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圣经》07 形而上学的对立

主讲:林慈信牧师_校对:刘加立弟兄_文字:陈弟兄

Philosophy and the Bible session 7哲学与圣经第七讲。在我们的哲学与圣经的讲义第72页那里呢,我们开始了第十个题目,这第十个题目就是:在形而上学的势不两立的对立。我们前面看过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的世界观是截然不同的。那这个截然不同,这个对立呢,在形而上学是怎么对立的呢?傅兰姆采用了超越transcendence和临在这两个概念,来讲合乎圣经的超越和不合乎圣经的超越,合乎圣经的临在和不合乎圣经的临在。第74页呢,我们看傅兰姆画了一个图表第1.5。左边一跟二,是合乎圣经的超越跟临在,右手边的三跟四是不符合圣经的超越和临在的。

符合圣经                                                                                                                                                                      不符合圣经

Biblical                                                                                                                                                                             Non-Biblical

 

超越:上帝的掌控与权威                                                                                                                     超越:上帝并不在

Transcendence: God’s control and authority                                                                        Transcendence: God not present

(1)                                                                                                                                                                         (3)

 

 

 

(2)                                                                                                                                                                     (4)

临在:上帝立约、守约的同在。                                                                           临在:上帝与世界是无法区分的

Immanence: God’s covenant presence                                 Immanence: God and the world are indistinguishable

 

图表1.5 符合《圣经》和不符合《圣经》超越和临在观

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

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email protected](PayPal)

Fig. 1.5. Concepts of Transcendence and Immanence

 

好,我们现在讲到第78页,要讲这个四方或者长方盒子的两边(左边右边)的那个垂直线。我们从那里开始讲。

两条垂直线是要我们考虑,两种思维,就是符合圣经的跟不符合圣经的思维,在表面上字面上有它们的相似性的。因为两种思维都诉诸圣经,它们都会说圣经里的上帝的崇高性。两种的临在的观念都描述上帝参与这个世界万事,在世界万事万物里是有份儿的。但是表面上有字面的相似,但是背后在观念上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是的,甚至乎我们可以说两者之间有矛盾,正如我们已经看过,这两个系统之间的势不两立的矛盾。但是,因为它字面上很相似,因此呢,不符合圣经的立场吸引了很多基督徒。或者说不符合圣经的哲学跟神学呢,吸引了很多懵擦擦的、懵懵懂懂的基督徒。哲学家特别是神学家这样做,后面呢讲到巴特的时候呢,康德用了一个应该是他发明的名词,叫做conservative shift保守词汇的一个的转移,就是说自由派的神学家,不信圣经的哲学家他喜欢用保守派用的词汇,这样子来吸引保守派、基要派的基督徒,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什么信徒可以去征募了,多基督徒的地方是保守派的教会,是自由派的神学家吸收了不符合圣经的哲学之后呢,他们会用保守派的用词、措辞来吸引基督徒。下一句话,傅兰姆说:但是这些问题是那么的重要,究竟上帝是怎么样的超越、怎么样的临在?这个课题是这么的重要,我们必须看穿表面上的相似,进一步去论辩、去看出两种思维势不两立的对立。

好,势不两立的对立antithesis,对形而上学的含义是什么?傅兰姆说:我们用一些例子来说明。第一个例子是:宇宙是一还是众?Is the universe one or many?一而众的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哲学家们想要在世界里面找到一个绝对,这个绝对是属于这个世界的。换言之,他们不要去圣经的上帝那里去找,他们要在被造的世界里面去找一个绝对的什么什么,an absolute。非基督徒哲学家想要找到这样一个绝对的absolute,绝对的什么,用来解释宇宙万事的。这个就显示出形而上学和知识论的关联。所以,一方面他们要找到一个能够解释一切万物万事的,一个绝对的什么什么,一个绝对的什么什么形而上学解释万物,知识论。所以,形而上学跟知识论是关联的。那怎么去找这个绝对的什么什么呢?透过两个途径:第一个是指出一个“一”one-ness,宇宙万物都约化成为这个“一”,都在这个“一”里面压缩了。譬如说泰雷兹,all is water。范泰尔一上课就“all is water, boys”,小伙子,一切都是水啊。all is water。就是把宇宙万物约化成为“一”,压缩成一个“一”。第一条路。第二条路就是寻找一个终极的“众”many,plurality一个终极的“众”,an ultimate plurality,把万物都砍碎到最小的零件,去找到宇宙那个最终的、最小的、终极的构成单元。这个就是德谟克利特的那个元子。这个“众”,去找一个“众”,请注意,当我们有一天看到范泰尔怎么批评康德的时候,范泰尔称之为principle of individuation,个体化原则。你怎么去找,在“众”里面去找,那就上那里去看那些塑料袋、那些汽水罐,看看看,这个是铝,这个是塑料。你再去找到最后那个化学的元素,最后是原子、分子,你找到最后,分子中间的空间,从那里找一个“众”。

