信仰是有奥秘的。但是,不是奥秘到一个地步连神启示了之后,我们读祂的话之后,祂还是“全然他者”,祂还是完全隐藏的。因此,这样的神,还没有或者没有办法向我们启示祂自己,祂是被置于人类生命以外,因此我们实际上已经成为自己的神了,神没有向我们说话,我们对祂也没有责任。就是说,一个不进到历史、不进到宇宙讲话的神,是没有权或者是没有办法坚持要求我们向祂负责的。

同样地,神的内住(神的临在)的观念,也在非基督徒的思想,甚至福音界准基督徒的神学中被扭曲了。内住性(Emmanuel)曾经被理解是意味着神实际上与这个世界是无法区分的,Schleiermacher就是这种的,第一位新派神学家士莱马赫就是有这种的神观。并且当神进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祂已经变得那么的属世,属于这个世界(田立克Tillich),以至于无法被人发现。基督徒无神论者,所谓基督无神论者,曾经指出神已经撇下祂的神性,不再是神了,那这个就是“神死了”这个神学的说法。比较没有那么的radical那么的极端的、激进的思想家,比方说,巴特(Karl Barth)、布特曼(Rudolf Bultmann)他们就坚持,他们就会这样说:“神虽然仍然存在,祂的活动无法在时空中被认清楚的。”神还存在,但是你没有办法在历史,在宇宙搞清楚神的作为,并且祂对所有时空的影响是等同的,而是非特定的。就是说,神在历史里面所做的事情,就是历史发生的事情,而没有什么特别的。因此,实际上没有启示,我们在神面前就没有责任了。假如没有启示的话,我们就不需要对这个神负责。因为这个神简单来说,就是宇宙。

这些错误的超越观念,错误的临在性或者内住性观念,很特殊的结合在一起的。不论是那个错误的超越性或者那个错误的临在性,都满足了罪人逃避神的启示,逃避我们的责任,并且为我们的不顺服找到了借口。实际上,他们是彼此互相矛盾的。这是范泰尔的分析,也是傅兰姆继续地在澄清的。我再说一次,神的超越性可以被曲解,神的临在性(内住性)可以被曲解,而这两者之间逻辑上是矛盾的:神怎么能够同时是无限的远离我们,却完全与我们相似呢?此外,这些观念都是不连贯的,假如神真的是全然他者(wholly other),那么我们怎么知道或者指出祂是“全然他者”呢? 再来一次,假如神是完全是(wholly other),那我们怎么知道祂是(wholly other)“全然他者”的呢?如果祂真的是“全然他者”,我们还有什么权利做神学研究呢?或者我们还有什么根据做orient神学研究呢?假如神是这个世界,与这个世界没有办法区分的,或者神这么临在,那么为什么神学家还要费心提到神呢?就讲世界就好了嘛。

所以很多新派教会的讲道呢,就是讲时事评论,而福音派的最新的讲台也不例外,今天很多福音派的讲台讲道方法,就是60年前新派的讲道方法。讲讲故事,讲讲这个世界生活的事情。为什么不单单提到这个世界就够了嘛,是信心证实这些论述吗?我们相信神是超越的、临在的。那又建立了怎么样的信心呢?这样的信心可不可能就是在黑暗中反理性、无理性的跳跃呢?

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

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PayPal)

但是,若超越性是盟约的元首的地位,是神立约守约的那个地位。并且,假如临在(内住性)是神的盟约介入到祂的子民当中,就是神的临在就住在祂的儿女当中;那么,我们就是立足一个稳固的基础。傅兰姆说:巴特、田立克这种的超越跟临在,跟圣经里面神自己宣称的超越和临在是两码事,是相反的。我们乃是使用圣经中所教导的观念,而不是用不信的哲学家、神学家所发明的;我们乃在想一些的关系,无论这些关系有多么的奥秘,却仍旧是与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非常相似的,比方说是父子、君臣、夫妇。

(第25页)这些的问题的圣经和非圣经思想之间的差距,或者可以用一个图表来说明。这个图表是一个四方形的,四方形有四个角,左边的是1跟二2,右边的3和4。左边代表基督徒的立场,右边代表非基督徒的立场。左边-圣经宣称,神宣称:祂是主,祂是盟约的元首God is the king,he is the covenant head。这个是(1)超越。(2)下面那个左下角,神的临在(神的内住)。神是以主的身份参与在这个宇宙中的,参与在祂的子民的生活中的。再来一次。神是主,这是祂的超越。祂是万有的主,祂是选民的主。神是亲近的,祂是以主的身份来亲近这个世界,特别喜欢亲近祂救赎的子民的。(3)非基督徒那边,非基督徒的超越是说:神无限的远离这个宇宙,神离开我很远很远。但是,(4)就是非基督徒的内住观念,就是神等同于这个世界,神就是这个世界。这个也是新纪元今天的神观。新纪元的神观是泛神论的,神就是我,我就是神;我就是宇宙,宇宙就是我,神就是宇宙,宇宙就是神。好,我们继续讲

1                   3 超然性

2                   4 内住性

图表一:宗教敌对的四方形

断言1和断言2,就是左手边的那两个角,左上角跟左下角是圣经的宣称;3和4右上角跟右下角,是不合乎圣经的。(1)第一个宣称:左上角说明圣经里面神的超越的观念,神是主。(2)左下角:圣经中的神的亲近(神的内住、神的临在)的观念。右上角(3)代表一个不合圣经的超然性(超越性)的观念。而(4)右下角就代表一个不合乎圣经的神的临在(神的内住)的观念。如此,这个四方形的两边就把基督徒跟非基督徒对上帝的内住和超越就完全地隔开了。四方形的上半,处理超然这个观念,下半处理内住的观念。也就是说基督徒和非基督徒,或者是合乎圣经的神学家跟不合乎圣经的哲学家,都要处理宇宙里面有没有绝对真理,有没有最高的那一位。但是,非基督徒是以虚幻幻想来推出一个投射出一个超越的。这个四方形的下半就告诉我们,合乎圣经的神学家和不合乎圣经的神学家都在思考,宇宙里面最高的真理跟我怎么扯上关系呢?神关心我吗?但是,合乎圣经的神学家是从圣经的角度,从神的自我启示的角度去看的。其他的人都是虚幻,都是spatial vision。

继续来看,斜线表示了直接的冲突,准确地指出这两个立场如何不同:1,断言神身为主的身份,因此有别于被造界的;左上角那个第一个那个角落,说明创造主和被造的宇宙之间有着绝对的区分 an absolut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Creator and the Created;右下角4呢就完全否认有任何的分别的。你看到没有?断言2,就是左下角,告诉我们神是有意义的参与世界的,所以这个世界有意义。因为神来过,神在世界上行事。3就是非基督教的超然了,就否认了神曾经来过。巴特所讲的神的启示,是不碰地的,不碰到宇宙时间空间的,是在一个信心的跳跃的一个层次的。是在一个Hierarchy…… 不是history的history,一个不是历史的历史的层次来进行的。

横线表示语言上的共同点:1和3都可以被称为超越性、崇高、奥秘等等;2和4都可以被形容为参与、临在、亲近、内住等等。

因此,会有很多很多的误解(误会)的空间。虽然这两个观点是完全的相反,它们却常常被互相的混淆,甚至乎圣经的经文也会被混淆的来使用。有关神的伟大、神的崇高没有办法去透知,无法测度的这种的经文,可以被应用在第一个观点(1)或者第三个观点(3);关于神的临近的经文可能用在第四个观点(4)或者第二个观点(2),都有可能的。这个就是指出为什么3和4这两个基本上属于非基督徒的哲学揣摩,或者非基督的哲学的猜测已经在神学家和教会里面得到一些的接纳了。不是一些,现在很多福音派的神学院里面的系统神学家,就是用这种的巴特型的超越上帝和巴特型的临近上帝来解释基督教的神学的。神学院,还是称自己是福音派的,但是那个系统神学系已经完全变质了,但是他们讲的很像,跟正统的很像很像,听起来非常的好听。我读一段他们的启示观给各位听,这个是来自香港基道出版社的多年前的一本鼓励基督徒看书的一份杂志的第一期的一篇文章,很美很美的。这篇文章是讲“道”,就是讲文字。

“道成了肉身,上帝在地上留下过痕迹,在人世的历史中。见证人目睹耳闻,亲身摸过,争辩过,否认过,都过去了,随肉体的归于尘土而湮灭了。感官的接触都过去了,还剩什么?遗留下了痕迹,以文字留在人世的历史中。文,以载道,道显现于字里行间之中,有待搜索、追寻、营造、想象、建构,一个历程绝非当下,直至那日子,那时辰。此间,还是文字。”

迷人的美,他在讲什么?他用巴特的圣经观来讲基督徒应该读书。再读一次,很好听的,新正统的神学是迷人的美,你要被迷人的美迷住呢,还是要看出迷人的美究竟有的东西?再读一次:

“道成了肉身,上帝在地上留下了痕迹,在人世的历史中。见证人目睹耳闻,亲身摸过,争辩过,否认过,都过去了,随着肉体之归于尘土而湮灭。感官的接触都过去了,还剩什么?遗留下了痕迹?以文字留在人世的历史中。文以载道,道显现于字里行间之中,有待搜索、追寻、营造、想象、建构,一个历程绝非当下,直至那日子,那时辰。此间,还是文字。”

这个文字就跟“道”是两码事,就等于耶稣跟基督是两码事,历史跟神启示的范围是两码事。因为那个超越的神的那个范围是不可能认识到的,神也不会下来。就是神没有具体地(concretely)在宇宙历史中启示。从康德到巴特,到今天很多新福音派跟后保守派的神学家,都是采取这种的神观的。所以,我们在这里说,3和4的这个整个四方形的右手边的很像左手边的,听起来很虔诚很美,但是与正统的圣经的神观是两码事。

提示:逐字稿文字只限于个人和教会私下学习交流,目的是造就教会和教会负责带领、讲道的同工们;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和图片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当文字和录音不符时,以录音为准。愿上帝赐福文字编辑和校对的肢体来雅正!若是有修改的地方、奉献支持或是其他任何问题请使用以下邮件方式联系我们。网络圣约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 [email protected](Pay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