基督徒的回应,第80页。但是基督徒认为:这个是不可能的《罗马书》11:33-36。假如要拥有对宇宙万物的解释,就等于拥有那个唯有上帝才有的知识,这个对人类说是不可能的。林慈信我说,这个就是为什么范泰尔会说,当人类这样去探索那个,要找一个解释万物的绝对的什么什么的时候,这些哲学家从柏拉图开始就等于认为自己是无所不知的。傅兰姆表达的比较温和、比较客气。这个不可能,不可能找到这个解释万物的绝对的什么什么。这个不可能性由这个事实来显出:正如上帝是三位一体,没有“一”就没有“众”,反之亦然。同理,这位三位一体的真神,创造了这个没有“一”就没有“众”、没有“众”就没有“一”的一个宇宙。宇宙是“一”也是“众”,因为上帝是“一”也是“众”。这个又是“一”又是“三”的上帝是这样子创造了宇宙的:他要宇宙,他要他所创造的宇宙反映出他“一”而“众”。但是,根据非基督徒的思维,就很难连接一个终极的“一”和宇宙里的“众”。你把这个“一”怎么去解释“众”呢,好,我们用泰雷兹的一切都是水这个”水”。Thales said, “all is water”,泰雷兹说,一切都是水。这很明显地他在宣称发现了一个超越原则transcendent principle,一个能够解释宇宙万物的原则,“水”。

傅兰姆说,但是这个超越的水呀,不可能是真实的水,就是使其他万物都弄湿掉的那个水,不可能是那个水。泰雷兹的“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为了要连接宇宙其它万物的性质,但又跟它不一样的,就等于道家哲学的“一”或者“无”,或者是儒家或者四书五经里的“天”、“易”、“太易”、“太极”等等。泰雷兹必须面对一个很难的问题就是,这个超越原则,transcendent principle,水,这个水怎么就产生宇宙其他的万物呢?难道水会自我改变,变成其他的东西吗?还是说,这个万物,其他除了水以外其他万物只不过是幻觉而已呢?就是说,就好像帕门尼德说的,至终只有“存有”?所以,泰雷兹说,至终只有水,其他都是幻觉呢?柏拉图必须要面对一个难题,就是一个完美的形式世界,world of forms,一个不变的形式世界,changeless world of forms,充满着形式的世界,the world of forms。怎么产生一个多变的不完美的世界呢?换言之,根据这些观点,一个“一”one的原则,这个“一”的原则定义就是它超越这个世界的。这个“一”的原则能够足够地临在,能够有足够的临在性,以至能够解释世界万象的“众”,而自己没有变成“众”吗?这个“一”是超越的,它能够解释“众”但是没有变成“众”,有可能吗?诺斯底主义作为新柏拉图主义就很难咯,它就搞一个既不是至高三一神又不是物质的一个灵体。所以,耶稣基督来到世界上脚不碰地的,吃东西只是给你看看,其实没有在吃的。因为这个灵不可能与物质接触。这个已经渗透到我们福音派的属灵观里面了。

另外呢,除了这个找“一”作为解释万物的绝对的什么什么以外,另外有一批哲学家他们要寻找一个终极的“众”,an ultimate plurality,作为解释宇宙万物的绝对什么什么。这个第二批的哲学家面对的是同一个难题。比如说,德谟克里特Democritus的“原子”,虽然是“众”,但是在很重要的意义上这个“原子”也是超越的,也是一个超越的原则,是一个前提。因为从来你没有人看过“原子”。你身边的宠物那小狗,你从来没有看见那狗的头发里的细胞的原子、分子,没有看过这狗的那些原子分子的。还不要说再分下去。这些概念,就是那些原子、分子等等和帕门尼德的being存有,和柏拉图的forms这个形式一样都是抽象的,they are abstractions,是跟我们一般经验世界抽离的。

我停一下,我解释一下。很多时候,我们基督徒没有读过哲学的,说,这些东西很抽象很抽象。让我们来看抽象这个字abstract是什么意思。“抽象”第一个日常的用法就是,跟我今天买菜、烧饭、养孩子没有关系。但是呢,各位,你没有读过哲学也ok的,范泰尔跟傅兰姆告诉我们抽象什么意思。“抽象”就是,当你不相信,你不事先相信起初神创造天地,就是说你不事先相信创造主跟被造物的绝对区分,还有上帝是绝对三位格,假如你不相信起初神创造天地的话,你要找一个东西来解释宇宙万物呢,那个东西一定是抽象的,因为它不符合圣经。所以,“抽象”就是不符合圣经却要用来做真理的东西。不符合圣经的肯定是抽象的,必然是抽象的。

好,我们继续看。德谟克里特的原子“众”和帕拉图的forms形式,或者是帕门尼德的being存有,一个“一”一个“众”都是抽象的,是从我们现实的经验抽离,是抽象的。因此,原子论者这些把东西化为最小最小的那些哲学家,他们要解释那个最小最小的原子分子是怎么产生人类一般经验的世界的?用原子来解释整个世界太超越了,同时用来管理世界又太临在的。

好,我这里要停一下,要解释一下。范泰尔在分析康德跟康德之后的哲学家的时候呢,他就会说,你用原子或者最小的来解释世界,今天已经不是在古希腊,我们不是靠德谟克里特了。现在我们看到康德跟康德之后的哲学家呢,他们就会看到整个的宇宙呢是偶然的,都是chance,都是偶发性,都是或然性,都是机率chance。还有都是混乱,chaos。那你难道用或然用偶然来解释世界吗?太过临在的。但是你又会说,陈独秀也捡起19世纪的垃圾来讲:一切都在变,宇宙唯有一个不变的就是变。你用变、偶然、混乱来管理这个世界,那么太过临在了。你用变、用混乱来解释这个世界又太过抽象、太超越了吧。第二个举例,形而上学处理的问题。基督教跟非基督教的形而上学是怎么样的势不两立地对立的呢?第二个课题是,宇宙最基本的构造是什么?那这个第二个题目跟第一个题目一样,只不过是比较有针对性。那些认为宇宙本质上是“一”的哲学家们,一元论者,他们需要解释这个“一”的本质是什么?它是怎么样的一个的“一”呢?是divine?是有神性的吗?Mental?是在人类的思想里面的吗?这只是个概念吗?Material?是有物质的吗?肝脏、胰在什么地方?还是,是怎么样的一个“一”?同样的,那些认为宇宙本质上是“众”的哲学家们也是一样的。在这里,我们再次看到形而上学所关注的和知识论所关注的是有重叠的。因为问这些问题的哲学家在试图透知宇宙,寻找对宇宙彻底的知识。用范泰尔的话来说,这种的寻求就等于认为自己是无所不知。

再说,哲学家所孤立为最普及性的本质,哲学家孤立的水、空气、火、数字、形式、物质等等,假如用来指哲学上的终极绝对的什么什么的时候呢,都有抽象的性质,都显得很抽象了。当泰雷兹用水作为一个超越原则的时候,他所想到的并不是我们日常所喝的水、用来洗东西的水。归根究底,他用了水来扮演上帝的角色,用水来做宇宙万物的终极的解释。但是,圣经称此为偶像敬拜。而偶像不能充当上帝的,他不能扮演上帝的角色的。那些认为宇宙中的万物就是树木、行星、人类、理智、肺腑、音乐、鱼类真正是水,乍眼看来是荒谬的。因此只有两个可能,一个就是“水”成为一个超越的实在,是不能描述的;或者,“水”是一个临在的实在,水就是水,不能扮演超越的角色,不能解释万物。就等于我们华人去拜蛇、拜树木、拜孙悟空等等。

下面呢我们来到第三个课题,共相universals是真的吗?Are universals real?还是说只有殊相才是真的呢?Are universals real, or are only particulars real? 宇宙万物是真实的吗?宇宙里只有共相真真实实存在的吗?还是说只有殊相是真的?好,我们用苹果来做个例子。每一只苹果都跟所有其他的苹果不一样,苹果有它的殊相particulars。但是世界上所有的苹果在某个层面上是相似的,不论我们在讲苹果、柠檬、梨子,人,男人,女人、政治理论、科学定律、文学思潮、道德上的美德、原子、分子、星球系,所有事物都是如此的。所有的类型的事物,all classes of object,都有相同之处sameness;也有不同之处differences。

我在本书各章各处都会指出。这就是共相和殊相,共相和殊相的问题,universals共相和particulars殊相的问题。这个是个问题。哲学家不断地要面对它来挣扎的。柏拉图认为。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sameness,universals,必然是处于某某地方的,是在那个形式的世界里world of forms。亚里斯多德呢,就认为这些相同之处,他认为sameness,universals是这个世界里万物的一个层面,aspect of things,或者说form is in the matter。你要找到苹果的本质,这个form这个的形式,这个form形式就在matter就在这个苹果里,这个物质里。所以叫格物致知。你研究100个苹果,你就找到苹果的本质的。你那个form那个形式,你的那个universals共相就在殊相里面,一个一个苹果去研究你就可以找到。这是亚里斯多德的理念。所以,那幅文艺复兴很出名的油画,柏拉图的手指是指上面的,form在上面;亚里斯多德指下面,指下面不是只是看物质啊,他说这个形式在物质那里。共相就在殊相里找到。但是,万物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一直都是哲学的难题。形式和物质,共相和殊相,一直来都是哲学家面对的难题。他们分两派:一派叫做唯实论realism,唯实论者realists,这个realists的real是指共相是真的,real共相是实在的,唯实,共相是实在的。他们认为呢,苹果的本性nature,它的本质essence,就是一只苹果跟其他苹果相同之处。那么不同呢,这只苹果这里突出来,这个凸点呢离开干两寸,不同之处那些是偶发的accidental,偶然的。诚然,认真说来,这些不同之处particulars是并不存在的。

注脚41。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都认为,万物不同之处都是在物质那边。傅兰姆的批判:但是他们给物质的定义是that which lacks form,没有形式的东西。但是,若没有形式就不存在,所以物质或者殊相就不存在喽。这是傅兰姆对柏拉图跟亚里斯多德的批判。

好,我们继续。刚才我们说,共相是真实的,苹果之间有它的相同点。严格来说,不同的地方是不存在的。同样,到了19世纪初康德之后,黑格尔呢就认为万物相同之处是最基本的、最本质上的东西。而辩证dialectic,正、反、合,反合反了之后呢,至终就抹杀掉所有不同之处了,就会揭露:这些不同之处只不过仅仅是表面上的不同而已。

傅兰姆的批判:但是,若只是表面上的,是不能接受理性分析的,就是理性只能当它是不存在的。那这个呢是唯实论realism所面对的问题。第二批的哲学家是唯名论nominalism,唯名论。唯名论传统里的哲学家就认为呢,相同之处,universals共相只是说说的,只是人们讲话的一个缩写而已。这里有一篮子的苹果。你说一篮子的苹果一升一斗比较容易讲,这个是很多苹果的相同之处。它们都是苹果,在这一篮子里面。假如你一个一个苹果拿来讲他们不同之处:这只苹果有个凸点,从干数是两寸;那个苹果有一个凸点,从干数是3寸。你这样讲了149个苹果,那你不如就说,这一篮子的苹果,所以这个只不过是讲话的一个缩写而已。所以呢,你说苹果的本质存在吗?香港人说,你在讲话吗?“你哽咽啊?”你在唱歌吗?“你在枪锅啊?”你在吹水吗或者吹牛吗?唯名论者就认为,那些共相,苹果的本质、玫瑰花的本质就是在吹水,在胡扯,是讲话。

好,继续我们来看。傅兰姆的批判:但是事实上,这些不同之处,就是苹果在这里突出来是每一个事物每一只苹果的本质啊。了解每一只苹果就是要了解每一只苹果的凸点,这个苹果在哪里凸出来、在哪里凹下去,每一个瘀到地方的构造。在苹果哪里瘀到了,哪里突出来了,这些特点就是这只苹果的本质嘛。对唯名论者说,现实世界是个别的事,具体的,就是每一只苹果哪里凸出来、哪里凹下去,不是普遍的,不是抽象的。因此真正存在的就是那些不同之处。那么相同之处呢,只不过是说说罢了,only verbal。用广东话说,只是在讲话,吹水。用普通话说,只不过是胡扯,是吹牛。

下面呢傅兰姆要说,合乎圣经的哲学会避免唯实主义(就是抹杀了殊相),也避免了唯名主义(共相只是吹牛)。避免了这两个极端,这两个牛角尖。我们下次从这里开始。

提示:逐字稿文字只限于个人和教会私下学习交流,目的是造就教会和教会负责带领、讲道的同工们;未经同意,请勿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平台转载和刊登课程的逐字稿;课程的逐字稿和图片的版权归「中华展望」,禁止复印出版等商业用途。当文字和录音不符时,以录音为准。愿上帝赐福文字编辑和校对的肢体来雅正!若是有修改的地方、奉献支持或是其他任何问题请使用以下邮件方式联系我们。网络圣约ccnci.org中华展望圣约学院 [email protected](PayPal)